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范例9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北容^長短,能按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排序。
、渤醪礁兄拈L度與所載青蛙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教師材料:PPT、視頻展示臺。
幼兒材料:操作材料人手一份(五條長短不同的小船、五隊數(shù)量不同的青蛙)、自制小船6只。
活動過程:
一、小船排隊——學習按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排序
、盤PT導入,發(fā)現(xiàn)小船的不同。
、懦靥晾镩_來了什么?一共有幾條船?(點數(shù):一共有4條船。)
、七@些船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兕伾灰粯印S屑t色船、黃色船、藍色船、黑色船。
、陂L短不一樣。黑色船最長,黃色船最短。
小結:池塘里的四條船顏色不一樣、長短也不一樣。
、矠樾〈抨牐鶕L短探索排隊方法。
、牛ǔ鍪静僮鞑牧希┬〈堪读,請你按照船的長短沿著紅旗一邊直直的河岸從上到下整齊的排排隊,一條波浪上排一條船。
、朴變禾剿鞑僮鳎處熤笇。
⑶交流:你是怎么給小船排隊的?
小結:小船排隊的方法有兩種,可以是最短的、短的、長的、最長的這樣按從短到長的順序排,也可以是最長的、長的、短的、最短的這樣按從長到短的順序排。
、扔變涸俅伟磸拈L到短或從短到長的'順序糾正排序。
二、青蛙坐船——初步感知船的長度與所載青蛙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鼻嗤軄砹,初步感知青蛙數(shù)量與隊伍長短。
。≒PT結合青蛙叫聲)聽!誰來了?小青蛙排著隊來了,看!排成了幾排?(4排)每排數(shù)量一樣多嗎?隊伍長短一樣嗎?
、睬嗤艹舜醪礁兄拈L度與所載青蛙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判∏嗤芤舜ヂ眯辛,每條船上只能乘一排青蛙,請你根據青蛙的數(shù)量和隊伍的長短幫小青蛙坐上合適的船吧!
⑵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墙涣鳎簽槭裁匆屒嗤苓@樣乘船?
小結:青蛙越少,隊伍越短,乘的船就越短;青蛙越多,隊伍越長,乘的船也越長。
三、乘船游戲——鞏固長短排序,并感知乘坐數(shù)量與船長短的關系。
、毙∏嗤軅冏狭舜ヂ眯锌,小朋友想不想坐小船去旅行呢?(出示四條自制船)這里有幾條船,你們覺得哪條船乘的人最多?那條船乘的人最少?為什么?
、舱堄變焊鶕摂(shù)量乘船,注意一個船艙乘一個。
⒊我們出發(fā)去旅游咯!根據指令(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開船離開。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初步按從頭到尾的順序觀察,感知小雞和小鴨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習性。
2、會運用對應的方法比較小雞和小鴨的不同。認識新詞:腳蹼。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小雞和小鴨》課件一個
2、經驗準備:見過小雞和小鴨
活動過程:
一、有雞蛋的孵化,引出主題,激發(fā)幼兒觀察興趣
T:小朋友們,你們瞧!這是什么?
S1:雞蛋。
S2:蛋。
T:這是兩只蛋,你們知道這兩只蛋是一種動物的蛋嗎?
S:不是。
T:那它們分別是誰的蛋呢?
(引導幼兒觀察蛋的顏色來分辨出黃色的蛋是雞蛋,白色的蛋是鴨蛋。)
T:是不是小朋友們說的那樣呢?咦!好像我聽到破殼的聲音了,看看是誰先出來了?S:小雞。
T:哦,原來黃色的蛋里藏的真的是小雞,那白色的.蛋里呢,我們把它請出來好嗎?1、2、3…..
S:是小鴨。
。ㄍㄟ^驗證,認識雞蛋和鴨蛋)
二、積極探索,感知小雞和小鴨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習性。
1、感知小雞和小鴨的主要外形特征
。1)初步感知,自由觀察
T:小雞和小鴨它們長得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小雞是怎么樣的?小鴨又是怎么樣的?S1:嘴巴不一樣,小雞嘴巴尖尖的,小鴨嘴巴扁扁的。
S2:腳不一樣,小雞的腳是分開的,小鴨的腳是連著的。
S3:走路不一樣,小雞走路快快的,小鴨走路一搖一擺的。
S4:叫聲不一樣,小雞嘰嘰嘰,小鴨嘎嘎嘎。
…………..
(鼓勵幼兒大膽自由發(fā)言,表揚語言完整,找到不同不一樣的幼兒。)
。2)深入探索,按序觀察
T:還有沒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了?那我們一起從頭開始找一找,看有什么漏掉的地方。(言語及動作引導,幫助幼兒學習從頭到尾的順序觀察探索小雞和小鴨的主要外形特征,完成第一張表格。)
2、感知小雞和小鴨的習性
T:小雞和小鴨肚子餓了,想到外面去找食吃,他們回去哪里找呢?
S:小雞去草地,小鴨去池塘。
T:它們吃的一樣嗎?
S:不一樣。
T:它們都吃什么?
S1:小雞吃毛毛蟲。
S2:小鴨吃小魚。
……….
T:先來幫小雞找一找草地上的食物吧,都有些什么呢?
S:大米、青菜、毛毛蟲。
T:哦!原來小雞吃的食物有大米、青菜、毛毛蟲。那小鴨呢,我們也來找一找。S:小魚和小蝦。
T:我們一起說一說小鴨吃的食物是什么。
S:小鴨吃的食物有小魚和小蝦。
T:好,我來考考你們,是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他們吃的是什么了。
(根據幼兒的回答操作課件)
T:你們真厲害,都知道了,表揚表揚自己吧!
三、結束活動
T:小雞和小鴨吃的好飽呀,該是時候回家了,我們學著小雞和小鴨走路的樣子一起回教室吧!
。úシ乓魳,組織幼兒一組跟著一組,一個跟著一個的回教室。)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在當今這個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水資源的問題。大家有目共睹水缺乏、水污染的現(xiàn)象已經受到高度關注。這種局勢下,讓幼兒了解水與人類、水與自然的關系極為重要。根據孩子們的認知和感知的年齡特點,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本次活動,通過故事、談話、實驗、音樂表演等不同形式引導孩子積極參與、思考,從不同的側面能夠充分感知水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培養(yǎng)幼兒從小養(yǎng)成愛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目標:
1、結合故事、談話、實驗、音樂表演等不同形式激發(fā)幼兒積極動手動腦參與學習的'興趣以及表現(xiàn)出求知欲。
2、讓幼兒知道水與人類、水與自然是密不可分的。
3、幼兒初步了解水污染以及水資源缺乏的現(xiàn)狀。培養(yǎng)幼兒從小養(yǎng)成愛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環(huán)保意識。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1、《三個和尚》的故事磁帶
2、實驗用品:鹽、糖、奶粉、洗衣粉、藥面兒、玻璃容器5個
3、"護水小標兵"胸飾、藍色彩筆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三個和尚》都打水。教師通過讓幼兒聽故事想問題說問題引發(fā)他們思考參與的興趣。
1、教師放故事《三個和尚》,幼兒聽故事
2、聽故事后,教師根據故事內容展開提問:
(1)三個和尚每天都要用什么?他們用水來做什么?
(2)他們打水的地方在哪里?
(3)他們三個最后用水做了什么?他們能離開水嗎?
3、教師提出一個話題:我們的生活能不能沒有水?為什么?
(1)幼兒自由的討論交流。
(2)請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二、小朋友我們不能沒有水,讓我們來看一看水是怎樣幫助我們的。(請幼兒觀看課件關于水的各種圖片)
1、結合看圖,讓幼兒了解生活處處需要水。
(1)圖片一、幼兒看到各種工作是直接需要水來完成的。(消防隊員,環(huán)衛(wèi)工人用水澆花、輪船在行駛)
(2)圖片二、幼兒可以看到農民用水澆地、發(fā)電站用水發(fā)電送給千家萬戶。
2、這"水"和我們的生活真是關系太大了,你們知道嗎?就連我們生活中的小事同樣需要水。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1)幼兒分成5組,這5組桌子上分別放著鹽、糖、奶粉、洗衣粉、藥面兒、開始實驗時,幼兒將物品放入玻璃容器中攪拌一下,讓幼兒觀察它們的變化,并作成總結。
(2)教師講解物品在水里溶解了。
3、出示一張圖片:幼兒可以看到河水已經變黑了。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我們來聽一首歌。小朋友們聽一聽小河在唱什么?
三、教師彈唱歌曲《小河之歌》前兩段小河小河真快樂清清河水在歌唱,小河小河真快樂小魚小蝦都來了。
小河小河真難過黑黑河水在流淚,小河小河真難過小魚小蝦生病了。
小河小河真快樂清清河水在歌唱,小河小河真快樂小魚小蝦都來了。
1、幼兒邊欣賞歌曲邊創(chuàng)編動作。
2、教師提問:小魚、小蝦為什么生病了?你們有什么辦法幫助它們呀?(幼兒了解關于污染的問題)
3、拿出"護水小標兵"胸飾、發(fā)給每個幼兒,老師有個好辦法:請你們畫一條干凈的小河送給小魚小蝦(讓幼兒把小河畫在胸飾卡片的背面)幼兒帶好"護水小標兵"胸飾教師彈唱歌曲《小河之歌》第三段,幼兒做自由表現(xiàn)活動。
活動延伸:
讓幼兒總結我們該怎樣做才是"護水小標兵"。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向身邊的人宣傳愛護水資源是"人人有責的"。
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的
1、探索感知相同的物體、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的滾動速度。
2、嘗試用記錄表的方式表現(xiàn)實驗的結果,初步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二、活動準備
1、資源準備教師演示包:(1)實物:能滾動的物體,高矮不一的斜坡兩個。(2)記錄活動表格
。ㄒ唬┯變嘿Y源包:(1)實物(各種能滾動的'物體,高矮不一的斜坡兩個。)(2)記錄活動表格
(二)親子活動包:(1)三種不同的斜坡:(高的斜坡、矮的斜坡、帶絨布的斜坡)(3)記錄活動表格
(三)自行準備:(1)課桌。(2)示頻儀、電源插座。(3)黑板。
2、經驗準備教師:需要了解斜坡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幼兒:幼兒收集各種能滾動的物體,會填寫簡單的表格。
3、環(huán)境準備在科學區(qū)準備各種各樣的能滾動的物體和高矮不同的斜坡。
三、科學詞匯斜坡:就是一個斜的面。
四、方法詞匯觀察:觀察滾動的物體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快慢。
操作:在活動中讓幼兒把能滾動的物體在不同坡度的坡面上滾動。
記錄:記錄不同高度的坡度物體滾的快慢。
五、活動建議
1、導入活動實物導入:讓幼兒觀察斜坡,說說斜坡像什么?
2、問題引導讓幼兒說說小球等一些可以滾動的東西放在斜坡上,輕輕地把手松開,它們會怎么樣;再出示另一個斜坡,請幼兒觀察比較兩個斜坡有什么不同;如果把兩個一樣的玩具分別放在高矮不同的斜坡上同時滑下來,誰會跑的快一些。
3、幼兒作業(yè)先猜想,并將猜想的結果用"√"表示在"我猜想"這一欄里。
我猜想哪個滾的快先讓幼兒想一想,猜一猜物體從哪個斜坡上滾下來快,然后讓幼兒自己去試一試,然后把自己把自己觀察的結果記錄在表格內。
最后利用滾的快現(xiàn)象,進行滑坡比賽。
4、過程關注。
在幼兒進行比賽時,教師要關注幼兒是否選擇兩個一樣的物體;操作時是否同時放手;提醒幼兒滑坡比賽時是否用相同的斜坡。
5、教師。
這次游戲活動讓我們知道了在生活中有不同的斜坡,知道了不同的斜坡,物體從上面滾下來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這個斜坡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多的幫助。如搬運工人從上面往下面搬東西時就可以用這個斜披幫忙,可以減少很多的力氣。
6、活動延伸
(1)區(qū)域延伸在科學區(qū)多種滾動的物體:感知不同的物體在相同高度的滑坡上滾動的快慢,并記錄于下表。
。2)家庭親子活動延伸能滾動的物體;不同的斜坡(坡度高、坡度矮、坡度上有絨布)。與父母一起觀察比較同種物體在三種不同坡度的斜坡上滾動的快慢。并作記錄。
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強調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任何物體都有一個重心,而且只有一個重心,怎樣把這個抽象的科學知識變成孩子能理解的、能親身感知到的、觸手可及的現(xiàn)象呢?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特點,我設計了《頂紙板》這一科學活動。《頂紙板》活動共分為三個課時,第一課時是頂幾何圖形紙板,第二課時是頂不規(guī)則圖形紙板,第三課時是探究支撐物接觸面的大小與紙板之間的關系,本節(jié)活動是第一課時。
活動名稱:科學《頂紙板》
。ㄒ唬ㄎ镔|與特質)
活動目標:
1、對探索頂起紙板感興趣。
2、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并積累使幾何圖形平衡的有益經驗。
3、提高手眼協(xié)調的能力。
活動重點:
探究頂幾何圖形紙板的方法,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
活動難點:
幼兒能夠平穩(wěn)的頂起幾何圖形紙板,在能頂起紙板的地方準確的做出標記。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引導幼兒看雜技頂碗
2、物質準備:18套規(guī)則圖形紙板,18根新鉛筆,18根記號筆,視頻
活動過程:
1、欣賞《頂碗》雜技表演節(jié)目,引發(fā)幼兒嘗試欲望。
引導語: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雜技表演好不好呀?幼:好師:那老師現(xiàn)在先給小朋友們看下視頻里的雜技演員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視頻)
師:表演結束了,小朋友們是不是覺得很神奇,視頻里的雜技演員可以頂著碗那么久都不會掉下來。那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也來嘗試當一下雜技表演員呀?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玩頂紙板的雜技表演。
2、引導幼兒初步探究頂圓形紙板的方法,感知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得點。
引導語:瞧!老師為大家準備了許多圖形娃娃的紙板,請你們看,這是什么形狀?(圓形)
。1)提出問題,幼兒猜想:如果用鉛筆頂圓形紙板,能頂起來嗎?
。2)教師介紹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導語: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支新的鉛筆和圓形紙板,請你們動手試一試,用鉛筆能頂起紙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們看,圓形紙板的身上有好幾個點,小朋友在每個點上都試一試,在能把紙板頂起來的那個點上畫,試好了之后,請你們帶著你的圓形紙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兒操作探究頂圓形紙板的方法,并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4)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引導語:你們都成功了嗎?鉛筆能將圓形紙板頂起來嗎?你是怎么頂?shù)模课茼斣谀膫點上圓形紙板能被頂起來?其他的點能將它頂起來嗎?
。5)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平衡的經驗。
小結:原來,在圓形紙板上只能找到一個能把圓形寶寶頂起來的點,而且這個點就在圓形紙板的中心位置上。
3、遷移經驗,幼兒探究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幾何圖形紙板的方法,再次感知發(fā)現(xiàn)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中心點。
。1)、介紹材料,提出問題,引發(fā)幼兒猜想。
引導語:今天,老師還準備了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如果,也用鉛筆頂,這些紙板有幾個地方能被頂起來?在什么位置?請你們猜一猜,試一試吧!
。2)、教師提出探究記錄的要求:在能把紙板頂起來的地方用小圓點做個記號。做完之后再用筆頂?shù)侥莻點上試一試驗證一下你做的'標記對不對,然后請你們帶著你的紙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兒探究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的方法,并記錄。
。4)、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你們都試成功了嗎?每個圖形有幾個地方能頂起來呢?在圖形的哪個位置上鉛筆能頂起紙板?你又是如何做標記的?
。5)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使幾何圖形紙板平衡的經驗。
4、出示不規(guī)則的圖形,提出問題,引發(fā)拓展活動。
剛才小朋友們都試了頂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板,知道它們都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那這個點就叫做它的中心點,那這個圖形能被頂起來嗎?請你們下次再試試看吧!
延伸活動:
在科學區(qū)投放幾何圖形引導幼兒繼續(xù)探究頂紙板,探究頂紙板的物體接觸面的大小與頂紙板之間的關系。
科學教案 篇6
綜合活動《綠綠的小草》
活動目標: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喜歡愛護小草。
準備材料:選擇合適的場地和時間
重點難點:知道春天來了,小草發(fā)芽,了解其簡單特征。
活動地點:戶外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過程:1、和幼兒一起到社區(qū)的草地上,欣賞這一片綠色。以游戲形式向幼兒介紹新朋友,教師以小草的口吻向小朋友問好:“小一班的小朋友,你們好!我可以和你們一起游戲嗎?”
2、引導幼兒說一說小草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現(xiàn)在來和我們做朋友呢?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
3、請小朋友蹲下來,仔細看看小草長的什么樣?(長長的、尖尖的)小手輕輕的'摸一摸(軟軟的),小草還會向我們搖搖它的頭,我們深深吸一口氣,引導幼兒說一說有什么味道?
4、大家一起圍個圓圈,做“丟手絹”的游戲。孩子們還可以在地上爬一爬、滾一滾,享受春天的溫暖和草地游戲的快樂。
科學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學會區(qū)分有生命的與無生命的物體,進一步掌握分類的方法。
2、讓幼兒了解有生命的物體是不斷生長變化的,而無生命的物體則不能。
3、初步萌發(fā)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愛護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關心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二、活動準備
1、多媒體:有生命與無生命物體的錄像。
2、若干小貼紙標志:哭臉和笑臉
3、活動前布置戶外活動場地,放置相關有生命與無生命的物體,如:各種昆蟲、花草等。
三、活動過程
1、播放多媒體讓幼兒觀察,引發(fā)幼兒進行分類的興趣。
。1)播放兩組圖片,一組是有生命的物體,一組是無生命的物體,讓幼兒觀察比較兩組圖片的異同。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初步感知有生命體和無生命體的特征,并加以區(qū)分。
。2)滲透"有生命"與"無生命"兩詞,引發(fā)幼兒進行探索與分類的欲望。
2、教師講解用圖標分類方法,幼兒操作。
(1)教師出示標志,笑臉代表有生命,哭臉代表無生命,將有生命的物體粘貼上笑臉,無生命的物體粘貼上哭臉。
。2)組織幼兒在戶外尋找有生命與無生命的物體,并進行分類、粘貼標志。孩子們在戶外盡情的尋找有生命與無生命的物體,并為其粘貼標志戶外的`小草、大樹、毛毛蟲被粘貼上了小笑臉,滑梯、秋千、垃圾桶被粘貼上了小哭臉。
3、共同討論有生命與無生命的區(qū)別及其概念。
。1)共同探討有生命與無生命的區(qū)別:根據幼兒的分類結果,引導幼兒分別說出尋找到的有生命和無生命物體的特征。
。2)教師進行小結:有生命的物體在不斷的生長變化,而無生命的物體則不能。
。3)帶幼兒一起檢查分類結果,并找出錯誤進行改正。
4、教育幼兒保護生命,熱愛環(huán)境。
。1)幼兒一起探討:我們應如何愛護有生命的動植物?
。2)帶領幼兒將大自然的動物放生。
5、延伸活動:看幻燈片。感知鞏固有生命體和無生命體的特征。
課后反思:
本節(jié)活動有二十五名幼兒參與,大部分幼兒表現(xiàn)很好,課堂氣氛活躍,目標完成很好。
科學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春天天氣溫暖濕潤,萬物復蘇。草地上、大樹下、花叢中隨處可見螞蟻、蜜蜂等蟲寶寶的蹤跡,小班幼兒對這些可愛的蟲寶寶非常感興趣,他們經常會趴在地上、圍在一起,饒有興趣地觀察、談論蟲寶寶。本活動的設計大大滿足了幼兒對蟲寶寶的好奇心,激發(fā)了他們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在看看、聽聽、猜猜、說說等活動中自然地認識花園、了解昆蟲、知道昆蟲的本領,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有趣。
【活動目標】
1.認識花園里常見的蟲寶寶,了解它們的本領。
2.能認真觀察蟲寶寶的外形特征,并用語言清晰準確地描述。
3.喜歡探究大自然中各種昆蟲的秘密,感受昆蟲世界的奇妙。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花園里的蟲寶寶》、蟲寶寶卡片、放大鏡人手一面,
幼兒用書3每人一本。
2.教師帶領幼兒到幼兒園里尋找蟲寶寶,觀察蟲寶寶。
【活動建議】
一、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在花園里發(fā)現(xiàn)了什么提問:仔細觀察,這是什么地方?花園里有什么?
小結:花園里有高高的樹、綠綠的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花兒,各種蟲寶寶都出現(xiàn)了,花園里有趣極了!
二、引導幼兒看看、聽聽、猜猜,認識蟲寶寶的`特征和本領1.觀察蚯蚓圖片,認識其外形特征和本領。
提問:今天,花園里要來許多小客人,看,誰來了?長得什么樣?有什么本領?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蚯蚓鉆土。
小結:蚯蚓長長的,鉆起土來身體一扭一扭的。它會松土,能讓花兒開得更美麗。
2.播放蜜蜂的叫聲,幼兒認識其外形特征和本領。
教師提問:聽,這是誰?長得什么樣?有什么本領?
教師播放課件中蜜蜂的話進行小結:我是會采花蜜的小蜜蜂,我有六條腿和兩對翅膀,唱起歌來嗡嗡嗡。小朋友,你們歡迎我到花園里做客嗎?
教師啟發(fā)幼兒與小蜜蜂互動,歡迎小蜜蜂到花園里來做客。
3.猜謎語引出小蜘蛛,幼兒認識其外形特征和本領。
教師說謎面:長著八條腿,每天織網忙,專等蚊蟲撞。引導幼兒根據謎面的線索猜謎。
課件出示蜘蛛,啟發(fā)幼兒和小蜘蛛互動歡迎小蜘蛛來花園做客。教師小結:花園里有了蚯蚓、蜜蜂、蜘蛛來做客,花兒開得更艷
更多了,草兒長得更綠更高了,來到花園里看花的人們更快樂了!
三、出示放大鏡,指導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蟲寶寶感受昆蟲世界的奇妙
(出示放大鏡,指導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蟲寶寶卡片,感受昆蟲世界的奇妙。)
1.教師出示放大鏡,激發(fā)幼兒觀察的興趣.
提問: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處?引導幼兒與同伴和教師交流自己對放大鏡的認識。
小結:放大鏡能讓我們看到的東西顯得更大、更清楚。
2.幼兒觀察卡片上的蟲寶寶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教師指導幼兒認識螞蟻、瓢蟲、毛毛蟲、蝴蝶、甲殼蟲、螳螂等蟲寶寶的名稱、外形特征,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同伴交流分享。
小結:科學家們已經發(fā)現(xiàn)了幾萬種蟲寶寶,知道了許多關于它們的秘密。引導幼兒通過閱讀圖書、生活中細心觀察、到大自然中尋找等方式認識更多的昆蟲,感受昆蟲世界的奇妙。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自主閱讀幼兒用書3第26頁,和小伙伴一起看看、講講,了解蟲寶寶的本領。
科學教案 篇9
教案部分活動目標:
1、通過安裝電池的活動,了解一些電池的基本知識和安裝電池的基本常識。
2、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發(fā)展幼兒的探索興趣。
3、了解電池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益處和危害,增強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各種電動玩具:汽車、飛機、電子琴等。
2、不同種類的電池(充電電池、手機電池、紐扣電池等)小電燈泡、銅線。
3、有關電池正負極、不同種類電池的幻燈片、正確安裝電池的視頻。
4、廢舊電池回收桶。正負極的符號圖片“+”“-”
活動過程:
一、玩沒有電池的電動玩具,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電動玩具沒有電池不能動。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去科學探索。
2、師:探索活動室有好玩的'電動玩具,現(xiàn)在小朋友可以玩你們喜歡的電動玩具了。
3、幼兒自由的玩電動玩具。
4、師:小朋友,你們的電動玩具他們動起來嗎?(不能)為什么不能?(因為他們沒有電)怎樣就有電了呢?(安裝電池)
二、幼兒給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1、師:安裝電池后就能動嗎?請小朋友給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2、幼兒自由的進行安裝,教師巡回指導,了解幼兒安裝電池的情況。
3、幼兒安裝好電池后再次玩電動玩具。
三、幫助安裝錯誤的幼兒,引導幼兒了解電池的正負極并認識正負極的標志。
1、教師針對安裝錯誤的幼兒進行引導,師:剛才電動玩具不能動是因為沒有電池 可是現(xiàn)在安裝了電池為什么還是不能動呢?誰知道為什么? (電池沒有安裝對或電池沒有電。)
2、師,說的對,現(xiàn)在我們先來認識電池再來學習如何正確安裝。(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安裝電池后電動玩具還不能動是因為電池的正負極安裝不正確所致)
3、播放幻燈片。師:楊老師告訴你一個秘密(幼兒和老師一起在黑板前坐下來);電池有正負極。小朋友請看,有凸起的一端象帶著一頂小帽子的就是電池的正極,在電池正極的邊緣通常都會有一個符號,一般用“+”號來表示(出示“+”號圖片)。沒有凸起,平平的一端就是電池的負極在電池的邊緣都會有一個符號,用“-”表示(出示“-”號圖片)。引導幼兒了解電池上正負極的標志。
4、我們知道了電池的正負極,現(xiàn)在,我們看看應該怎樣安裝電池?
5、師:剛才誰的電動玩具動起來了?誰能給大家說一說你的電池是怎樣安裝的?請安裝正確的幼兒描述自己的安裝方法。
6、師,你的玩具剛才動了嗎?(沒有!)哦,原來是這樣。你也把你的安裝方法向大家介紹一下吧。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31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集合)08-05
(優(yōu)選)科學教案08-06
科學教案(熱門)08-10
(合集)科學教案08-10
(通用)科學教案08-05
科學教案(必備)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