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大班教案錦集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教案 篇1
目標:
能兩臂側平舉,身體正直地在寬25厘米的紙板上行走。l在游戲中感受勞動的快樂和秋天豐收的喜悅。
準備
場景布置:6個果籃,懸掛的塑料橘子數(shù)量是幼兒人數(shù)的3倍。l人手兩塊長約30厘米、寬約25厘米的紙板。
輕松快樂的音樂磁帶、錄音機。
過程
準備活動
幼兒手拿合成一塊的兩塊紙板,當做方向盤進場。然后隨音樂跟教師做紙板操:上肢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教師自編)
幼兒自由玩紙板,嘗試一物多玩。
教師:動物們的水果品嘗會正在準備中,我們小朋友也帶來了許多的水果,告訴大家你帶來的水果是什么?它是什么顏色的?
幼兒品嘗自己帶來的水果,感受品嘗帶來的快樂。
(1)教師:紙板可好玩啦,請小朋友動腦筋去玩一玩,并把自己的好玩法介紹給大家。
(2)幼兒自由嘗試用紙板進行游戲。教師啟發(fā)幼兒用不同的身體部位接觸紙板或將紙板進行拼接、疊加后進行鍛煉(托紙板、間隔跳、蹦跳、夾板跳等)。表揚有創(chuàng)意的幼兒。
練習走小路。
(1)請幼兒按組用紙板鋪成若干條小路,在小路前站成一橫排,教師講解、示范游戲規(guī)則。
教師: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橘子熟了,我們要去果園里摘橘子,但去果園要走小路,不能走到路外面去。我們試試看。
(2)幼兒自由地在本組小路上循環(huán)走。
(3)教師評價幼兒活動情況,個別幼兒示范兩臂側平舉身體正直行走的動作,引導幼兒觀察同伴的手臂、身體的.姿態(tài),邊看邊模仿。
(4)幼兒用正確的動作再次練習走小路。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身體正直、走在紙板上。
(5)教師小結游戲。
游戲“摘橘子“。
(1)教師介紹玩法。
教師:我們都學會走小路了,現(xiàn)在我們出發(fā),走到果園后,每人摘一個橘子再走回來,將橘子放在籃子里。然后再去摘橘子。
用提問的方式強調(diào)規(guī)則:怎樣走小路?每次摘幾個橘子?
(2)幼兒玩“摘橘子”游戲.
(3)讓每個幼兒摸摸橘子,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體驗勞動的快樂和豐收的喜悅.
游戲“晴天和雨天”。
(1)教師發(fā)出“晴天”和“雨天”的信號,幼兒變換動作。晴天,幼兒自由坐在紙板上捶腿、捶臂、轉腰;雨天,幼兒將紙板當作傘頂在頭上。
教師示意幼兒“下雨了”,幼兒頭頂紙板跑離場地,結束活動。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名稱:美術《手形畫》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大膽發(fā)揮想象和創(chuàng)造,體驗畫手形畫的樂趣。
2能根據(jù)自己變換的手形大膽進行添畫和用色,學習手型畫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有過玩手影的經(jīng)歷。
2.物質(zhì)準備:紙、彩筆、手形畫圖片、PPT。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玩猜拳游戲:石頭、剪子、布。
2.我們的手不僅能變出石頭、剪子、布,它還能變換出很多的手型來。
3.提問:誰來說一說你還能變出哪些手形?你是怎么變得?
4.重點:激發(fā)幼兒變換出更多的手形。
二、認識手形畫。
1.觀看PPT,認識更多的變換手形。
2.提問:小朋友,你能把你變換出的手型畫出來嗎?
誰愿意上來畫一畫,仔細看他是怎樣把變出的手形畫出來的?
3.如果我在上面添上幾筆,小朋友們看看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4.重點:知道在變換出來的手形的基礎上再進行添畫,變成其他的圖形,這就是手形畫。
三.PPT演示,幫助幼兒理解手形畫:
1.展示手形一。
(1)想一想,這個手形會變成什么?(先讓幼兒自由想象,再展示孔雀)
提示:這個手形是怎樣變成孔雀的?孔雀的身體在哪里?羽毛在哪里?(手掌是它的.身體,手指是它的羽毛,添上頭和頸就變成了美麗的孔雀。)
(2)這個手形能不能再變成其它的呢?(展示樹) 提示:這個手形是怎樣變成樹的?手掌是樹的什么?手指部分又是樹的什么呢?(手掌是樹的樹干,胖胖的,手指是它的樹杈,我們再添上樹枝和樹葉就變成了一個大樹了)。
2.展示手形二。
(1)想一想,這個手形添上幾筆會變成什么?(展示雞)
(2)添上了哪些部分?(添上了雞冠、眼睛、嘴巴、翅膀和腳)
3.展示手形畫作品,激發(fā)幼兒對手形畫的興趣。
4.重點:更好的理解手形畫并學習手型畫的方法。
四.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指導幼兒在紙上擺好要畫的手形,然后不要動,用筆從最外面的手指開始,仔細地沿著手的形狀走,一直畫到最后一個手指,啟發(fā)幼兒添畫并進行裝飾。
2.鼓勵幼兒自己動腦筋,自己變化手形,大膽嘗試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圖案。還要不斷變化手形,大膽表現(xiàn)自己所要表現(xiàn)的畫面。
3.重點:能夠根據(jù)自己變換的手形大膽進行添畫和用色,體驗畫手形畫的樂趣。
五.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相互欣賞交流自己的手形畫。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夠通過活動認識小動物、不同的點心和車子,感知4以內(nèi)的數(shù)量。
2、能夠在活動中手口一致地數(shù)數(shù),掌握觀察和比較事物數(shù)量的能力。
3、能通過活動對數(shù)學、數(shù)字產(chǎn)生興趣,喜歡和大家一起活動,并且喜歡幫助別人,喜愛小動物。
4、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5、愿意參與體育游戲,體驗在游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材、動物與點心的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激發(fā)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都喜歡小動物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guī)砹艘恍┛蓯鄣男游,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圖片)
(二)小動物吃點心
1、師:大家看看,我們班來了哪些小動物呀?(有老鼠、兔子、烏龜、大象)
2、師:恩,那他們分別都來了幾只呢?
3、師:現(xiàn)在小動物的肚子有點餓了,它們想請小朋友幫忙分一下點心,你們愿意幫幫它們嗎?要求一只小動物分到一個點心,我請小朋友來分一分。(個別操作,用線連接)
4、總結:一個小動物吃一個東西,幾個小動物吃幾個東西。
(三)小動物去旅行
1、師:嗯,剛才小動物們都吃到大家?guī)退麄兎值狞c心,吃的好飽呀!謝謝你們!現(xiàn)在小動物吃飽了,它們準備去旅游啦!因為剛才你們幫它們分點心分的很好,沒有分錯,每一個小動物都吃到了,所以,它們現(xiàn)在又想請你們幫它們分一下旅游時的車子!
2、出示材料,讓幼兒觀察上面的內(nèi)容,動物的數(shù)量和車子的數(shù)量。
3、師:現(xiàn)在要請小朋友來幫動物們分小車了,大家都試一試吧!想想,我們剛才是怎么幫助小動物分點心的,那么我們就用同樣的方法幫小動物分小車。
4、幼兒實踐,獨自用連線的方法完成練習。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四)評價、小結
1、評價幼兒的練習完成情況,包括完成的好的.,出現(xiàn)錯誤的探討原因,一起分析解決。
2、總結本次活動情況,包括幼兒表現(xiàn)、活動成果等。
活動延伸
嘗試五以內(nèi)的數(shù)量的點數(shù)
活動反思:
興趣是孩子們學習的動力,大班健康活動,對孩子們進行跑,跳,跨的練習,跨越障礙過程中,部分幼兒對障礙產(chǎn)生恐懼,在練習中給予指導與鼓勵,幫助幼兒戰(zhàn)勝恐懼,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增強跨越障礙物的自信心。發(fā)展孩子們的運動技能,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5以內(nèi)的相鄰數(shù),讓幼兒知道2、3、4的相鄰數(shù)是1和3、2和4、3和5.
2、初步了解相鄰數(shù)之間的簡單關系,并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3、培養(yǎng)幼兒的專注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幼兒主動參與、探索數(shù)學活動的積極性。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相鄰數(shù)的含義。
2、理解相鄰數(shù)的規(guī)律:中位數(shù)比前一位數(shù)多一,比后一位數(shù)少一。
活動準備
房子彩圖卡、小動物頭飾、小圓紙片。
活動過程
一、以小客人夸獎小朋友愛動腦筋,創(chuàng)設一個愉快氛圍,引發(fā)幼兒參與“進新家”活動的積極性。初步了解感知相鄰的意義。
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幾位小朋友喜愛的小客人,它是來幫助小朋友學習新本領,小朋友我們想學習新本領嗎?
(出示動物頭飾:小雞、小鴨、小貓、小兔、狐貍。)
2、師:來了這么多客人誰想當管家?guī)涂腿税才欧块g呀?
(出示房子按順序貼在黑板,讓小朋友親手把小動物住進新家。)
二、用小動物的家,引導幼兒認識1—5的相鄰數(shù)。
1、師:動物分別住幾號房?它們旁邊分別住著誰?(老師讓小朋友觀察動物們的新家找出房子的號數(shù)并寫下來,再仔細觀察誰住在誰的旁邊。)
師小結:它們這樣一個挨著一個住在一起的,我們就叫它鄰居。
2、師:小貓、小雞、狐貍的鄰居是誰?3、鄰居的房子號數(shù)是多少?(老師讓小朋友觀察圖動物的鄰居以及房子號數(shù)。)
4、師小結:像這樣按順序排列住在一起的房子號數(shù)我們就把它叫做相鄰數(shù)。
三、音樂游戲。師:小朋友真能干,幫客人安排了這么好的房間,還幫它們找出了鄰居是誰,老師真高興,老師想跟小朋友一起用音樂把這1—5的數(shù)字表達出來好嗎?(小朋友在老師的示范下邊學邊唱,通過音樂游戲可以調(diào)節(jié)小朋友的學習氣氛。)
四、小朋友操作貼紙片,感受相鄰數(shù)的規(guī)律,(老師是跟小朋友一起找出小貓、小雞、狐貍的鄰居號數(shù)。)(1、師:這里有一些小圓紙片,誰愿意幫老師把下面的數(shù)字用紙片貼出來?)
2、老師引導幼兒在貼的過程中理解:
2比1多1,2比3少1。
3比2多1,3比4少1。
4比3多1,4比5多1。
3、師小結:2的相鄰數(shù)是1和3,3的相鄰數(shù)是2和4,4的相鄰數(shù)是3 和5。
五、游戲,找鄰居,讓幼兒在活動中,體會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系,增加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小朋友每人拿一張數(shù)字卡片站成一排,按順序排列,讓班上的小朋友找出誰站在誰的旁邊并說出旁邊的數(shù)字,這樣的數(shù)字我們就叫它相鄰數(shù)。)
六、活動延伸。(我們今天學習了5以內(nèi)的相鄰數(shù),小朋友一定還想知道6、7…的相鄰數(shù)…)
教學反思
《1 —5的`相鄰數(shù)》這一次教學活動讓我嘗試打破了傳統(tǒng)集體教學方法,把幼兒數(shù)學活動與游戲活動進行了整合。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有準備的環(huán)境,把抽象、枯燥的數(shù)學內(nèi)容變成有趣的游戲活動,使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主動去探索學習。本節(jié)課中,主要的學習方法是讓幼兒在游戲觀察和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自始至終讓幼兒探索性發(fā)現(xiàn)問題使幼兒一直處于活躍、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這次活動通過小朋友在幫動物住進新家、找鄰居、貼紙片的游戲中激發(fā)幼兒大膽思考、積極參與,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新的《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游戲活動中雖有個別小朋友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但是通過老師的引導,以及在旁邊的鼓勵和支持,從而使幼兒積極主動投入學習
,把學習當成愉快的事。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是先學會找鄰居,然后再認識相鄰數(shù)之間的關系:(比前多1,比后少1.)?墒窃鯓右鱿噜彅(shù)這一概念呢?我用了幼兒易理解“挨著”這一詞來向幼兒介紹出相鄰數(shù),首先請出5個小動物(頭飾),其次“動物住進新家”,最后讓幼兒在觀察、找鄰居和貼紙片的過程中理解相鄰的含義。中間我還穿插了音樂游戲,把整個課堂氣氛推向了**;顒咏Y束后效果很好,幼兒基本明白了什么是相鄰數(shù),并且能正確找出來,同時這一節(jié)課也得到縱位教師的認可。
一節(jié)課下來,我感受最深的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勤于動腦思考,勤于動手制作更多能激發(fā)幼兒學習的教具讓幼兒玩一玩,以游戲為主、親自實踐、積極動腦、動手操作。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紙盒上嘗試利用顏料、畫筆創(chuàng)作出不同和和美美的故事,體驗創(chuàng)意變化的美。
2、引導幼兒學習友好交往、友愛相處,注重幼兒團結合作、關愛他人的品德培養(yǎng)。
3、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4、感受色彩對比。
【活動準備】
1、情景表演:和和美美的故事。
2、較大的紙盒若干;各色顏料、畫筆、毛筆、蠟筆。
3、簡筆畫:和和美美的故事。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范例欣賞。
(1)師:自從和和、美美來到我們班以后,小朋友以“和和、美美”為榜樣,學做好哥哥、好姐姐,大家在一起友好交往、友愛相處,真的是快快樂樂的一家人。
情景表演:和和美美的`故事
(2)師:有的小朋友還把這種好的風氣帶回了家,讓家里人也來學習和和美美。
讓幼兒講述在家的故事。
出示范例:和和美美的故事,讓幼兒說說畫的是一件什么事?
2、提出問題,引導討論。
(1)幼兒觀察討論材料,鼓勵幼兒大膽使用各種材料。
大小不一的紙盒、各色顏料、畫筆、毛筆、蠟筆、水彩筆
(2)你想用什么材料畫和和美美的故事?
教師引導示范,如:構圖、毛筆的使用、蘸了顏料后的正確處理……
3、鼓勵獨創(chuàng),創(chuàng)作故事。
師:“你是畫發(fā)生在幼兒園和和美美的故事還是發(fā)生在家里的和和美美的故事,小朋友們要想好,用顏料畫還是蠟筆水彩筆畫,自己挑!
(1)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鼓勵幼兒在構圖、顏色匹配等方面的新創(chuàng)意。
(2)幫助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裝飾造型。
4、展示作品,欣賞評價。
(1)教師將幼兒的作品擺放桌子上,布置成“和和美美的故事”,并引導幼兒相互欣賞。
(2)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畫的故事。
5、結束活動:和和美美。
師:“小朋友,我們大(4)班是一個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里有老師、有阿婆,還有你們這么多可愛的小朋友,我們每天生活在一起,多幸福呀,真是和和美美!和和美美喜歡和有禮貌、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小朋友在一起,在家也要像在幼兒園一樣懂事,你們能做到嗎?”
【活動反思】
結合“盒盒(和和)美美”的形象設計,我們在班級內(nèi)開展“盒盒(和和)美美”的禮儀教育,以新朋友“和和”(男孩)和“美美”(女孩)為榜樣代表,注重幼兒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團結合作、關愛他人的品德培養(yǎng),并把它作為我班的生活教育活動。由于有了這樣比較扎實的基礎,所以幼兒對于這樣一個看似比較抽象的主題,幼兒都覺得有內(nèi)容可畫,從幼兒園畫到家里,甚至是在社區(qū)活動時發(fā)生的事情,涉及范圍很廣。在紙盒上嘗試利用顏料、畫筆創(chuàng)作出不同和和美美的故事,體驗創(chuàng)意變化的美,并能很好講述,看來來源于幼兒生活的內(nèi)容是幼兒最擅長創(chuàng)作的。
大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在實施《綱要》改革課程的今天,積極創(chuàng)設活動區(qū),引導幼兒開展區(qū)域活動、從中獲得主動發(fā)展,已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在教學實踐中,我遇到了不少困惑:如何順應孩子的需求?如何適時地指導?如何捕捉幼兒的閃光點,發(fā)掘潛在教育價值?等等。在學習《綱要》的基礎上,我嘗試設計、開展了《小手動起來》這一區(qū)域活動,力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剖析尋找對策,努力體現(xiàn)“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觀念,讓活動區(qū)更“活”,真正成為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完善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常見的裝訂工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通過自主活動,發(fā)展幼兒的動手探索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3、樂意分享自己的和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知識經(jīng)驗:參觀過別班幼兒的區(qū)域活動,圍繞“他們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怎么讓自己玩得更開心?”等話題展開討論。請家長有意識培養(yǎng)幼兒解決生活中小難題的能力,有使用裝訂小工具的體驗。
材料:
工作區(qū):手段收集訂書機、打孔機、固定條、回形針、大頭針、鐵夾、書夾、報夾等用于固定紙張的工具大小、質(zhì)地不同的廢舊紙張(宣傳單、報紙、圖片、文件紙等)。
探索區(qū):各種各樣的紙、積木塊、小玩具熊以及記錄紙。角色區(qū):陶瓷一條街、小警察、美發(fā)館等所需物品及若干半成品:切半的廢舊皮球、紙團、塑料筒等。識字區(qū):錄音機、麥克風、簡單的文字卡片、識字兒歌磁帶。
勞動區(qū):小菜苗、小鏟子、小水桶、泥土、大紙箱。
環(huán)境(附示意圖):將勞動區(qū)的場地設在走廊的拐角處;設有問題墻;作品展示區(qū);
活動過程:1、介紹新增設的工作區(qū),問題:如何將散亂的紙張有序地整理清楚?可以用什么方法將其固定?2、幼兒按自己的興趣和意愿進入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04-01
大班的教案03-26
大班教案(精選)11-29
大班教案(精選)10-20
大班教案[精選]12-21
[經(jīng)典]大班教案12-16
【精選】大班教案08-17
(精選)大班教案08-11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8-11
(精選)大班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