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努力奮斗的人是不會去抱怨的
別抱怨了,真正在努力奮斗的人是不會去抱怨的,奮斗的人沒時間抱怨!以下是小編整理好的努力奮斗勵志文章,歡迎大家參考!
努力奮斗的人是不會去抱怨的【1】
當你在吃著零食,聽著歌,拿著期中考試滿篇飄紅的考卷喊著奮斗,努力時;當你玩著手機抱怨自己沒有時間復習時;當你覺得自己努力分數(shù)卻不增長時,看看這篇文章,告訴你真正的奮斗應該是什么樣。
很多時候,我們一直喊著要努力、要奮斗的口號;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一點點失利而抱怨上帝不公;很多時候,我們總認為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但有多少人會承認,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根本就沒有奮斗,那只能叫做生活。
昨天給一位好友打電話,因為是他的生日,結(jié)果讓我很尷尬。因為當我開玩笑問他今天是不是他生日的時候,他竟然說不知道,忘了昨天是他自己的生日。其實我也知道他一直很忙,但沒想到會忙成這樣!高中一起出來的那些人,起點都差不多,但很多都一直在努力,在大學的都表現(xiàn)也不錯,他就是很典型的一個,很早就得到了企業(yè)的資助和培訓的機會……
忙得連自己生日都忘了,就是我們說過的“奮斗”嗎?捫心自問,我呢?平時偶爾也會說要努力、要奮斗,和他比起來,才發(fā)現(xiàn)我這大學三年就是混過來了,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奮斗過。奮斗,是為了達到一定目標而努力干。
從這個解釋上來看,奮斗有兩個很重要的組成因素:“目標”和“努力”。有目標卻沒有努力,那不是奮斗。當然,如果連目標都沒有,就別談什么奮斗了……
何謂“目標”?考上一個理想中的大學可以是高中生的目標;找一個好的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可以是大學生的目標;五年買房,十年買車可以是一個剛畢業(yè)大學生的目標;成為企業(yè)主管或是自己當老板可以是參加工作幾年了的人的目標……
相反,如果高中生每天的生活只是上上課,準備應付下一場考試;如果大學生每天的生活只是上網(wǎng),到處玩一玩,臨時“預習+學習+復習”一下要考試的內(nèi)容;如果畢業(yè)生每天的生活還是懷戀大學生活,對工作毫無熱情,甚至時刻想著跳槽;如果已經(jīng)工作幾年了的人的生活是一層不變,安于現(xiàn)狀……那這些其實只能稱為“生活”,證明你還活著,做著平常人應該做的事,并不能稱之為“奮斗”……
你自己真的努力了嗎【2】
一次讀書分享會上,有個女讀者無比羨慕地對我說:“我看著你寫了一段時間的公眾號,感覺你的人生簡直就要開掛了啊,可是我也很努力,卻沒你這樣的機會和運氣。”
另外一個男讀者接過話茬:“你總說沒有機會,沒有運氣,可你真的努力了嗎?你真的盡力了嗎?”
對方陷入了沉思。
如果你和我一樣,不甘心這輩子就這樣平庸下去,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不滿的現(xiàn)狀,歡迎繼續(xù)閱讀下去。
質(zhì)疑努力真的有用之前,先問你真的努力了嗎?
第一點,想要成功,需要建立對“成功”的正見。
很多時候,人們對“成功”這個詞,充滿了各種狹隘的認知和誤解。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jié)我心中的成功定義,那就是,每個人都有權(quán)利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只要最終你能無限接近你目標的模樣,就是最大的成功。
第二點,尋找一個榜樣,那個你渴望成為的人,也就是“偶像”;同時,仔細研究他們?nèi)绾稳〉玫某晒Γ瑢δ銜袉l(fā)。
我上學那會兒,娛樂業(yè)沒有這么發(fā)達,消息也沒有這么靈通,那個時候,我最崇拜的人就是魯迅。
隨著了解的逐漸加深,我漸漸對魯迅這個人有了全面的認知。
放到今天的職業(yè)生涯里來看,魯迅無疑是一例職業(yè)轉(zhuǎn)型的成功典范。
魯迅先生是一位理智現(xiàn)實同時又敢于做夢的人,確切來說,他是一名現(xiàn)實的理想主義者。
魯迅最開始的專業(yè)是醫(yī)學,他選擇專業(yè)的動機,是為了救治很多如他父親一般的絕癥病人,然而當他看到吃瓜群眾圍觀烈士砍頭卻一臉麻木時,他憤然拿起了筆,發(fā)誓要治愈國人的冰冷與麻木。
魯迅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老家一所師范學院當老師,一年后升為校長;后來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31歲的他受蔡元培邀請,成為教育部公務(wù)員,這一干就是14年。
若不是五四運動,魯迅先生會沿著自己的職業(yè)路線一直走下去,沒準能當官。
五四運動讓魯迅先生對自己的職業(yè)有所反思,他開始發(fā)展自己的事業(yè)線,那就是教學與寫作。
1920年,魯迅被蔡元培邀請,去北大授課,他的授課生涯就此展開;38歲開始,他對小說的愛好重新萌芽,四月份,他的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成功發(fā)行,從此名聲鵲起,43歲出版小說集《吶喊》,更是穩(wěn)居時代暢銷書榜首。
再后來,他有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文學刊物《語絲》、《萌芽》,玩起了自媒體,兩年后,他的自由撰稿收入達到每月500圓(折合如今的人民幣50000元),至此,徹底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自由。
可以說,魯迅是沖動型規(guī)劃的成功典范。
在了解到偶像的成功史之后,我對自己未來的路,突然就不再那么迷茫了。
第三點,當很多人開始嘲笑你的夢想,恭喜你,這條路值得嘗試。
還記得有一回,一個朋友告訴我,當年馬云找銀行談合作時,被銀行鄙夷,后來馬云憤而崛起,推出了支付寶,秒殺銀行的業(yè)務(wù),銀行的日子被這些新興事物擠兌的越來越難過了。
當一個新事物出現(xiàn)時,假如你身邊的人十有八九都覺得好,我勸你不要涉入,因為這可能只是一件“假”的新事物;
真正的新事物在最開始的階段就是不被大眾所認可的,因為新事物的出現(xiàn)會挑戰(zhàn)人們固有的認知模式,很多人為了捍衛(wèi)舊的認知,畢生都在抗拒新事物。
抗拒的結(jié)果,就是眼睜睜看著他人風生水起,艷羨之余心懷嫉妒卻又無能改變自己擰巴尷尬的生存困境乃至危機。
從我開始寫公眾號至今,一路走來,遇到過很多看似高明之人,他們都在告訴你——你這條路不靠譜,不穩(wěn)定,遲早有一天,你會吃虧的!
他們越是這樣說,我就越興奮不已。
換個角度思考,其實人這輩子就這短短幾十年,你一定見過不少指手畫腳的人,那些人后來又如何了呢?
很多人只是自以為知道了這些道理,卻從來不曾真正踐行過,所以道理是道理,生活是生活,道理在他們那里,無異于一坨翔。
誰之過?
第四點,普天之下,成功沒有捷徑也沒有任何秘密,但很多人就是不信。
不信的結(jié)果,就是當很多機會出現(xiàn)時,你都視而不見。
自媒體這幾年,你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與分析,有人說,微信紅利期過了,balalala用一堆視圖去證明這個論點,而有的人不吭聲,他們依舊勤勉,依舊堅持更新,于是這些年,有些號突然一夜就火了。
于是又有人開始叨叨了,說怎么會呢?這一定用了什么不可告人的手段!
舉個例子好了。
就算是賣包子吧,你照樣會見有人關(guān)門,有人生意興隆。
機會均等的前提下,為何會出現(xiàn)如此差異?
你是否集中精力提高包子的品質(zhì)?你是否潛心鉆研包子餡料的新配方?你只是為了賺一把快錢,還是為了做好包子?
什么樣的做事動機,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你是否能夠堅持不懈,注定了你能走多久。
第五點,永遠不要質(zhì)疑努力的意義。
曾經(jīng)看過古典老師的一個比喻,深以為然。
話說這個世界上有個叫上帝的人,開了一家努力銀行。
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名下的賬戶,每個人每天都在往里面存自己的努力,有人存的多,有人存的少,有人存了第二天就取,有人則在很多年后一次性支取。
上帝在干什么呢?
上帝要保證每個人賬目公平,不能有錯賬,他要標注那些努力存的最多的金卡客戶,給他們分配更多的回報。
于是每隔幾年,上帝就調(diào)出金卡客戶名單抽一次獎,然后隨機把一個巨大的成功分給中獎的幸運兒。
每個人都渴望被命運之神抽中大獎,但前提是,你要成為那家努力銀行的金卡用戶才行。
所以,盡管每個人的成功無法復制,但請永遠不要質(zhì)疑努力的意義。
最后,放上我最喜歡的一段話——
“洋蔥、蘿卜和西紅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這種東西。它們認為那是一種空想。南瓜不說話,默默地成長著。”與你共勉。
年輕人,你還可以更努力【3】
少當力壯,年輕人有著持續(xù)燃燒的熱情,年輕人有著對人生理想的熾熱追求,年輕人充沛的精力支撐起他們對這世界的不服和執(zhí)著挑戰(zhàn)。因為“年輕”,所以,更該相信自己有著充足的上升空間。
年輕人,如果你困惑于腳步的停滯,覺得自己被青春“絆”了一腳,于是就將就著原地坐下,連屁股都不再挪動了,那真可惜。
其實你還可以更努力。當你覺得自己在一條路上走不動了、無法向前邁步的時候,不如試著橫向拓展,讓自己成為綜合型人才。你會的,永遠不嫌多。
你可以用空閑時間去上一些本專業(yè)相關(guān)的提升課程或其他領(lǐng)域的課程,視野不同,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和其他人站在了不同的高度。
你還應該用心去打理自己的身體,運動能讓你元氣滿滿。雖說人不可貌相,但大家當然更喜歡一個充滿氣質(zhì)、散發(fā)魅力的人。誰會不喜歡朝氣蓬勃的職員、同事、合作伙伴呢?一個充滿活力的人當然做事更有效率,更易激發(fā)潛能,也更能抗壓。
年輕人,你還可以更努力,當你的能力還遠遠不能支撐起你的理想時,更不應該停下腳步抱怨命運的不公。柳暗花明的轉(zhuǎn)變終究要靠自己。
【努力奮斗的人是不會去抱怨的】相關(guān)文章:
不抱怨隨筆05-13
不抱怨勵志語錄11-20
不抱怨話題作文03-06
不抱怨的智慧美文隨筆10-11
不抱怨隨筆9篇05-13
不抱怨隨筆(9篇)05-13
不愛我的人,我也不會去愛 更不會去恨隨筆10-07
不抱怨隨筆(集錦9篇)05-13
做人學會不抱怨隨筆11-11
不抱怨的世界心得體會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