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畫楊桃》第二課時教案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通過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教誨”、“受用”、等詞語的意思,并能在生活實踐中學著運用。
2、通過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質疑,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道理,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從中受到科學思想的熏陶。
3、帶著自己的獨特感受,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把課文片段的內容加以復述。
【學習重難點】
1、重點:
理解重點詞句,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明白老師通過練習畫楊桃的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畫楊桃》這篇課文,你能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二、新授
1、這節(jié)課我們將一起再來學習這篇課文,剛才同學們講到了文章寫了我畫楊桃這一件事,那么“我是怎樣畫楊桃的呢?請你讀讀課文第2自然段,找到句子體會體會?
2、交流句子:
出示句子:
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3、師:認真讀讀這句話,你能體會到什么?
4、同學們體會得不錯,“我看得很認真,畫得很老實。,那你們能否讀好這句話嗎?指名個別讀。(評價語可為“你讀得也很認真,”對,很準確“等)
5、出示兩個句子,同學們,你們再讀讀這兩句話,你們又有什么體會。師:對呀,這“認認真真”和“認真”就是不一樣?我看楊桃看得是非常非常的認真,畫得是那樣的老實,實事求是,你能把我的這種非常非常的認真老實讀好嗎?誰來試試。(個別兩三個──齊讀)
比較──練讀──指名讀
過渡語:“我”認認真真地畫楊桃,但是同學們看了“我”的畫,會有怎樣的反應呢?讀讀3~17自然段,劃出同學們反應的句子。
交流句子:
師:你找到了哪能些句子?
交流一:
有幾個同學看見了,卻哈哈大笑起來。
“楊桃是這個樣子的嗎?”
“倒不如說是五角星吧!”
讀讀這句話,你覺得同學們的反應是怎樣的呢?(你是怎樣體會的)──引導學生(哈哈大笑,倒不如──語氣很隨意等)
那你能試著像同學們那樣嘲笑我嗎(練──個別讀──試著簡單評價)
師:所以當老師問同學們時,你們覺得同學們回答時會是怎樣的?你能讀好這兩句話嗎?
“不像!”
“像五角星!”
師:這兩句人物語言,省略了提示語,你能根據(jù)你的理解,給他補上提示語,再來把你的體會讀出來嗎。
先練,再交流:把你補上的用你的朗讀把他表現(xiàn)出來
師:是呀,同學們是那樣的肯定,那樣的果斷,因為他們認為我畫得實在是太不像了,畫楊桃竟然畫成了五角星。令人可笑呀!
即使老師的神情變得嚴肅了但是,出示:“好──笑!”有幾個學生搶著答道,同時發(fā)出嘻嘻的笑聲。
你能讀好這兩個字嗎?(要讓學生練,個別讀,再談體會)
師:同學們繼續(xù)在嘲笑著我。而且還發(fā)出了嘻──的笑聲。我們能不能試試:我問大家,大家試著搶著回答,并可以發(fā)出嘻──的笑聲
試讀:
我們能否合作來再現(xiàn)當時教室里的這一場景:
師:下面我來扮演文中的老師,你們扮演同學們。大家說的不求千篇一律,只要求把我們體會到的大膽地表現(xiàn)出來。
交流二:
師:我認認真真畫的畫,卻引起了同學們的嘲笑。你想當時我會怎么樣?不過事情在發(fā)生著變化,(出示句子),這是當老師再一次問同樣的問題時,這幾個嘲笑我的同學的回答。你讀讀體會體體會有何不同呢。
“不……像!
“像……五……五角星!”
再出示前一句話,放在一起比較著讀讀,體會這種不同。
練讀──指名讀
過渡語:同學們的態(tài)度怎么會發(fā)生這樣大的變化變化?是誰讓同學們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呢?──等學生說:老師
再讀(3~17)自然段,找出描寫老師的句子,抓住老師的神情、動作。讀讀體會。
1、交流:
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 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后回到講臺,舉起我的畫問大家:
、 老師的神情變得嚴肅了。半晌,他又問道:“畫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好笑么?”自由讀。
⑶ 于是,老師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2、讀讀這幾句話:
用上“老師先──然后──最后──”來說幾句話,讓我們對老師的所作所為有所了解。
3、再認真讀讀,你能從老師的神情動作中能體會到些什么?
相機引導,老師這樣說,這樣做用意又是何在呢;可以拋出兩個問題:一是自己站到我的位置,二是讓這幾個同學站到(可以點一下,這幾個同學們是指哪些同學──意在讓更地同學明白這個道理。)──而且同學們也慢慢開始在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對:再讀:不……像。
像……五……五角星!
4、自讀這些部分體會同學們從嘲笑到──慢慢地有所醒悟。
過渡:
師:老師所做的這些事情都是意味深長。當這幾個同學明白了“我”為什么把楊桃畫成五角星后,老師讓這幾個同學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顏悅色地說:“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fā)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
師:多么熟悉啊!好象與哪句話似曾相似?
師:但似乎老師的這段話更意味深長,請大家認認認真真讀讀老師的話,想想老師想告訴我們些什么呢?
師:老師的這段話告訴我們──告訴我們──也告訴我們──很多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所以老師的這段話說得是那樣的和顏悅色,那樣的語重心長。
自己練讀──齊讀體會體會
5、師:在父親和老師的影響下,作者最終成長為一個作家。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情況。
岑桑,生于1926年,筆名岑桑、端木橋,廣東順德人,我國當代著名作家。1949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社會學系。1950年參加工作,1985年當選中國作家協(xié)會廣東分會副主席。1942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有散文集《當你還是一朵花》、《在大海那邊》、《岑桑散文選》,詩集《眼睛和橄欖》等20余種。評論集《美的追尋》獲第二屆廣東魯迅文學獎,《岑桑作品選》獲首屆冰心兒童圖書獎等。
岑桑說:“多年來,我一直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做人、做事,這是從小老師、父親對我的教誨!
2、看了這段文字材料,你了解到了些什么?(學生談)
3、看來小時侯父親和老師的教誨對作者岑桑的一生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正像作者
講到的他們的教誨讓“我”──(出示:一生受用)
齊讀這個詞。
三、延伸
同學們,我們在這節(jié)課上認識了這個班級的老師、同學,還有那個畫畫特別認真的“我”,也了解了發(fā)生在他們中間的故事,F(xiàn)在,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請選擇其中一個人物,對他說幾句話。
我想對作者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對曾經(jīng)嘲笑過“我”的孩子們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對循循善誘的老師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畫楊桃》第二課時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畫楊桃》第二課時的教案03-07
畫楊桃教案11-12
《畫楊桃》教案03-30
畫楊桃教案15篇03-30
《畫楊桃》的教案(精選12篇)10-19
《觀潮》第二課時的優(yōu)秀教案設計(精選10篇)09-01
課文《貓》第二課時教案設計(通用10篇)07-21
課文《林海》第二課時優(yōu)秀教案設計(通用7篇)07-25
三年級語文畫楊桃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