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隨筆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隨筆作文 篇1
也許已經(jīng)好久沒有寫文章了,有一點生疏的感覺,但心里有一些肺腑之言應該拿出來分享一下。
大學時光轉(zhuǎn)眼已經(jīng)過半,但我只能說沒有得到春種秋收的.喜悅,相反有一種花開亦會敗的低落。我不能評價學校和中國的教育制度的好壞,因為我沒資格,我只是萬千學子中深受其害而不能自拔的一個。在大學里我越來越感覺自己很渺小,就像在這個世界上,一星隕落,黯淡不了整個星空,一花凋零,也荒蕪不了整個春天。
今天是立春,證明春天的腳步近了,春天的到來已經(jīng)暗示我們從今天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我也同樣會努力填充大學時光,寫出比高中更好的文章,愛我所愛,追我所夢。
隨筆作文 篇2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題記
中國,上海。20xx年,青春的洪流席卷著我們。不錯的,毗鄰我們的世博園又一次成為世界的焦點。而在那里,青春依舊是那么艷麗、明亮。
一、他們
上海的五月,天氣說變就變。這不,天空中又飄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沒過多久卻又雨過天晴。中午,艷陽高照,隨老師和同學走在世博園的高架步道上,還是能感受到陣陣暑意。而在熱門場館門前,排隊的人群“蜿蜒曲折”,一眼望不到邊。我們只好在這逼仄的“蛇形”排隊處默默地等待。一把巨大的遮陽傘下,站著一個膚色黝黑的大姐姐。我們周圍也時而穿梭著身著統(tǒng)一制服的世博園區(qū)志愿者們。他們被我們親切地稱為“小白菜”。由于他們大多是在校大學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90后”們。“快,有人暈倒了!”一陣急促的叫喊聲打破了我的思索。大姐姐忙不迭地走上前去,扶著一位由于體力不支而暈倒的老人,快速向不遠處的急救站跑去。帽檐遮擋住了她的臉龐,但她的形象卻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一個急匆匆的背影,給我們留下的,卻是一份敬意……
二、你們
雨后的夏日,透露出一絲難得的涼意。一群高個子,藍眼睛,白皮膚的外國友人正打著手勢焦急地說著什么,你們卻用流利的外語打破了語言障礙,為他們提供最有幫助的信息。而當他們豎起大拇指表示感謝時,你們用最美麗的笑容向他們道一聲祝福。你們就是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小藍莓”的'站點志愿者們。雖然無法親臨世博園,但你們用微笑和真誠感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無形中,你們成為了申城街頭最靚麗的風景線!被雨水洗滌后的澄藍的天,映著你們朝氣蓬勃的笑臉……
三、我們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佳節(jié),合家團圓。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世博園內(nèi)外的志愿者們還要堅守在崗位上,為游客提供更舒心的觀博環(huán)境。無意間上網(wǎng),驚喜地發(fā)現(xiàn)論壇、貼吧上寫滿了對他們的祝福!敖裉焯焐蠠o月飄秋雨,你們是我們心中的‘月亮’,一樣明亮!”“世博因你們而不同,祝福你們!”看著這一段段真情流露的留言,我也不禁在鍵盤上敲下了這樣一段文字:“我們是同齡人,你們的執(zhí)著、敬業(yè)令人為之動容。為你們的青春喝彩!”
誠然,世博終將離我們而去,除了給上海留下巨大經(jīng)濟利益的物質(zhì)財富外,定會有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深深鐫刻在我們的腦海中。而“90后”作為親身參與世博的主體,在這184天里,收獲的不僅僅有感動、真誠、包容,更在這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心智逐漸成熟,能夠擔起社會責任。在這一次次心靈上的洗禮后,“90后”不僅除去了自身的不足,心靈上得到了凈化,展現(xiàn)給世界的,定是一個青春飛揚的中國!
隨筆作文 篇3
閑暇無事,煮粥一次,記于此,隨筆之意不在敘,只是雜話人生幾句。
知道天寒,明明溫水不凍手的,但依舊選擇冷水,以其淘米,反復三次,將米靜置于一旁。
記起,曾與人爭論,如今我仍固執(zhí),所謂正能量,過多也無益。許是我心黑暗,不習慣那陽光。一直覺得,勸積極樂觀的話并無用,悲觀者并不會被輕易改變。
實際,精神麻木后,所有言語傷害都會不痛不癢,非得刺激神經(jīng),方可清醒。突然覺得,有人厭惡冷水,也許是明知可令自己清醒,才如此。人,活得糊涂點,并不大壞。但我希望能看清世事,也許有人要誣陷心機重,卻不必在意了。
除堅持以冷水凍手外,淘米本也是一種蛻變過程。倘若我們在變化中,拋棄了雜質(zhì),也丟失了一部分優(yōu)勢,這太正常不過了,大可不去在意其間得失多少。
我想,所謂干凈與純潔是不同的:孩子可以純潔,但未必干凈。純潔,是一張白紙,以童真為塑料膜保護;干凈,更像是在舊房間里的草稿紙,無論本身是否整潔,但始終不染世俗的塵埃。純潔,大多孩子具備,而干凈,則是一種人性的饋贈。
如果能做一粒被淘過的米,那淘米水則是我的老酒與故事,我也將以干凈、溫柔善待世界。
淘過的米,需要靜置片刻,這叫過渡。
再剝瓜子仁,雖然麻煩,但結(jié)局是美好的。做什么事,也許是為享受過程,但現(xiàn)實很多都只是為了一個美好的結(jié)果。我們需要的,是最基本的.保障,努力不讓自己失望:耕耘,并不一定有好收獲。實際是,欺瞞自己,相信世間皆琉璃,好像天空不會暗。
一小勺食用油,瓜子仁也變得油腔滑調(diào)。所謂圓滑世故,在某種程度上,相處的感覺比與毫無處世經(jīng)驗者相處的感覺要好,因為大多人都喜歡跟會說話的人相處,而不是那些情商低的、容易傷到自己的人。將瓜子仁與食用油攪拌均勻后,一股香味飄來,你看,多誘人,正如上面所言吧。
倒水入鍋,送入電飯煲,開始煮粥,時長約一小時。
不知為何,突然想到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煉丹爐里的情節(jié),那一粒粒米,也在經(jīng)歷同樣的高溫浩劫。它們將在其中瘋狂地翻騰,也會慢慢沉下去佛系地等待。待等時機成熟,它們便會綻開燦爛花朵――軟而爛,真正以柔待人。
因為記掛著我的悟空,我守在一旁,活像唐僧一般,不止地念叨著,偶爾也打開鍋蓋,問候一聲:“眾潑猴,休得無禮,早日修煉得道,為師等你!痹捯魟偮,我便將那碗早已準備好的糖水倒進去:“一定要做碗甜甜的粥。”不久后,我又將帶著一股油香的瓜子仁撒進去。
等待是一門藝術,很顯然我并沒有學會:時而捻著窗簾線頭纏繞在手指上,幻想自己輕彈著琵琶;時而看向窗外冷清清的街道,懷念去年的熱鬧。
盛粥一碗,我細細品嘗:甜卻淡,于我而言近乎無味,那瓜子仁也失了油香。粥稠得剛好,看樣子算成功。
結(jié)果與預想不同,思來想去,倒也接受了事實,且悟出了一些自認為頗為深奧的道理:粥者,若社會染缸,其間,圓滑者未必圓滑,甜蜜者未必甜蜜,真真假假,遮遮掩掩,真面目總歸要藏匿。
我們本也如此,戴著面具做人,無法做到完全的真實,但所展現(xiàn)的,一定是盡量能夠融入社會某處的形象。就像粥里的瓜子仁與糖,并不能改變這碗粥原本的味道,我們只會是社會中的一份子,個體微不足道。
但我愿做粥中糖,有自己一份甜;愿做粥中瓜子仁,有自己一份香;愿做粥中米,有自己一份貢獻,說不定,還會是最美味的那粒,如星辰點綴夜空般,裝飾著某一個人的夢……
隨筆作文 篇4
孤獨是一種特別的感覺,許多人都對你漠視,想靠近他們,卻事不關已,被拒絕的打擊,拉下無底的深淵,心中是一陣陣刀割的疼痛與憂傷。
自己深情的朗讀卻被無緣無故的扣分,那時,就像從天堂摔入地獄,看見臺上的`委員微微一笑和其他同學對我的譏笑,心中很是憤憤不平,看見黑板上的扣分卻又無力還擊。
看見其他同學在歡樂的玩耍,我走過去小聲的說了一聲:我能參加嗎?可以迎來的冷漠,不斷叫了許多聲后,最后聽到了一聲:不行。一塊石頭突然打到了我的頭上,忽然又來了一個同學,他也想?yún)⒓,聽見后大家干脆的回答:好,快點來!心中頓時猶如雪上加霜一般。
孤獨時也只能在學校四處游走,或者和花草樹木作伴。
謹以此文來安慰我那受傷的心靈!希望能給我?guī)頊嘏?/p>
隨筆作文 篇5
現(xiàn)實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我們總是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去隨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你知道那些人有多痛心,多憤怒,多無奈嗎?學會將心比心,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礎。也許,在愛心的那一剎那,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那些我們本就不該錯過的風景。
隨筆作文 篇6
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堅持讓學生寫隨筆,但每每因不堪重負而中途夭折,或被學生同化以致于敷衍應付。隨筆,作為一種自由寫作,理應受到學生的喜歡,但為什么學生熱情不高?我逐漸明白,是我們的反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故障。即使教師作了精批細改,也只是單向反饋,而沒有互動交流,更沒有全體師生參與的共生對話。反饋的簡單化,逐漸挫傷了學生的寫作熱情。為解決這個難題,我在兩個班創(chuàng)辦了《陌上花開》,效果頗佳。
具體做法如下:
每次周末,我的學生只有一份固定作業(yè):一篇隨筆。周一上交后,我會以最快的速度瀏覽,從每班各挑出8—10篇有發(fā)表潛力的隨筆,將隨筆本發(fā)還給他們,并寫上修改建議。這些同學在周三放學前將修改后的習作交給我,最終再由我確定發(fā)表的篇目,讓學生利用周末時間輸入電腦,下周一交電子稿。我負責將電子稿里的文檔匯集在一個文檔里,排版,在學生校對后送印。每周三,《陌上花開》與兩個班的學生見面。我再根據(jù)每期文章特點,相機點評。
《陌上花開》的制作可以簡單歸結(jié)為六個步驟:“一挑,二改,三定,四錄,五印,六評”。這樣會不會增加教師的負擔?我的體會是:不會。教師從之前的逐篇批閱,到現(xiàn)在的瀏覽全部、詳批數(shù)篇,時間并未多花;而且,排版時的粘貼、分欄,也不太費時。
老師的負擔不會增加,學生的寫作狀態(tài)卻得到了明顯改觀: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對隨筆冷漠以對,而是充滿期待,尤其是發(fā)表者的隨筆本發(fā)下后常會引來羨慕的目光。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敷衍了事,而是用心寫作,甚至為發(fā)表而三改、五改。越來越多的學生為了提高寫作水平,而愛上了讀書……
《陌上花開》會不會成為寫作尖子生的展示臺、寫作困難生的傷心地?我認為,只要教師把握好評選尺度,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寫出達到發(fā)表水平的隨筆。我的評選尺度就是每期報紙頁眉處的十二個字——“做真人,說真話,抒真情,發(fā)真論”。這個標準,是每位學生用心努力能夠達到的。其實,我在評選時,有時會“偏袒”一些寫作困難生,只要他們的隨筆接近發(fā)表水平,我都會盡力幫助他們,促其發(fā)表。在學期快結(jié)束時,我還會推出一期“增刊”,給未發(fā)表的學生提供發(fā)表空間。每期報紙約6000字,文章篇數(shù)約10篇。一學期近20期報紙,能給所有發(fā)表愿望強烈的同學提供機會。前些日子,我對《陌上花開》前二十期的發(fā)表情況作了統(tǒng)計,幾乎所有學生都發(fā)表過,發(fā)表最多的達15篇。
寫作素養(yǎng)的鑒定途徑是多樣的,即便是應試成績,也能反映出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變化。學期結(jié)束,我所教班級的作文平均分遠高于平行班級;一學期以來,有多人次在各級各類作文競賽中獲一、二等獎;《陌上花開》上錄用的文章也能頻頻見于各級刊物,目前已有十多篇公開發(fā)表。 依托《陌上花開》,我的隨筆化作文教學煥發(fā)出無限生機。審視我的作文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它在有意無意間向作文教學的“原點”逐漸靠近,體現(xiàn)出對某些理念的自覺踐行。
第一,養(yǎng)護學生的言語生命本性,讓每一個內(nèi)在生命健康生長。
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和存在主義哲學的背景下,潘新和先生提出:“語文教育,不應只指向人的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而應指向人的生命本體的人性、人心、人格的養(yǎng)育,順應人的言語本性,張揚人的言語天性,指向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言語人生、詩意人生!毖哉Z生命本性的'養(yǎng)護,是對學生的真正尊重,是對人的終極關懷。
隨筆的寫作遵循“三自”原則:文體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擺脫束縛后的隨筆寫作呈現(xiàn)出“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繁盛景象:就文體而言,有古體詩、雜文、小說、劇本、賞析類文章……就題材而言,有追懷過往、關注校園、品評時事、暢談藝術……也許大部分隨筆還存有瑕疵,但學生稚嫩、自由的筆觸,清新、樸實的語調(diào),展示出一個個生機盎然的真實生命。由于學生間的言語差異,每位學生所選擇的文體類型、語言風格都是不同的。我鼓勵他們寫“放膽文”,就是對言語生命本性的呵護。
第二,關注學生的言語生命動力系統(tǒng),幫助學生自我實現(xiàn)。
每個生命都有著言說的欲望、傾訴的需求。潘新和先生說:“人的言語表現(xiàn)的需要——言語生命欲求,是潛伏在人的生命中的最本真、最活躍、最積極的動機。言語創(chuàng)造欲和言語上的自我實現(xiàn),使人所以為人!蔽以陔S筆化作文教學中搭建《陌上花開》這一發(fā)表平臺,使不少學生體驗到“自我實現(xiàn)”的快樂,從而激發(fā)了言語生命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
第三,互勵共生,激蕩起每個生命的言說欲望。
俄國作家康·帕烏斯托夫斯基說:“幾乎每一個作家都有自己的鼓舞者、自己的守護神,后者一般也都是作家。只消將后者的書看上幾行,自己立刻就想寫作了。某些書仿佛能迸濺出瓊漿玉液,使我們陶醉,使我們受到感染,敦促我們拿起筆來!边@段話固然談的是作家的創(chuàng)作,但對學生寫作同樣適用:找到自己在寫作上的“鼓舞者”、“守護神”,每個學生的寫作欲望幾乎都能被激發(fā)出來。作文的“不可教”,并不意味著教師的“不作為”。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寫作空間,幫助他們找到自己寫作的“守護神”。
第斯多惠說,教育不在于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作文教學的奧秘,或許正在于對學生言語生命的“喚醒、激勵和鼓舞”。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每一個言語生命在相互感召中走向共生,這不僅能實現(xiàn)生生共進,而且能促使師生雙贏。受學生的推動,我也會偶爾在《陌上花開》上小露兩手,而這也會反過來推動學生的寫作。至今,《陌上花開》已有二十四期與我兩個班的學生見面了,有《陌上花開》陪伴的日子,生活特別鮮亮,
【隨筆作文】相關文章:
隨筆作文10-25
隨筆作文10-25
隨筆作文10-25
隨筆作文10-25
隨筆作文10-25
隨筆作文10-25
隨筆作文10-25
隨筆作文10-25
隨筆作文10-25
隨筆作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