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春節(jié)》作文合集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jù)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jié)》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春節(jié)》作文 篇1
春節(jié)有很多習俗:掛燈籠.貼對聯(lián).拜年.放煙花等等,我最喜歡的是放煙花。 在大年三十的早上,媽媽拉著我的耳朵就說:“起床了!” “今天不是放年假么?干嘛起來那么早呀?” 我悶悶不樂地想。原來今天要去姥姥家。 到了姥姥家,我們就開始準備年夜飯了。應為對于我們北方人來說“年夜飯 ”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準備很多菜式,我們早早的就開始動手準備了,真是忙碌。當開始吃飯的時候正好新年晚會開始播放了,我們圍坐在桌子旁吃著豐盛的菜肴,看著精彩的晚會迎接新的一年。
當零點的鐘聲敲響,伴隨著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這便敲開了春天的大門,迎來了嶄新的一年。我望著絢爛繽紛的禮花在天空綻放出耀眼奪目的花朵把夜空映照的如同白晝,我就再也按耐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于是我便拿著花蝴蝶.穿天猴.漫沙陀螺等等的煙花往外跑沖到“接神”的隊伍當中。我們家放的是各式各樣的.小禮花,而別人家放的都是巨響的鞭炮,因為我們家只有我自己放。我把花蝴蝶系在樹枝上,當點燃時花蝴蝶好像真的蝴蝶在枝頭上飛舞栩栩如生。我把穿天猴.漫沙陀螺叉在雪堆上讓它“吱”地一聲劃破天際。我把這些煙花一起點燃好一個“百花齊放”“火樹銀花”的場景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望著那一團團.一簇簇竟相開放的禮花,聽著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我祈禱在新的一年里朋友.家人.都健康快樂。煙花放完后我回到家中,進入了夢鄉(xiāng)。但愿新年里的第一天我會做一個好夢。
《春節(jié)》作文 篇2
壯族女子有帶銀手鐲辟邪的傳統(tǒng),多見小女孩、少女佩戴。未婚女子喜愛長發(fā),留劉海(以此區(qū)分婚否),通常把左邊頭發(fā)梳繞到右邊(約三七分)用發(fā)卡固定,或扎長辮一條,辮尾扎一條彩巾,勞作時把發(fā)辮盤上頭頂固定。已婚婦女則梳龍鳳髻,將頭發(fā)由后向前攏成雞(鳳)臀般的式樣,插上銀制或骨質(zhì)橫簪。裹青紗白帕的已少見,多用黑帕或花帕頭巾,梳髻多是中年以上婦女,且喜歡戴繡花勒額,冬季婦女多戴黑色絨線帽,帽邊花式因年齡而異。男女都穿布鞋,中年婦女上山勞動愛穿自己制的'貓耳布鞋,俗稱鞋貓,形似草鞋、有耳、有跟,用一條扁紗帶將鞋耳和鞋跟串起來,任意綁扎調(diào)節(jié)松緊。兒童頭飾:童帽是用二三寸寬的繡花布條縫制成的無頂遮額帽。古籍中記載壯俗“露頂跣足”、“布帛勒額(束額)”,在童帽上獲得再現(xiàn),這種遮額帽既能保護頭部也是一種裝飾品。嬰兒的背帶比常見的漢族的大得多,呈蝴蝶狀,“蝶身”長三尺,寬二尺四寸,中繡花樣圖案或八卦乾坤圖,但很少見繡有文字,兩邊“蝶翼”長九尺,寬一尺二寸,這種背帶壯話稱“臘”。建國后,這種背帶逐漸改小尺寸,有些背帶身刺繡上如“出入平安”“美滿幸!钡奈淖郑嬖械膱D案。
《春節(jié)》作文 篇3
春節(jié)是華夏大地最隆重的節(jié)日,大年三十兒,處處張燈結(jié)彩一片喜慶,全家人都忙活了起來。
男人們貼對聯(lián),女人們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天,小孩是滿世界的瘋玩。忙活完了,男人們教小孩子們壘旺火,然后大家回屋里做年夜飯。小孩子擺開椅子,把桌子放在中間,爺爺和爸爸坐在上首,全家人依次坐好,媽媽說:婆婆你也坐下吃吧。奶奶擺擺手說:不用了,你們年輕人坐在一起也不是挺好嘛。爸爸給我和弟弟夾肉,大家舉起杯子,杯子和杯子碰到的那一刻,親情在流動。這時奶奶已經(jīng)把香噴噴的餃子煮好一起品嘗著噴香的餃子。
令人期待的春晚開始了,大家圍坐在一起欣賞著。節(jié)目一個比一個精彩,笑聲一浪高過一浪。相聲小品是那么有趣,令人驚奇的魔術(shù)表演,讓大家大吃一驚;優(yōu)美的`樂曲是那樣的動聽。外面的鞭炮霹靂啪啦地響著,爸爸也去點燃了花炮的引子,天空上的花炮五顏六色的格外的美,預示著新的一年也快到來了。終于春晚也接近尾聲,我靜靜地等待著,電視里主持人和觀眾們開始倒數(shù)了3,2,1這時,萬炮齊鳴舉國歡騰,我們也彼此祝福著對方:新年快樂!新春快樂!啊!這一刻多么激動人心!
鞭炮聲噼啪作響,火光四濺,驅(qū)走了過去的煩惱。又是新的一年,我們承載著新的使命,踏上新的征程。
《春節(jié)》作文 篇4
春節(jié)到,春節(jié)到,穿新衣,放鞭炮,走親訪友真熱鬧;壓歲錢,裝口袋,包餃子,貼春聯(lián),小孩盼望春節(jié)到。
這一首順口溜說的是小孩盼望春節(jié)的來臨。小孩喜歡春節(jié),因為春節(jié)是我們漢族人最熱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可以過得開心、輕松、充實,而且充滿想象。
春節(jié)里,最開心的事情莫過于有很多親朋好友來到我家,還來了很多小伙伴,我也可以到他們家里玩,我們互相串門,跟他們一起上街買自己喜歡的玩具,一起去公園玩蹺蹺板,在草坪上打滾、踢皮球,玩得忘乎所以,樂得留連忘返。
春節(jié)里,還可以放煙花。到了除夕,我們?nèi)宄扇合嗉s在戶外放煙花,我手拿禮花棒,大膽的男生過來點燃了信子,一朵一朵的煙花騰空而起,隨風落下,化作云煙。我最喜歡看“天女散花”,點燃引信后的煙花呼嘯著直射天空,化成千朵萬朵五彩繽紛燦爛奪目的火花,把天空裝點得艷麗迷人。呼嘯聲驚天動地,歡呼聲此起彼伏。多么令人開心的春節(jié)!
因為要過春節(jié),老師總會大發(fā)慈悲,沒有布置多少作業(yè),我就不用老是被作業(yè)壓得喘不過氣來,幾天時間就把作業(yè)完成了,還有許多時間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可以做許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畫畫、折紙、到江濱路上騎自行車,一身輕松,爽極了!
當然了,壓歲錢是少不了的,去親戚家,七大姑八大姨,一人給一包,每次總是滿載而歸;親戚來了,這個獻上一百,那個塞上兩百,沒有不喜獲豐收的。爸爸說,壓歲錢要存起來,積攢多了,做有意義的事。我問,哪些是有意義的'事。他說,比如,幫助貧困地區(qū)小朋友上學、向災區(qū)捐款、自己上大學等等都算有意義的事。我總是聽爸爸的,不亂花壓歲錢,都會把錢存起來。每年都如此。今年春節(jié)一定又能收到壓歲錢,我又會把它存起來,攢多了,將來取出來做幾件有意義的事情。
春節(jié)年年有,我年年盼,又一個春節(jié)即將來臨,我想,今年的春節(jié)過得一定還是那樣開心、輕松、充實,充滿想象,也許過得比往年更有意義呢。
《春節(jié)》作文 篇5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jù)宋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zhèn)骷t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闭湎耆A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么稱“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原來它每隔365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guān)煞,稱作“年關(guān)”,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guān)”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里竄了出來,摸進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著芝麻桿,街上卻瞧不見一個人影兒。轉(zhuǎn)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桿充饑。再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過“年關(guān)”的人們欣喜不已,要感謝天地祖宗的護佑,要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吃掉,還要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去同鄰里親友見面道喜……
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么事情,人們對年獸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里。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后“啪啪”地爆響,年獸轉(zhuǎn)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后,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jīng)·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后,竹節(jié)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后來傳到天上的紫微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qū)⑺鼡舻,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這種現(xiàn)象逐漸蔚成了綿綿相傳的“過年”和“拜年”的風俗,“拜年”的風俗內(nèi)容豐富,通常的順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門去拜親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等各種講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謂“拜個晚年”。
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好十幾二十斤、少則七八斤的豆子做豆腐。因為所需的豆腐量多,且有一些做豆腐所需的工具是平常人家沒有的,所以必須得叫豆腐坊幫忙做。于是在過年的前一個月左右,就得去豆腐坊訂好日期,以便在過年的前幾天,去豆腐坊做豆腐。做豆腐的原料--黃豆及青豆是自家準備的。還需要自家準備的有做豆腐所需的柴火。
每年到做豆腐的那天,我們家就像是過了一個小年,家里的每個成員都是忙碌的,包括家里排行最小的我。做豆腐最忙的是之前的準備工作,輪到我們家做豆腐的時間,媽媽已經(jīng)把豆子和裝豆腐用的簸箕都送到豆腐坊里去了,我和姐姐就跟在后頭像螞蟻搬家似地一點一點往豆腐坊搬柴火。東西都送過去了,前一家做豆腐的也差不多做完了。我們聽著媽媽的吩咐,洗豆子、稱豆子、磨豆粉、騰出豆腐框、洗濾豆腐的紗布、取水、把柴火搬到灶前準備生火……
準備工作都做好了,余下的就都是大人們的活。我們不再像往常一樣急著去找小伙伴們玩,都只為了等待豆腐快出爐的時候,眼饞地看鍋里像白云一樣散在淡黃的堿水里的豆腐花,等著大人們的準許,一飽口福。大人們一般不讓我們小孩子生火,因為掌握不好火候,做出來的豆腐口感就不好了。我跟姐姐圍坐在灶前,一邊在融融的火光取暖,一邊看著大人們忙碌,不時地起身去鍋前轉(zhuǎn)轉(zhuǎn)。豆腐坊的`師傅大聲地吆喝著:小妹妹走開咯,等一下好了我會叫你們。
鍋里的豆腐花終于慢慢成形了,這時候媽媽吩咐我們:回去拿碗吧,多盛一點,帶一點回去給你們爸爸吃。媽媽的眼神里、口氣里,是對我們滿滿的寵愛。而貪吃的我們早就準備好啦,把碗遞給豆腐坊師傅,踮著腳尖眼巴巴地看著他一勺一勺地從大鍋里盛豆腐花。剛出鍋的豆腐花冒著騰騰的熱氣,輕輕地撒上一層白糖,那一口口嫩滑的豆腐花,比平日里任何一種零食都有著更大的誘惑。
吃完豆腐花,該是第一鍋豆腐起鍋的時候了,媽媽和豆腐坊師傅把豆腐花用一個大大的瓢舀起來,倒進事先鋪好紗布的井形木框里,直到高出木框些許,然后把紗布里的豆腐花包得緊緊的,用一塊石頭壓住。差不多三十分鐘后,紗布里面的水分被壓出來了,豆腐花也在井形木框的里被壓制成了一大塊方形豆腐。解開紗布,豆腐坊師傅用一把專用的豆腐刀把大方塊豆腐均勻地切成十六片小豆腐。至此,第一鍋豆腐順便完成。媽媽把井形木框拿開,送給豆腐坊師傅做下一鍋豆腐,再把豆腐一塊一塊小心地放進平底簸箕里,架在籮筐上面挑回家。
家里,爸爸已經(jīng)把油鍋燒開了,只等媽媽把豆腐挑回家,然后把豆腐整塊整塊地放進油鍋里炸,炸得豆腐皮金黃金黃的。炸好的豆腐先拿幾塊去敬奉各路神明,而我們,又開始大飽口福,享受美味的豆腐。拿一個碗,用筷子捅一塊剛炸好的豆腐,或放糖,或拌些醬油,咬一口,脆香脆香的豆腐皮,新鮮熱乎的豆腐心,空氣中彌漫的,全是香噴噴的油炸豆腐味。
把所有的豆腐都做好后,撒上鹽存在缸里,等過年之后慢慢吃,或煮湯,或炒紅燒肉。這樣的豆腐一般可以吃到正月十五左右。媽媽說,這樣做豆腐是因為每年的春節(jié)后那半個月里是蔬菜的空缺期,有些青菜季節(jié)剛過,而有些青菜則種植的時間未到。年前做的豆腐,剛好補上了這半個月的蔬菜空缺。而這對我們貪玩貪吃的小孩子來說,過年,又多了一項有得玩又有得吃的絕好節(jié)目。
【《春節(jié)》作文】相關(guān)文章:
有趣的春節(jié)作文,有趣的春節(jié)作文01-10
我家的春節(jié)作文_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作文04-13
作文:春節(jié)作文12-29
春節(jié)作文02-05
以春節(jié)的作文10-16
春節(jié)的作文06-12
“春節(jié)”作文01-08
春節(jié)的作文06-12
春節(jié)的作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