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京調》教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搜集有關京劇的資料,進行介紹和交流,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欣賞《京調》及相關京劇片斷,知道京劇的“四大行當”與“四大藝術手段”,了解京劇臉譜在表現人物性格中的作用,能辨識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
2、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本課的一系列欣賞、模仿和表演等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音樂活動,體驗京劇這一傳統(tǒng)戲曲的藝術魅力。
3、能學會唱《京調》這首戲歌,并將歌曲中京劇的神、韻體現在表演中。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京劇表演活動。
【教學準備】
課件、課前搜集的京劇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1、學生在《戲說臉譜》音樂中進入音樂教室。
師:剛才這段音樂是我國哪一個劇種的音樂?
生:京劇
師:京劇是中國的國粹,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它究竟有哪些值得我們欣賞、令我們驕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京劇。
二、走近京劇感受魅力
師:課前通過各種途徑搜集了一些有關的京劇材料。下面就請同學們聽一聽京劇并說說感受。
1、京劇的四大行當
。1)師:請同學說說你們了解的是京劇哪方面的知識。
學生活動:(說)小組介紹收集的相關知識。
師:你們能不能結合課件中的圖片給大家仔細說說行當的門類?
課件播放,學生看圖回答問題。
。2)師:介紹完四大行當,哪個小組來扮演或模仿“生、旦、凈、丑”角色?
學生活動:(演)。學生扮演“生、旦、凈、丑”角色。
學生評價
2、京劇的臉譜
(1)看臉譜、說臉譜
師:說說你還了解京劇哪方面的知識,然后請搜集臉譜資料同學評評。
學生活動1:介紹臉譜
京劇臉譜是表現人物的面貌,提示人物的類型、性格、品質、年齡等綜合特征的道具。京劇臉譜通常分凈角和丑角臉譜兩大類。臉譜又是一種富有裝飾性的圖案藝術,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它的每一種顏色表現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
學生活動2:有代表性的臉譜
藍色:表示剛強、粗獷,桀驁不馴;
紅色:作為主色,表示忠勇義烈,比較典型的如關羽;
黃臉:象征驃悍、兇殘、陰險,工于心計等性格;
白臉:象征陰險、狡詐等性格,如曹操;黑色:象征剛烈、勇猛、粗率、魯莽,如包拯、張飛。
3、京劇的伴奏樂器
。1)師:京劇伴奏樂器在京劇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哪一組繼續(xù)介紹相關的知識?
學生活動:(談)說說都有哪些樂器?
學生交流:
(2)師:你認識這些樂器嗎?想想這兩組樂器有何特點?
課件出示圖片1:京胡、京二胡、笛子、嗩吶、月琴!膱
學生活動:(辨)
課件出示圖片:實物如:京鑼、鈸、班鼓、梆子等。——武場
學生活動:(析)與文場比較,判斷樂器的類型。
(3)師:說到樂器,讓我想到京劇的音樂,腦海中便會出現那些對京劇百聽不厭的戲迷們……你有沒有陪爺爺奶奶看過京劇?請你學學戲迷聽京劇的樣子。
學生活動:(賞)在《京調》主題音樂中,請學生輕聲哼唱《京調》主題音樂。
三、學唱京劇情感體驗
師:今天全班都展示了精心搜集、準備的京劇的各種資料,相信大家對京劇應該有更深的了解了。老師也準備了一首具有京韻的歌,和大家一同分享。
1、欣賞范唱,課件播放京劇《京調》。
2、交流與分析:
歌曲《京調》是利用傳統(tǒng)京劇音樂素材,采用現代歌曲創(chuàng)作手法創(chuàng)作的一首“京歌”。音樂風格既有京劇傳統(tǒng)的神韻又有時代精神。演唱它將給大家?guī)硪环N愉快而又別具一格的京劇音樂體驗。
3、再聽《京調》
思考:歌詞和曲譜有什么特點?
4、聽琴跟唱
分樂句演唱曲譜。
師:京劇的行當中“旦角”代表女性,“生角”代表男性。配上“旦角、生角”的表演動作。
4、唱歌詞
。1)按節(jié)奏念歌詞
(2)對比兩種念詞方式:不帶兒化音、帶兒化音。
。3)分樂句唱詞,體會并表現京劇韻味兒。
(4)集體合作演唱《京調》。
5、自主設計表演
。1)啟發(fā)學生上臺分別扮演“生、旦、凈、丑”,各自設計適合的動作,隨音樂《京調》依次出場表演、造型!皟簟焙汀俺蟆苯强纱魃夏樧V表演。
。2)教師進行評價,請學生做戲迷,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
。3)戴臉譜表演
師:帶上臉譜來扮演京劇角色,唱一唱。(提醒學生臉譜人物不同,表演也應該不同。)
小結:這臉譜一戴,老師仿佛置身于一個京劇的大舞臺,你們精彩的表演讓我拍手叫好
四、小結拓展延伸
1、談感想
師:今天我們了解了京劇的一些知識,大家是不是有一點喜歡京劇了?有什么感想?請你說說。
2、介紹京劇的發(fā)展
師:京劇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它也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地發(fā)展,F在,除了古裝的傳統(tǒng)京劇以外,還編了許多現代京劇,像著名的《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它們的唱腔并沒有變。因此京劇被外國人稱為東方歌劇,還有的被改編成歌曲的形式演唱,很受大家歡迎,像《說唱臉譜》、《我是中國人》等,都已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傳唱。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在課外多聽、多看、多學,為弘揚我國傳統(tǒng)的京劇藝術出一份力。
【課后反思】
在選材時考慮到小學生對戲曲藝術知之甚少,要從興趣上入手。因而所選的教學內容不能過多、過深、過于專業(yè)化,應是最基本的,最能為學生接受的一些常識,在欣賞的劇目方面,也只能選擇最具代表性的選段,在設計時做到選材的“化繁為簡”;其次,各種材料的搜集也須全面有代表性又具備美感。
課前,分組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搜集和創(chuàng)作各種視頻或圖片,以及京劇相關資料,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和探究,積極參與表現來走進京劇,了解京劇,從而有效地使學生體會到京劇是我國藝術寶庫中的瑰寶,激發(fā)學生對京劇的興趣,增強熱愛中國民族藝術的熱愛之情。
課中,盡可能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互相學習、合作交流、展示點評。如京劇的起源、京劇的行當、京劇的藝術手段和京劇臉譜文化等,知識體驗的過程使學生感受到京劇的藝術魅力,激發(fā)學生對京劇的興趣,增強熱愛自己的民族文化。
【《京調》教案及反思】相關文章:
京調音樂課教案通用03-03
《京調》教學方案設計10-08
教案及反思12-27
小班教案與反思05-27
《狼》教案及反思01-11
《愛蓮說》教案及反思05-24
趙州橋教案及反思04-12
教案教學反思11-25
教案貓反思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