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春節(jié)的作文 推薦度:
- 童年春節(jié)的作文 推薦度:
- 童年春節(jié)作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有關(guān)童年過年作文三篇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dá)意的言語活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童年過年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童年過年作文 篇1
我坐在那兒兩眼直勾勾的發(fā)呆,眼睛緊盯著某種物體,腦袋也不轉(zhuǎn)動。好像是在做夢,很深的思索著,回憶著——。
小時候我總盼望著過年,想著過年的情景,不知道有多么美好。天天吃白面饅頭,多香啊!有魚有肉,有新衣服穿,還有鞭炮放,想想很開心。我掰著手指頭,數(shù)啊!盼!,期盼著新年早日來到。
進(jìn)了臘月門,人們開始忙年了,父母為了兒女們,想方設(shè)法把年過的有滋有味,紅紅火火,熱熱鬧鬧。
那時候,大街小巷里人們忙忙碌碌的,一個心思,就是想著過年,為過年奔跑著,呈現(xiàn)在你面前有個過年氣氛,F(xiàn)在到好,人們物質(zhì)生活都富裕了,沒有過年的味道了,更沒有那種感覺了。過去,雖然家家戶戶都不是很富裕,過年氣氛還是很濃的。我看到人們走在大街上,每個人的臉上帶著祥和喜慶的笑臉,身上穿的衣服總是藍(lán)色、灰色、黑色,感覺是不變的顏色。現(xiàn)在想起來,土里土氣很是好笑。能穿上的確涼綠軍裝,多威風(fēng),要是有頂綠色軍帽戴,感覺就很不錯了。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能吃頓素餡餃子,那是再美不過了。胡同里小孩燃放鞭炮發(fā)出“叭——叭——”零星響聲,感覺過年味道更濃了,標(biāo)志著新年即將來臨。母親把被褥扯洗的干干凈凈,準(zhǔn)備新年那一天派上用場。找個好天氣,開始打掃房屋,刷洗各種炊具,家具、門窗擦的很干凈,玻璃擦的凈明瓦亮。一來,掃去房子內(nèi)一年的灰塵,干干凈凈的迎接新年,二來,有一種傳說;是掃一掃一年來的灰氣,來年有個新氣象,過上好日子。
聽母親講;臘月二十三這一天是灶王爺升天的日子,我也不知道灶王爺長什么樣,起什么用的,只是一種想象。我們家鍋灶稱呼爐子,也不知道什么是灶,灶王爺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大概母親也是聽我的外公外婆說的吧?稀里糊涂十幾年了,我到初中才明白過來。是這樣的;祭灶,祭送灶神升天,人們奉灶為神掌管家庭飲食的神明。認(rèn)為灶神要在這天晚上升天,到玉皇大地那里匯報人間的事情,人們?yōu)榱思赖焖,?dāng)作神仙來恭奉著,恭奉著糖果,讓他吃了甜言蜜語在老天爺那里說好話。是一種習(xí)俗,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出來一種民族精神。
走到每個商店里,到處是排著長長的隊伍。過去的商品不是那么豐富,物資副食品短缺,政府為了限量供應(yīng),分發(fā)各種票證。糧店里,國家計劃供應(yīng)的糧食,一年節(jié)約下來的白面,我們家到過年能才吃上。母親準(zhǔn)備好了各種盛糧食的袋子,有大有小,有盛米的小袋子,有盛白面的大袋子。我看到糧店里,人們被的被、扛的扛,忙碌著,好一派夠糧景象。菜店里的菜,少的可憐,平時是看不到有菜可賣,空蕩蕩的。墻上畫的蔬菜,各式各樣很顯眼,在鏡子的反光下很漂亮,中看不中吃,走形勢主義。過年為了買上點幾分錢一斤新鮮菜,那是人山人海的。不等菜店上門,你擁我擠“呼啦”急忙圍上去。有時侯都擠破頭,罵破臉,很是熱鬧,F(xiàn)在好了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各式各樣的水果、副食品。菜市場里新鮮的`蔬菜,應(yīng)有盡有。大街上人們穿的花花綠綠的,各式新潮服裝,眼花繚亂,有時候穿著打扮難以分清是男是女,再也看不到大街上排著長長的隊伍。
過年需要的東西基本上都準(zhǔn)備好了,母親開始忙碌了。我們家有個直徑半米多,很大的和面瓷盆,黝黑的瓷油,我搬不動很沉重。發(fā)孝一盆白面,為一家人做很多面食花樣。做個小刺猬;用小剪子,剪出一排排,一行行,剪的滿身都是刺。拿來草棒,醮上水,用紅紙的顏色,點上小眼睛。小老鼠;尖尖的嘴吧,還有胡須,尾巴長長的,很想象。大公雞翹著高高的尾巴,驕傲的伸展著脖子,張著嘴在打鳴。用面,團(tuán)成長條,攀起來,兩頭放上大棗,制作成兩個,并排放在一起用筷子一夾。形成圓圓的,分成四個花瓣,象征著吉祥如意,紅紅火火過好日子。做的更多的是白面饅頭,還有我最愛吃的紅豆包。
童年過年作文 篇2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同父親一起回到重慶遠(yuǎn)郊的老家,進(jìn)屋正值大年三十,晚上,我們就守在土墻一角的地灶邊,地灶里燃著碗口粗的柴火,從屋梁上懸吊下塊是塊的豬肉,也就這時,我才知道,農(nóng)村的臘肉就是這樣,由地灶,或火塘邊的柴火長久熏成的。
吃了晚飯,就將就炒菜的那口大鍋,僅用刷把刷二下,便盛上水燒著,燒熱后,就是洗臉洗腳水,油膩膩的。洗腳時,大家相互吩咐,要洗過膝蓋,說是要翻過一年的山。
洗后腳臉,大家又圍守在土灶邊。這時忙完事的大人們也陸續(xù)圍攏過來,開始拉起家常,從今年的收成到明年的盤算,從家里的這個娃兒扯到另一個娃兒,一個一個地扯到,扯完了,就擺龍門陣,說笑話、講故事。我畢竟走路走累了,想睡覺,可堂哥堂妹們說什么也不放過,說今天守歲,可不能睡覺,睡了覺的話,明年年娃娃就進(jìn)不了家門。再困、再累也要等到十二點以后,F(xiàn)在想來,那真是一段挺愜意的經(jīng)歷。
那個時候,城里的人大多在農(nóng)村,城里人春節(jié)放假回老家,幾乎成為大家一年之后最快樂的事;氐嚼霞遥龅降谝患,就是吃團(tuán)年飯。這團(tuán)年飯,按說是在大年三十吃,可在鄉(xiāng)里,一個大院子,幾道梁、幾道溝,轉(zhuǎn)過去轉(zhuǎn)過來都是親戚,不可能都排在大年三十,所以常在大年二十四五就開始吃轉(zhuǎn)轉(zhuǎn),一直吃到三十晚上。大年三十晚上吃過最后一頓團(tuán)年飯后,第二天春節(jié)就開始吃湯元,吃團(tuán)年飯自然是為了團(tuán)年,至于為什么要吃湯元,并且以后每到一家,吃飯前,都得先吃一碗湯元,就不知道究竟為什么?有的說湯元是圓的,吃到肚里,一年都順滑,也有的說:是為了日子滾得快。這后面的一句,可能是說的笑話。
從吃湯元的一天起,到大年十五,整整十五天就走人份,即竄親戚,其間也趕集,但主要還是竄親戚,大人小孩,走在山坡田坎上,一溜溜的,這期間,一個溝里,常能看到好幾串,大隊大隊的人馬。竄一家,少不了又是吃上一頓。臘肉,酥肉、夾沙肉、燒白、糯米元子常是桌上的`佳肴。
大年十五,也就是距春節(jié)還有十五天的日子,據(jù)說在農(nóng)村也是挺鬧熱,可惜,城里回老家過年的人,一般都玩不了那么久,自然我也就不大知道老家的人都玩些什么,F(xiàn)在從電視與書里也就知道,有觀燈,看誰的燈籠做得好,現(xiàn)在已演變?yōu)橐环N文化與藝術(shù)。父親老家在大山溝,較窮,沒有觀燈的習(xí)慣,甚至連掛燈的習(xí)俗也沒有,其鬧熱程度自然比不上我國江南一帶。但雖不觀燈,家家口戶貼門聯(lián)還是少不了,掛燈的目的,還是實實在在付諸于行動中。
“燈”,火字加一個丁字,丁,即男也,也就是祈求丁如火永續(xù)的意思。求兒為上,也許并不亞于我國江南一帶,以至要倡導(dǎo)計劃生育,多數(shù)家庭都有七八個娃兒,一般最少有兩個以上是兒娃子。那個時候,娃兒雖都有自己的名字,但一般不直呼其名,按其排序:張三、李四、陳五、周六、劉七、王八一陣呼喚,或按其體貌:黑娃、黃(毛)妹、胖礅、猻猴子等一陣地亂叫,就是現(xiàn)在有人還有這些別稱。
時過境遷,現(xiàn)在老家“過年”不知咋樣?
童年過年作文 篇3
童年時期,最快樂的時光莫過過年。雖然回憶起來,很難說出哪年的年過得最有意義,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但那色彩斑斕的年確實讓我們在童年體會到了無窮的樂趣,享受到了快樂和幸福。
盡管民諺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但年味極濃的時間還是在除夕前后幾天。除夕那天,當(dāng)紅紅的對聯(lián)、祈福的門神貼起來,歡快的鞭炮響起來,年的味道就像漫空的紅霞,霧一般的輕盈的漫過來,厚厚地罩在屋場上,繞在住戶里,彌漫在人們的心中。小孩當(dāng)然是最先感受到這種快樂的,也是全身心陶醉于這份快樂的。除夕清晨開始,就跟在大人身后忙乎不停,包括貼春聯(lián)。那時,不像現(xiàn)在可以買到內(nèi)容豐富,大大小小的春聯(lián),都是用紅紙請人寫的。父輩們都是沒有什么文化的人,能用毛筆寫出象樣春聯(lián)的人更是鳳毛麟角。然而,我們村子上有一個在舊社會當(dāng)過先生的文化人,毛筆字寫得周正,又會吟詩作對,只是平日里因他是地主出身,成份不好,人們?yōu)榱恕皠澢褰缇”,都不太敢親近他,他也顯得沉默寡言。但到了過年寫春聯(lián)的時候,村子上的住戶都去找他幫忙。先生從不推辭,不管誰家送去紅紙,他都很熱情接下來,鄭重地對待,聚精會神的寫,字寫得端莊好看,遒勁有力,自然灑脫。我家的春聯(lián)都是除夕當(dāng)天才請他寫的,先生接過父親送去的紅紙,鋪在桌子上裁好,戴上眼鏡,然后搦筆濡墨,凝神屏氣,默念著心中的楹聯(lián)句子,一氣呵成。我常在旁邊看得入神,對先生能寫出漂亮的毛筆字很是敬佩、羨慕。后來上了學(xué),先生邊寫,還邊考站在旁邊的我認(rèn)春聯(lián)上的字,認(rèn)準(zhǔn)了他就表揚我,不認(rèn)識的,就耐心地教我,很像個老師的樣子。
簡陋的土坯毛草房,貼上了紅紅的對聯(lián),就像女人臉上搽上了淡淡的胭脂,有了動人的色彩,煥發(fā)出了別樣的韻味了,節(jié)日的味道就被火紅的春聯(lián)渲染起來了?吹郊壹覒魬糸T上貼的紅對聯(lián),裝扮出節(jié)日濃厚的喜慶氣氛,心中很感念首創(chuàng)貼春聯(lián)的先人,他不但增加了過年的文化內(nèi)涵,還增添了過年的喜慶色彩。
過年最激動人心的是除夕夜。新年將至未至,小孩充滿幸福與期待,在享受平時無法享受的可口菜肴和糕點時,把濃濃的親情渲染得滿屋子縈繞。那時沒有電視,更沒有春晚,但絲毫覺不出單調(diào)乏味,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小孩更有釋放不完的快樂,成了除夕夜的中心。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有了春晚,大人小孩都圍著看電視,春晚便占據(jù)了除夕夜的中心,把一個重親情、享溫情的除夕夜給沖淡了許多。
過年對小孩來說總有很多好玩的事兒,其中最讓人手癢 的莫過于放鞭炮。那年代窮,放鞭炮也成了小孩一件奢望的事,想不到成掛完好的鞭炮玩。大年初一鞭炮聲把我們從夢中吵醒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起床撿鞭炮。等父親放過開門的爆竹后,就飛快地跑出去,和村子上的小伙伴們匯集在一起,到已燃放過鞭炮的`人家,撿拾沒有炸響的“啞炮”。先是用腳踩上一遍,是實心的證明還有火藥,有利用價值,趕快撿起來放進(jìn)口袋;一踩就癟了的,證明沒有火藥了,就棄之不要。我們跑了東家跑西家,直到把個小村跑了個遍,口袋裝得滿滿的才回家。
吃過飯,小伙伴們聚在一起,就一心一意放起鞭炮來。撿來的鞭炮捻了短,放起來有一定危險,有的剛一點燃,在手上就炸開了,常炸得手麻,耳鼓“嗡嗡”作響,但我們毫不畏懼,玩性不斂。有時還變著花樣玩,有的把鞭炮插在墻縫里放,把土坯墻炸下一些土;有的把幾個綁在一起扔進(jìn)鐵皮筒里放,炸得鐵皮筒輕輕跳起來;有的把鞭炮插在濕泥里放,炸得泥沫四濺;有的把鞭炮扔到雞群、狗群里,嚇得雞飛狗叫,大人見了,就會一陣責(zé)怪。
過年的時候,總希望日子過得慢些再慢此。因為,這段時間總有些好吃的東西不離嘴,也不用上學(xué),不用寫作業(yè),還不用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有的只是小伙伴們在一起忘乎所以地瘋耍和快樂的心情。然而,過年的時光,就像白馬過隙轉(zhuǎn)瞬即逝,剛過除夕、初一,轉(zhuǎn)眼就到了初七,過了初七,很快要到了元宵,元宵一過,年也就悄悄地從身邊遛得無影無蹤了,我們又開始了一年漫長的等待。
因為等待,因為心中有憧憬,日子便朝著目標(biāo)在希望的伴隨下前行。
【童年過年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童年過年作文三篇11-14
童年春節(jié)的作文11-29
童年的春節(jié)作文12-13
有關(guān)童年過年作文3篇05-02
關(guān)于童年過年作文4篇11-18
童年的春節(jié)的作文錦集7篇05-24
童年的春節(jié)的作文匯總九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