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科學活動教案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設計:陽光
設計理念: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科學活動就是要讓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貼近生活的東西才是最吸引幼兒的,玩沙就是幼兒快樂的活動之一。在玩的`過程中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發(fā)揮,在玩沙時幼兒能主動的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感知、去操作,在不知不覺中了解了沙的特性與用途,營造了玩中學、學中樂的氛圍。最后幼兒可以自己制作小沙錘,享受成功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玩沙活動感知沙的特性與用途。通過自主操作活動,激發(fā)探索欲望,嘗試帶來的成功。
2、嘗試用沙子制作沙錘,在做做玩玩中了解沙有干濕、粗細的區(qū)別。
3、簡單了解沙塵暴的成因,樹立環(huán)保意識。
4、通過玩沙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愉快情緒。 活動準備: 動畫片《沙土》、沙坑、玩沙工具、礦泉水瓶
活動過程:
1、觀看動畫片《沙土》
(1)沙畫
。2)蓋房
。3)小制作——沙錘
(4)沙塵暴
2、提出問題:
。1)說一說你見過到沙土(細沙、粗紗、彩沙)。
。2)沙土有什么用?引導幼兒說出“沙子可以用來鋪路、造房子、造橋、作畫......
(3)小結:近年來,沙塵暴波及的范圍之廣,危害之大,越來越引起人們對它的關注。沙塵暴主要是由于人們亂砍濫伐樹木,無計劃開荒,造成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嚴重所致。只有加強環(huán)保意識,退耕還草,種植大量的樹木花草,建更多的防護林,才能減少沙塵暴。
3、出示沙錘
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干濕沙和粗細沙的不同,所付出的聲音也不同。
4、自主探索活動:玩沙
(1)要求:“玩沙的時候不要揚沙子,不揉眼睛,要講究衛(wèi)生!
(2)小腳踩一踩,小手抓一抓。
(3)說一說:在玩沙過程中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感知。(沙是細細的、是一粒一粒的、是松散的、抓不成東西......)
4、小結
5、小制作——沙錘
(1)幼兒動手制作,體驗成功的快樂。
2)打擊樂:我快樂
6、自然結束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教案目標:
1、感知物體間的大小差異。
2、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各種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達操作過程。
3、認識一些常見工具,培養(yǎng)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教案準備:
1、各種食物:芹菜、黃瓜、胡蘿卜、桔子切成兩半的火龍果。
2、各種工具:勺子、幼兒使用的剪刀、安全的小刀。
3、大的記錄表一張。
教案過程:
一、認識各種食物。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好吃的東西,你們看有些什么呀?
2、師:你們吃過這些東西嗎?你們喜歡吃嗎?
二、認識瓶上標記。
1、師:好吃的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你們看,瓶寶寶的肚子空空的,肯定怎么樣?(餓了)我們把好東西送給瓶寶寶吃,好嗎?
2、師:這個瓶寶寶說話了,它說“我最喜歡吃芹菜了,請你喂芹菜給我吃!蹦悄銈兛催@個瓶寶寶喜歡吃什么呢?(認瓶上標記)
三、初次探索,嘗試喂瓶寶寶吃東西。
1、師:瓶寶寶又說話了,它說“等會你們喂我吃東西的時候要注意衛(wèi)生,不能把好東西掉在地上,能做到嗎?”喂的時候可以和我說說話:“瓶寶寶,我喂芹菜給你吃。”
2、師:現(xiàn)在請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瓶寶寶,先看看它喜歡吃什么,再想辦法喂給它吃。
3、幼兒操作。
幼兒嘗試將食物放進貼有這種食物圖片的瓶子里。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講述操作過程。
4、交流與討論:
。1)你的瓶寶寶吃到東西了嗎?為什么?(引導說出“瓶子口太小,食物太大!保
成功的'幼兒來講講:你用了什么辦法讓你的瓶寶寶吃到東西的?(我把長長的芹菜掰成一小塊一小塊,)如幼兒不會講,引導語:這顆芹菜怎么樣?(長長的,)瓶子里的芹菜是怎么樣的?(小小的),你怎么把芹菜變成小小的,為什么要這么做?
小結:你真能干,用手把長長芹菜掰成一小段一小段讓瓶寶寶吃到芹菜,謝謝你!
沒成功的幼兒:誰來告訴我是原因你的瓶寶寶沒吃到東西呢?這里可引出的問題:食物大,食物硬。根據(jù)幼兒的問題教師想好預設回答,特別強調(diào)幫助幼兒找出原因所在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
小結:原來是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太硬,瓶寶寶才吃不到好吃的東西呢。
(2)師:那有什么好辦法能讓瓶寶寶們都能吃到這些大大硬硬的東西?
幼兒:小刀,剪刀等等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工具,看有什么?(剪刀、刀、調(diào)羹),
四、再次探索,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1、交代實驗操作要求。
。1)師:我們用這些工具試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我們在用刀和剪刀的時候要注意保護好自己,也要保護好別人。)
。2)師:現(xiàn)在我們請這些小工具來幫幫忙吧,請小朋友們選好瓶寶寶,找到他們愛吃的食物,把它們變成小小的喂給瓶寶寶吃吧。
小工具在框里,小朋友可以自己選,要注意安全哦。
2、幼兒操作。
。1)、幼兒嘗試運用各種工具使食物大變小,并把食物對應放進貼有這種食物圖片的瓶子里。
。2)、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表達實驗過程。
3、交流與記錄。
。1)、師:你把大大的食物變成小小了嗎?瓶寶寶吃到食物了嗎?
。2)、師:你用什么辦法把長長的芹菜變成小小的喂給瓶寶寶吃的。用剪刀剪什么?
。3)、根據(jù)幼兒回答選擇圖片記錄。
。4)、幼兒看著記錄表,學著說一說。教師繼續(xù)引導幼兒用粘貼的方式進行記錄,并引導幼兒看著記錄表完整表述實驗過程——“我用刀(剪刀、勺子)把黃瓜(芹菜、火龍果)變成小小的,喂給瓶寶寶吃。”
小結:今天我們小朋友真能干,學會運用小剪刀,小刀,調(diào)羹,和手來讓食物變小,在平時我們的生活中,對不同的食物我們也要運用不同的工具讓它們變小變短呢,如(是否結合生活中的來說說)
五、自然結束活動。
師:“瓶寶寶吃了這么多好吃的東西,非常高興。小朋友一起拿著瓶寶寶和他們?nèi)プ鲇螒虬!?/p>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2、在玩玩、搖搖瓶子過程中,發(fā)現(xiàn)聲音的輕響
3、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于表達自己的經(jīng)驗和感受
活動準備
1、幼兒生活中的聲音音頻
2、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
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
聽聲音(以幼兒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空瓶子發(fā)出聲音
。ń處熓孪葴蕚3個瓶子:空瓶子、裝有少量黃豆的瓶子,裝滿黃豆的瓶子)
1、師: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么好玩的東西。(出示空瓶子)看看你們的桌子上面,把瓶子拿起來玩玩,瓶子有聲音嗎?(沒有)怎樣讓它發(fā)出聲音呢?(幼兒討論讓瓶子發(fā)出聲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東西到瓶子里等。老師有一種辦法和你們不一樣,我搖搖瓶子就會有聲音,(出示裝有少量黃豆的瓶子搖一搖)問,你的瓶子也搖一搖有聲音嗎?啟發(fā)幼兒瓶子是因為裝了東西而發(fā)出的聲音(教師倒出黃豆證實)。
小結:瓶子碰碰某個地方就能發(fā)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fā)出聲音,請個別幼兒示范操作,教師指導。
3、幼兒集體操作裝黃豆
瓶子有聲音了嗎?我們的瓶子發(fā)出來的聲音一樣嗎?(不一樣:一個響聲大一個響聲。┰趺椿厥?幼兒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小結:用力大小不同,發(fā)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fā)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三、游戲《大鼓和小鼓》
師:知道了瓶子的這個秘密,我們一起來表演大大的聲音和小小的聲音好嗎?(伴奏:我是一只大鼓,我的聲音很大,咚咚咚我是一只小鼓,我的聲音很小,咚咚咚可進行兩次)大鼓的聲音用黃豆多的瓶子用力搖,小鼓的聲音用黃豆少的瓶子輕輕搖。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認真細致做一件事,并把事情做完的態(tài)度。
2、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堆高,激發(fā)幼兒對嘗試活動的興趣。
3、通過操作,讓幼兒懂得運用各種材料來堆高,堆穩(wěn)。
活動準備:
1、掛圖:圖一,小長頸鹿開心地住在小房子里;圖二,小長頸鹿沒房子住哭了。
2、大小各不同的積塑,紙筒,紙盒(大小不同),小籃子,托盤,各種罐子和瓶子,紙杯,紙皮……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故事內(nèi)容:小長頸鹿住在小房子里很快樂,后來小長頸鹿長大了,小房子住不下了,沒有房子住哭了。
1)小長頸鹿沒房子住哭了,你們說怎么辦呢?
2)我們一起建一間高高的房子讓小長頸鹿住好嗎?
2、介紹游戲材料,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材料堆高。
1)你們看老師這里有很多可以建房子的東西,它們有什么?
2)你們能用這些東西建一間高高的房子嗎?那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做好嗎?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幼兒可以自己建房子也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做。
2)注意拿了材料找個舒服的地方去建房子,不要都擠在一起。
4、小結。
1)剛才你是用什么東西來建房子的?
2)老師剛才看到有個小朋友怎么也建不成高高的房子,他是這樣建的`,你們看房子為什么會倒?(樓底部太小,不平。)
3)我們怎樣建房子才又高又穩(wěn)?(樓底要平和寬,建的時候要輕拿輕放。)啟發(fā)幼兒用托盤,紙皮等輔助材料來建房子。
5、鼓勵幼兒再一次進行嘗試,并用多種材料來建房子。
1)提醒幼兒行走時要注意,手腳放輕點,以免碰到房子而使其到掉。
2)重點引導幼兒如何利用輔助材料建高樓
6、評價結束活動——請幼兒比比誰的房子又高又穩(wěn),請他說說他建樓的方法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通過故事貫穿始終引起小朋友們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集體實驗和探究實驗提高小朋友們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在感知、比較中發(fā)現(xiàn)紙的折疊次數(shù)和承受力之間的關系。
2.在小實驗的過程中喜歡猜想與動手嘗試操作。
重點難點
重點:能從從實驗中發(fā)現(xiàn)紙的折疊次數(shù)和承受力之間的關系。
難點:能讓孩子主動的探索,大膽的假設。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積木兩塊、紙兩張、一盒五子棋棋子。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引發(fā)幼兒的興趣。
老師講述故事:“有一小公雞,他每天起床后就去草地捉蟲子吃,吃飽了就回家睡覺,日子過得特別無聊,要是有幾個好朋友一起玩那該多好呀。有一天,他坐在河邊望著河對面,突然發(fā)現(xiàn)河的對岸有許多小公雞在做游戲,他們玩的可開心了,我要是跟他們做朋友那該多好呀,可是眼前的這條寬寬的河擋住了他,怎么辦呢?我該怎么過去呢?小朋友們,誰來幫小雞想想辦法?幫助小雞過河呢?”
2.請幼兒們想辦法,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師總結,老師引出用紙搭橋過河。現(xiàn)在老師給大家準備好了搭橋的工具,請我們一起動手搭一座小橋吧。
3.老師進行集體實驗,驗證猜想的結果。
(1)老師拿出兩塊積木當做橋墩,用紙放在兩塊積木上面,模擬橋,用棋子代表小雞。
老師:“小朋友們的橋搭好了,你覺得橋能夠承受幾只小雞呢?”
把猜測的結果記錄下來,再進行實驗,請幼兒觀察實驗結果,并記錄下來。
。2)實驗結束后教師提問:“你們通過剛才的`實驗發(fā)現(xiàn)了什么?紙有力氣嗎?”
。3)教師總結:“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了紙平放在積木上不能承重的!
4、教師提問,進行下一個實驗。
老師:“小雞好著急啊,我怎么才能過河呢?聰明的小朋友們再想想怎么樣才能讓紙更有力氣?讓小雞過河呢?”
5.幼兒討論,分享自己的想法,根據(jù)幼兒的分享,老師適宜的引導幼兒把紙折疊會不會力氣變大,來實驗驗證,并實驗記錄。
老師:“小朋友們想出來好多不同的辦法,到底能不能成功呢?我們現(xiàn)在開始分組進行實驗。并將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6.實驗結束,幼兒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
教師總結:“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紙折疊成瓦楞狀更有承受力,說明紙的折疊和紙的承重有直接的關系。”
7、教師提問,進行下一個實驗
老師:“小朋友們覺得紙折的次數(shù)多力量大,還是折的次數(shù)少力量大?折疊三次和折疊五次能承受的棋子一樣多嗎?”
8.幼兒進行討論,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記錄下來。
9.幼兒進行分組實驗,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10.實驗結束,幼兒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并請幼兒說一說。
11、教師總結三個實驗結果
老師:“通過第一個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了紙平放在積木上不能承重,在第二個實驗中我們發(fā)現(xiàn)紙折疊成瓦楞狀更有力量,第三個實驗我們又發(fā)現(xiàn)紙的折疊次數(shù)和力量之間的關系,折疊的次數(shù)越多,紙的力量越大!
12、以故事的形式結束
老師:“小公雞太感謝小朋友們了,幫他搭建了一座特別結實的橋,從此以后小雞通過這座橋,結識了很多好朋友,他們在一起玩的可高興了。”小公雞為了表示感謝,給每位小朋友帶來了一朵小紅花。
活動總結
在活動中,每個幼兒都能夠得到科學的熏陶和培養(yǎng)以及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通過故事引起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的興趣,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集體實驗和探究實驗提高了幼兒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力,鍛煉了幼兒語言表達交流的能力。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的活動教案11-25
科學活動教案11-04
科學類活動教案04-04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05-05
【通用】科學活動教案07-22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07-22
[精華]科學活動教案07-27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07-27
【優(yōu)】科學活動教案07-21
科學活動教案(集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