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一化學必修二《化學能與熱能》教案
《化學能與熱能》是高一化學必修二第一節(jié)課文,下面是高一化學必修二《化學能與熱能》教案,為大家提供參考。
知識與技能:
關于化學反應與能量之間的關系,學生在初中化學中已經(jīng)有所了解,在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中也有豐富的感性認識。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是讓學生在學習物質結構初步知識之后,從本質上認識化學反應與能量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fā)現(xiàn)和提出化學能與熱能的探究性問題,敢于質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2、在教師的指導下與同學合作完成科學探究實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 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
2、 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
本節(jié)教學重點:
化學能與熱能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以及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
本節(jié)教學難點:
1、從本質上(微觀結構角度)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從而建立起科學的能量變化觀。
2、學會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定義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首先讓學生觀看人類開發(fā)和利用能源的錄像、圖片等,或提出一個有關能源的社會實際問題進行討論→進入實際應用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反應所釋放出的能量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重要意義。
[板書]第一節(jié) 化學能與熱能
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
[學生實驗]課本實驗2—1
[思考]為什么要用砂紙打磨鋁片?
[學生思考回答]因為鋁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鋁片與酸的接觸,使反應不能進行。
[分組探究]實驗中不能用眼睛直接觀察到熱量變化,那我們應換什么方法去了解熱量變化呢?
[學生思考]討論出多種方案,同時紀錄實驗現(xiàn)象,完成下面表格
實驗步驟* 眼睛看到的現(xiàn)象 用手觸摸的感覺 用溫度計測量的數(shù)據(jù)
在一支試管中加入2~3mL 6mol/L的鹽酸溶液
向含有鹽酸溶液的試管中插入用砂紙打磨光的鋁條
結 論
[演示實驗]課本實驗2—2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思考
1、為什么要將八水氫氧化鋇晶體磨成粉末?
2、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攪拌?
3、反應后有什么氣體產(chǎn)生,應如何處理?
[學生探究]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完成下面表格: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得出結論
將晶體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攪拌混合物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chǎn)生,該氣體能使?jié)駶櫟淖仙镌嚰堊兯{ 有NH3氣生成
用手觸摸燒杯下部 感覺燒杯變涼 反應吸熱
用手拿起燒杯 燒杯下面的帶有幾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燒杯底部 反應吸收熱量使體系溫度降低,使水結成冰
將粘有玻璃片的燒杯放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上一會兒再拿起 玻璃片脫離上面燒杯底部 冰融化
反應完后移走燒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觀察反應物 混合物成糊狀 有水生成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上述反應: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演示實驗]實驗2—3酸堿中和反應
[實驗要點]通過三組強酸和強堿之間的反應對比實驗,定性的抽象出“中和熱”概念。在實驗中要注意:
。1)三組實驗所處條件要相同,如使用的儀器、外界環(huán)境中溫度和壓強要相同;
。2)三組實驗酸和堿的用量要相同,以保證生成水的量相同;
。3)控制相同的反應時間。
[學生活動]匯總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并列表比較。
反應物
及用量 酸 HNO3 50 mL 1 mol/L HCl 50 mL 1 mol/L HCl 50 mL 1mol/L
堿 NaOH 50 mL 1 mol/L NaOH 50 mL 1 mol/L KOH 50 mL 1mol/L
混合前溫度 室溫 室溫 室溫
混合后溫度 t1 t2 t3
結 論 HNO3與NaOH發(fā)生中和反應時放熱 HCl與NaOH發(fā)生中和反應時放熱 HCl與KOH發(fā)生中和反應時放熱
對實驗進行
歸納和概括 強酸與強堿發(fā)生中和反應時放出熱量
[學生探究]對實驗進行原理性抽象——為什么強酸與強堿發(fā)生反應時都會放出熱量?
[本質分析]三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分別為:
HNO3+NaOH=NaNO3+H2O,H+ + OH— = H2O
HCl+NaOH=NaCl+H2O,H+ + OH— = H2O
HCl+KOH=KCl+H2O,H+ + OH— = H2O
由此可見,三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雖然不同,反應物也不同,但是它們的反應本質相同,都是H+與OH—離子反應生成水的反應,屬于中和反應,其離子方程式都是:H+ + OH— = H2O。所以,可提出推測,即中和反應都放熱。由于三個反應中H+和OH—離子的量都相等,則生成水的量也相等,故放出的熱量也相等(在上述三個實驗中,溫度上升的幅度接近)。
[概念引入]酸與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時所釋放的熱量稱為中和熱。
[課堂小結]
熱量變化是化學反應中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有些化學反應表現(xiàn)為向環(huán)境放出熱量,有些化學反應表現(xiàn)出向環(huán)境吸熱。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化學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學生如果對化學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將對化學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化學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能力。
延伸閱讀:高一化學教學淺談
摘要:高一化學必修課程不僅要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發(fā)展,還要為學生在高二高三階段學習化學的其它模塊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另外不管學生以后學文科還是理科,高一化學必修課的學習內(nèi)容都是最重要的高考必考內(nèi)容,因而搞好高一化學必修課的教學就顯得特別重要。
關鍵詞:素質教育 傳統(tǒng)教學 必修課程
新課程改革成功實現(xiàn)了從偏重知識教育向知識教育、能力培養(yǎng)、人文教育的和諧統(tǒng)一的轉變,實現(xiàn)了從單純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到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的轉變。高一化學必修課程是為全體高中學生開設的化學課程,是要讓每個高中學生都能獲得最基本的化學素養(yǎng)。在實施高一化學必修課教學時要正確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正確處理好基礎教學與彈性教學的關系,防止盲目拓展知識內(nèi)容
縱觀高一化學必修模塊,其學習內(nèi)容幾乎是以前三年高中的全部化學內(nèi)容,如果教師不認真理會新課標要求,就會出現(xiàn)任意拔高教學要求,拓展教學內(nèi)容,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人為制造教學時間與教學內(nèi)容的緊張關系。高一化學必修模塊的教學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最基本的科學素養(yǎng),是人人都要學的化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強調教學的基礎性。教師要充分認識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教學內(nèi)容深化的階段性原則。
高一化學教材是依照物質分類的思想進行編排的,教材通過提供實驗事實、科學史話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歸納的方法讓學生獲取一些最簡單的化學知識和了解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因此,對于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其地位、作用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如“膠體”,僅限于讓學生知道會判斷膠體、溶液、濁液和了解它們的本質區(qū)別,從丁達爾效應、過濾等角度認識這三種分散系的不同,對于膠體的其它性質如電泳、布朗運動、聚沉等教材都以科學視野的方式出現(xiàn),對學生不作過高要求。而且教師一定要正確處理好基礎教學與彈性教學的關系,不能任意拓展教學內(nèi)容,拔高教學要求。
二、正確處理好探究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關系,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和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探究式教學是新課標大力提倡的教學方法之一。探究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探究情景,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這一探究過程中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但現(xiàn)在一些教師對探究式教學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qū),他們把搞探究式教學作為是實施新課標的一個重要標志。由于探究式教學注重的是探究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因而學生往往會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忽視知識的總結歸納,忽視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使得學生學完了一個模塊還不知道學了些什么,雖然課堂上搞探究是轟轟烈烈,可學生一到考試就凄凄慘慘。
因此,教師對探究式教學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科學合理地運用于課堂教學。教師要重視各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要幫助學生加強雙基學習,重視基礎知識的歸納與應用。各種傳統(tǒng)教學法是前人不斷總結得出的經(jīng)典教學法,與探究式教學法無所謂誰優(yōu)誰劣,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法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主動探索,傳統(tǒng)教學法也不排斥師生間的互動和學生的主動參與,例如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歸納知識點、利用教材中的思考與交流、學與問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讓學生自己說出現(xiàn)象并作出結論等等。探究式教學法所花費的時間長,需要投入較大的精力,教師不可能所有知識點都用這種教學法,教師要善于選取那些最有探究價值且學生在現(xiàn)有的知識基礎上可以探究的核心內(nèi)容進行探究。
三、正確處理好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的關系,防止出現(xiàn)弱化學生實驗的現(xiàn)象
高一化學必修課程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沒有像舊教材那樣在教材后面安排專門的學生實驗,這是不是認為在教學中沒有必要安排學生實驗呢?一些教師認為學生實驗既浪費時間,又耗損精力,不如一概改為教師演示實驗,這樣既方便又省事,認為有學生做實驗的時間不如拿來上新課或復習。而這恰恰違背了新課標的精神。要知道新課標不是對學生實驗弱化了,而是對學生實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一化學必修課雖然沒有在教材后面安排單獨的學生實驗,但并不是就沒有學生實驗,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化學實驗的教育教學功能,對教材中有關實驗的欄目要進行深入研究,要確定好教材中哪些實驗適合教師演示,哪些實驗適合學生做,教師演示過的實驗只要適合學生做也要安排時間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室做一遍,以培養(yǎng)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四、正確處理好知識的科學呈現(xiàn)方式,積極對教材進行第二次“創(chuàng)作”
高中化學教材的編排采用的是專題式的模塊結構,缺乏嚴謹?shù)幕瘜W理論作支撐,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知識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給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帶來了許多邏輯思維上的不便,許多學生反應“一學就會,一用就混”,因此教師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內(nèi)容,挖掘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組織教學。教師在實施新課標教學時,要善于突破教材編排的局限性,在不超越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教材,重新整合知識,對教材進行第二次“創(chuàng)作”,以更加科學和符合學生實際的方式呈現(xiàn)各知識點?傊乱惠喌恼n程改革要求我們化學教師要秉承民主、科學、開放的教育理念,改變以往過分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重視科學研究方法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和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當然部分教師仍然沒有深刻認識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還在繼續(xù)沿用舊的教學方法和傳統(tǒng)的知識體系,在教學中表現(xiàn)為“重傳授與訓練、輕探究與感悟;重知識與技能、輕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因此我們所有的化學教師都任重而道遠。
【高一化學必修二《化學能與熱能》教案】相關文章:
化學能與熱能教學教案10-09
高一化學必修二教學工作計劃(精選10篇)01-02
熱能與動力工程簡歷表格10-26
高一化學教案02-17
《化學1必修》新課標人教版教案10-07
熱能與動力工程求職信模板10-26
高中化學必修一教案優(yōu)秀02-27
熱能與動力工程個人簡歷表格10-26
熱能與動力工程學生求職信模板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