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幼兒成長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了解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隨筆:幼兒成長,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1
每個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都有苦、有累,有成功、也有失敗,在這其中自然也有快樂、有幸福、有自豪。
1987年的我,剛初中畢業(yè),滿懷一腔熱情投身于幼教事業(yè),而不像我想象的那樣美好,上班第一天,一個孩子磕破了頭,家長找到了校長,我從此以后對那個孩子有了看法,對孩子不理不睬,直到有一天,我感冒了,孩子給我倒了一杯水說:“老師,你喝點水吧,嗓子都啞了!蔽腋袆拥芈湎铝藴I。
是他,是他們——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讓我懂得了:真心地付出,才有收獲,愛是可以化人的。
在我剛參加工作時,可以說是一點幼教知識都沒有,別說彈琴,我連見都沒見過,是一次教師培訓的機會,讓我獲取了知識,增加了信心,在學習期間,我得到了許多老師的幫助,但我記憶最深的'是張榮老師,她讓我們一定要以“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核心,讓自己的每節(jié)課都變成孩子歡樂的海洋,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我愛的陽光下自信的翱翔。同時,還要有扎實的基本功,我基礎差,她一遍一遍的教,我一遍一遍的練,經過三個月的努力,我有了一定的幼教理論基礎和較強的業(yè)務水平。我暗下決心:決不辜負老師的期望。從此,便以一顆愛孩子的心去工作,后來又在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下,也算做出了不少成績,曾兩次被評為壽光市幼教先進教育工作者,多次被評為鎮(zhèn)級先進教師。
20xx年我又參加了市、鎮(zhèn)兩級教委組織的教師培訓,在此期間,我們十名學員上臺合奏的《星光圓舞曲》得到了領導和老師們的好評。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做的是一種平凡的工作,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我會繼續(xù)努力,做一名優(yōu)秀的合格幼兒教師。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2
一次成功的幼兒教育活動,應該是能讓幼兒有很多收獲的活動。在一次“特別”的秋游活動中,我讓孩子們充分感受了童年的美好,收獲了成長的快樂。
孩子們期盼已久的秋游日終于到了?墒翘旃蛔髅,突然下雨了。我們決定取消秋游,孩子們在得知這個消息后,個個情緒都很糟糕。面對這突發(fā)事件和孩子們的情緒反應,我覺得首先要安撫幼兒的情緒,同時,我覺得這也是一次很好的自然教育契機,于是我和幼兒進行了一系列有關下雨和人們活動關系的探討。因為是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和他們的心理感受又密切相關,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們的發(fā)言都很積極,一個個爭先恐后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很多平時不大喜歡主動發(fā)言的孩子在這次活動中也能積極地爭著表達自己的想法了。我想,離問題近,感興趣應該是他們大開“金口”的主要原因。雨停了,地上干的很快,一會兒,水就很少見了。我乘機拋出了一個問題:水到哪里去了?引導幼兒探討有關大自然水循環(huán)的問題。
在考慮到幼兒的情緒和場地的實際情況后,經過和幼兒的探討,我們決定在幼兒園里來一次秋游的演習。在活動前,我們向幼兒作出了一些提議,孩子們做的好極了。當我們邁著神氣的.步伐(因為今天只有我們去秋游了)來到操場上時,我們有了意外的發(fā)現(xiàn):雨后的塑膠場地上到處都是蚯蚓。這么多的蚯蚓對于我們這些城里的孩子來說,是很少見也很難遇到的教育資源,我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教育良機?吹竭@么多的蚯蚓,孩子們也都興奮極了,于是我們進行了一系列有關蚯蚓的活動。在遇到有幼兒踩蚯蚓時,我們對幼兒進行愛護小動物的教育;我們一起探討蚯蚓的生活習性,在得知蚯蚓喜歡泥土后,孩子們做起了搬運工,把一條條蚯蚓從塑膠操場上運到了草坪上。開始時,很多孩子都不敢去碰它們,在我們老師和幾個膽大孩子的帶領下,膽小的也慢慢地變得膽大了,到后來,連平時最膽小的孩子也敢拎著蚯蚓來向我邀功了“老師,看我!”。忙完了搬運,我讓孩子們幫蚯蚓排隊,說說自己是按什么規(guī)律來排隊的。同時,數(shù)數(shù)自己幫助了幾條蚯蚓。利用這個好機會,我還進一步引導孩子們近距離地觀察蚯蚓,了解到了更多有關蚯蚓的秘密。
這次特別的秋游活動,給了孩子們不小的收獲,也給了我很多啟發(fā)。
1、根據(jù)實際情況,在預設中靈活地生成新的教學內容,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往往會遇到很多突發(fā)事件,如何讓這些突發(fā)事件變成我們可以很好利用的新的教育資源,這對我們老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在這些突發(fā)事件面前,我們老師需要有較好的教育機智和敏捷的教育反應能力。在整個秋游活動中,我隨時根據(jù)活動中遇到的新情況,及時對預設活動進行了調整和補充。
2、順應幼兒需求,是有效教學的成功法寶。
幼兒的需求可以從心理、生理兩方面來關注,具體從幼兒的情緒、興趣、行為等方面反應出來。
在這次秋游活動中,我們教師既是幼兒情緒的誘發(fā)者,又是幼兒情緒的支持者、追隨者。如果沒有老師對孩子情緒需求的盡力滿足,就不會有這次特別的有意義的秋游活動。
在追隨幼兒情緒的同時,幼兒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了對活動濃烈的興趣。無論是出發(fā)前對下雨的討論還是秋游中對蚯蚓的探索,孩子們自始自終表現(xiàn)出了積極參與的自發(fā)態(tài)度。
在情緒和興趣的指引下,幼兒的行為也表現(xiàn)出了很多明顯的進步。從會靜悄悄地走,到繞過小水洼,再到后來都能勇敢地搬運蚯蚓,無形中,自身的需求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順應了幼兒的需求,自然就促成了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很好發(fā)展。
3、教師的行為觀念是有效教學實施的關鍵。
在這次秋游活動中,正是有了平時園領導對我們教學自由度的支持,才有了我們放手大膽的更改教學計劃的勇氣和行為;也正是有了班集體中三位老師的通力協(xié)作,步調一致,才有了活動順利進行的有力支持;而老師個體的全情投入,與孩子們心連心,到孩子中去,才有了幼兒的激情表現(xiàn),有了師幼互動的積極和諧。這些,正是有效教學實施的關鍵所在。這也是“人和”之所在。
我想,如果我們能抓住“天時、地利、人和”,我們將一定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有效教學,為孩子們開啟更多的快樂學習。讓“天時、地利、人和”促幼兒快樂成長!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3
幼兒園是孩子開始集體生活的第一步,幼兒園教育是孩子成長中關鍵的起點。那么,幼兒園應給予孩子什么?我覺得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能讓我們的孩子把快樂、健康、自信帶回家。
要使孩子健康。孩子的健康是每位家長的追求,選擇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幼兒園應是家長首先關注的重點。在幼兒園,其園舍環(huán)境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優(yōu)美寬敞的戶外空間、光線充足的活動室、安全衛(wèi)生的生活設施都是孩子健康的保證。所以,作為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愛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從一切有利于孩子健康出發(fā),選擇一所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幼兒園。
要讓孩子快樂。在我們的.童年時代,什么事情讓我們最難忘、最快樂?是游戲!如今的孩子也一樣,最快樂的也是游戲?墒,現(xiàn)在有的家長卻在有意或無意間剝奪了孩子太多的樂趣。別以為玩游戲就是淘氣、調皮,就是不愛學習、不夠用功,其實,游戲的過程就是孩子的學習過程。孩子滿臉泥巴蹲在墻角在干什么嗎?他在捉螞蟻。他在想:螞蟻有幾只腳?它喜歡住在哪里?會玩的孩子總是聰明能干的。有句話說得好:整天用功不玩耍,聰明孩子也變傻。家長要用自己童年時那顆同樣純真、愛玩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認同孩子。
在幼兒園,學習還不是孩子的主要任務,家長不要去要求也不要去期待孩子在幼兒園一定要有多么驚人的進步:今天認識了三角形,明天學會了做算術,后天會寫拼音加字……其實,孩子今天學會扣紐扣,明天學會系鞋帶;今天上幼兒園沒有哭,今天在幼兒園做了什么手工/明天在幼兒園學會了走獨木橋……這些,雖然看起來很細小,很微不足道,但對孩子來說,這些能力的獲得更重要。所以,家長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念你的教養(yǎng)方式、教育行為直接影響孩子的發(fā)展。希望小神童幼兒園的所有家長遠離家教誤區(qū)!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4
每到周末,班里都要對孩子本周的表現(xiàn)進行總結、評價,然后評選出“紅花幼兒”。每當這時,孩子們都期待著自己能添上一朵代表榮耀的小紅花。但是,在評選過程中,有些孩子平時的調皮淘氣被毫不留情地“抖”了出來。盡管這些孩子在許多方面都很出色?墒莾H僅因為某一次的淘氣而不能評上“紅花幼兒”。我真不忍心看到那充滿期待的眼神突然黯淡下去,這對渴望進步的孩子來說簡直就是打擊。
孩子是積極向上的,同時又是很脆弱的。有什么好辦法可以既不傷害幼兒的自信心,又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呢?我想到了一個辦法:把活動室墻上的“紅花專欄”改為“成長樹”,在“成長樹”上貼上五顏六色的小花兒:紅花兒代表愛學習,黃花兒代表守紀律,綠花兒代表講衛(wèi)生,藍花兒代表互助友愛,紫花兒代表愛護公物。孩子在哪方面表現(xiàn)好或者有進步。他的“成長樹”上就會貼上相應顏色的花兒,有時還會同時貼上幾種顏色的花兒。
“成長樹”既可以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又能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孩子們互相學習、互相監(jiān)督,還有利于家長全面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以便家園配合,共同培育健康向上的'下一代。
我知道“成長樹”的做法并非我獨創(chuàng),也不一定是最有效的策略,但對我來說,從“小紅花”到“成長樹”的轉變,意義非同一般,因為它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改變,更是因兒童觀、評價觀的改變而帶來的教育行為的改變。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5
關鍵詞: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專業(yè)化成長
摘要:
隨著終身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幼兒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已經成為當前幼教界乃至全社會探討的焦點話題。教育隨筆是展示幼兒教師風采的窗口和舞臺,也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有效途徑。根據(jù)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做簡要的闡述,探討其促進幼兒教師專業(yè)化成長所具有的積極作用,并為幼兒教師寫好教育隨筆提出若干具有可借鑒的意見。
幼兒園的教育生活色彩斑斕,每一位幼兒教師都可以從中感受初掀“人生幕簾”幼兒的童真與童趣,但這些特殊的感受與經歷如果沒有給予及時的記錄與梳理,就會在忙碌中稍縱即逝。教育隨筆即是一種適合幼兒教師珍存這些經歷的記載方式,借助于這一載體幼兒教師可以對觸動心靈的點滴教育感悟加以記載、梳理、提煉與反思,幫助幼兒教師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行為方式,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與科研素養(yǎng),教育隨筆也就成為教師職業(yè)生涯中自我專業(yè)成長的同行伴侶。
一、教育隨筆與幼兒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
。ㄒ唬┙逃S筆的內涵與特征
教育隨筆就是談教育感受、思想觀點的隨筆,主要是一種教育敘事研究方式,是教師通過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與分析,從而挖掘或揭示隱藏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進而發(fā)現(xiàn)教育的本質、規(guī)律和價值意義。教育隨筆的選材豐富,內容廣泛,不拘一格,感性與理性并用,而其核心特點在于一個“隨”字,即有感而發(fā),隨心而發(fā),自由的描繪心靈、講述生活、表達情感。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教育隨筆最早的倡導者,他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提到:“教育日記并不是什么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獻,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
。ǘ┯變航處熃逃S筆內容的選擇
撰寫教育隨筆內容的選擇可以是多角度的,無論素材的瑣碎與否,無論是成功的喜悅還是失敗的痛苦,只要對自己有所啟示,對自身的成長有所幫助,都可以成為隨筆的內容。只要幼兒教師做個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寫起隨筆來也該是得心應手的。筆者認為具體可以以下四方面選材:
1.對自身及他人教育教學過程中得失的斟酌與反思
于成功處斟酌:一個精彩成功的教學活動,一個教育契機的成功把握,一個教育難題的成功解決等等,都值得幼兒教師斟酌與思索:為什么會成功?對幼兒、對自身的收獲又是什么?于失敗處反思:教學中教法設計的失誤、教育目標定位不當?shù)仁〉慕涷炓彩且还P寶貴的財富,“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比解決十個問題還重要”,正是通過對這些失敗經驗的反思,教師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尋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才能促進自身不斷走向成熟。
2.觀摩、學習、借鑒他人課程的體會
在聽課及賞析課例時,可以對其他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進行分析,記錄其對自己影響深刻的經驗,并談談這堂課對自己的啟示與思考,同時對自己認為不妥之處給與適當?shù)姆治雠c評價,試問自己“假如是我,這節(jié)課我會怎樣去上?”既吸取他人的精華,也及時分析不足,從中總結經驗與教訓以使其成為日后教學的“前車之鑒”。
3.讀書、讀報獲得的點滴感悟
古語曰:“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是學習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作為一名邁向專業(yè)化成長道路的幼兒教師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幼兒教師在閱讀兒童讀物、教學雜志、教育經典著作時就可以把自己從中獲取的新教育理念、、科研方法給予及時地記載,并附上自己的感悟,以隨筆的形式將這些“精神食糧”與同仁分享。
4.對來自幼兒與家長的相關經歷的梳理與分析
人們常說:幼兒教師的雙眼如同攝像頭掃視并記錄下幼兒在幼兒園的成長軌跡。一線幼兒教師能捕捉到大量幼兒學習生活的素材,這些現(xiàn)實素材往往隱含了大量的教育資源與研究價值,幼兒教師可以以隨筆的形式記錄并分析各類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從中挖掘所蘊含的教育機理。此外在與家長的交流中,幼兒教師能獲得大量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困惑及對自己教學工作的建議,這些都可以成為教育隨筆中的內容。
(三)幼兒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
所謂幼兒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是指使幼兒教師在職業(yè)生涯中,通過終身學習培訓和專業(yè)訓練,熟練掌握幼兒教育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成為一個良好的幼兒教育專業(yè)工作者。全美幼教協(xié)會(NAFYC)指出幼兒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應體現(xiàn)在對兒童發(fā)展有著深刻的理解和體悟,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師教育制度的安排、外部條件的扶持,但最重要的是作為個體的教師對自我專業(yè)發(fā)展的自主追求。由此觀之,透過反思去理解與體悟教育與兒童成長的真諦,能使幼兒教師將這份理解與感受提升為教育智慧,幫助其成長為具有一定理論基礎與教育思想的專業(yè)人員,可以說幼兒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是一種自我反思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
二、教育隨筆對幼兒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意義
在幼兒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背景下,寫教育隨筆是一種有價值的基礎性的研究。這種研究可以讓幼兒教師通過自我剖析、自我總結、自我反思來對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進行建構、提升,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評價、修正與改進,在隨筆中促進自身專業(yè)化的發(fā)展。
。ㄒ唬┛梢源龠M幼兒教師對自身教育行為的反思,提升專業(yè)化水平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的研究表明,促使一個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最重要的因素和途徑是“自我意識”的強化和學會自省。教師可以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研究的過程,不斷的實踐,不斷的反思,不斷優(yōu)化教育工作,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與素養(yǎng),從而促進自我專業(yè)化的發(fā)展。在回顧、記錄一段教學經歷的同時就是在捫心自問:我做對了嗎?問題出在哪兒?該如何解決呢?……正是這一個個“小問題”構成了幼兒教師反思的過程。這些反思為幼兒教師建構鮮活的教育理念,強化熱忱的職業(yè)情感,在教育隨筆中反思,在教育隨筆中走向成熟。撰寫教育隨筆是促使幼兒教師反思的一個既簡捷又實用的策略,是幼兒教師生命之光的記載,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yè)化成長有效的途徑。
。ǘ┛梢詾橛變航處熥牧⒄f奠定良好的基礎,拓寬科研平臺
幼兒教師撰寫教育隨筆,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特定教育情境、事件及其相互作用的人際關系進行記錄、梳理、研究與分析,從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無形中激勵了廣大幼兒教師養(yǎng)成勤于動筆的習慣,營造“我樂我寫,我寫我樂”的學習氛圍。通過寫教育隨筆,幼兒教師的寫作素材得到不斷的更新,寫作經驗得到不斷的積累,寫作技能不斷提升。這些無疑為幼兒教師日后寫教學計劃、科研論文,乃至著書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其專業(yè)化成長拓寬科研平臺。 (三)可以培養(yǎng)幼兒教師良好的閱讀習慣,共享教育資源。
讀書使人明理,讀詩使人聰慧,讀史使人深刻。讀書與寫作是分不開的,要想寫出好的教育隨筆就需要幼兒教師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從閱讀中獲取寫作所需的精髓,讓自己在書香中成長,在讀書中反思自我。幼兒教師把讀書的心得體會記錄在隨筆中,與同仁分享從閱讀中獲得的知識經驗,共享資源,共求成長。在閱讀中一篇篇教育隨筆悄然“誕生”,心中那畝知識的麥田也不斷在辛勤播種中喜獲豐碩的“糧食”。
(四)可以提供經驗分享的素材,激發(fā)教師之間的專業(yè)對話
教育工作不僅體現(xiàn)為一種教師個體化的勞動過程,同時也存在著群體性效應。幼兒教師以教育隨筆的方式描述、記錄下極富個人色彩體驗的教學經歷,這份經歷也就是其他教師共享的教育經驗:通過教育隨筆,教師可以了解周圍其他同事最近所經歷的教學事件、閱讀了那些優(yōu)秀書籍、在教學中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思考的視角是什么,解決的對策又有哪些等等。通過小組間的交流、研討,組織教師進行專業(yè)對話,使教師間“不同的聲音”在這里相互碰撞?梢允褂變航處煂⒔逃跀⑹雠c學習借鑒中加深對顯性知識的理解,進而挖掘教育行為背后的默會知識,獲得共同的發(fā)展。
三、幼兒教師寫好教育隨筆的策略
(一)多思考,勤動筆
蘇州大學朱永新教授曾在“教育在線”網站中提出“每日三省吾身,寫千字文一篇”,廣大一線教師在平常的實踐中多反思自我,思有所得,并用記錄下這些對教育的點滴感悟,不僅自勉自己而且能與他人共享資源,共求進步。寫教育教學隨筆是不少幼兒園教學常規(guī)的一項基本要求,幼兒教師要把寫教育隨筆作為自己工作與成長所必需的,把它視為一個促進自我反思、自我學習、自我提升的平臺,把外部需求轉化為自我的內部需求。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事如果沒有用文字記載下來,時間久了也就慢慢淡忘了,寫教育隨筆即是教育教學思考的結晶與創(chuàng)造。熟能生巧,動筆多了,想的東西也會多了,隨筆中無形就會有自己教育思想的閃現(xiàn),便會推動自己對幼兒教育本質的領悟;動筆多了,駕馭文字的能力就會自然提高,寫起來也就得心應手。
(二)用心發(fā)現(xiàn),有感而作
當前雖然不少幼兒教師意識到寫教育隨筆的重要意義,但是一動筆仍覺得無處著手,這些教師就是少了一雙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對經歷過的教學活動缺乏質疑與思索!把芯渴加趩栴}。”幼兒教師要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對經歷過的事多個質疑“為什么會這樣呢?”,養(yǎng)成問題意識,而非熟視無睹,見怪不怪。多關注自己周圍的孩子,多與幼兒嬉戲,從中發(fā)現(xiàn)令人驚嘆的成長秘密;多與同事交流,一起分析遇上的教育難題與自身感悟,體驗教育的真諦。做到“以身體之,以心驗之”,留心身邊的細節(jié),反思自身經歷,在平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捕捉教育的“意義瞬間”。
(三)“敘且悟”,寫有所得
寫教育教學隨筆可以把自己印象和感受深刻的事件記錄下來,詳細地描述精彩的細節(jié)部分一定不能忽視。但是切忌記流水賬,把教育隨筆單純的視為簡單的敘事,誤認為把一件事描述清楚就萬事大吉。要寫好教育隨筆幼兒教師必須明白寫教育隨筆的最終目的:對自己做的事進行認真分析和思考,不斷總結,不斷更新轉變觀念,把新知識、新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因此,幼兒教師寫教育隨筆的出發(fā)點應該是為用而寫,而非為完成任務而寫。在敘述完事件后,應采用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去解析這些教育現(xiàn)象,找出這些教育現(xiàn)象潛藏的教育本質,在“本”上指出解決問題的方向,在“標”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要把事件記錄與事件分析結合起來,要形成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從實質能夠理解教育的真諦,能從根本上促進自身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娟.教育隨筆與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xx.
[2]遲佳明.淺談幼兒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J].黑龍江教育學報,20xx,(5).
[3]張燕.在反思中成長[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年出版,20xx.
[4]劉寶根,宋武.如何寫好幼教隨筆[J].教育導刊,20xx,(1).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6
在大班的《我自己》主題下,有一活動叫《成長的煩惱》,讓我想起了與它同名的曾經風靡中國的美劇,這部美劇伴隨著無數(shù)的80后從只能到成熟,《成長的煩惱》成功的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美國郊區(qū)的多子女家庭的幸福生活,父親Jason的啟發(fā)式非強制教育方法時常帶來的無可奈何的幽默,讓人在捧腹中深思……
但是在開學之初,上海卻發(fā)生了多起學生跳樓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在主題的.背景下,我也和孩子們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討論,"什么是煩惱?""你的煩惱是什么?"
"我的煩惱是媽媽總是沒時間陪我玩,我想媽媽多點時間陪我。"朱朱首先吐露了"小男子漢"的心聲。
"我的煩惱是媽媽一直要我去彈古箏,我不喜歡彈古箏。"玥玥也不吐不快。
"我的煩惱是……"
"……"
接下來,我就象垃圾桶般收集著來自全班的不快。
我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為什么正當人生最開心的階段,卻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開心,作為獨生子女的他們其實內心孤單又寂寞,只要每天一回到家,玩伴就只可能是父母或自己,所以對于父母的依賴型也就增加了,父母為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將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在了下一代的身上,又造成了孩子要在沒有興趣的情況下要去不同的興趣班深造,作為老師的我們也深感無奈,因為我們或許也是那些家長的一個縮影。
似乎出現(xiàn)了命案,我們才會反省。教育專家于是呼吁,領導者于是研究下發(fā)文件……義務教育如此循環(huán)發(fā)展,最終仍然是孩子們的一場夢魘,是人人得以唾之的惡之花。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時洞察孩子的心理變化,讓孩子有一個健全的心理,一個健全的人格,這才是他或她終身受益的東西。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7
今天發(fā)《寶寶成長秀》時發(fā)現(xiàn)少了一本,我就在桌子上、抽屜里找了個便也沒找到,我感到很奇怪,因為我桌子上的東西從來就沒少過,而且每次用完了孩子們都會把它整齊的摞到我的桌子上,我也從來沒有檢查過,這次也許是小朋友用完了忘了把它交上來。于是我問:“小朋友,誰的《寶寶成長秀》沒交上來,”孩子們大聲的說:“我的交上去了,”“那就怪了,都交上來了怎么就少了一本,”我自言自語的說。
或許誰放到書包里忘了,我又說:“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自己看看書包里有沒有,”孩子們都認真地看了看自己的書包也說沒有。雖然沒有找到,但是我想這本書一定在孩子們的手上,因為每次發(fā)書時孩子們都特別喜歡,或許是因為喜歡而不把它拿出來了吧。沒有找到寶寶成長秀看來今天的`活動要改一下了,于是我說:“好了,今天我們先不找了,也不做寶寶成長秀了,”聽了我的話孩子們感到很失望,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情緒,我又說:“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長腿的橡皮》,聽了我的話孩子們又興奮起來,因為他們特別愛聽我講故事。
等孩子們安靜后我開始講故事,有兩個小朋友小紅和小燕,她們在一起畫畫,小紅拿出一塊非常好看的橡皮用,小燕看見了也非常喜歡,小紅就借給他用,小燕拿在手里用完以后也舍不得放下,當她回家的時候,就把那塊橡皮悄悄地放進自己的書包帶回家,晚上睡覺的時候,她又拿出那塊橡皮看了又看,然后把它放在枕頭底下睡著了,她做了一個夢,夢見那塊橡皮長上翅膀飛了起來,小燕趕緊追出去,這時那塊橡皮說話了:“小燕,你別追了,因為我不是你的,我是小紅的,我要回到我的主人那里,你要記住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這樣才是好孩子!毙⊙嘈蚜,她知道自己錯了,于是第二天,她把那塊橡皮還給了小紅。故事講完了我問:“小朋友,你們說小燕是不是個好孩子,”“是好孩子,”孩子們大聲的說,我又接著說:“那么我們的小朋友也都是好孩子,老師也希望我們的《寶寶成長秀》長上翅膀飛回來,重新回到它的家,”我說這話時認真的看著每一個孩子。希望那個孩子能勇敢的站起來,把書拿出來。
果然,只見張志軒小朋友從書包里拿出那本書,來到我跟前說:“老師,是我沒有把《寶寶成長秀》交上去,”我接過書趕緊說:“張志軒真是個好孩子,知道自己錯了,讓《寶寶成長秀》長上翅膀飛回來了,我們大家來為他鼓掌,”聽了我的話孩子們都熱烈地鼓起掌來。張志軒也高興的回到座位上。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面對對與錯還分不太清的孩子來說,就應該更加細心、耐心的去想辦法解決看似簡單的問題,才不至于傷害每個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8
今天,康居小區(qū)幼兒園組織了一次消防演練“緊急疏散”演習。目的是讓孩子們學習安全防護知識,達到遇事不慌、積極應對、自我保護的能力。對我們小班孩子來說是第一次組織這樣的活動,在演習之前,我班制定了詳細的疏散方案以及疏散路線,明確分工幾位老師所擔負的'疏散任務。并與孩子們共同討論:“遇到地震怎么辦?當你自己在家陌生人敲門怎么辦?著火了怎么辦?”孩子們對這些話題特別感興趣,當我說到自己在家有人敲門怎么辦,有的孩子說:“可以給媽媽打電話,讓媽媽快回家;可以藏到臥室不說話;可以撥打110……”別看孩子們年齡小,辦法真不少。
下午3點整,各班級聽到總指揮小張園長的哨聲后,演習正式開始。你可別小瞧我班寶寶們年齡不大,老師一個口令發(fā)出,再看!一個個用毛巾捂住鼻子、嘴巴,彎著腰緊跟在老師身后,生怕落在其后……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9
今天繪畫活動時,孩子們正在興致勃勃的畫畫,琪琪的奶奶和媽媽來了,她們剛站在門外被琪琪看到了,他立刻站起來急著想要出去,連圖畫都不想畫,但是被我制止了。他臉上立刻露出了不高興的表情,眼淚在眼眶中不停的打轉,這時我走向前去跟他媽媽交談,琪琪就跑到奶奶懷里撒嬌,媽媽示意他回去繼續(xù)畫畫,可是琪琪拉著奶奶的手,一邊嘀嘀咕咕的說著媽媽的不對,一邊放聲大哭起來。琪琪奶奶就順著琪琪說媽媽的不是,琪琪依賴著奶奶的這頂保護傘,更加囂張,甚至動手打媽媽。我見這種情況出面進行阻止,并要求琪琪在媽媽和奶奶的`陪同下繼續(xù)完成他的作品,可是他就是不畫,奶奶也說了很多的好話,騙、哄都用上了,可還是不行,奶奶沒有辦法只好拿出了錢放在琪琪手里,琪琪才心不在焉的畫了起來,但只是應付了一下,結果還是沒有完成,直到媽媽帶著琪琪走的時候琪琪嘴里還不停的嘟囔呢!待他們走后,我讓全班的小朋友一起分辨一下是非對錯,孩子們說的頭頭是道,但是我想在實際生活中,哪個孩子不是家中的寶貝,做什么事情都要依著孩子的性子來,有的時候父母說說孩子,爺爺奶奶就會護著他,長久以來,養(yǎng)成了孩子們嬌慣的性格,以自我為中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在園時間關注每一位孩子,還要做好家園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家的言行,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同時也要告訴家長們有時候讓孩子受點挫折未必不是件壞事,讓孩子在挫折中成長。文章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10
一次,組織幼兒做提問游戲。為了使孩子們對活動感興趣,我做了三朵小紅花,準備獎給提問最多的小朋友。
活動開始了,孩子們舉起了小手,爭先恐后地提問題:"為什么太陽是圓形的?""為什么會下雪?""為什么花朵有各種顏色?""為什么……"各種各樣的"為什么",從孩子們的小腦瓜里冒出來。活動結束時,我請小朋友們評出三名提問題最多的小朋友,他們分別是利利,文文,杰杰,其實這三個孩子并不是提問最多的`,但平時在小朋友們心目中是"好孩子",所以小朋友們就選了他們。而那些踴躍提問,但平時比較淘氣的孩子卻沒被提名。作為教師,我也知道獎牌給這三位小朋友,有點不公平,但為了不壓抑孩子們的熱情,不傷害被提名孩子的自尊心,就把獎牌掛在了這三位小朋友的脖子上。
誰知,第二天早上,青青小同學拿來了幾塊獎牌,對我說:"老師,昨天您的獎牌做少了,好多小朋友都沒有,我和媽媽做了幾塊獎牌,您把它獎給小朋友吧!"我接過獎牌,連忙感謝青青小朋友?梢韵胂蟮牡剑嗲嗵崃四敲炊鄦栴}而沒有得到獎牌,該有多沮喪。⊥瑫r,我更感謝這位細心的媽媽,她及時地補償了孩子在這里沒能得到的表揚和鼓勵。
關于青青小朋友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很大:沒有人喜歡天天被人批評和訓斥,都渴望得到肯定,孩子也不例外。一個孩子如果長期生活在一種積極的、善意的期待和鼓勵的氛圍中,對于他的錯誤和缺點給予原諒和激勵式的糾正,而不是被批評和指責,那么他就會在肯定中不斷使自己的言行向期待的方向發(fā)展,不斷取得進步。同理,如果老師對孩子處處看著不順眼,總覺得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是,無意中就會把他的小缺點看作大缺點,小題大做,抓住孩子的錯誤不放。孩子敏銳地感覺到這一點,會覺得老師對自己不公道,討厭自己,因而與老師發(fā)生情緒上的對立,或自卑、畏怯,或破罐子破摔,不求上進。它常提醒我及時給每一個孩子以肯定和鼓勵,使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成功,得到贊許。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11
(一)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和孩子共成長
一顆小樹苗,可以長成參天大樹,也可能單薄無力甚至枯萎,由此至彼之路其實并不漫長,作為老師的我們,在給予孩子知識的同時,還要給予他們更多的 “愛”,我們給予孩子的愛包括父母對孩子的愛,姐姐對弟弟妹妹的愛,朋友之間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等等。在給予孩子愛的同時,我們還獲得了快樂與幸福,在這簡單的幸福里,我們也在不斷成長。
孩子會模仿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而且還會模仿的有聲有色,老師時時刻刻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與發(fā)展,所以,老師應以身作則,做好每一件事、說好每一句話,不可以因一次的失誤而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所以老師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啟蒙老師,那更是重要的。
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我們需要多聽孩子的心聲,給予孩子尊重、信任與鼓勵,還有我們的愛。孩子與老師在一起的時間是最多的,從早上入園到下午離園放學,一天的時間,孩子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除了學習知識外,更多的則是與老師相處,學習老師身上的東西,老師自身的點點滴滴都影響著孩子,在孩子的眼里,老師是神圣的、偉大的,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甚至于每一個眼神都影響著孩子,所以說老師是孩子在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一個人。
孩子與老師是互通的,是相互影響的。在我們給予孩子愛時,孩子也給予了我們不曾擁有的愛;在我們傳授孩子知識時,孩子也給予了我們教學方法;在我們給予孩子快樂時,孩子也給予了我們一張張?zhí)煺娴男δ;我們在奉獻自己的同時,孩子也在回報我們。我們擁有了更多的歡聲笑語,與孩子共成長。
所以,讓我們“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讓我們的孩子可以變的更開心、更活潑,讓我們與孩子共成長而更加努力向上!
(二)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
兩歲半的貝貝是新來園的孩子,她短發(fā),皮膚黑黑的,眼睛小小的。第一天來園,就伴隨著雷鳴般的哭聲。我們哄她,抱她,用小紅花吸引她,效果也不大,她仍哭哭停停,嘴里喊著“奶奶”。
我正給小朋友喂著早飯,在家吃過早飯的貝貝來到我身邊,又開始哭了:“啊啊…”我一邊給小朋友喂飯,一邊安慰道:“貝貝不哭,我給你媽媽打電話讓她早點來接你!必愗愡在哭,很著急的樣子:“啊…啊…”我問:“你要小便嗎?”貝貝更著急了,“啊啊”地哭喊著。我也著急了,貝貝到底是怎么了?難道是要小便嗎?于是,我放下飯碗,拉著貝貝的手,快速向廁所跑去,當我扶著她上了廁所,幫她脫下褲子,一看,她已經把大便拉褲子里了!柏愗,要拉臭臭為什么不告訴老師呢?”我一邊說,一邊和其他老師一起給她換洗、收拾。
第二天,貝貝一樣哭,一樣喊“奶奶”,一樣拉臟了褲子。
我找貝貝的奶奶交談,得知貝貝因為才兩歲半,說話不清楚,要拉大便時,“拉拉”說不清楚,會說“啊啊”。我恍然大悟。從和貝貝奶奶的溝通中得知,貝貝其實是個很活潑的孩子,爸爸媽媽工作忙,她從小和奶奶在農村長大,所以特別依戀她的奶奶。家長特別希望貝貝早點從“分離焦慮”中走出來,盡快適應幼兒園的新環(huán)境。我請家長放心,我們會攜手攙扶寶寶,讓她感受到我們的愛,慢慢喜歡這里,家長表示愿意和幼兒園配合。
第三天早晨,貝貝來到我身邊,學著奶奶事先“表演”過的樣子,拍拍我的胳膊,“啊啊”,貝貝眼睛看著我!澳阋舫魡幔俊必愗慄c點頭,我說:“好,咱們走!眮淼綆,我為她脫下褲子,扶她蹲好,我溫柔地說:“拉吧,拉完了老師給你擦!闭f來真神奇,自從我?guī)炅舜蟊,貝貝就不再哭了?/p>
我?guī)Ш⒆舆M行簡單的表演故事《小鳥的家》,小朋友戴上頭飾,變成一只只小鳥,躲在“大樹”里,又飛出來。貝貝也想玩,我給她戴上小鳥頭飾,她高興地笑了。雖然貝貝還不能說出一句故事里的話,但對她來說,不哭,就是很大的進步,我們一起表揚她:“真是一只快樂的小鳥!”
撒一把快樂給孩子,我感覺自己做了一次陽光!讓孩子在愛與鼓勵中成長,我們會看到最美的教育風景!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12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我班級的小精靈們就像是一顆顆晶瑩的種子,在愛的陽光雨露中茁壯成長。作為他們的老師,每天給予他們最溫暖的微笑,認真傾聽他們的聲音,尊重他們的小心思,理解他們的精靈古怪,成為他們最親近的伙伴,陪伴他們共同成長是我最大的榮幸。因為,是他們讓我真切地領悟到,愛孩子,不是嬌慣,不是要什么就給什么,更不是不對就打、錯了就罵。而是要正確把握愛的尺度,讓孩子在適宜的愛中健康成長。
一、愛的鼓勵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生活中大膽讓孩子去想、去嘗試,不要擔心做不好,要對孩子的嘗試給予足夠的耐心,鼓勵他們,給他們信心,這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
我們班級的燦燦比較習慣于依賴別人,有一點小困難,就會馬上放棄。一次上手工剪紙課,所有的孩子都嘗試沿著彩紙上面的曲線剪出圓形,只有燦燦試了幾下就不動了。我在旁邊看到燦燦又要放棄的樣子,馬上說:“小朋友們,你們要多試幾次,一定可以剪出漂亮的圓形,千萬不要向這個小小的圓形屈服,我們要戰(zhàn)勝它!”本來想要放棄的燦燦,聽了我的話,竟然又拿起小剪刀開始嘗試,接著我又到她身邊蹲下來對她說:“燦燦,老師知道你是最努力的孩子,你試著拿住小彩紙,不讓它亂動,慢慢的剪,一定可以剪出漂亮的圓形,慢慢的,不要著急!老師相信你可以!”燦燦望著我,在她的小眼睛里面我似乎看到了堅定!這一次,燦燦竟然第一個剪好了圓形!當孩子不會做的`時候,要多給他一點鼓勵,相信他可以克服困難,這樣不僅僅是教他克服困難,更是給他自己的一個肯定。鼓勵的愛、適宜的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愛。
二、愛的陪伴
孩子的心靈就像晶瑩剔透的露珠,美麗而又脆弱,我們需要用心去呵護,用尊重去溝通,用愛去理解,成為他們最喜愛的伙伴。
有一次,孩子們正在做游戲,欣欣跑到我身邊對我說:“老師,你也和我們一起玩呀!”面對孩子那雙熾熱的眼睛,我突然不知道說什么好,除了上課,我還沒有真正和他們做過游戲,我剛要拒絕,旁邊的子涵卻突然拽著欣欣說:“老師怎么可能和我們玩游戲呢?老師又不是我們的朋友!”聽了子涵的話,我突然覺得我就是最失敗的老師,每天和他們在一起,那么愛他們,可在他們心中,我卻僅僅是他們的老師,并不是朋友!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愛孩子,不只是教他們學知識懂禮貌,而是要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陪伴他們才是給他們最好的愛。于是,我拉著欣欣和子涵的小手,參與到他們的游戲中……看著他們開心的笑臉,真的感覺好幸福,我是他們其中的一員,是他們最值得信賴的朋友。愛的陪伴,不是居高臨下,而是孩子最好的朋友!
三、愛的理解
孩子們的世界單純而富有想象力,他們可以拿著一張紙玩一天。在他們眼里,一張紙可以是小船,可以是白云,甚至可以是頭上的帽子。孩子的想法天馬行空,需要我們用心去理解。
一次,我們上繪畫課,韓博宇竟然將天上的云朵涂上了粉色和藍色,其他小朋友的云朵都是白色的,只有他的不是。我走到他身邊有點納悶的問他:“韓博宇,你的畫好漂亮,可是為什么你的云朵有那么多的顏色呢?”他見我問他,邊繼續(xù)涂別的地方,邊回答我說:“因為云朵像棉花糖一樣,棉花糖當然有很多種顏色啦!”我笑了笑,如果當時我很生氣的質問他,或許結果就是另一個樣子了!可能他會很傷心,以后都不敢做這么想象力豐富的事情了。孩子還在慢慢的長大,他們覺得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是美好的,我們應該適時和他們溝通,愛他們,就去理解他們!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最美麗的種子,他們活潑、可愛、調皮、單純,我們需要用關心來播種。用溝通來澆灌,用理解來呵護。他們需要陽光,需要雨露,但他們是成長的,是獨立的,請給孩子適宜的愛!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13
隨著天氣的變冷,孩子們都不愿意出來玩了我班的八個一活動也有序地玩起來。每天早晨孩子們來到后,都會自己地拿起球自由地玩起來,等他們到齊后,我便和他們一起按一定的規(guī)律玩,剛開始他們興趣都很高,玩的也很開心。
可是這幾天,突然有幾個孩子到玩球的時候就說自己感冒了,媽媽不讓打球了,我感到很納悶,剛開始的時候是文涵的媽媽來說,文涵感冒了,先不要打球了,我就讓他在屋里玩玩具,昨天玩球的'時候,又有兩個小朋友自己說感冒了,媽媽不讓打球了,我沒有多想,就讓他們也在屋里玩玩具,可是,今天又有一個小朋友也說自己感冒了,媽媽不讓打球了。我想這就不對了,怎么這么巧,別的活動時不感冒,怎么到打球的時候就感冒,這里面一定有問題,于是,我讓其他小朋友先自己玩球,就來到那些感冒的小朋友跟前,看他們玩玩具玩的很高興,也不像感冒了,我便蹲下來摸了摸他們的頭,一點也不熱,我斷定他們一定是不愿意打球愿意玩玩具,就撒謊說自己感冒了。但是為了不冤枉每個孩子,我決定進行一次家訪,果然,通過了解這幾個孩子卻是沒有感冒,而是對打球沒有興趣了。為了得到家長的支持,我向他們介紹了打球的好處,希望他們在家里能抽空陪孩子一起玩球,幫他們建立起玩球的興趣。
我也改變了以往玩球的規(guī)律,不要求他們按我的要求去做,而是讓他們按自己的意愿去玩,讓他們自己想花樣玩,當孩子們玩累了,會讓他們坐在球上聽我講故事,通過好聽的故事,讓他們明白玩球的好處,從而激發(fā)了孩子們玩球的興趣,每個孩子都愛上了玩球。
這次的“感冒”事件,我并沒有直接去揭穿他們,也沒有強制他們去打球,而是用另一種方式激發(fā)了孩子們玩球的興趣,這樣使他們從心里愿意去玩球,而不是被迫玩,因此,作為一位幼教工作者,在遇到孩子們不想去做的時候,要想辦法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強迫他們去執(zhí)行。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14
近段時間,幼兒園隔壁的小學、周邊的民房等都在新建和改造,大批的粉刷匠、泥水匠、木匠等在工地上忙碌的身影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每天戶外活動、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總會不自覺地趴在欄桿上目不轉睛地觀望著工地并討論著與建筑相關的話題。
在了解孩子們的興趣后,我們決定在幼兒園操場上創(chuàng)設以"建筑"為主題的游戲環(huán)境。該創(chuàng)設哪些游戲區(qū)域?投放哪些材料比較合適呢?在與孩子及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得知幼兒園周邊有一片竹林,村里的很多村民都是靠竹子養(yǎng)家,練就了一身好手藝,竹屋、竹筐、竹籮、竹籃等都出自他們之手,為此,我們決定就地取材,第一期投放的主材料為毛竹。通過教研組的研討,我們把整個游戲區(qū)分為3個小區(qū)域,并在其中投放相應的游戲輔助材料。"衣帽間"主要提供馬甲、手套、頭盔、工作證等裝備行頭。"設計院"主要提供圖紙、尺、色卡等設計繪圖工具。"材料屋"主要提供老虎鉗、鉛絲、電鉆、鋸子、榔頭等建筑工具以及大量的主材料竹子。
3個區(qū)域之間有著一定的工作聯(lián)系,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做準備,有利于孩子有計劃地去認真完成一件事情。在游戲中,孩子們學到了如何用老虎鉗等工具剪鉛絲,擰鉛絲,如何用鉛絲把毛竹綁起來搭房子等技能,搭出了"小小毛竹屋"等建筑物。
游戲進行了一段時間后,孩子們已經不滿足于只是搭毛竹屋了,他們想打造更豐富、更真實有用的東西。為了更大程度地滿足孩子對建造的興趣,支持孩子持續(xù)學習,我們又投放了真實的木頭、木板、打磨板等主材料,還投放了滑輪、螺絲、釘子等,再一次滿足了孩子們的動手欲望和參與興趣。
這次我們把游戲場地分成了5個工作區(qū)域:設計院、材料準備區(qū)、組裝區(qū)、打磨區(qū)、成品區(qū)。孩子們在那里可以大膽創(chuàng)作、真實操作。
游戲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不久,孩子們用那些材料完成了木頭圍欄、滑板小車、板凳、花架、推車等作品,多數(shù)是真實可用的,都被投放到班級中使用:有投放到自然角中做花架的,有投放到戶外活動用于運輸?shù),有投放到戶外游戲中做滑板車的,等等?/p>
看到自己制作的物品真的被用起來了,孩子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他們對游戲興趣更濃了。有一天,有幾個孩子看上了幼兒園里一個廢棄的6平方米大的沙池,告訴老師想把那里改造成建筑工地。教師欣然同意。這次教師沒有投放任何材料,而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設計、找材料,盡情地按自己的意愿去游戲。沒想到這次孩子玩得更快樂了,游戲內容也更豐富了。
因為沙池已經廢棄多時,所以沙子中混入了很多石子、貝殼、樹枝、樹葉等雜物,孩子們便從家里帶來了竹筐、竹籃、竹篩,甚至小型的漁網等工具,準備把雜物從沙子中分離出來,孩子們把這道工序叫揚沙。 因為沙池中的雜物有大小、輕重、粗細之分,孩子們會據(jù)此選擇揚沙的工具,例如,對鵝卵石、貝殼、樹枝,他們會用縫隙較大的竹筐進行揚沙,對留下的小石子、沙粒等會選用縫隙小的竹篩或網眼較小的漁網進行二次揚沙。有的揚沙工具較大,一個人推不動,他們就會雙人或多人合作揚沙。
揚沙后,孩子們就想用沙子砌墻,于是他們征得工地管理人員的同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去附近的建筑工地找來了被廢棄的'磚塊,在把這些磚塊運回幼兒園的過程中,孩子們動了不少腦筋。若磚塊放置太靠前,車子容易前傾翻倒,若磚塊放得過多,孩子的手部力量控制不了小車,小車就會因為不平衡而側翻。所以在搬運磚塊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斷地調整磚塊裝在車上的位置以及數(shù)量,終于把那些磚塊順利運回了幼兒園。然而他們在砌墻過程中又碰到了新問題,沙子沒有黏性怎么辦?于是孩子們就回家問父母,在父母的指導下,孩子們學會了用黃泥拌上沙子、草筋等土辦法制成砌墻用的黏合劑,而墻砌得牢固與否考驗的是孩子們的手藝和耐心?傊,問題不斷出現(xiàn),孩子們便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解決問題。有一次,一個孩子大聲地說道:"我們這里是黃沙建筑公司。"于是"黃沙建筑公司"這個名字便在幼兒園里傳開了。
雖然我們是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孩子們的游戲材料都很"土",教師的游戲指導水平也不高,但在觀察孩子的游戲過程中,我們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興趣點,并追隨孩子興趣支持孩子持續(xù)游戲,深度學習。這說明我們在有效支持孩子游戲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15
走進教室,看著一個個小孩,難免有點不知所措。已記不清第一堂課是怎么上的,記憶猶新的是聽到他們齊聲喊著“陸老師”。這對我來說不只是一個稱謂,也是我教師生涯的開端。從那一刻起,我意識到自己已不是一名學生,而是一位教師,意識到自己應該盡快地適應這個角色轉換。
一個星期下來,每天看著天真可愛的孩子,也不免被他們所感染。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我有這么一大群孩子,感覺自己就象是孩子王。他們聽故事的時候,會睜著大眼睛盯著你瞧,會問一些很奇特的問題,會跟你分享他們的小秘密?墒撬麄円灿胁还缘臅r候,而且大部分時間是不乖。他們聽不見我敲小鈴的聲音,有時非要我大聲喊叫,他們才會停止吵鬧,安安靜靜地學點東西。這時真覺得自己很沒用,當不好這個孩子王。
星期六坐在家里靜靜地回想這個星期的成果,覺得自己似乎沒什么成果。一個星期下來還不能叫出班里所有孩子的姓名,早操不會做,不知道什么時候該讓他們休息,什么時候該讓他們上廁所;不知道怎么做幼兒游戲;不知道怎樣才能把四十五個小朋友管好;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教學。這個星期,我每天都聽指導老師蔡老師上課,希望能從她那兒學到點經驗。的確,我學到了些經驗,我運用了蔡老師的一些教學方法,可是卻不象她用時那么管用,我不知道問題在哪里?難道是我對小孩不夠兇?但是應該對小孩兇嗎?教幼兒園,對待小孩難道不應該充滿愛心、很溫柔嗎?我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不對,但我想也許通過時間的考驗,我會慢慢的好起來,他們也會慢慢的聽我的話的。
故事《懶熊買西瓜》是我這星期上的最成功的一課,小朋友聽的都很認真,于是我就想他們是喜歡聽故事。聽完故事,我和他們一起討論故事的名字,故事的內容,教育他們要做勤勞的好孩子。但是,雖然他們聽的很認真,可一回答問題就亂套了,我一說“請小朋友來說說故事的'名字?”他們都舉起手喊起來:“我說!”“我來!”有的小朋友甚至走到我的面前來說讓他回答。
現(xiàn)在想起來我當時做的還是不太好,蔡老師告訴我應該先給他們提好要求,他們就會做到,希望以后的教學中我不會再遇到這樣的問題。希望我們盡快地學會一些方法,讓我能做個真正的孩子王。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相關文章: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05-14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06-12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15篇)05-14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15篇06-12
幼兒成長教育隨筆(15篇)06-12
成長的教育隨筆09-28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通用15篇)05-14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集合15篇09-13
教育隨筆:幼兒成長(匯編15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