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作文6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作文1
天漸漸灰暗下來,夜晚拉開了帷幕,那帶著朦朧云霧的圓月若隱若現(xiàn),它穿過一縷縷云霧,映到了又香又甜的月餅里,流露出一絲絲的親情。
祥和的夜晚,大家歡聚一堂,品嘗月餅,欣賞月色,享受天倫之樂!懊糠昙压(jié)倍思親”,誰都希望在這天與家人團聚,但我卻不能如愿。由于這幾年搬到了城市,我已經(jīng)有好幾個中秋沒有和家鄉(xiāng)中的奶奶一起度過了。想到這里我不禁想起蘇軾的那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小時候,因為父母忙于工作,到處奔波,于是便把我托付給了奶奶。她是個和藹的人,可能是由于年輕時過于操勞,如今頭發(fā)幾乎已經(jīng)發(fā)白,褶皺的臉上總是掛著一幅淡淡額笑容,讓人感到平易近人。
她知道我喜愛月餅,每逢中秋,奶奶總是會到遙遠的小鎮(zhèn)里買一些月餅餡。她親手做了幾盤月餅,把它們放在避光的地方發(fā)酵,隨著中秋的臨近月餅也在空氣中散發(fā)著清香,我被那芳香的味道牽引住,但奶奶告訴我中秋那天才能吃。當炎熱的天空轉(zhuǎn)向蔚藍時,月餅夜就到了奉獻的時刻。
奶奶做的月餅品種單一,每塊月餅里都點綴著青紅絲,內(nèi)加冰糖,花生仁等。但吃起來卻香甜可口,回味無窮。很難想象她那雙千瘦、粗糙的手能做出這么美味的月餅。
中秋的月是圓的。夜,一輪金黃的圓月已經(jīng)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向地上灑下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似得一般溫柔?罩性坪艿L很輕,月光很美,構(gòu)成一幅畫,在深藍色的天空里顯得更加美麗動人。就在這美麗的環(huán)境之下,我和奶奶坐在屋后的一棵老垂柳上,我趴在奶奶的膝蓋上——聽她講嫦娥奔月;聽她講吳剛伐桂;聽她唱歌謠:月亮彎彎,編個花籃,盛上瓜果,四季飄香......她嘴里說著,唱著,還從頭上扯下幾根柳枝給我編個柳帽,逗得我咯咯歡笑。我抬起頭看著奶奶問:“奶奶,月亮上真的有美麗的嫦娥仙子嗎?”奶奶說:“當然啦,你看那滿天的星星就是她的眼睛呢?”我懵懂地點了點頭。
一旁是飄香四溢的`月餅,往來的行人經(jīng)過時,奶奶招呼他們來嘗一些,他們想給錢,奶奶不要,順手拍拍人家車上的小孩,把小塊的月餅塞進了孩子的嘴里,用手摸摸小臉蛋,逗著,笑著。這一刻,她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里。
回憶著與奶奶的一幕幕,我才發(fā)現(xiàn)那時生活是多么快樂?粗嵉拿髟,不禁引發(fā)了遐想:月亮中是否真的有嫦娥仙子呢?我想如果真的有嫦娥,我知道,這時她一定很后悔,真應了那句詩:嫦娥后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她一定是在偷偷看著后羿,也盼望著能與后羿團圓。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奶奶,您還好嗎?我多么想念您!都說“明月千里寄相思”,真希望明月能把我的思念寄給您!
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作文2
仰起頭,望著天空的一輪皎潔的明月,意識到了這又是一個團圓節(jié)了。天色微涼,月光照映在我身上,使我想起了十多年錢的中秋節(jié)……那是,我才3歲,童年的事情不怎么記得了。只是那個中秋節(jié)我從未忘記,那個團圓的中秋占據(jù)了我全部的回憶。
我記得,那同樣是一個月明的夜晚,我、父母、爺爺奶奶和一些親人一同在家鄉(xiāng)的四合院里吃團圓飯。我已忘記了吃的是什么,總之很好吃。大家一起歡聲笑語的吃完飯。吃完飯后,大人們做了一些祭拜,但是年紀小,我也不記得他們祭拜的是什么,好像是家鄉(xiāng)一帶的神,而我只是在旁邊好奇的看著。接著,我們一起賞月,我仍記得,院子的中間的桌子上有許多的月餅。爺爺一邊笑著一邊給我講故事:“很久以前,有個叫嫦娥的人……”“兔兔是白的嗎?”“是啊,很白?”“那嫦娥在月亮上待了幾年了?”“不知道,反正有很多年了,數(shù)不清了。”……哦,我若有所思的看著月亮,怪不得老有模糊的人影啊,原來是有嫦娥和兔兔在那里,我天真的.說了一句:“改名我去找她玩去,看看兔兔還在不在。”大家都笑了,我很疑惑,不過長大以后才知道那是多么的天真,多么的單純,而那“嫦娥”和“玉兔”成為了我純潔無瑕的幻想。
“怡然,快來吃飯了!笔菋寢屧诮形页燥垺N铱粗呛蛶啄昵耙粯拥牡拿髟,恍惚了一下,仿佛是在十年前,但又清醒了,意識到這是現(xiàn)實。這里不是十年前,這里也不是家鄉(xiāng),我們已來到北京十年了,離開家鄉(xiāng)十年了,一年一年的中秋又不知不覺度過了。這又是一個中秋,只有我與父母度過。吃完飯后,父母各干自己的事情,我獨自迎著涼風賞月。月亮似乎與十年前的一致,但又有些不同。明月依然那么皎潔,那么明亮,甚至還能看到廣寒宮的嫦娥依稀孤獨的身影,可是親人們不在身邊,也沒有歡聲笑語的氣氛了。忽然想起王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親人們都在幾百公里以外的家鄉(xiāng),也有在幾萬公里以外大洋彼岸。但總是忍不住想起那年的中秋,心里隱隱的心酸,眼淚無知覺的流到嘴里,咸咸的,澀澀的,就像我現(xiàn)在的心情。
親人們,但你們看到這輪皎潔的明月時,會不會想起我?會不會想起我們十年前唯一一個一起度過的中秋節(jié)?會不會想起那年的月餅?會不會想起那年的明月?我不知道。
愿這月亮能把我的祝福及思念,對親人的祝福,對所有人的祝福,帶到月光所能照到的地方。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作文3
又是一年團圓時,在外的游子們大多都回到了故鄉(xiāng),真是人月兩團圓。
對于我們這里的村民來說,中秋節(jié)不但是人團圓的時刻,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尤其是像我媽媽這個年紀的人,要做的事情很多,在中秋的前兩天就已經(jīng)要動手準備過節(jié)的東西了。
必不可少的一樣就是糖餅,這是中秋節(jié)的口糧,糖餅越遠越好,也有團圓的意思,早上媽媽就動手了,面是昨天晚上和好的,發(fā)了一晚上,芝麻是好幾年前人家送的,媽媽一直留著等到一年的一次的中秋節(jié)才舍得拿出來吃,平時是不舍的的,今天拿出來一看,好好的芝麻已經(jīng)生滿了蟲子,媽媽可惜的連連搖頭,說應該早點拿出來晾一晾,現(xiàn)在只好擇了又擇,箔了又箔,我打笑道不如留著蟲子一起吃了算了,還有點葷腥,媽媽直拿眼瞟我。蟲子都弄干凈了就要下鍋炒芝麻了,炒熟了在和紅糖攪拌在一起便可以和面了,我們這里的人蒸的餅層數(shù)越多越好,要是一個餅能蒸上十層,那就表示今年的中秋節(jié)和和滿滿,團團圓圓;這種鄉(xiāng)俗的直接后果就是讓蒸糖餅變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家里的餅就要三層,那么就要搟出三個薄餅,底下鋪一層,然后撒上剛才準備的芝麻紅糖,然后在一層,這樣把三層弄好后還沒有完事,糖餅的四周要卷上花邊,然后再拿出一些模具印上好看的花紋才算一個完整的中秋糖餅;出了自己家里吃外,糖餅還是饋贈的`食品,中秋節(jié)時上了年紀的人就能收到小輩們送來的月餅,你不能收了月餅讓人家空手而回,要給人家兩個糖餅再配上幾個蘋果,這才是大家的團圓節(jié)。
另一個就是中秋的前一天要吃餃子,“好吃不過餃子”北方人對餃子的喜愛不用細說,逢年過節(jié)都要吃餃子,東北人吃餃子餡花哨多,什么都可以做餡,豆角、茄子、辣椒、韭菜、白菜,肉餡也很多,雞肉鴨肉鵝肉牛羊豬肉甚至鹿肉都可以包餃子,我們這里的人就吃的比較單一了,通常是茴香豬肉餡,早早的將茴香洗好,晾起來,豬肉繳成餡,開水和面,也要晾一晾才可以包,否則煮的時候餃子容易破,待一切都準備好后,搟皮,和餡,就可以動手包了,這個餃子吃的時候好吃,做起來可是麻煩的很,沒辦法,誰讓它好吃呢。
今年是我上了高中后第一年在家過中秋,以往都是在學校里面和同學們在一起,雖然吃吃喝喝也很快樂,但團圓節(jié)要是不在家里過心里就是空落落的,在家里雖然忙活的事情很多,但是心里卻充溢著一種滿足,若是能永遠陪在父母身邊該多好,只是我們都在長大,都要離家遠行,如果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不能回家過節(jié),就在十五的夜晚對著明月暢飲一杯來疏解鄉(xiāng)愁吧。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作文4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仙道半緣君。
——元稹
一
秋天的麥子已經(jīng)成熟,黃葉紛飛,空氣中總透著絲絲縷縷的稻香。清風拂過,黃金般的波濤洶涌澎湃,透露著豐收的美意。稻叢中,他和她面對面的佇立著,千言萬語一并涌上了心頭,卻擁堵在了喉中,久久不能迸出。四周還彌散著金黃的氣息,似乎連天上的云彩也染上了些淡金。誰也沒有說話,耳畔只剩下稻葉磨挲的聲音。
一聲嘹亮的軍號打破了沉郁的氣氛。他匆匆起身,走向了如蟻的人潮。他從此再也沒有回頭,只是給她留下了一個似乎即將消逝的背影,和一段破碎的記憶。這一年,他二十歲,她十九歲。
二
這是個有風的日子。天色甚藍,藍的有些發(fā)黑。
臺北的`月亮很大,很圓。一張古舊的木椅,勉強支撐著他日漸衰老的軀殼。風不大,他卻能感到陣陣徹骨的寒意,額前的銀絲隨著清風微微晃動,更殘酷地顯出了他的蒼老。抬頭,仰望蒼穹,一輪素娥緩緩升起。月色是那樣慘然,清晰無比的映出了他的一道道皺紋和花白的頭發(fā)。 “明年草又綠,王孫歸不歸。明年草又綠,王孫……”觸景生情,他想吟詩,卻不待吟完,已是淚滿衣襟。他放任淚水在臉上肆意地去流、去淌,即使流進耳中,也不肯拭去。一滴淚珠從他眼角輕輕滑落,碎在他布滿褶皺的手背上。淚光之中,暗淡的光映出了天際的月,只是沒有那么完美。
三
即使是在這個極為偏僻的山村,也有人賞月。有人說,那是一個不肯嫁人的老姑娘。
每年中秋,她都會擺上二三藤椅,一張竹桌,再放上幾塊并不是十分精致的月餅,算作賞月的夜宵。而此時,她正癡癡地望著天空。天空中質(zhì)樸無瑕的玉兔凝固在了漆黑的夜空中,月中素雅的嫦娥似乎也還是癡癡的望著人間,望著她已不在的愛人。一年,兩年……十年,二十年……為了一個諾言,她也總像嫦娥一般眺望著她的后羿。她知道,他還活著,他們一定還會相聚。哪怕再等上二十年,三十年,她亦無怨無悔。嬋娟之下,她在賞月,卻不知道,千里之外的明月下,一滴淚,為她而落。
四
又是一輪中秋月,又是一年落淚時。為誰落淚?為伊人;為誰動情?為蕭郎。
麥子早已成熟。依舊是黃葉紛飛,依舊是稻香散漫,依舊是波濤起伏,依舊是稻葉磨挲。只有青青的苔蘚與滄桑的明月為證,見證穿越了五十年歷史塵煙的承諾與等待。一別五十載,他們果真再度相逢,就在當初分別的地方,就在稻花留香的地方,立起了兩座墳塋。那正是他和她,以自己的方式,兌現(xiàn)了當初無言的承諾。
所謂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作文5
明天就是中秋節(jié)了。年年中秋,年年月圓。今年的中秋來臨之際,忽然想起魯迅作品中的一句話——舊歷的新年畢竟最像新年,套用過來,就是“家鄉(xiāng)的中秋才更像中秋”吧。
記憶中,似乎自離家讀大學開始,每逢中秋佳節(jié),便只能在遙遠的他鄉(xiāng)與家人千里共嬋娟。對此,母親諒解中亦有微責。她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你便是每年使家中八月十五的月亮不夠圓滿的那一份不變的缺憾。我無言以答,心中有歉疚,也有無法言說的惆悵。大學時代,與同學們在一起,每個中秋都是內(nèi)容豐富、歡快熱烈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生悲歡離合的體會與感悟不斷增加,更何況人在天涯,于是,望向空中的明月,便總能在皎潔中領略一份清冷,引發(fā)幾許感傷。也常想象那月中美麗的嫦娥,在遠離故鄉(xiāng)的浩渺的宇宙,會有怎樣的寂寞?
然而,不管我們對中秋懷有怎樣復雜的情感,它一樣踩著亙古不變的步伐靜靜地向我們走來?粗車β档娜巳,臉上沒有特別的興奮抑或喜悅,似乎沒有注意到中秋漸行漸近的腳步,這不禁令我懷念起在故鄉(xiāng)與家人一起度過的中秋。
許是那時人們的物質(zhì)與文化生活還很簡單,所以便對古老的節(jié)日懷有很大的敬意與熱情。孩子們自不必說,過了端午便一天天數(shù)著日子盼望中秋的來臨。而隨著商店里花花綠綠的商品日漸增多,獨特的月餅香、混合的水果香日漸濃郁,人們臉上的笑意也逐漸加深,中秋節(jié)終于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來臨了。
節(jié)日里最令人激動與興奮的`活動是賞月。豐盛的晚餐之后,家家戶戶都把餐桌抬到窗前月光最先照到的地方,擺上水果、月餅。水果一定是圓形的,象征團圓與圓滿。于是,紅的蘋果、黃的橘子、紫的葡萄、綠的西瓜,加上香香圓圓的月餅便整整齊齊擺滿了桌子。然后便耐心等待十五的月亮慢慢升起、爬上枝頭,等待皎潔的月光透過窗子灑向餐桌。當桌上所有的食物都沐浴在月光的祝福中后,全家人便快樂地圍坐在桌邊,品嘗生活的幸福與甜蜜。這桌上的食物是一定要吃一些的,母親說受過十五的月亮祝福的食物會給我們以后的人生帶來圓滿與幸福。我們都很相信,所以那月餅與水果吃起來就格外香甜。至今想起,仍有久違的余香從記憶深處飄來。
然而現(xiàn)在,盡管商家挖空心思,月餅的香氣卻不再如從前誘人,空氣里也少了從前濃郁的節(jié)日氣氛。也許是人們在走向現(xiàn)代文明時更注重與國際接軌,但這是否要以忽略我們的古老節(jié)日和傳統(tǒng)文化為代價呢?
望向空中年年相似的明月,總感覺它已不再如兒時般圓了。真是遺憾!
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作文6
我度過了許許多多的節(jié):如“六一”兒童節(jié),端午節(jié),春節(jié)……
中秋節(jié)在8月15日,中秋節(jié)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節(jié)期為農(nóng)歷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jié)”,也叫“仲秋節(jié)”;又因這個節(jié)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jié)”、“ 八月節(jié)”“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jié)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jié)”、“女兒節(jié)”。因中秋節(jié)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jié)”“月夕”“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 節(jié)”;在唐朝,中秋節(jié)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中秋節(jié)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jù)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 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抖Y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边@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 社會的發(fā)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秋節(jié)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據(jù)史料記載,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民間就已有為紀念太師聞仲的' “邊薄心厚太師餅”。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現(xiàn)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胡餅”,唐高宗時,李靖出征匈奴,于中秋節(jié)凱旋而歸,當時恰有一個吐蕃商人進獻胡餅,李淵很高興,手 拿胡餅指著當空的皓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月亮)!彪S后分給群臣食之。若此說確實,這可能是中秋節(jié)分食月餅的開始。但“月餅”一詞,最早是見于南宋吳自牧的紅菱餅。月餅是圓的,且被賦 予團圓之意的時代是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說:“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碧锶瓿伞段骱斡[志余》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鄙虬裨凇锻鹗痣s記》中 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shù)百錢者!毙撵`手巧的制餅工人翻新出奇,月餅上做出各種花樣,彭蘊章 《幽州土風吟》描述說:“月宮符,畫成玉兔窯臺居;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玉杵駐丹顏!
我最愛中秋節(jié)了!
【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作文08-30
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作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