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話題隨筆 推薦度:
- 清明話題隨筆 推薦度:
- 清明話題隨筆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清明話題隨筆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那么,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話題隨筆,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話題隨筆1
一、菊花醉
多年以前,小七一身白色長衫,趁著月色清涼悄悄潛入夢菊園。他敏捷的身手,輕靈的動作躲過了正在品酒的墨染那雙靈敏的耳朵。輕輕推開菊花清的酒窖,一股清香迎面而來,小七還未喝酒就有些醉意。一壇壇古老的陶瓷罐子里早已用特制的泥土蓋住,只有那留在罐子外面的紅綢能讓人知道罐口在哪里。
小七人小肚子卻不小,他不偏不倚拿了一個最大的罐子來開。用剛剛練過的一陽指,在封好的泥蓋上戳了個洞,便急不可耐地把準備好的竹管插進去。氣沉丹田,像練功一樣猛吸一口,瞬間嘴里充滿一種辣味,辣味還沒有過,一股股的涼意和喉嚨里的灼燒感就隨即而來。
“這樣喝酒真是糟蹋了它!币粋聲音有些溫潤地從身后響起,小七一口酒沒有咽完就驚得把酒噴了出來。剛才一直感受到的辣和灼燒,但酒被碰了一墻瞬間就飄出許多香氣。
那晚墨染并沒有多么冷漠,他只是很溫柔地看著小七迅速整理好自己的神情,躬身下拜,然后拿起那壇他藏了十年的酒走到了菊花盛開的園子里。
小七靜默地站在一邊,看他斜倚在竹榻上,將清涼透明的液體注滿玉做的酒杯里,輕輕抿上一口,抬頭看深色夜空里的明月……小七看著,感覺自己的臉在燒,眼睛不一會兒便迷離起來,然后他進入了一個很美的夢里。
二、菊花夢
小七在夢里看到一個身穿血紅色的小女孩在一張軟席上緩緩醒來,她抬眼看看四周才發(fā)呆,仿佛她不認識這間房子一樣。這屋里確實簡陋,除了一張破桌子和兩張矮腳凳再無一物,除了那張柔軟的席子外連張床都沒有。
小姑娘站起身就向外走,屋外是一片盛開的菊花。小姑娘并沒有停留,只是穿過一塊又一塊顏色不同的花圃,她好像在尋找什么又像在回憶什么。突然一個身穿玄色衣衫的男子出現(xiàn)在小七眼前,小姑娘趕緊跑過去抱住那個人的腿仰臉說著什么。那名男子一頭雪白的頭發(fā)和他的玄色衣衫在這菊園里特別顯眼。
有些金黃菊花的絲絲如彎月,有些白色的菊花開如毛球,有些紅色的菊花粉嫩嬌艷像極了女子臉上的胭脂……它們大小不一,亭亭玉立地站著,把那綠葉映襯地沒有了顏色。在落日的余暉下,彩蝶紛飛,翩翩舞姿也擺弄不出“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的風姿。
小七始終沒有看到那個男子的`臉,他只看到一大一小的兩個人背對著自己,一個澆花、一個撲蝶,一個對花彈琴、一個隨風舞動……時光恍惚,小姑娘長大了。她清新脫俗地白色衣衫在玄色服裝的男子面前那樣的奪目,花仍然開著,可惜人在花叢的一顰一笑讓觀看的人忘記了身在何處……
三、菊花劫
小七被高升的日光叫醒,他揉了揉眼睛才發(fā)現(xiàn)竟睡在了墨染的竹榻上。周圍的菊花開得不多,但三五成群自成一色。小七翻身起來,看到露珠在菊花瓣上滾動,他摸了摸自己有些干涸的嘴唇,不由自主地把露珠收進手心、飲下。也許屈原的“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四下打量了夢菊園,除了門口的圍墻之外,其余都是稀稀疏疏的籬笆墻。咋一看,中間的茅草屋就像一個隨意搭建的宮殿,層層疊疊。它的四周除了零散種植的菊花,就是一個個盛著落葉或花瓣的竹篾。這樣一個農(nóng)家小院,卻被墨染藏了這么多年,小七實在是不明白。
日頭越升越高,小七回頭看見墨染一身白衣、一頭白發(fā)迎面走來。墨染的眼神清冷、步伐緩慢。四周閃現(xiàn)出的光和氣勢逼得人無法直視,小七躬身行禮,不敢再看。
一晃這么多年,那年的菊花和墨染的樣子深深地印在了小七的腦子里。以后多年,小七就留在了夢菊園,賞花、喝著菊花釀。
小七的個頭變了、劍術(shù)高了、酒量也大了,甚至自己會釀酒。但唯一不變的就是那個夢,它曾出現(xiàn)多次,卻一直沒能看到男子的面容。
自從離開書生門,小七甚少做夢,如今來到這萬里之外的天山、看到這擠擠挨挨卻有序排列的菊花,竟勾起了他如此多的回憶。他寧愿還是那個偷酒喝的孩童,做著一個自己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的夢,然后陪著墨染過一生。
清明話題隨筆2
四月,一個清閑閑散的月份,最適合在陽光下倚著椅子什么也不做。四月四日,一個悼念逝去親人的日子,可外面卻是一片熱鬧,就算今天是清明也很難讓人感到悲傷。
家里只有奶奶一位老人,奶奶身體尚好,無病無痛,習慣了前前后后忙碌。因為家里的墳并不在廣州,所以清明一般不去上墳。奶奶是個碎碎叨叨的女人,總因為小販賣給她的東西缺斤少兩而一直喋喋不休。但同大多數(shù)南方女人一樣,本性善良。
死亡離她是近在咫尺的.。歲月,人生,滄桑,這些本應(yīng)該只有她這個歲數(shù)才能夠體會的詞,如今竟過早的出現(xiàn)在小毛孩的心中,神情莊重不茍言笑的審視著生命的漫長。
張愛玲曾說過: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而我們又何必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計較呢?接受世事無常,無論好壞都熱情接待,雖比不上魯迅的謙和,卻總歸使自己好受些。一生就只有這么長,無論怎樣生活最終是要歸于黃土,又何必給自己作難,為自己增添煩惱呢?
想到春暖花開,老人又熬過了一個冬季,孩子又大了一歲,這是多么叫人欣慰的事!
在剩下的日子里我只希望奶奶能過得悠閑,平靜,不要勞神于生活本質(zhì)的苛刻,自由自在就好。
今天是清明,雖不相信神鬼之說,卻也依然真心祈禱:在紛繁的世界里,每個人都是生活虔誠的信徒,把磨難都藏在歲月里,人人都寬容仁慈的生活下去!
清明話題隨筆3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果然不錯,那天果然下雨了,可雨一下,我的心更加難受了。每一滴雨都像一把刀刺入我的心,因為我要去掃墓——我最敬愛的姑姥。
在車上的時候,我的心就沉到了低谷,腦海里浮現(xiàn)出她在我小時候帶我的每一個畫面。我總想擁有一種神力,想把她死而復(fù)生。我們之間的親情,天地之間沒有什么可以勝過。淚水一滴一滴的落下,在角落里,我的心也扭曲在一起。
下了車,天有點霧,可我的心,霧很大,糊在心頭,因為前面的泥很多,所以只好下車走每一步走的非常艱難,那些畫面在我的腦海中“回放”。
在六七歲的時候,我看到別人風風光光地騎自行車。騎到這兒騎到那,我很羨慕便嚷嚷道:“姑姥我也要學自行車。”姑姥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并沒有吵我只是溫和的說:“碩兒,你想學我教你,摔疼了可別哭!蔽乙恍Α|c了點頭,因為有了姑姥的幫助,我學的很快,姑姥說:“碩兒真聰明!
這些記憶已經(jīng)成為我人生中最珍貴的寶物。終于到了,這時我的淚不再被壓制著。一下子沖了出來,我沖到墓前沒有大叫,只是在心中默默的.痛。我當時只想:姑姥啊,你為什么要這樣?我還沒有報恩,但是我會記住你對我的好。那些事我會銘記在心,不管身在何方,都會想著您。
我只見媽媽在默默的流淚,爸爸沒哭,只是在輕輕地換蘋果之類的。過了好長時間,我的眼睛像一個紅柿子;丶伊,我坐在車上,心里好受了一點,也在為姑姥默默的祈禱。
清明節(jié)是我傷心又開心日子,淚水如同雨水我想老天爺看到我這么傷心,才流的淚愿你在天間更開心,但您記住,我對您的愛是永恒的。
清明話題隨筆4
我的家鄉(xiāng)地處長江邊,氣候四季宜人。家鄉(xiāng)人一直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習俗,都重視過節(jié),而且每個節(jié)都有不同的講究和過法,但,清明節(jié)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節(jié)日,因為清明,總是帶著些許淡淡的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
今年的清明節(jié)照樣是在海門鄉(xiāng)下度過的。但它又和以往有所不同,更令我記憶猶新。清明節(jié)一大早,我和媽媽就來到了鄉(xiāng)下親婆家,爸爸因為遠在南美洲圭亞那進行援外醫(yī)療,沒有與我們同行。相比較往年去墓地掃墓不同的是這次我們首先在鄉(xiāng)下家中進行了祭祀活動。因為今年是第一次為剛?cè)ナ赖挠H公祭祀。在我的'記憶中,親公是個比較嚴肅、不茍言笑的人,他脾氣很火爆,喜歡和親婆吵架,而且每次吵得都特別兇。但他對我說話從來都是輕聲細語,和藹可親。每次我一去鄉(xiāng)下,他總是放下手上的農(nóng)活,把手洗了不知道多少遍后,輕輕地把我抱起來,親了又親,在空中拋了又拋,直到聽到我“咯咯”大聲的笑聲,他才松手放我下來。然后帶我到他的屋里,從他藏著的“百寶箱”中拿出各種各樣好吃的東西來,什么花生呀,桂圓呀,香蕉呀,蘋果呀等等?粗页粤藗飽,他就高興地帶我到鄉(xiāng)下各處去玩,領(lǐng)我看小羊歡快地吃草,小雞艱難地下蛋,小鴨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嬉……每到一戶農(nóng)家玩耍,他都驕傲地介紹說:“這是我孫子!”“小寶,來磕個頭!”親婆的喊聲打斷了我的回憶,我連忙拿出媽媽事先給親公買的紙衣服、紙手機、紙燒酒等,這些都是親公的最愛,把它們放在香爐中,隨后看著一縷縷青煙緩緩升起,點點火光在閃爍,我仿佛又看到了親公,最后我對著親公的照片恭敬地磕了三個頭。
祭祀親公小屋旁邊的就是一條小河,小河的水清清的,河里一條條歡快的魚兒就是親公生前喂養(yǎng)的,如今它們都已經(jīng)長大了。我撿起一塊石頭,往河里扔,河水馬上濺起一朵美麗的水花,仿佛是親公的笑臉,他好像在笑著說:“小寶,你又長高了,好好學習呀。”這時我的眼睛有些濕潤了。
清明話題隨筆5
每年的清明節(jié)在4月4日到5日之間。清明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24節(jié)氣之一。表示春天來臨的節(jié)氣。關(guān)于清明節(jié),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和常識哩!
蕩秋千。蕩秋千是古代的一種習俗。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勇敢精神。至今,人們還在流傳著這個習俗。
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樹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放風箏。放風箏也是清明節(jié)時人們喜愛的活動之一。每逢清明節(jié)時,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據(jù)說,這樣能除病消災(zāi),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清明掃墓,其習俗來由來已久。掃墓是為了祭奠逝去的親人和故人,也是對親人和故人的思念。雖然他們都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但是,他們生前的'經(jīng)歷在我們腦海中仍然清晰可見。這份思念是永恒而深刻的。
插柳。據(jù)說,清明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nóng)事祖師神農(nóng)氏的。至今,被人們流傳了下來。
射柳。射柳是練習射箭技巧的游戲。也是清明節(jié)的一種習俗。據(jù)明朝人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然后將葫蘆高掛于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鴿子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采茶。采茶是南方人的一種清明節(jié)習俗。清明時節(jié),南方天氣轉(zhuǎn)暖,正是采茶的好季節(jié)。我國西湖的龍井至今聞名天下。
古人有許多贊美清明節(jié)的詩句,比如張繼的那首《清明》: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看了上面的清明節(jié)習俗和那些有趣的活動后,大家一定對中國的文化有所了解,但,有關(guān)清明節(jié)的習俗和傳說還有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了解掌握。
清明話題隨筆6
清明節(jié)是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一到清明節(jié)我們?nèi)乙黄鹑ド蠅,到了墳地,我的弟弟妹妹們都等著我去玩呢?/p>
我的弟弟妹妹都很喜歡清明節(jié),也包括我這個小姐姐,因為我們大家可以聚在一起,一起爬山,一起放風箏,可開心了!可快樂了,可惜一年中“‘清明節(jié)”只有一次,所以我們很珍惜哦!說到這兒,我得趕快拿著我的風箏去和她們玩了,要不然他們爬山就不等我了。我走到墳前一看他們?nèi)珌砹,就差我一個人。我們給祖爺爺、祖奶奶祭拜后就去玩了,爬山有兩條路,一條很崎嶇以前放羊時走過的山路,很難爬。還有一條是山野地上長滿小草的路,人們可以輕輕松松的爬上去,但是兩條路都一樣遠。最后我的弟弟、妹妹們一致決定為了鍛煉我們的意志,上山時走那條崎嶇而艱難的山路,下山時走那條平坦而長滿小草的路。
上山了,我們象一只小老鼠一樣“嗖、嗖、嗖”爬上去,可是爬到半山腰,他們累得直喘氣,我們快要爬不動的時候,兆兆比我小一歲的妹妹對大家說:“我們要堅持,堅持才是勝利,如果我們退縮了,就是一個懦弱的'人,就是一個經(jīng)不起一點風雨的人”,我聽了后說:“妹妹你說的對,俗話說: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一定要爬上山頂”!靶小保蠹艺f。我們艱難而努力的向上爬,,終于,我們爬上了山頂,大家一定會問,我們是怎么爬上去的,因為有一種信念,一直記在我們心中,那就是,堅持就是勝利。我們在山頂被清風吹過,把我們身上的“累”給吹走了。往下一看:啊!我們的家鄉(xiāng)貴德就像一個盆地,到處綠樹成蔭,清清的黃河順勢而下,柏油馬路像一條條白色的帶子,高大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好美麗、好漂亮。
突然妹妹對我說:“姐姐我們一起放風箏吧”!我聽了連忙點頭,拿出了我的蝴蝶風箏,妹妹拿出了小鷹風箏準備放風箏。那線一緊一松風箏慢慢飛上天空,我們邊跑邊放,風箏越飛越高。我的蝴蝶風箏在空中翩翩起舞,妹妹的小鷹風箏翱翔在藍天中,看到五顏六色的風箏在空中飛舞,我們的心情好高興、好激動。
突然,父親、母親在喊我們該走了,我們只好依依不舍的收起風箏離開。這一天是我們值的懷念的日子。今天我們好快樂好盡興。最后我要大聲說: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是“清明節(jié)”。
【清明話題隨筆】相關(guān)文章:
清明話題隨筆09-26
清明話題隨筆6篇05-12
清明話題隨筆(6篇)05-12
清明的隨筆04-09
清明祭祖的隨筆05-11
清明踏青隨筆05-11
初中清明隨筆05-10
清明踏青的隨筆05-08
清明回家隨筆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