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表達鄉(xiāng)愁的散文
鄉(xiāng)愁是文學(xué)亙古不變、常寫常新的一個主題,下面,我們一起閱讀關(guān)于鄉(xiāng)愁的優(yōu)秀散文吧!
煙雨中的鄉(xiāng)愁
烏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積伶積俐,加上一雙剪刀似的尾巴,一對勁俊輕快的翅膀,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一只小燕子。
當(dāng)春間二三月,輕飔微微的吹拂著,如毛的細雨無因的由天上灑落著,千條萬條的柔柳,齊舒了它們的黃綠的眼,紅的白的黃的花,綠的草,綠的樹葉,皆如趕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來,形成了爛熳無比的春天時,那些小燕子,那末伶俐可愛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飛來。
加入了這個雋妙無比的春景的圖畫中,為春光平添了許多的生趣。
小燕子帶了它的雙剪似的尾,在微風(fēng)細雨中,或在陽光滿地時,斜飛于曠亮無比的天空之上,卿的一聲,已由這里稻田上,飛到了那邊的高柳之下了。
同幾只卻雋逸的在粼粼如縠紋的湖面橫掠著,小燕于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的蕩漾了開去。
那邊還有飛倦了的幾對,閑散的憩息于纖細的電線上,——嫩藍的春天,幾支木桿,幾痕細線連于桿與桿間,線上是停著幾個粗而有致的小黑點,那便是燕子,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圖畫呀!
還有一家家的快樂家庭,他們還特為我們的小燕子備了一個兩個小巢,放在廳梁的最高處,假如這家有了一個匾額,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第一年,小燕子來往了,第二年,我們的 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對,它們還要來住。
"燕子歸來尋舊壘。"
還是去年的主,還是去年的賓,他們賓主間是如何的融融泄泄呀!偶然的有幾家,小燕子卻不來光顧,那便很使主人憂戚,他們邀召不到那么雋逸的嘉賓,每以為自己運命的蹇劣呢。
這便是我們故鄉(xiāng)的小燕子,可愛的活潑的小燕子,曾使幾多的孩子們歡呼著,注意著,沈醉著,曾使幾多的農(nóng)人們市民們憂戚著,或舒懷的指點著,且曾平添了幾多的春色,幾多的生趣于我們的春天的小燕子!
如今,離家是幾千里!離國是幾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馳于萬頃海濤之間,不料卻見著我們的小燕子。
這小燕子,便是我們故鄉(xiāng)的那一對,兩對么?便是我們今春在故鄉(xiāng)所見的那一對,兩對么?
見了它們,游子們能不引起了,至少是輕煙似的,一縷兩縷的鄉(xiāng)愁么?
海水是膠潔無比的蔚藍色,海波是平穩(wěn)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樣,偶有微風(fēng),只吹起了絕細絕細的千萬個翻翻的小皺紋,這更使照曬于初夏之太陽光之下的、金光爛燦的水面顯得溫秀可喜。我沒有見過那末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潔無比的蔚藍色,只有幾片薄紗似的輕云,平貼于空中,就如一個女郎,穿了絕美的藍色夏衣,而頸間卻圍繞了一段絕細絕輕的白紗巾。我沒有見過那么美的天空!我們倚在青色的船欄上,默默的望著這絕美的海天;我們一點雜念也沒有,我們是被沈醉了,我們是被帶入晶天中了。
就在這時,我們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現(xiàn)了。它們?nèi)允请h逸的從容的在海面上斜掠著,如在小湖面上一樣;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與翼尖一打,也仍是連漾了好幾圈圓暈。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飛著飛著,不會覺得倦么?不會遇著暴風(fēng)疾雨么?我們真替它們擔(dān)心呢!
小燕子卻從容的憩著了。它們展開了雙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雙翼如浮圈似的支持著體重,活是一只烏黑的小水禽,在隨波上下的浮著,又安閑,又舒適。海是它們那么安好的家,我們真是想不到。
在故鄉(xiāng),我們還會想象得到我們的小燕子是這樣的一個海上英雄么?
海水仍是平貼無波,許多絕小絕小的海魚,為我們的船所驚動,群向遠處竄去;隨了它們飛竄著,水面起了一條條的長痕,正如我們當(dāng)孩子時之用瓦片打水漂在水面所劃起的長痕。這小魚是我們小燕子的糧食么?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著,浮憩著。它們果是我們故鄉(xiāng)的小燕子么?
啊,鄉(xiāng)愁呀,如輕煙似的鄉(xiāng)愁呀!
屋的鄉(xiāng)愁
一
舅舅家的房子是三間,我們家兩間,都是兩層樓房,毗鄰而建。
我們家的房子建在舅舅家,有一系列故事可講。
都有些什么故事呢?不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總之,經(jīng)過一些故事之后,父母親委托舅舅建好了那座房子,但我不覺得那是我們家的房子,而我隨著年紀(jì)的增長,越來越有要在老家建造個房子的想法。
有一次,我甚至派了公司工程部的幾個人去老家搞測量,又請設(shè)計公司設(shè)計了圖紙。
老家我已經(jīng)沒有宅基地,同宗的堂兄明月有個兩層樓房,已經(jīng)東倒西歪,需要翻建,他同意我在那里建房。
只是他的地不夠?qū)拸V,面寬只有9米,而我想要建的是類似于家族祠堂的房屋,今后回老家祭祖,一族人都有個落腳的地方。
幸好在老家我們周姓人是一個大家族,明月堂兄隔壁另有兩戶人家,也是很近的族親,他們的房子平時也不怎么住人,我就琢磨著將這些房子一起拆了,建個家族公用的房屋,名字都想好了,叫興懷堂。
但最終沒有談成。
大約是當(dāng)時我的決心不夠堅決,他們也有他們各自的想法吧,我的計劃至今仍然束之高閣。
過不多久,這兩家先后翻建了房屋,倒是明月堂兄的房子沒有動,兩廂對照,顯得越來越破舊了。
除了從家族的角度來考慮外,我有建房的想法,當(dāng)然還與父母百年之后“過事“有個場所有關(guān)。
父母在舅舅家建的房,我又一直不覺得是我們家的。
這就形成了一個局面:我想在老家建房,找不到合適的地基;父母在舅舅家建的房子,我內(nèi)心又不認(rèn)可。
其實,在老家建個房,如果僅僅是要找一片地,也不能說難。
只是我還很頑固地想將房屋建造在老屋場。
這個老屋場,原先的主人叫周興懷,我和這個屋場的幾代人都是他的后代,這是我為什么要將計劃中的房屋取名興懷堂的因由。
老屋場的那一套圖紙沒能用上,別的地方建房又心有不甘。
這件事就這么拖著,最終會不會去建,可能性已經(jīng)很小了。
迫于多種原因,我已經(jīng)漸漸接受舅舅家旁的那棟房子是我們家的房子了,尤其是經(jīng)過對這棟房子的修葺,感情上對它的認(rèn)同就更深了一次。
現(xiàn)在,我也開始把這棟房,說成是我們家在老家的房子了。
二
老屋場原本是有我家的地基的。
1987年,母親從鄉(xiāng)村教師崗位上退休,與父親一起定居老家。
那時候,老家嚴(yán)重缺水,象城里一樣用上自來水是我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那年夏天,老家出現(xiàn)干旱,人們吃水要跑到幾里路外去擔(dān)水,引發(fā)了我們姐弟幾個人的““遠慮”:我們姐弟都在外地工作,今后父母自己動彈不了,誰幫他們擔(dān)水呢?不如趁早動員他們進城,反正父母老了,總要投靠兒女的。
為了徹底隔斷父母對老家的念想,我們做了一個令后來頗多后悔的決定:象征性地將老家的房屋賣掉了。
當(dāng)時,我們只要了7000元錢。
那座房屋是父親臨退休時新建的,建造成本在15000元以上。
后來我提出花200000元贖回,對方根本不考慮,理由是那個屋場風(fēng)水好。
農(nóng)村的事,一沾風(fēng)水,就怎么著也說不清了。
很多次,我設(shè)想:倘使當(dāng)初不是賣掉而是借給別人住就好了,只是,在上世紀(jì)八十年代,我不可能不把幾千塊錢當(dāng)一回事。
況且,那時候要賣掉房子的重要理由是老家有座房子在,父母在城里就不安心。
以為賣掉了老家的房子,父母就在城里呆得踏實了。
那時候,我沒有意識到老屋其實是一份寄托,這份寄托,不僅僅父母需要,我也需要。
既然我沒有看到葉落歸根是心底里不能抹去的情結(jié),當(dāng)這種情結(jié)開始發(fā)酵時,遇到一些后悔也就理所當(dāng)然。
前幾天,我又一次動了心思,要將明月堂兄的房子改建成一個規(guī)模小一點的家族會所,我父母親知道后,堅決反對。
他們的理由是,舅舅家的房子改建已經(jīng)接近完工,他們愿意住在那里,聲稱即使我在老屋場建好了房子,他們也不會去住。
我又不好強調(diào)那個““過事”的理由,加上明月堂兄的地基實在受局限,以我追求完美和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沒有外力推一把,在老家建房,可能就永遠是個想法而已。
庭院修建進行時
三
舅舅家離老家不遠,隔兩座山而已。
前幾年,陪父母從北京回來暫住,我在這棟房子里,總是失眠,一種強烈的陌生感不時襲來。我一度覺得父母在舅舅家旁建房是個錯誤的決策,總是認(rèn)為要建房,還是要建在老家才好。
我和姐姐,弟弟都在北京,父母跟隨我們,也二十多年了。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他們會回老家居住。
然而,這幾年,父母回老家的愿望逐漸強烈。我也覺得,人老了,回老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應(yīng)該支持。我想他們回老家,不是回到舅舅家,而是我土生土長的那個地方,那座老屋場。
其實,父母的打算,在十多年前就已經(jīng)很明確了。他們和我一樣,曾經(jīng)想贖回老家的房子,遭到拒絕后,就委托舅舅幫他們建了一座兩層的樓房,和舅舅的房屋一墻之隔。
即使父母在舅舅家建了房,我也不認(rèn)為那是他們最終的落腳點,我依然期望在老家建一座可以安頓父母的房子。
尤其是有了建造一座屬于整個家族會所的想法之后,我的愿望就更加強烈。
但是,父母歸鄉(xiāng)心切。去年清明節(jié),他們回鄉(xiāng)掃墓,再一次提出撤離北京回老家定居,甚至返回北京不久,就開始收拾衣物,做撤離的準(zhǔn)備。
二十年前,我認(rèn)為老人在鄉(xiāng)下是無法養(yǎng)老的,但現(xiàn)在,我的觀念已經(jīng)改變。只是,老家他們是回不去的,要回,只能是回到舅舅那邊。這樣,改建舅舅家房屋的事就被提到了議事日程。
舅舅已經(jīng)去世。舅舅的孩子,我表弟李紹斌適時站出來,對姑爺姑媽回湖南居住表示歡迎。并和我商定,他們家的房子與我們家的房子一起改造,外觀和園林兩家整體規(guī)劃、整體施工,內(nèi)部各管各的。
庭院小景
四
那是一座兩層的小樓,建筑上乏善可陳,家具什么的也不如人意。既然父母要回來住了,總得要將房子修繕一下,這是我在舅舅家修葺房屋最初的動因。
大約從業(yè)于房地產(chǎn)界的緣故,我對建筑物的平面功能和外觀立面比較在意,但從個人審美意趣來看,我似乎對中國傳統(tǒng)建筑情有獨鐘。北京的四合院則方便我對傳統(tǒng)建筑營造法式的琢磨。
就在我動了改建那棟房屋的心思不久,一個叫易法忠的人的出現(xiàn),讓我有了將房屋改建成古典樣式的想法。易先生聲稱自己是做古建的老手,縣里的文廟翻修就是他做的,還在洪江做過很多翻修工程。我在湖南旅游雜志上看到過關(guān)于洪江古城的報道,那些具有傳統(tǒng)湘西民居風(fēng)格的建筑,我很喜歡。
易先生是我堂弟周毅介紹的。我讓易師傅去了一趟火連坡,我舅舅家就在那里。易師傅看了將要改建的房子,和我說了他的想法,并做了預(yù)算。易師傅不會繪圖,最終做成什么樣子,只能聽?wèi){他說。我因為相信周毅的緣故,就也相信易師傅,與他談定了價格,開始了房子的改建。后來我才知道,周毅與易師傅其實并不熟悉,他也只是知道易師傅是做古建的而已。
改建主要是外立面。主要工程有:一層加風(fēng)雨廊,門窗全部換成古典樣式,屋頂改用筒瓦,山墻升高、做脊,說好兩個月完成。
起初,表弟對易師傅很滿意,對我說,這個人找對了,做的事很里手。那時,我很少管改建的事,都是表弟張羅。聽表弟這樣說,我就放心了。我表弟這個人,擅長與人打交道,他看準(zhǔn)的人,一般八九不離十。
大概只有半個月的時間,外觀的雛形就出來了,表弟拉我回去看一下。
我回去的時候,屋頂?shù)妮喞境鰜砹,易師傅將屋頂分成三個組團,四面山墻高出屋面,南北兩端做成騎馬墻,中間保留人字形,有點徽派建筑的味道。其實,我設(shè)想的古典樣式不是這種風(fēng)格,我希望是湘西北傳統(tǒng)民居風(fēng)格,而不是徽派建筑。
兩種建筑風(fēng)格最大的不同在于山墻的處理和屋脊的做法,按我的理解,湘西北傳統(tǒng)民居山墻高出屋面是有的,但一般不做騎馬墻,屋脊微微呈弧形,兩端高中間低。但易師傅的這種做法,也并不難看,當(dāng)時對易師傅還是比較滿意的。我甚至給他拿了兩條芙蓉王煙,表達對他的認(rèn)可。
接下來,是換瓦、改門窗。
易師傅原先說,瓦用的是銅官生產(chǎn)的筒瓦,但屋頂蓋好后,到處漏雨。為此事我們和易師傅扯了很久的皮,想了很多辦法,試圖解決漏雨的問題。后來發(fā)現(xiàn),漏雨源于兩條:
第一是筒瓦質(zhì)量不好。第二是屋頂工藝不符合筒瓦的施工要求。相比這兩條原因,瓦的質(zhì)量首當(dāng)其沖。如果說施工不當(dāng)純屬經(jīng)驗或者技術(shù)問題的話,則瓦的質(zhì)量就是十足的以次充好了。據(jù)后來我們咨詢有經(jīng)驗的人的意見,使用筒瓦,首先要做防水墊層,除非瓦的質(zhì)量特別好且同時蓋瓦的時候溝瓦要特別密,蓋瓦上下兩片之間要做嚙合處理。
易師傅一直說其所用筒瓦產(chǎn)自銅官。屋頂蓋好后,舅媽反應(yīng)漏雨,我開始不以為然,以為新蓋上去的瓦,總會有一點漏雨的。找到易師傅,他也積極應(yīng)對,找了瓦廠的人去現(xiàn)場。舅媽是湖北人,發(fā)現(xiàn)瓦廠的人說話的口音明顯是““北腔”,就與他套近乎,弄清楚了易師傅瓦的來源,根本不是什么銅官瓦,而是本地一個小瓦廠的瓦。后來我們?yōu)榇苏乙讕煾党镀ぃ坏貌怀姓J(rèn)沒有用銅官瓦的事實,最后干脆不管漏雨的問題了。
起初,易師傅還是想了一些辦法。他用頭發(fā)和石灰還有塑料紙片將漏雨的地方做了處理,致使原先黑黑的屋頂像下了一層薄霜,看上去十分影響美觀。易師傅堅持這是唯一的解決方案,為了不漏雨,我也就認(rèn)了。誰知再一次下雨,屋頂漏得比先前更厲害。
舅媽為屋頂漏雨的事大光起火,見到易師傅就沒個好臉色。這時,我已經(jīng)明白問題的根源主要在瓦的質(zhì)量和施工工藝上。不換瓦,漏雨的問題必然得不到解決。找易師傅,他卻說除非我另外掏瓦錢,他頂多負責(zé)施工。從先年入冬時發(fā)現(xiàn)漏雨到次年清明前夕,漏雨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曾經(jīng)想將屋頂掀了重來,現(xiàn)澆防水層,再蓋筒瓦。又擔(dān)心墻體荷載不夠,搞不好會把房屋搞塌。最后,狠下心來,決定放棄筒瓦不用,將筒瓦改成平瓦。表弟不大贊同這個方案,覺得這樣一來屋頂就少了古典建筑的那種層次感,但我不得不考慮房屋的整體安全性,還是做出了“筒改平“的選擇。這時,已經(jīng)是清明節(jié)前夕了。
我父母親返鄉(xiāng)心切,不管房屋弄沒弄好,都堅持要從北京回來。結(jié)果,進屋的當(dāng)天,就遇到下大雨,屋頂全面開花,就像沒有蓋瓦一樣。
易師傅當(dāng)時正好在,他似乎很有愧意,冒著大雨在三層樓板上處理漏水,并沒有無動于衷。
好在雨下得并不持久。
湖南的雨季,是六月。當(dāng)時還是四月,屬于春雨淅瀝的日子。
一定要在雨季到來之前解決漏雨的問題。當(dāng)下,我就與易師傅商量好,他出工,我重新買瓦,將屋頂?shù)耐餐呷繐Q下來。易師傅答應(yīng)了。
可是,從此就再也見不到易師傅露面了。找周毅,周毅說和易師傅并不是很熟,根本不知道易師傅是個怎樣的人。我另外一個堂弟想辦法追了易師傅家里,易師傅就稱病,一副無賴的樣子。眼見如此,我不再指望易師傅,安排人重新請了瓦匠,只幾天功夫,就將筒瓦換成了平瓦,換過之后,屋頂再也不漏雨了。
如果說漏雨的問題尚可原諒,則門窗的問題就是十足的道德問題了。我和易師傅簽與合同,外觀包括屋頂、墻體、門窗,要改造到達到能夠直接入住的條件。可是,門做好后,易師傅不肯做油漆;窗戶不僅不油漆,窗扇也沒做,四敞大開。他說真正的古建是沒有窗扇的,擋風(fēng)用的是皮紙。
與易師傅交涉門窗問題是和屋頂問題同步進行的,他做是說耍起很簡單,貼皮紙也很簡單。起初我不打同意他的貼皮紙的方案,他堅持說他做的窗戶開始就是按貼皮紙考慮的,無法加窗扇了?墒牵L(fēng)問題怎么解決?他不置可否。
追問得急了,他說也有辦法解決,就是局部做窗扇,解決通風(fēng)的問題,但主體還是要貼窗紙。我一面疑惑是他為了省錢找了這么個理由,一面又相信他說的是實情:倘使一開始他真的就計劃是貼窗紙的,我堅持要他做窗扇,不也沒有道理嗎?畢竟我在合同上沒有對窗戶的材料和做法做約定。
我只好抓住“具備使用條件這句話“來講道理,指出沒有哪個古建不做油漆的,沒有看到哪個古建的窗戶是不能通風(fēng)的。
易師傅倒也承認(rèn),同意做油漆,也同意解決通風(fēng)的問題,但要求我另外補償他7000元錢。當(dāng)時,我父母返鄉(xiāng)在即,為了他們回鄉(xiāng)前基本具備使用條件,我答應(yīng)了易師傅的要求并且立即將錢劃給了他。
我徹底地放棄易師傅是他做完所謂的油漆之后。他是怎么做的呢?他一不請專業(yè)漆工,二不講施工工藝,買了幾桶油漆,直接將門窗涂出顏色了事。我知道這個情況后,認(rèn)識到易師傅已經(jīng)陷入胡弄人的深淵,不可能爬的起來了,干脆果斷通知他不再理門窗的事,另外找木匠和漆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這時,我父母已經(jīng)返鄉(xiāng),他們只好住在窗扇洞開的屋子里,直到四月底,窗戶才裝上窗扇。好在四月的湖南,天氣已經(jīng)不太冷,而蚊蟲也并不多。
但一屋的木匠、漆匠趕工期的鬧騰,使得我父親很不習(xí)慣,又因為趕工期,窗扇的質(zhì)量做得很成問題,現(xiàn)在,很多窗扇都關(guān)不嚴(yán)實,遲早還要返工。
房子修建時圖景
五
大約是賣掉老屋后不久,父母親就后悔了,向我們表達他們的兩難心境:回老家住,離我們做兒女的就遠;和子女住在一起,心里又總是牽掛老家。
那時候,我和姐姐、弟弟都理解不了父母對于老家的牽念,每次說起這個話題,我們幾個還很得意:幸虧當(dāng)初動員父母親賣了老家的房子,不然,他們在北京肯定是住不安生的。老家有個房子在,一動了要回老家的心思,誰也阻攔不住,F(xiàn)在他們雖然有想回去的想法,但老家沒了房子,也只能想想而已。
父母親決定在舅舅家旁邊建房,事先我們不知情。后來,我們知道后,他們的解釋是,在那里建房不是為了居住,僅僅是滿足老家有他們房屋這樣一個念想而已,他們肯定會在北京養(yǎng)老;之所以建在舅舅家,也無非是考慮到房子要有人照料,建在老家,哪有建在舅舅家方便呢?
他們的理由顯得很充分。后來我才知道,當(dāng)他們覺得還是應(yīng)該在老家有個房子之后,他們就與當(dāng)初買他們房子的人聯(lián)系,對方同意將房子退回給他們。但他們興沖沖回到老家,對方不僅反悔了,還說了些很難聽的話,一氣之下,他們就匆匆做出決定,將他們的房屋與舅舅的房屋建在一起。
潛意識里,他們還是不愿放棄在老家建房的,因為決定在舅舅家建房和房屋建好后許久,他們都不曾告訴我們這座房子的存在,直到表弟大婚,全家人一起去賀喜,我們才第一次知道舅舅家旁邊建起了一座樓房,且這座樓房是我們家的。
父母親在舅舅家建好房后,從北京返回住過幾次,每次時間都很短,依然就又回到北京了。
老家沒有我們的房子了,舅舅家我們建了新的樓房,但是,我心目中的老家仍然是那個沒有了房子的地方。
現(xiàn)在,父母建在舅舅家的那兩間樓房,經(jīng)過改造,與舅舅家的房屋一起,已經(jīng)變成一座別致的三合院。父母從北京回來,不再有返回北京居住的意思。他們還反對我在老家建房,難道他們對老家的感情還不如我嗎?我常常為此疑惑。
有一天,我忽然意識到,他們的鄉(xiāng)愁,始終與一個字是緊密相連的:屋。他們在北京也是有屋的,但那是異鄉(xiāng)的屋,承載不起他們的鄉(xiāng)愁,故鄉(xiāng)的屋,不管是老家,還是舅舅家,只要是在故鄉(xiāng),是屬于他們自己的屋,多少鄉(xiāng)愁都會煙消云散。
其實,我的鄉(xiāng)愁,也糾纏在一個屋字上。我想買回賣掉的老屋,想在老屋場新建房屋,改建父母建在舅舅家的房屋與父母親的行為,無不同出一轍。
【表達鄉(xiāng)愁的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鄉(xiāng)愁隨筆散文10-07
遠去的鄉(xiāng)愁隨筆散文10-08
鄉(xiāng)愁的密碼隨筆散文10-09
描寫月亮與鄉(xiāng)愁的散文10-05
剪不斷的鄉(xiāng)愁隨筆散文10-11
表達感恩的散文10-26
表達這點小事隨筆散文10-07
描述表達散文隨筆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