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散文精選好句加賞析
散文里面好句實在太多了,讓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散文精選好句加賞析吧
散文精選好句加賞析【1】
1.幸福很矜持,遭逢它的時候,它不會夸張地提前和我們打招呼,離開的時候,也不會為自己說明和申辯。
幸福是個啞巴。
感悟:用善于觀察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幸福,用擁抱陽光的雙手去感觸幸福,用充滿回憶的心靈去接納幸福,用美麗淡然的微笑去迎接幸福。
跑步比賽結(jié)束后有人給你遞毛巾、當(dāng)你生病時爸爸媽媽的關(guān)心、你過生日時同學(xué)們的祝;蚴钱(dāng)你摔跤時老師伸出的援助之手……這些都是一種幸福。
濃厚的友誼是一種幸福,溫暖的親情是一種幸福,深厚的師生情是一種幸福,有時候就連回憶過去的感動,珍惜現(xiàn)在的擁有也是一種幸福。
2.在理想主義普遍遭受嘲笑的年代,一個人仍然堅持理想主義者,必定不是因為幼稚,而是因為精神上的成熟與自覺。
3.世上最可怕的就是人們與道德產(chǎn)生了距離,而讓缺德成為一種習(xí)慣。
感悟:在物質(zhì)生活日益充實的社會,人性的冷漠和自私更使缺德成為理所當(dāng)然,這不但不利于公民道德素質(zhì)的提高,而且還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障礙,毒害社會風(fēng)氣,不符合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要求。
應(yīng)該熱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道德才是人永恒的、真正的財富,因此,君子不會因為貧窮而擔(dān)憂,而無道德才是真正值得擔(dān)憂的。
4.人生總是有災(zāi)難。
其實大多數(shù)人早已練就了對災(zāi)難的從容,我們只是還沒有學(xué)會災(zāi)難間隙的快活。
我們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覺苦難,我們太忽視提醒幸福。
請從此注意幸福。
幸福也需要提醒嗎?
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
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女友一個溫馨的字條……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
像一粒粒綴在舊綢子上的紅寶石,在凄涼中愈發(fā)熠熠奪目。
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
機遇、友情、成功、團圓……
它們都酷似幸福,但它們并不等同于幸福。
幸福會借了它們的衣裙,裊裊婷婷而來,走得近了,揭去幃幔,才發(fā)覺它有鋼鐵般的內(nèi)核。
幸福有時會很短暫,不像苦難似的籠罩天空。
如果把人生的苦難和幸福分置天平兩端,苦難體積龐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塊小小的礦石。
但指針一定要向幸福這一側(cè)傾斜,因為它有生命的黃金。
幸福并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婚姻同步,這只是你心靈的感覺。
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經(jīng)?纯刺枺木筒恢挥X暖洋洋亮光光。
感悟: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人想了一輩子,念了一輩子,悲了一輩子,怨了一輩子,而生命早已在擁有和失去之間,不經(jīng)意地流干了。
回憶過去的感動,珍惜現(xiàn)在的擁有,那些記憶,無論快樂還是憂傷,無論痛苦還是煩惱,點點滴滴,其實就是幸福。
《提醒幸!
5.一個人可以受過教育,但他依然是沒有教養(yǎng)的。
就像一個人可以不停地吃東西,但他的腸胃不吸收,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是骨瘦如柴。
《教養(yǎng)的證據(jù)》
6.一些事情,當(dāng)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
當(dāng)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
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愛怕沉默。
太多的人,以為愛到深處是無言。
其實,愛是很難描述的一種情感,需要詳盡的表達和傳遞。
感悟:愛怕沉默。
世上最妙不可言的莫過于“愛”,但是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愛也會生銹,而除銹劑則是一些關(guān)心的語言。
也就是藏在心底的愛在恰當(dāng)?shù)臅r候需要釋放,需要表達。
雖然我們都喜歡心與心能夠體會的愛,但那種境界畢竟很少有人能夠到達,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借助語言這項工具。
愛就像鋤頭一樣,也會感到寂寞,當(dāng)人們不去注意它時,早已殘破不堪。
《愛怕什么》
7.磨礪內(nèi)心比油飾外表要難得多,猶如水晶與玻璃的區(qū)別。
我喜歡愛讀書的女人。
書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顏常駐。
書不是棍棒,卻會使女人鏗鏘有力。
書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飛翔。
書不是萬能的,卻會使女人千變?nèi)f化。
感悟: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
喜歡讀書,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的享受時刻。
讀書,愛書,思書,悟書,堅持“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學(xué)之”。
《我所喜歡的女子》
8.孝,是稍縱即逝的眷念。
孝,是無法重現(xiàn)的幸福。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我不相信手掌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如果你不能確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處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感悟:父母對子女經(jīng)常說:“平安是福。
”就是這句簡單的話,他們還求什么呢?什么也沒有。
這種思想包含了什么?是關(guān)愛,是他們不能更多的如我們兒時攬了我們一樣的放心,是他們經(jīng)歷了更多的無助以后的美好祝愿。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父母不求別的,只要我們多在細微處關(guān)心,體貼他們,他們就會很欣慰。
我們都能做到的。
《孝心無價》
9.是的,我很重要。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有勇氣這樣說。
我們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們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這絲毫不意味著我們不重要。
重要并不是偉大的同義詞,它是心靈對生命的允諾。
感悟: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沒有誰比誰更幸運,也沒有誰比誰更尊貴。
正確地認識自己,不過高地評價他人而過低地估量自己。
學(xué)會自我暗示,學(xué)會悅納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相信自己是重要的。
這不僅是對自我的肯定,更是源于對生活本能的熱愛和尊敬。
《我很重要》
10造心先得有材料。
有的心是用鋼鐵造的,沉黑無比。
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潔酷寒。
有的心是用絲綢造的,柔滑飄逸。
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瑩脆薄。
有的心是用竹子造的,鋒利多刺。
有的心是用木頭造的,安穩(wěn)麻木。
有的心是用紅土造的,粗糙樸素。
有的心是用黃連造的,苦楚不堪。
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
有的心是用謊言造的,百孔千瘡。
有的心是用尸骸造的,腐惡熏天。
有的心是用眼鏡蛇唾液造的,劇毒兇殘。
造心要有手藝。
一只靈巧的心,縫制得如同金絲荷包。
一罐古樸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
一枚機敏的心,感應(yīng)快捷電光石火。
一顆潦草的心,門可羅雀疏可走馬。
一攤胡亂堆就的心,乏善可陳雜亂無章。
一片編織荊棘的心,暗設(shè)機關(guān)處處陷阱。
一道半是細膩半是馬虎的心,好似白蟻蛀咬的斷堤。
一朵繡花枕頭內(nèi)里虛空的心,是假冒偽劣心界的水貨。
造心需要時間。
少則一分一秒,多則一世一生。
片刻而成的大智大勇之心,未必 就不玲瓏。
久拖不決的謹小慎微之心,未必就很精致。
有的人,小小年紀,就竣工一顆完整堅實之心。
有的人,須發(fā)皆白,還在心的地基挖土打樁。
有的人,半途而廢不了了之,把半成品的心扔在荒野。
有的人,成百里半九十,丟下不曾結(jié)尾的工程。
有的人,精雕細刻一輩子,臨終還在打磨心的剔透。
有的人,粗制濫造一輩子,人未遠行,心已灶冷坑灰。
優(yōu)等的心,不必華麗,但必須堅固。
有一顆仁慈之心,會愛世界愛人愛生活,愛自身也愛大家。
有一顆自強之心,會勤學(xué)苦練百折不撓,寵辱不驚大智若愚。
有一顆尊嚴之心,會珍惜自然善待萬物。
有一顆流量充沛羽翼豐滿的心,會乘上幻想的航天飛機,撫摸月亮的肩膀。
一顆美好的心,即使巨輪沉沒,它的顆粒也會在海浪中,無畏而快樂地燃燒。
感悟:這是我所讀畢淑敏的文章中最喜歡的篇章之一。
讀罷,我曾不止一次地思考:自己的心到底是什么樣,自己所追求,所向往的究竟是怎樣的一種人格。
我想,這是要用一輩子去尋找的答案。
人生短短幾十年里,無法與江月、宇宙的無窮無盡相似相比,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永遠到底有多遠,但心的塑造是長久、持續(xù)、不懈的探索過程。
我們無法增加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盡力地增加生命的深度。
圓滿的人格就像一個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少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當(dāng)求自身的圓滿,即求真、善、美。
對一個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經(jīng)脈,真是骨骼,這三者支撐起了一個大寫的人。
《造心》
11.有些事件,一點也不重要,可它偏偏就記得鏤骨蝕魂。
不良的情緒,好像一袋攜帶終生的垃圾,即使你把它埋葬在潛意識里,但它如古尸的指甲,依然鋒利。
有些極為重要的瞬間,你不停地對自己說,記住它記住它,萬萬不能忘啊。
可惜,記憶常常充滿陰謀地背叛你。
記憶不屬于生理,記憶是心理的。
我們的歷史,就是我們的記憶。
喪失記憶,將不知道自己是誰。
經(jīng)驗就是一種心理記憶。
當(dāng)遭遇陌生的境遇和挑戰(zhàn),我們飛快地檢索,以期從記憶中找到可資借鑒的經(jīng)驗。
感情,更是心理記憶的無價之寶。
童年是記憶的濫觴之地。
無論走到哪里,哪怕一無所有,因為有記憶,我們就不孤單。
我們的知識,更是我們的記憶了。
我們的友誼,也是記憶。
沒有記憶的友誼,是現(xiàn)代社會人際交往中的速食面,蜷曲著,散發(fā)著防腐劑的可疑味道。
情感的溫暖和光芒,都濃縮在記憶里面,在寒涼中彈射出金色。
我們活在我們的記憶里。
這是一個事實。
這個事實,讓我們對我們的記憶肅然起敬,又心生畏懼。
我們的記憶是隱形的,又是無所不在的。
我們的記憶是柔軟的,又是鋼鐵般堅硬。
記憶這個東西,大相無形地左右著我們,又銷聲匿跡滿臉無辜。
沒有情感的記憶是不牢靠和不持久的。
情感是記憶的鹽。
機械的記憶是枯燥和干癟的,它們輕飄飄的極易隨風(fēng)而逝。
伴隨情感的記憶是飽滿和長著觸角的,它們靈動地滑翔著,無數(shù)的聯(lián)想就如同螢火蟲似的聚攏過來。
當(dāng)我們以為自己是在創(chuàng)新的時候,只不過是記憶發(fā)生了新的組合,一些原本酣睡的記憶跳起了圓舞曲,它們?nèi)缤f花筒內(nèi)的玻璃晶,勾搭粘連,幻化出了莫測的圖案。
感悟:在我們平凡而又微茫的生活里,并不是只有輕松的歡笑和捧腹的樂趣。
在時光日復(fù)一日的緩慢推進里,有很多痛苦就像是圖釘一樣,隨著滾滾而過的車輪被軋進我們的心中。
我們的痛苦來源于愛。
但我們的幸福也來源于愛。
我們一輩子想忘記的地方,我們卻一輩子記得。
這似乎真的很無奈,卻是無法逆轉(zhuǎn)的事實。
面對殘酷的記憶,或許我們真的無法從腦海中抹去刻骨銘心的痛,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將它塵封在記憶的酒壇,讓它隨著時光漸行漸遠。
我們的愛,恨,感動,傷懷。
我們的過去,我們的現(xiàn)在,我們無限遙遠的未來。
我們呼朋引伴的草綠色時代,我們促膝長談的漫漫長夜。
那些記憶,痛苦的,憂傷的,難忘的,深情的,都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和自
己心愛的人一起并肩走過的證明。
所以我們更應(yīng)該記住愛,記住時光。
《你我的記憶》
12.友誼需要滋養(yǎng)。
有的人用錢,有的人用汗,還有的人用血。
友誼是很貪婪的,絕不會滿足于餐風(fēng)飲露。
友誼是最簡樸同時也是最奢侈的營養(yǎng),需要用時間去灌溉。
友誼必須述說,友誼必須傾聽,友誼必須交談的時刻雙目凝視,友誼必須傾聽的時分全神貫注。
友誼有的時候是那樣脆弱,一句不經(jīng)意的言辭,就會使大廈頃刻倒塌。
友誼有的時候是那樣容易變質(zhì),一個未經(jīng)證實的傳言,就會讓整盆牛奶變酸。
這個世界日新月異。
在什么都是越現(xiàn)代越好的年代里,唯有友誼,人們保持著古老的準則。
朋友就像文物,越老越珍貴。
人生一世,消失的是歲月,收獲的是朋友。
《這棵樹上只有一個果子,叫做信任》
讀書收獲
畢淑敏的文字,神閑氣定,字里行間流露的是她的冷靜與善意。
她擅長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和一連串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這更能引起讀者的感情共鳴和思考。
這個假期書看得不多,但收獲卻不少。
讀畢淑敏的文字,就好像在和最親密的好友聊天,親切自然,又好像和智者談話,受益良多。
經(jīng)歷了這次心靈的長途跋涉,更讓我感觸到人要為自己活著,要活得坦蕩,活的瀟灑,羨慕別人是沒有用的。
生活不是連續(xù)劇,它不會在該浪漫的時候,就響起煽情的音樂;
它不會在你傷心難過的時候就正好出現(xiàn)一個陌生的肩膀給你依靠;
它不會在這樣需要溫柔和甜蜜的時刻,就打翻一杯濃濃的蜂蜜。
它永遠有它猜不透的劇情。
和那個創(chuàng)造它的,殘酷的編劇。
傷口要自己愈合,剩下的路,必須爬起來再走。
這是一個不可逆轉(zhuǎn)的命題。
我們永遠都在崇拜著那些閃閃發(fā)光的人。
我們永遠覺得他們像是神一樣的存在。
他們用強大而無可抗拒的魅力和力量征服世界。
但是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他們用了什么樣的代價,去換來了閃亮的人生。
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幕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dāng)初她的芽兒,卻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
每個人都會失去,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著絕對的公平,人生并不像商品一樣,以價值為基礎(chǔ)實行等價交換。
所有的成功,都需要付出甚至超過收獲的代價。
而要想不被自己打倒,就是要砥礪心志,是自己的心和力量更強大。
正如強者和弱者對待欺騙的態(tài)度。
后者害怕被欺騙,因為他們很軟弱,只能臣服在命運的腳下,被動地選擇著自己的人生。
而強者根本就不屑于欺騙。
因為他們足夠強大,強大到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外物是非,無論虛假與真相,都能堅持自己的決定和原則。
我們要學(xué)會造心,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做情緒的主人;
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傳遞愛,因為愛怕孤單;
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學(xué)會感恩,因為父母的期待,只要我們多在細微處關(guān)心;
我們要用善于觀察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幸福,用擁抱陽光的雙手去感觸幸福,用充滿回憶的心靈去接納幸福,用美麗淡然的微笑去迎接幸福,因為幸福就在平凡的點滴中;
我們要記住愛,記住時光,因為無論走到哪里,哪怕一無所有,因為有記憶,我們就不孤單;
我們應(yīng)該支配習(xí)慣,而絕不能讓習(xí)慣支配我們,因為一個人如果不能去掉壞習(xí)慣,那簡直一文不值。
圓滿的人格就像一個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少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當(dāng)求自身的圓滿,即求真、善、美。
對一個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經(jīng)脈,真是骨骼,這三者支撐起了一個大寫的人。
這就是我的收獲。
語言風(fēng)格:華麗,善用比喻和排比,意蘊深遠,雋永,富含哲思
散文精選好句加賞析【2】
天堂之門是怎樣向我敞開的?
我明白了,當(dāng)?shù)鬲z也不收容我的時候,天堂的門自然會轟然洞開。
摘自在 林淵液 《天堂般的閱讀》
——這不就是生活嗎?一些稚拙的美,一些驚人的丑,以一種牢不可分的天長地久
的姿態(tài)棲居的某個深深的巷底。
難道這不就是生活嗎?太陽割切著四季,四季割切著老人,老人無言地割切著一只
只渾圓柔潤的橘子。
想象中那老人的冬天似乎永遠過不完,似乎他一直還坐在那灰撲撲
的街角,一絲不茍地,以一種玄學(xué)家執(zhí)迷的格物精神,細味那些神秘的金汁溢漲的橘子。
摘自 張曉 風(fēng)《生活賦 》
冬天就來了,我們的婚禮在即,我喜歡選擇這季節(jié),好和你廝守一個長長的嚴冬。
我們屋角里不是放著一個小火妒嗎?當(dāng)寒流來時,我愿其中常閃耀著炭火的紅火。
我喜
歡我們的日子從黯淡凜冽的季節(jié)開始,這樣,明年的春花才對我們具有更美的意義。
我即將走入禮堂,德,當(dāng)結(jié)婚進行曲奏響的時候,父母將挽著我,送我走到壇前,
我的步履將凌過如夢如幻的花香。
那時,你將以怎樣的微笑迎接我呢。
我們己有過長長的等待,現(xiàn)在只剩下最后的一段了。
等待是美的,正如奮斗是美的
一樣,而今,鋪滿花瓣的紅毯伸向兩端,美麗的希冀盤旋而飛舞,我將去即你,和你同
去采擷無窮的幸福。
當(dāng)金鐘輕搖,蠟炬燃起,我樂于走過眾人去立下永恒的誓愿。
因為,
哦,德,因為我知道,是誰,在地毯的那一端等我。
摘自 張曉 風(fēng)《紅毯的那一端 》
散文精選好句加賞析【3】
春之懷古
春天必然曾經(jīng)是這樣的:從綠意內(nèi)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掌不住了,噗嗤的一聲,將冷臉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云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只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渾燉無涯。
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云,一陣杜鵑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鵑花,一陣風(fēng)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飄飄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請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件柳的分號。
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好得讓人心平氣和。
春天必然曾經(jīng)是這樣的: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萬戶的屋梁受盡風(fēng)欺雪壓猶自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
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鮮明的王師,團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而關(guān)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jīng)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jīng)》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集小羊在嚙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汗,一個孩子在放風(fēng)箏時猛然感覺到的飛騰,一雙患風(fēng)痛的腿在猛然間感到的舒活,千千萬萬雙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沙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脈……當(dāng)他們驚訝地奔走互告的時候,他們決定將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狀,用一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量來為這季節(jié)命名--"春"。
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
有的負責(zé)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zé)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zé)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shù)學(xué)家,他們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于還是不敢宣布統(tǒng)計數(shù)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點數(shù)。
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
所有的樹,交給風(fēng)去縱寵。
而風(fēng),交給檐前的老風(fēng)鈴去一一記憶、一一垂詢。
春天必然曾經(jīng)是這樣,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穿越煙籮與煙籮的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
賞析:
每一片綠葉,都在敘述著春天的故事。
有多少片綠葉,就有多少個春天的故事。
而在作家張曉風(fēng)筆下,春天被渲染得有靈性,有詩性,有個性,按照獨特的存在方式,醞釀著自身的故事,規(guī)劃著自身的美麗。
為了鋪排春天的降臨,張曉風(fēng)采用擬人手法,巧妙地用“春天必然曾經(jīng)是這樣的”“春天必然會是這樣的”“關(guān)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jīng)有這樣的一段故事”作為串聯(lián),多角度、多色彩、多層次地寫盡了春天的嫵媚和溫情,同時也反復(fù)提醒讀者不要忽略“曾經(jīng)”所包含的潛臺詞。
古往今來,寫春的詩文不可勝數(shù)。
張曉風(fēng)寫春,依然給人以強烈的陌生感,比如說春天“有如旌旗鮮明的王師,因為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而關(guān)于春天名字的由來,作者更是異想天開,說是在很古很古以前,“一只小羊在嚙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汁,一個孩子放風(fēng)箏時猛然感覺到的飛騰……”,他們奔走互告,喚出了“春”這一聲音:春天的名字誕生了。
何等新鮮的描寫。
即使對于閱讀了太多關(guān)于春的詩文的讀者,這樣的描寫仍有足夠的吸引力與沖擊力,仿佛腦海里吹進了新鮮的春風(fēng),一下子綠了起來。
閱讀張曉風(fēng)的《春之懷古》,使人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朱自清這一名篇劈頭一句就是“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下文洋洋灑灑均是寫景。
其實文章最關(guān)鍵的恐怕要數(shù)開頭這一句。
張曉風(fēng)此文則與之迥異,一開頭便洋洋灑灑寫起春天,最后才別開生面地點出--“穿越煙囪與煙囪的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
這正是本文的“題眼”所在。
張曉風(fēng)回首眺望了半天的“古”,原來卻都是為了反襯“今”,即對煙囪如林的環(huán)境污染的控訴。
作者正是深受現(xiàn)代環(huán)境污染之害、之苦,所以才緬懷一去不復(fù)返了的古代的春天--那純凈的溫煦的儀態(tài)萬千的春天。
如此一來,一篇文情并茂的寫景散文,便具有了社會學(xué)的意義,正沉甸甸地扣擊著讀者的心弦。
《敬畏生命》
那是一個夏天的長得不能再長的下午,在印第安納州的一個湖邊。
我起先是不經(jīng)意地坐著看書,忽然發(fā)現(xiàn)湖邊有幾棵樹正在飄散一些白色的纖維。
大團大團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飄在草地上,有些飄入湖水里。
我當(dāng)時沒有十分注意,只當(dāng)是偶然風(fēng)起所帶來的。
可是,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情況簡直令人吃驚。
好幾個小時過去了,那些樹仍舊渾然不覺地在飄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無限的云庫似的。
整個下午,整個晚上,漫天都是那種東西。
第二天的情形完全一樣,我感到詫異和震撼。
其實小學(xué)的時候就知道有一類種子是靠風(fēng)力吹動纖維播送的。
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測驗題的答案而已。
那幾天真的看到了,滿心所感到的是一種折服,一種無以名之的敬畏。
我?guī)缀跏堑谝淮斡鲆娚?mdash;—雖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狀的種子在我心底強烈地碰撞上什么東西。
我不能不被生命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投資所感動。
也許,在不分晝夜的飄散之余,只有一顆種子足以成蔭,但造物主樂于做這樣驚心動魄的壯舉。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際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種子中有哪一顆成了小樹。
至少,我知道,有一顆已經(jīng)成長。
那顆種子曾遇見了一片土地,在一個過客的心之峽谷里蔚然成陰,教會她怎樣敬畏生命。
賞析:張曉風(fēng)在散文《敬畏生命》中,只是逮捕住人生一霎時看到的風(fēng)景,寥寥數(shù)筆就將生命最為感人的魅力展露無遺。
植物依附風(fēng)轉(zhuǎn)達種子而得以連續(xù)生命、繁殖生命本是一件再自然、平凡然而的事了,但作者卻從那紛至沓來飄送的“白色的纖維”中深深洞覺出這些小生命的百折不回、堅強不平的韌性和強旺的活力:它們盡心盡力地尋求生存的時機和空間,它們對生命的珍視、酷愛,震撼著作者其時閑適斯文的心緒,它們的生命形勢和生命內(nèi)在令作者敬佩不已,也使她感悟到生命的可敬。
行文中,作者以同等大概說尊敬的心情贊美著那些看似弱小的自然界的生命,在嘆息和贊頌之余,她又遐想到人類自身,“我險些是第一次遇見生命——固然是植物的”。
作者精巧地借自然界的生物婉轉(zhuǎn)地表達了她的思路,其心靈的顛簸所發(fā)生的強盛的傳染力引領(lǐng)著我們一同進來她的心情和頭腦空間,配合品嘗、思悟生命的宏大和內(nèi)在.
【散文好句加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好句加賞析10-26
名家散文精選并加賞析10-05
散文精選400字加賞析09-30
散文精選加賞析200字09-30
經(jīng)典散文段落加賞析09-30
好句好段加賞析09-30
好句子摘抄加賞析08-29
美文好句摘抄加賞析10-27
經(jīng)典名家散文摘抄加賞析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