- 相關(guān)推薦
你的臉就是你生活的樣子
人的氣場經(jīng)?梢钥闯鲆粋人的狀態(tài),而一個人的臉其實已經(jīng)映射著他的生活。以下是關(guān)于你的臉就是你生活的樣子的散文,歡迎閱讀!
01
小咪今年28歲,未婚,無男友,甚至是從未有過男朋友。
每每談?wù)撈鹚秊槭裁礇]有男朋友的原因。
小咪總是義憤填膺說道:“這個看臉的社會啊,他們不就是覺得我不好看嗎?”
我認真端詳了下小咪,雖不算美女,臉的輪廓還算精致。
素顏,臉上長痘,有點油光滿面的樣子,頭發(fā)有些亂,綁了一把,有幾根垂了下來。
整個人看上去,就是,活的不太好的樣子。
我有些猶豫,但是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你多久沒有洗頭發(fā)了?”
“啊?我?我忘了。”她一臉迷茫,略帶思索。
“你最近是不是又經(jīng)常加班,經(jīng)常熬夜啊?”我又問。
“你怎么知道的?”她問道。
“你的臉告訴我的。”我打趣道。
其實,她的整個頹唐的氣質(zhì)和發(fā)黃的臉都在說著:“生人勿近,靠近者死。”
人的氣場經(jīng)?梢钥闯鲆粋人的狀態(tài),而一個人的臉其實已經(jīng)映射著他的生活。
你的臉如果像你的生活一樣慘不忍睹,又如何讓別人對你趨之若鶩。
自己過得不好,自己活得混亂的人,又怎么吸引到別人呢?
其實,一個人過的好不好,有時候不用問,看他的臉就知道了。
一個臉色蠟黃,雙眼無神,眼白泛濁,眼帶血絲的人,通常休息不好,焦慮、混亂、忙,或者麻煩纏身。
一個把微笑掛在臉上,眼里永遠有笑意、氣色紅潤的人,通常愜意、舒適、愉快,并且幸福環(huán)繞。
02
前幾天,我見到了很久沒有見面的學長。
他大學時,學習成績優(yōu)異,又擔任著主要的學生干部,學弟學妹總是將他奉為神話,他的許多故事在“民間”流傳。
那時的他總是那么淡然俊雅,臉上泛著光彩,自信從容,幽默,有些指點江山的氣勢。
后來由于拔尖的能力,出色的成績,保上了學校的研究生。
那時的他,少年得志,談笑風生,正要開啟著自己開掛的人生。
但是這次見面,他卻跟我想象中有些差距。
現(xiàn)在的他行色匆匆,步伐略快,臉色蠟黃,嘴唇泛白,眉頭微鎖,沒有清理的胡茬迫不及待地訴說著他的生活。
他的臉和表情都在告訴我,他不太好。
后來攀談才知道,最近他忙于課業(yè)、論文修改、課題研究,還有即將到來的就業(yè)壓力,天天處于焦慮之中。
那些生活的疲憊,日子的艱辛,通過臉這個窗口,一覽無余地暴露出來。
毫無征兆,無聲無息,卻讓人一目了然,盡收眼底。
臉真是個神奇的東西,高興或不高興,過得好或者不好,都作為最主要的媒介訴說著你的生活。
你好時,臉上的每一寸肌膚都在微笑,藏都藏不住的嘴角都在說著你的開心;
你不好時,每一個眼神都在嘆息,皺也皺不完的眉頭留下的紋路是每一刻不幸福的積累。
你看,你的臉總是暴露著你的生活。
03
開心可能是假的。
但是,在不經(jīng)意流露出來的表情,和通常狀態(tài)下的臉其實也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生活狀態(tài)。
一個人的臉經(jīng)常能反映他的生活,雖看不出家世錢財,但是卻顯露著生活的樣子。
s小姐是我的高中同學,大學畢業(yè)就在家鄉(xiāng)當了一名幼兒教師,老師的職業(yè)讓她看起來總是泛著成熟的魅力,講話輕聲細語,綿綿軟軟。
她平時喜歡看書、下廚、書法、養(yǎng)花。
那些高雅又簡單的愛好,慢慢深入她的骨髓,陷入她的內(nèi)心,然后外化于形,滋養(yǎng)著她的生活,甚至是滋養(yǎng)著她的臉和氣質(zhì)。
她本是一張長得好看的臉,面容清秀,畫著淡妝,不能說膚如凝脂,但確實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現(xiàn)在整個人看上去更美了,優(yōu)雅,嫻靜,還有臉上那股子好看的淡定從容。
人們經(jīng)常說,人的眼睛會說話。
其實,人的臉也會說話,人的精神氣質(zhì)更會說話。
她是那種一見面就像認識了很久的人,很愛笑,很親切,她臉上顯現(xiàn)出來恬淡的氣質(zhì)帶著不可抗拒的親和力和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讓我想跟她成為朋友。
相處下來,我發(fā)現(xiàn)她是一個讓人覺得很舒服的人。
也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有很多的共同愛好,于是才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才可能從琴棋書畫聊到詩酒人生。
我一直覺得對女性的臉的最好的評價并不是,你長得很漂亮,而是,你看起來很舒服。
04
臉就是人們認識的第一個窗口。
沒有人可以一見面就通過你凌亂的外表直達你體面的內(nèi)心。
臉作為人的第一張名牌,首先需要的是經(jīng)常打理。
女性臉的干凈整潔,清眉淡唇,就能給人一種舒服的樣子。
男性的簡單清理,刮刮胡子,就能看起來不疲憊和不蒼老。
當然,臉好看,絕不是只有表面工程。
相由心生,心由事成,把自己的生活處理好,把日子過舒坦了,過有趣了,人才能真正的好看。
要知道,愉快和健康才是最好的美容劑。
多微笑。
不是因為幸福才笑,而是因為笑多了,才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可以這么簡單地幸福。
不要害怕微笑會有皺紋,那也是生活美麗的勛章。
多鍛煉。
有研究表明,能堅持跑步的人,幸福感通常比不運動的人要高,當然其他運動也一樣。
早點睡。
晚睡會變丑,這就是早睡最好的理由。
別每天說著今天一定要早睡,然后在睡覺的時候拿著手機繳械投降。
長得好看的人,活得不一定好看。
但是活得好看的人,一定讓你覺得長得越來越好看。
有人說這是一個看臉的社會,我倒覺得這個社會就應(yīng)該看臉,臉經(jīng)常能反映人的生活,折射人的氣質(zhì),彰顯人的精神狀態(tài)和生活情趣。
畢竟,一個人的臉就是他生活的樣子。
你什么都舍不得扔,還談什么生活質(zhì)量【2】
什么都不扔,就是持家有道、會過日子嗎?不是的。
扔的過程,其實是進行選擇,學會舍棄的過程。
扔掉不必要的包袱和累贅,才能把更多更有價值的事物請進生活中來。
這是一種生活智慧。
學會吐故,方能納新。
01、什么都舍不得扔,只會積累一堆看似有用的垃圾
打開你的衣柜看一看,里面是不是被塞得滿滿當當?shù)?但其中,真正合身的、入時的、你常穿的,又有多少件呢?
五年前的裙子,十年前的t恤,可能都舊得不成樣子了,你舍不得扔;過了期的舊雜志,永遠放在鞋柜里積灰塵的鞋,你也舍不得扔;不會再騎的舊自行車,換下來的舊手機,甚至早已被淘汰了的mp3,你還是舍不得扔。
它們也許都沒有壞,所以在想要扔掉它們的時候,你總覺得它們還是有用的。
直到你的衣柜再也塞不進更多的衣服,你的雜物間里堆積如山,你才意識到,它們不過是看似有用的垃圾而已。
02、要讓物為你所用,而不是你為物所累
真正得到使用的東西才有價值。
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到過一條有趣的建議,是“三個月內(nèi)沒有用過的東西,你就該扔了”,也許說得有幾分絕對,但還是很有它的道理。
從穿的戴的,到日常用品,我們使用各種各樣的東西,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愉悅自己,或是為生活提供便利。
這才叫“物為你所用”。
如果一件東西你用不著,不喜歡,那不管它價錢是多少,它對你來說都是沒用的累贅。
如果你還要勉強著去適應(yīng)它,將就它,就變成了“為物所累”了。
要成為生活的主人,就是要學會篩選,學會安排,也學會舍棄。
03、懂得清理,才能擁有,輕裝上陣的生活態(tài)度
就像一個人去登山徒步,背包里能帶的東西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會選擇盡量輕便實用的東西。
帶得太多,只會讓自己腳步沉重。
同樣的道理,對待生活,更應(yīng)該如此。
太多的雜物只會讓生活變得死氣沉沉,運轉(zhuǎn)不動。
學會清理,生活環(huán)境才會變得輕盈,才能讓家里的空氣流動起來,煥發(fā)生機。
把那些不合適的,沒用的,甚至是有害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扔掉,你才能為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騰出明亮寬敞的空間。
這樣,你身處其中,會得到更多的舒適感和幸福感,會感受到活力和希望。
生活變得簡單了,卻更有質(zhì)量。
04、清理房間的過程,也是你整理內(nèi)心的過程
你的生活環(huán)境,很大程度上就是你內(nèi)心的折射。
內(nèi)心煩亂,負面情緒深重的人,所處的房間也大多臟亂、幽閉;性格開朗,心態(tài)積極的人,往往會把自己的家收拾得窗明幾凈。
同樣的,一個整潔明亮的環(huán)境也會反過來帶給你好的心情和活躍的思維。
所以,清理不僅僅是一種外在勞動,也會對你的內(nèi)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當那些白白占據(jù)空間的無用之物被你打包扔掉,你一定會覺得心也和房間一起變得開闊了一些,頹廢和消極的情緒自然也減少了。
就如同花園里的雜草,不僅讓環(huán)境看上去雜亂,還會搶走花需要的養(yǎng)分。
學會清理,就是給家除除草,扔掉垃圾和累贅;也給自己的內(nèi)心除除草,扔掉噬人的負能量。
該扔的時候果斷地扔,這也是一種魄力。
別讓生活負重前行。
做點看起來無用的事,其實很有用【3】
生活是一所沒有畢業(yè)的學校,而且不分專業(yè)。
你遇見的事都是因為你而發(fā)生,你遇見的人都是因為你是這樣的人,而為你而來。
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或者暫時看起來無用的事,沒準什么時候真的會用上,甚至還能救命。
不能認為什么有用才學什么,什么賺錢才干什么。
1
前幾天,我表哥年去面試一家很有名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回來的時候和我說他和總監(jiān)從中午12點聊到1點多,不管是從崗位上、技術(shù)上、還是邏輯上、思路上,聊得特別投緣特別開心。
最后,總監(jiān)問他還有什么問題想問或者想說的,他說:“從畢業(yè)到現(xiàn)在,我一直做的都是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北京時間不算長,3個小理想實現(xiàn)了,我進到了喜歡的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見了俞敏洪,自己寫的專欄也被新郎推薦上首頁。
“我不知道現(xiàn)在有多少同齡人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會不會去做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即使這些事情看起來沒什么用,也不能賺大錢,比如跑步,看課外書,學英語,充電,或是跟父母多打打電話……”
表哥和我說那個時候總監(jiān)眼睛亮了,最后直接說:“非常歡迎你來公司上班。”
雖然表哥最后沒有去那家公司,但是卻和總監(jiān)成了很好的朋友,給了他很多行業(yè)相關(guān)的建議,因為總監(jiān)說在他身上看到了一般年輕人沒有的激情。
“我想學哲學我喜歡看書!”
“學那些找不到工作有什么用?”
“我喜歡他我想和他在一起!”
“他家里那么窮連首付都出不起有什么用?”
現(xiàn)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好像應(yīng)不應(yīng)該做一件事,都喜歡用有沒有用、賺不賺錢來衡量,好像一切評判和標準都是以“有用”來衡量。
上大學只是為學一個熱門專業(yè),卻不問自己喜歡不喜歡;找工作只是聽說這家公司報銷餐費,卻不問自己喜不喜歡這一行;相親只是看對方家里有幾套房能出多少彩禮錢,卻不問自己到底有沒有心動。
到底什么是有用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那些暫時看起來沒用的事情,起碼你能過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