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算空穴來風
如何算空穴來風呢?比如“空穴來風”,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應該是事情沒有根據的意思,但這個成語在詞典上的解釋卻是事出有因,這到底該怎么解釋呢?
如何算空穴來風
有些成語,往往會讓人產生誤解。
比如“空穴來風”,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應該是事情沒有根據的意思,但這個成語在詞典上的解釋卻是事出有因。
這到底該怎么解釋呢?
我們需要從這個詞的來源來談起。
宋玉《風賦》中這樣寫道:“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
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豈有說乎?’宋玉對曰:‘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托者然,則風氣殊焉!贝笠馐氰讟湟驗橹ρ緩澢,能夠招引鳥兒來筑巢;山中由于存在孔洞,所以引起空氣流動形成風。
另外,白居易也有詩云:“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庇纱丝梢,“空穴來風”可以比喻為說法有根據,有來由。
如此而言,似乎大多數(shù)人對“空穴來風”的意思都有些誤解,可是2004版《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中對此成語的解釋已成為:“原比喻出現(xiàn)的傳言都有一定原因或者根據,現(xiàn)指傳言沒有根據。”這又是為何?
事實上,這個成語含義的變化是很有意思的,從一個側面體現(xiàn)了漢語語言文字的發(fā)展變化。
按照成語來源來講,這個成語應當解釋為事情有一定原因。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該詞詞義也隨之有了變化,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都把它解釋為“事出無因”或者“沒這回事”,已經與原來的詞義完全相反。
但是因為這種解釋已經被普遍接受,變成一種約定俗成的現(xiàn)象,所以最后在詞典中的釋意也有了相應的改變。
就日常運用而言,一個詞竟然有兩種完全相反的解釋并存,在古今中外的語義學史上的確是極其罕見的。
這種現(xiàn)象值得人們認真研究并加以解決,否則,可能會在一定范圍內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造成混亂,在學生中的影響也不會小。
綜上,以“空穴來風”比喻不存在和沒來由的事,是不夠妥當?shù)?若比喻事出有因,確有來頭,則比較恰當;若怕用錯,可將“空穴來風”同“未必無因”連用。
比如,“說她準備退出劇組,大概不是亂講。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她已經好長時間不在片場,也是事實”.
因何故炙手可熱
曾經見到過一篇題為《“漢鈔”收藏炙手可熱》的新聞,里面有句話是這樣的:“湖北省錢幣博物館內展示了大量湖北地方的貨幣,尤以‘漢鈔’最具代表性,如今它是炙手可熱的收藏品。”這句話中,“炙手可熱”是明顯用錯了。
“炙手可熱”字面意思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熱,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為一些人權勢很大,氣焰囂張。
關于這個成語,也有歷史淵源。
唐玄宗李隆基年輕時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但是,后來任用李林甫為宰相,政治開始貪腐。
公元745年,他封楊玉環(huán)為貴妃,縱情聲色,奢侈荒淫,政治越來越貪腐了。
李林甫死后,唐玄宗便任命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做宰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楊國忠處理。
一時間,楊家兄妹權勢熏天,把整個朝廷搞得烏煙瘴氣。
公元753年,楊貴妃等到曲江江邊游春野宴,轟動一時。
詩人杜甫對楊家兄妹這種只顧自己享樂,不管人民死活的行為極為憤慨,寫出了著名的《麗人行》一詩,詩中說:“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諷刺了楊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權勢的顯赫。
意思是,楊家權重位高,沒有人能與之相比;千萬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發(fā)怒。
宋代李清照《逸句》詩:“炙手可熱心可寒,何況人間父子情!爆F(xiàn)代作家沙汀在《淘金記》中說:“親眼看見他成了這鎮(zhèn)上炙手可熱的紅人,而且目空一切。”所用“炙手可熱”含義都與杜甫詩中表達的意思相同。
因而,從古到今,炙手可熱都為囂張跋扈之意,媒體擴大其使用范圍,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離了該詞的本義。
古今差別話“中國”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在北京。
那么,在中國古代,“中國”一詞又該怎么理解呢?
“中國”一詞最早見于周代文獻,后來隨著所指對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義。
“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中國”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古代文獻記載中,“中國”一詞有五種不同含義:一指京師,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統(tǒng)治的王國;三指中原地區(qū);四指國內、內地;五指諸夏(華夏)或漢族居住的地區(qū)和建立的國家。
《史記》、《漢書》經常出現(xiàn)這樣的稱謂。
“中國”一詞所指范圍,隨著時代的推移而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擴展過程。
當《尚書》上出現(xiàn)“中國”時,僅僅是西周人對自己所居關中、河洛地區(qū)的稱呼;到東周時,周的附屬地區(qū)也可以稱為“中國”了,“中國”的涵義擴展到包括各大小諸侯國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而隨著各諸侯國疆域的擴張,“中國”成了列國全境的稱號。
秦漢以來,又把中原王朝政權統(tǒng)轄范圍之內的地區(qū)都稱為“中國”,“中國”一名終于成為我國的通用名號。
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則成了專指我們國家全部領土的專用名詞。
從漢朝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比如,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叫做“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事實上,“中國”一名雖有三千年文字記載的歷史,但它僅僅是一種地域觀念。
嚴格地說,古代“中國”并不是一個專有名詞。
從夏、商、周開始直至清末,中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國號。
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將“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就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如何算空穴來風】相關文章:
巧算平方作文10-05
巧算周長的教案10-08
工程算量簡歷模板10-01
月經推遲幾天算懷孕10-05
十二星座日期怎么算10-05
惠州積分入戶怎么算10-08
深圳積分入戶怎么算10-09
算我倒霉小學作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