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教案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知道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2、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提高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3、加強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重點:
感知空氣
活動難點:
了解空氣
活動準備 :
空箱子一個,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塑料袋、氣球、吸管、口杯等實驗材料。
活動過程 :
一、開始部分。
律動,幼兒聽音樂《十個印第安人》自由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二、基本部分,引導幼兒認識空氣。
1、空氣的特點。
教師通過做游戲請幼兒用鼻子聞一聞,耳朵聽一聽,小手摸一摸,然后說一說禮物的特點,請大家來猜一猜,這個箱子里邊到底裝的是什么禮物?
小結:空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
2、了解空氣的作用,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1) 請幼兒閉上自己的嘴,并用小手捏住鼻子,問幼兒有什么感覺,為什么?(憋得喘不上氣來,因為我們的身體里沒有空氣。)
。2) 請幼兒做深呼吸再閉緊嘴,捏住鼻子,問幼兒有什么感受?為什么?(這次我們能堅持一會了,不是那么憋的荒了,因為我們肚子里吸進空氣了。)
還有哪些東西離不開空氣呢?(動植物)
3、空氣在哪里。
老師激發(fā)幼兒興趣:“小朋友們知道的真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和空氣玩一玩游戲,好不好?”
“可是空氣在哪里呢?誰知道?”
(1) 幼兒自由發(fā)言。師小結:其實空氣無處不在,到處都是,現(xiàn)在我們想辦法把空氣裝起來。
。2)教師給幼兒提供教材(氣球、塑料袋、吸管、口杯等)讓幼兒找空氣,并把它裝起來。
。3)用吸管對著手吹,告知幼兒空氣還是流動的,這就叫做風。
(4)幼兒交流:還有什么東西可以裝空氣?(瓶子可以裝空氣、輪子有空氣、衣服兜里有空氣等等)
小結: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三、結束部分。
《空氣娃娃》的制作
方法:把塑料袋裝進空氣打結,做娃娃頭;用口杯做娃娃身體;用吸管做娃娃尾巴;用準備好的圖形做娃娃的耳朵、眼睛、鼻子、嘴 。
活動延伸:
幼兒和家長共同給空氣娃娃設計一件漂亮的衣服。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是我參加國培所上的一節(jié)公開課。幼兒是從培訓所在地幼兒園找的.大班的孩子,課堂上幼兒很興奮,參與也很積極。幼兒通過看、聽、聞、做對空氣有了新的認識、了解。在空氣娃娃的制作中,也懂得了廢物利用。這節(jié)公開課得到了老師和其他學員的認可。
但是課后,我也發(fā)現(xiàn)存在許多的問題:
1、課前應和幼兒有一些必有的交流,這樣就可以避免授課中出現(xiàn)冷場。
2、教具出示的順序應考慮到整個課程的結構。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幼兒打翻口杯里的水。
3、時間安排不夠,結束部分處理不到位。結束部分計劃指導幼兒做完空氣娃娃,可是我剛講解完畢時間就到,慌亂之下結束授課。我應該講解完畢之后,把制作娃娃部分留給幼兒和家長做親子游戲。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認識、了解地球,知道地球是一個十分巨大的球體,是我們人類和其它動物共同居住生活的地方。
2、教育幼兒愛護地球,保護我們的家園。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和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電視機、電腦、2個課件;
2、地球儀一個;
活動過程:
一、請你猜一猜中國人、日本人、美國人、法國人……都住在什么地方。
二、向幼兒介紹地球
1、提問:小朋友,你們認識地球嗎?它是什么形狀?(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地球儀,請幼兒觀察并討論地球的形狀。
小結:地球是一個非常大的'球體,形狀像球而略扁,地球儀就是縮小的地球模型。
3、通過看課件,讓幼兒了解地球上面有什么?
(1)提問:地球是一個很大的球體,你們知道它上面有什么?(請幼兒憑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識回答)
大班科學活動:吃奶的和下蛋的
大班科學活動?聰明的黑貓警長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感知各類水果,制作水果拼盤,品嘗水果的滋味,培養(yǎng)幼兒觸摸覺、嗅覺、味覺的能力,2、 幼兒感受秋天水果成熟的喜悅心情。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參觀果園2、蘋果、梨子、香蕉、柑橘、柚子、石榴等水果若干個3、塑料盤子五個,塑料刀子每人一把活動過程:
一、引入:今天,農民伯伯給我們送來了好多的'水果,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水果?
二、感知水果
1、分組觀察水果(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來感受水果的色、香、)
2、集中交流討論。鼓勵幼兒大膽把自己看到、摸到、聞到的感受告訴他人。
三、水果拼盤比賽
1、幼兒分組討論:如何制作水果拼盤
2、幼兒分組制作水果拼盤(老師幫助小朋友切好)
3、欣賞各組的水果拼盤,幼兒進行評價四、品嘗水果拼盤大會引導幼兒品嘗自己做的水果拼盤,并說說吃到的滋味如何
五、游戲"運水果"結束。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關注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瓶子,知道常見瓶子的材質、用途及合理的回收利用。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對幼兒進行環(huán)保教育。
活動準備
1.課件-照片:奶瓶。
2.不同材質的瓶子、筷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圖片:奶瓶
教師以趣味性的語言提問幼兒:
噥,誰認識這個瓶子呀?呵呵!
你使用過奶瓶嗎?什么時候用的?
2.游戲:摸瓶。
老師這有個魔箱,里面還放著一些瓶子呢!
請小朋友用手摸摸一個瓶子,先猜一猜是什么瓶子,
然后再拿出來讓小朋友看看,他說的對不對,好嗎?
二、展開
1.初步認知不同種類的瓶子。
老師這里有許多瓶子,請大家來拿一個自己喜歡的`瓶子。
提問:說出你手中拿的是什么瓶子?
你知道它是用來盛什么的?
小結:瓶子是用來盛東西的,我們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瓶子,
如酒瓶子、飲料瓶子、藥瓶、化妝瓶等。
2.利用筷子敲擊瓶子,感知瓶子材質的不同。
。1)用筷子輕輕敲打瓶子,聽聽瓶子發(fā)出的聲音。
。2)拿出玻璃瓶的小朋友敲一敲瓶子。
(3)拿塑料瓶的小朋友敲一敲瓶子。
。4)拿鋁制瓶子的小朋友敲一敲瓶子
(5)拿陶瓷瓶子的小朋友敲一敲瓶子。
問題:
瓶子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
玻璃瓶發(fā)出的聲音是怎樣的?
小結:塑料瓶發(fā)出咚咚的聲音,鋁制瓶子發(fā)出啪啪的聲音,
陶制瓶子的聲音也比較清脆。
3.談話:瓶子的用途。
提問:瓶子都有哪些用處?
小結:瓶子可以盛各種各樣的調料、飲料、藥物、酒類、化妝品等。
4.分類整理,激發(fā)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1)請小朋友將手中的瓶子分類放進貼有玻璃、鋁、塑料、陶瓷標志的四個筐子里。
。2)為什么要給瓶子分類?空瓶子有什么好處?
小結:瓶子分類是為了回收和利用,有些瓶子可以回收再利用,
如鋁制瓶子,可以融化制作成其他的事物;酒瓶子可以通過消毒等方式再重復利用;
有些瓶子如塑料瓶可以做成一些工藝品。增添生活樂趣。
三、結束
指導幼兒用橡皮泥、飲料瓶制作美麗的藝術花瓶。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萌發(fā)愛護和保護水資源的愿望。
2、有初步節(jié)約用水的環(huán)保意識。
3、初步了解水與人類的.關系。
4、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自制PPT—沙漠地帶的動植物、人們在缺水狀態(tài)下生存狀況。
活動過程:
一、朗誦兒歌《節(jié)約用水》。
二、水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了解水的重要性。
1、討論:我們周圍哪些地方有水?誰有那些用途?
2、小結:水能喝、能洗東西,人和動植物都離不開它。
三、觀看PPT,激發(fā)幼兒節(jié)水意識。
1、觀看缺水地區(qū)和沙漠景象。
2、討論:假如沒有水怎么辦?
3、小結:我們離不開水,水讓世界變得干凈……我們要節(jié)約用水。
四、討論節(jié)約用水的辦法。
1、平時那些做法會浪費水?
2、說說怎樣節(jié)約用水,不浪費水。
五、設計節(jié)水標志。
小百科: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學術界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幾十種不同的水形成學說。有些觀點認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氣中的氫、氧化合成水,水蒸氣逐步凝結下來并形成海洋;也有觀點認為,形成地球的星云物質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借助故事情節(jié),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2、營造環(huán)境,讓幼兒對昆蟲知識產生興趣、敢于探索。
3、幼兒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用繪畫的方式記錄所觀察的昆蟲特征。
重點難點
1、借助故事情節(jié),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2、營造環(huán)境,讓幼兒對昆蟲知識產生興趣、敢于探索。
活動準備
1、故事《小螞蟻的生日會》。
2、放大鏡
3、文件夾、白紙、筆
4、蝴蝶、蜻蜓、蜈蚣、蜜蜂、瓢蟲、蠶寶寶圖片。
活動過程
。ㄒ唬㈤_始部分
1.活動引入:故事《小螞蟻的生日會》
2.出示小螞蟻和蛋糕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噓,孩子們,我們一起往這兒看,你們看到了什么啊?(小螞蟻和生日蛋糕)我們在什么時候才吃生日蛋糕呢?(過生日的時候)
師:老師告訴你們,今天就是小螞蟻的生日了,它想請其它的昆蟲朋友來參加它的生日會,那小朋友來猜一猜,到底誰會來參加呢?(幼兒猜測)到底誰會來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ǘ┲虚g部分
1.幼兒欣賞故事
(1)回顧故事名字
(2)回顧故事內容
(3)昆蟲分類
師:來了這么多的朋友,可是呢,有的受到了小螞蟻的熱情招待,有的呀,卻被請了回去。那么,有哪些朋友得到了小螞蟻的`熱情招待呢?(幼兒回答,師利用圖片將昆蟲逐一分類)
師:誰又被小螞蟻給請了回去呢?(蜘蛛和蜈蚣)為什么?(因為它們的腿太多了)。
師:蠶寶寶能參加小螞蟻的生日會嗎?為什么?(出示蠶蛾的圖片)
2.組織幼兒討論,豐富幼兒對昆蟲的認識。
師:小朋友仔細看看,小螞蟻請來的這些客人和它自己有哪些地方長的一樣?(出示小螞蟻的圖片)
(1)都有頭,胸,腹。
。2)都長著六條腿。
師:它們有這么多一樣的地方,那小朋友來找一找,它們和小螞蟻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有的有翅膀,有的沒有翅膀。)
師:對了,它們中間有的有翅膀,有的沒有翅膀。長著翅膀的昆蟲,它們能夠在天空中飛翔,它們大多數(shù)就生活在空中。像蜜蜂、蝴蝶、蜻蜓、瓢蟲。有的沒有翅膀,或者它們的翅膀已經退化了,不能夠在天空中飛了,它們就在地上或者是土壤中生活了。比方說螞蟻、螳螂、蟑螂、蟋蟀。不管它們有沒有翅膀,但是,它們都有頭、胸、腹,最主要的是,它們都有六條腿,所以,它們都叫昆蟲。你們都記住了嗎?
4.尋找昆蟲
師:在我們的幼兒園里也有很多很多的昆蟲,現(xiàn)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去找一找,并觀察看看,它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征,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樣東西,叫放大鏡,它可以把昆蟲的樣子放的大大的,在觀察的時候,要注意了,可不要把放大鏡掉到地上了。在聽到音樂的時候就可以去觀察了,在音樂結束時,小朋友就要回來找到老師了。
5.音樂響幼兒自由去探索
。ㄈ⒔Y束部分
1.音樂結束,幼兒回到原位做好
2.師:小朋友們,你們都觀察到了些什么昆蟲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畫紙,現(xiàn)在請你把畫下來吧!
3.把畫好的昆蟲和客人老師分享一下吧!
活動總結
幼兒對觀察活動感興趣,樂于探索、積極性高。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fā)”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xiàn)象。
2.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3.激發(fā)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探索自然的興趣。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有關幻燈片、磁帶。
活動過程
一、教師木偶表演,提出嘗試問題,教師以兔媽媽帶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問媽媽:“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故事情景導放課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嗎?”
二、小朋友做小實驗(幼兒第一次嘗試,分組活動)
1.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教師提出嘗試問題:仔細觀察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xiàn)象叫做“蒸發(fā)”。
4.討論:你平時看到過“蒸發(fā)”現(xiàn)象嗎?(發(fā)散性思維)
三、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xiàn)象“幼兒第二次嘗試,集中活動)
1.請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還是熱的?
2.倒熱水在杯里,問:杯子里冒出來的是什么?(水蒸氣)
3.把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出現(xiàn)什么?為什么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四、放幻燈(通過直觀教學,重點理解“為什么會下雨”的科學現(xiàn)象)
1.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廳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么多的水蒸氣都到哪里去了呢?
2.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結合幻燈)
3.請小朋友把“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小秘密告訴兔媽媽和小兔。
五、 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1.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好處。
2.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危害。
3.總結幼兒講的雨的好處的危害,教育幼兒從小學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下名科學家,要讓雨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币虼,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fā)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的知識經驗。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經典]10-06
(經典)科學教案10-09
[精選]科學教案10-09
【精選】科學教案07-31
科學教案【精選】08-06
實用的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實用)07-21
【熱門】科學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