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
又是一年粽飄香,端午節(jié)的由來你知道嗎?小編今天就要給大家講講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jié)的由來
源于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
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戰(zhàn)國本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爭霸的混亂時期,秦國任用商鞅變法后日益強大,常對六國發(fā)動進攻。
當時只有楚國和齊國能與之抗衡。
鑒于當時形勢,屈原主張改良內政,對外主張聯(lián)齊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層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國賄賂的楚懷王的寵姬鄭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擠和陷害。
糊涂的懷王聽信讒言,疏遠屈原,把他放逐到漢北,結果楚懷王被秦國騙去當了三年階下囚,死在異國。
楚襄王上位之后更腦殘,屈原不但未被正名,反而被流放的更遠了。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
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
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后紛紛仿效。
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
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于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jié)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zhàn)而入楚都郢城。
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
吳王闔閭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zhàn)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
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jié)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管我們的地位和身份如何,都要注意我們的言行,就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難免會遭小人迫害,上面兩位先生某種程度上都敗給了自己的不圓滑,如果可以換一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換一種手段完成自己的報復,也許結局會大大不同。
百家爭鳴,筆者更為欣賞老子思想,也唯有貫徹老子思想,功成、名遂、身退、不敢為天下先才能換來善終啊。
奧迪“卓·悅”服務不僅祝大家端午節(jié)快樂,更祝各位功成、名遂、身退、不敢為天下先。
端午節(jié)的習俗
端午節(jié)的習俗主要有: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飲雄黃酒等等。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只要習俗。
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
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吃粽子
粽子在晉代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
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包粽子,包的粽子花色品種極其繁多。
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
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
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jié),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huán)、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飲雄黃酒
說到端午不能不提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qū)極為盛行。
但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雄黃酒外用尚可,飲用則有害,必須慎用。
溫馨提示:粽子雖然好吃但不宜多吃,而且不能空腹吃。
粽子主要由糯米做成,屬于不好消化的食物,而且還會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刺激胃黏膜。
因此,一向消化功能差的、容易胃里泛酸、噯氣的人,最好還是不要吃。
值得注意的是,臨睡前絕對不能把粽子當夜宵,否則晚上留在肚子里不容易消化。
端午節(jié)禁忌
一、忌弄丟香包
端午節(jié)小孩子們有佩戴香包的習俗,尤其是在我們北方,端午節(jié)習俗,家家戶戶都會給孩子們佩戴香包。因為佩戴香包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但是大人一定會千叮嚀萬囑咐孩子,時刻都不能將香包弄丟,據說對孩子們有庇護的效果。
二、避五毒
在端午節(jié)以來,民間一直都有忌五毒的說法,端午節(jié)來臨,天氣也越來越熱,細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有忌五毒之說!拔宥尽敝傅木褪俏宸N動物,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民謠說:“端午節(jié),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因此在端午節(jié)有著避五毒的習俗。
三、忌送成串粽子
端午節(jié)送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因為端午節(jié)不少人都會給親朋好友送粽子,但是對于送粽子也是有講究的。那就是送出的粽子不能送成串的,一定要送散裝的,據說這個是老一輩最講究的,那是因為一串粽子就像長輩所說的吊肉粽,也就是上吊輕生的意思,非常不吉利的,所以千萬忌送成串粽子。
四、忌吃娘家粽子
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習俗之一,在很早以前,端午節(jié)就有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的習俗。但是回娘家肯定不能空手回去,最該送的就是端午的特色粽子,送粽子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民間有種說法,就是出嫁的閨女不能吃娘家的粽子,農村俗語:端午吃了娘家粽一個親人都不剩,無論是恐嚇還是詛咒,老一輩人還是非常講究的。
五、忌游泳
端午節(jié)這天是不適合游泳的,因為在農村沒有室內游泳池,大多都是在河里游泳的,還是非常不安全的。尤其是端午節(jié)忌去河里游泳的,老一輩人認為,在端午節(jié)那天“溺死鬼”最兇,要找替身“還陽”。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在端午節(jié)那天一定要交代孩子不要去河里游泳。
六、忌說端午節(jié)快樂
雖說端午節(jié)是傳統(tǒng)節(jié)日,但是端午節(jié)和清明節(jié)是一樣的,都是屬于祭祀的節(jié)日。因為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已故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它屬于是一個悲壯的日子,正因為帶有悲壯的因素,你如果說端午節(jié)快樂,多少有些不合適。所以在端午節(jié)那天,我們一定要說“端午節(jié)安康”。
【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加餐通知怎么寫10-09
端午節(jié)慰問信怎么寫06-24
2017端午節(jié)放假通知怎么寫11-02
中班端午節(jié)活動方案怎么寫10-06
端午節(jié)加班費怎么算07-23
2017端午節(jié)活動通知怎么寫08-08
公司端午節(jié)放假通知怎么寫07-22
端午節(jié)慰問信怎么寫06-03
端午節(jié)假期放假通知怎么寫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