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夕節(jié)吃巧果寓意
在七夕節(jié)到來的時候,人們有獨特的吃法那就是在七夕吃巧果。巧果顧名思義就是吃了能夠讓人靈巧的果實。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夕節(jié)吃巧果寓意,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夕節(jié)吃巧果寓意
農(nóng)歷七月初七,是我國的傳統(tǒng)七夕節(jié)。為了“乞巧”,有七月七吃巧果的習俗。巧果其實并不是水果,而是用面粉或者米粉制作成的油氽點心。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是一種油炸小點心,品種極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靨兒”、“果實花樣”。因“巧”和“橋”諧音,因此人們認為在七月七日這天吃巧果,不僅能幫助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而且自己的心愿也能通過“巧”(橋)來實現(xiàn)。
拓展:
七夕節(jié)吃巧果的來歷
1、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叫小巧,她非常同情牛郎和織女的凄美愛情,于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小巧都會做一種精致的小點心,焚香供奉,希望牛郎和織女能在天上相見。當?shù)氐耐恋毓恍∏傻恼\心所感動,將此事匯報到了天庭。玉帝礙于天規(guī)無法赦免牛郎織女,但是非常感謝小巧的心意,于是令月老牽線,促成小巧的美滿姻緣。此后,小巧和意中人廝守一生,夫妻不離不棄,和和美美,受到眾人羨慕。不少女孩子也向小巧學習,在每年的七夕制作性狀各異的小點心,祈求姻緣美滿,幸福一生,這種點心也被稱為“巧果”,流傳至今。
2、七夕做餅如手指與口舌狀,名曰“巧食”,婦女、兒童用五彩線縷貫“巧食”拋擲屋背,謂讓喜鵲銜去搭橋,夜渡牛郎、織女過銀河相會。
3、巧果是七仙女灑的淚,給寶寶們戴上,女孩子會心靈手巧,越來越漂亮的。
七夕情人節(jié)巧果介紹
七夕的應節(jié)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巧果是油面糖蜜!稏|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zhàn)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勻后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后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qū)⒐瞎癯善婊ó慀B,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設湯餅。唐朝的節(jié)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并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jié),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七夕同時也是適宜配藥的日子。據(jù)說一種以松柏為藥材的秘方,這種神奇的藥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調(diào)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還有餌松實、服柏子、折荷葉等,均號稱為長生不老的仙藥。
巧果種類
北宋時期的巧果品種極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是將發(fā)面團放入具有剪刀、梨、茄、瓜、石榴、蘋果、小雞、小豬、小獅子、金魚、蛙、蟹、蝦等各種花形圖案的木模(也叫榼子)中,將成形后的小餅油炸或烙食。
有些巧果還被點染為七色,有的以紅色點染,用長線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掛于壁間,以為裝飾和零食,也有串成一環(huán)掛在小兒項間取樂的。相傳七夕節(jié)晚上,婦女兒童將巧果拋擲屋背,喜鵲銜去搭橋,讓牛郎織女夜渡銀河相會。
七夕節(jié)巧果的制作方法
做法一
材料:特制小麥粉25千克、綿白糖5千克、飴糖3千克、芝麻仁4千克、嫩豆腐2千克、食鹽0.3千克、植物油12千克。
制作:
1.水調(diào)面團調(diào)制:在綿白糖、飴糖、豆腐、精鹽中加適量水充分攪拌,然后加入小麥粉、芝麻仁繼續(xù)攪拌成水調(diào)面團,靜置片刻,使面團處于松弛狀態(tài)。面團調(diào)制時加水量要恰當,面團宜編硬一些,以便壓制皮面。
2.成型:將面團等分若干塊,靜置片刻(5分鐘左右)?墒止こ尚,也可機械成型。手工成型:案板上撒一些撲粉,用搟面杖(專用木棍)先將面團壓扁。然后搟薄(約厚1毫米左右),橫向整齊摺疊;摺疊寬度8厘米以內(nèi),約在4厘米處的中間從左到右直線開切一刀,再切段,每段寬3厘米以內(nèi)。在每段摺疊連接處打刀眼(即面片中間切兩條縫隙),篩去撲粉待油炸。機械成型:用軋皮機(皮子車)壓薄成型。
3.油炸:油鍋油溫加熱到175℃左右,先將生坯篩凈撲粉,預防粉受高油溫焦化而污染油質(zhì),影響制品色澤。再將生坯倒在笊籬中慢慢放入油鍋;待浮上油面時,迅速用笊籬撥動生坯,并且不斷翻身,待呈金黃色時,立即撈出油鍋。
4.冷卻、裝箱:撈出油鍋后,迅速瀝去多余的油,攤開冷卻,趁微熱裝入箱內(nèi)密封。
做法二
主料:面粉、溫水、奶粉、糖、酵母
1. 溫水溶解酵母,將酵母水分多次倒入摻有奶粉和白糖的面粉中,揉成均勻的面團。
2. 揉好的面蓋上保鮮膜室溫醒發(fā)一小時,醒發(fā)好的面團拿出來用手揉勻,面揉得時間越長,做出的成品越好吃,顏色越白。
3. 揉好的面團切下一塊,搓成長條,按照模型的大小揪成小劑子,將小面塊放進卡子里,用手指按壓,并用剪刀剪去多余的面,最后使勁磕出來,一排小巧餅就做好了,蓋上干布醒發(fā)一刻鐘,烤箱185度預熱,十分鐘就好。
4. 然后用模具磕出其他形狀的巧餅,也放進烤箱里烤熟后拿出,晾涼后即可食用。
小竅門:
1、首先發(fā)面一定要硬一點,不硬的話,卡模子不好弄,太軟的面粘上去了,磕不出來。
2、傳統(tǒng)的巧餅是放在特制的大鍋里烙出來的,所以烤箱做容易掌握溫度和時間,不用來回不停翻轉,省時省力。
3、做好的巧餅一定要自然晾干,晾干了一是好保存,好久都不會壞,而且口感是脆脆的更好吃。
4、糖的用量可自行掌握,可多可少,個人覺得我的這個糖量吃起來甜度剛好。
【七夕節(jié)吃巧果寓意】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寓意是什么06-21
小老鼠分果果教案02-20
七巧板作文04-30
開心果02-17
無憂花花語及寓意11-11
藏紅花的花語及寓意08-15
七字寓意對聯(lián)精選02-07
康乃馨的寓意和花語07-18
晚香玉花花語及寓意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