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范例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
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認識自己的標記圖,難點是鼓勵幼兒大膽用普通話地說出毛巾、杯子的名稱,并能學說一句簡單的話“這是我的××。”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毛巾、杯子標記圖、知道自己放毛巾、杯子的地方。
2、學習用普通話說出毛巾、杯子的名稱,并能學說一句簡單的話“我是我的××”。
3、教育幼兒講衛(wèi)生、不亂用他人物品。
活動準備:
1、各種小動物形象標記圖,每人兩張(同樣的)
2、錄音機、磁帶(肉錄“找朋友”音樂)
3、教師在貼標記圖處點一圓點,作為貼標記圖的位置。
活動過程:
一、認識標記圖
1、老師出示標記圖,請幼兒從中選一種動物做朋友(兩張)。老師說:“每個小朋友都找到一個小動物做朋友,告訴大家誰是你的.好朋友?”請幾個幼兒舉圖說一說,并讓同組的幼兒互相看看、說說:“這是××,它是我的好朋友!崩蠋熝不貛椭笇。
2、分組游戲:每人將標記放在桌子的中間,幼兒一邊繞本組桌子一邊隨音樂唱“找找找,找朋友,找到我的好朋友,敬個禮,握個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歌唱完,每人找到自己的標記圖。(玩兩遍)。
二、確定毛巾、杯子位置
1、出示毛巾,問幼兒:“這是一塊什么?毛巾有什么作用”,(啟發(fā)幼兒說出:能擦手,能洗臉等)。
2、出示杯子,問幼兒:“這是一只什么,杯子有什么用?”(啟發(fā)幼兒講出:可以喝水、喝牛奶等)
3、老師提出:“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塊毛巾,一只杯子,放在一起隨便拿用很不衛(wèi)生,容易染病。誰有好辦法讓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毛巾、杯子?”(啟發(fā)幼兒說出把好朋友貼在旁邊作標記。)
4、請幼兒把兩張杯子標記圖分別貼在毛巾、杯子旁的圓點處。
5、請幾位幼兒說說自己的毛巾、杯子在哪里?把好朋友貼在哪里?并指給大家看。問和這些幼兒同組的小朋友,他說的對不對。
6、幼兒手指自己的毛巾和杯子,說出:“這是我的毛巾”,“這是我的杯子”。
三、小結(jié):以后小朋友要用毛巾、要喝水,就到你自己的好朋友這里來。找好朋友時,注意要仔細看清楚,不要找錯了,要用自己的毛巾和杯子。
活動延伸:
游戲活動。如“快快找到好朋友”。游戲時比比誰最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可在毛巾處,也可在杯子處。)
日常教育活動滲透:
日常生活談話、請幼兒說說自己的動物朋友喜歡吃什么,長得什么樣等。
家園配合:
1、讓幼兒從動物標記圖中找到自己的動物朋友,并帶回家放在自己的毛巾、杯子處。
2、請家長向孩子介紹“動物朋友”的習慣或特征。
3、在“家園聯(lián)系欄”內(nèi)談毛巾分杯杯必要性。
4、要求幼兒在家里也能做到分巾、分杯。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與策略:
改變過去老師先貼好標記圖再按座位等順序分配給幼兒,然后教其認識的做法。采取“自選―練習―尋找”的方法,讓幼兒有更多的自主權(quán)。這種尊重幼兒的方法,調(diào)動了幼兒的學習的主動性,并使幼兒盡快熟悉了周圍環(huán)境。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幼兒用彩紙、軟陶和繩子等手工制作粽子,讓幼兒在動手過程中加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3、手工制作粽子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凈,培養(yǎng)良好的活動習慣。
二、活動準備
1、彩紙、繩子、軟陶
2、塑料盒、紙盤
3、手工制作工具、輔助材料
4、粽子實物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實物粽子,引導幼兒觀察外形,引出端午節(jié)。激發(fā)幼兒手工制作粽子的興趣。
(1)請小朋友看老師手上的是什么呢?你們吃過嗎?
(2)每年的端午節(jié),我們都會吃粽子,哪位小朋友能說說你吃粽子的感受嗎?
(3)原來啊,小朋友們都喜歡吃粽子,粽子加上甜甜的.紅糖后更好吃了!
2、那么你們想不想知道粽子是怎么做出了的呢?手工制作激發(fā)興趣。
(1)端午節(jié)粽子,其實都是經(jīng)過每個食品工人的包裝而成的。而我們家里的粽子都是大人包出來的。
(2)老師引導幼兒了解手工制作粽子的包法,討論手工制作粽子的方法及要求。
3、教師手工制作包粽子,請幼兒仔細觀看!
4、教師一邊講解一邊示范手工制作包粽子。手工制作時注意動作放慢,難點之處要多講幾次。
(1)教師為幼兒分組,幼兒嘗試自己手工制作粽子。
(2)按照詳細步驟再次跟隨教師一步一步制作。
5、幼兒制作完成之后,教師引導幼兒對自己的作品做簡單介紹。
6、將實物粽子分給幼兒品嘗,大家一起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
四、活動總結(jié)
展示結(jié)束,老師對端午節(jié)進行概括總結(jié),讓幼兒親手將自己的手工制作品帶回家與家長一起分享端午節(jié)的快樂,一起吃粽子。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3
活動目標:1、樂意與別班的孩子交朋友,體驗交朋友的快樂.
2、嘗試有動作有節(jié)奏的念出自己和新朋友的名字。
活動準備:櫻桃、草莓、蘋果貼紙若干,活動前貼于孩子額頭。
動物胸卡若干活動前貼于孩子的胸前
孩子們已經(jīng)會做“找個朋友”這個游戲
學習過有節(jié)奏的念名字
場地布置:把位子刻意得擺放成兩個兩個一組的愛心形
活動過程:
一、迎新朋友
——小一班的孩子歡迎其他班級的小朋友,引導孩子們用各種方式打招呼,如“你們好!”、“HI”、“HELLO”等。
——請小客人入座,各班猜測對方所在的班級,相互用響亮、有節(jié)奏的聲音來講述。如:一方孩子說:“他們是**班的”,另一方馬上回答到:“對,我們是**班的.”。
二、大家認識一下吧——你們想和我做朋友嗎?那我們怎樣可以成為朋友呢?你們知道我是什么班的老師嗎?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嗎?
——老師示范有動作有節(jié)奏的說出自己的班級和名字,如:“我是小一班的,我叫***”,并拍三次身體的不同部位。
——老師也想和你們做朋友,你們也來介紹一下自己,象小珠珠老師那樣用有動作有節(jié)奏的話來介紹,讓老師和其他的小朋友都認識你,好嗎?
——老師和孩子在一起,用夸張的動作重復模仿剛才介紹自己名字的幼兒,以表示關(guān)注和應(yīng)答。
三、咱們交個朋友吧——你們想不想和別的班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會怎么和他交朋友啊————音樂游戲《找個朋友》,引導孩子們尋找和自己胸卡一樣的小朋友做朋友。如:佩帶小鴨胸卡的孩子去尋找同樣佩帶小鴨胸卡的孩子,找到后做一些友好的動作,如握手、擁抱、微笑等。和好朋友聊一聊,相互詢問對方的名字
——用配合動作有節(jié)奏的話語來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新朋友。如:他叫***,他是**班的,并做不同的身體動作
四、和新朋友做個游戲——集體舞《幸福拍手歌》,引導孩子們根據(jù)胸卡上的動物特征和新朋友合作做動作,由老師評比出哪組或哪對好朋友合作做得最好,讓他們進行有節(jié)奏有動作的介紹彼此,然后大家就模仿他們的動作。
五、活動的延伸:送請柬,交新朋友孩子根據(jù)老師提供的信封上的班級名稱及將要認識的新朋友的照片去各班尋找,然后請新朋友帶上胸卡,帶回活動室相互交談、游戲。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4
【活動設(shè)計】
聲音常常能吸引幼兒的注意。水聲富于變化,小溪流水、雨水滴嗒、大雨滂沱都能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活動旨在通過讓幼兒感受不同的水聲引起幼兒對周圍世界的關(guān)注,初步了解事物也是多樣的。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的水聲。
2、能敏感地關(guān)注周圍事物的變化。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錄音磁帶“美妙的水聲”。
2、水桶、盆、杯子、雨傘、雨衣。
【活動建議】
1、聽“美妙的水聲”,辨別是什么聲音,有什么感覺?
2、下雨天聆聽窗外的雨聲,辨別雨落在樹葉、房頂、地面上的聲音。
3、打傘或穿雨衣,親身感受。
4、在走廊上放置水桶、盆、杯子、木制品及充氣玩具等,辨別、感知雨落在不同物體上的聲音。
5、小朋友喝水時,傾聽和感知喝水與咽水的聲音,說說玩水時,水還可發(fā)生什么聲音?
【延伸提示】
1、在玻璃瓶里裝入不同量的水,用小木棒敲擊出高、低不一的聲音。
2、尋找生活中有趣的'聲音。
活動反思:
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多感官參與,通過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畫一畫感受不同的水聲,激發(fā)幼兒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探究,并通過藝術(shù)活動創(chuàng)造性的加以表現(xiàn)。滿足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欲望。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5
活動目標
了解圖書的結(jié)構(gòu)及制作過程,知道一本書要經(jīng)過許多人的勞動才能完成。
初步了解圖書的起源和演變過程。
產(chǎn)生喜歡看書、愛護圖書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竹簡、線裝書、立體書等實物或圖片,幼兒自己準備一本喜愛的圖書,PPT(圖書的制作過程)
活動過程
閱讀圖書,了解圖書的結(jié)構(gòu)。
閱讀圖書。老師:請你把自己的圖書和旁邊小朋友的圖書比一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引導幼兒關(guān)注圖書的相關(guān)部位。
、倮蠋煟何覀円呀(jīng)知道圖書有封面和封底,那你的圖書的封面和封底是什么樣子的?
、诶蠋煟耗愕膱D書上有文字嗎?圖畫在哪里?頁碼在什么地方?
、劾蠋煟耗氵發(fā)現(xiàn)圖書有哪些部分很有意思?
、芾蠋熞龑в變喊l(fā)現(xiàn)圖書的扉頁、條形碼、價格、出版年月等。
看PPT,了解圖書的制作過程。
幼兒和同伴交流關(guān)于圖書的制作過程,并說說自己的理解。
看PPT,集體了解圖書的制作過程:設(shè)計——作者編寫文字內(nèi)容、畫圖——編排——校對——印刷——裁、訂、裝——成書——出售。
老師小結(jié):一本圖書的制作要花費很多人的勞動和時間,真是不容易。
了解圖書的起源和演變過程。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古代的'人是看什么樣的書嗎?(老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分別出示竹簡、線裝書、布書、洗澡書、折疊書等實物或圖片。)
老師:最早出現(xiàn)的書是什么樣子的書?這些書按照先后順序該怎樣排列?說說你的理由。
老師講解圖書的來源、發(fā)展。
老師:現(xiàn)代人看什么樣的書呢?(老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實物或圖片,拓展幼兒經(jīng)驗。)
老師總結(jié):從古至今,書的種類不斷豐富,制作一本書是那么不容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書,因為書是人類永遠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6
活動目標:
1、能主動、快樂地向同伴及幼兒園內(nèi)熟悉的人問好,知道要做個有禮貌的孩子。
2、認真傾聽、理解故事,學說禮貌用語"你好"、"再見",嘗試運用體態(tài)語言輔助禮貌用語的表達。
3、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4、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活動準備:
繪本的多媒體課件一份;幼兒園工作人員向小朋友問好的錄像五段;立體紙塑人物兩個;自制的《找朋友》歌曲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游戲?qū),快樂問?/p>
教師組織《找朋友》游戲,導入主題。
教師介紹游戲規(guī)則和玩法,幼兒在找朋友游戲中復習敬禮和握手等動作。
二、故事欣賞,學習問好
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傾聽理解故事,學習禮貌用語并用動作輔助表達。
提問:悠悠和馬哥哥怎么打招呼的?和羊姐姐呢?悠悠又是怎么樣和熊奶奶打招呼的?悠悠和馬哥哥時做了什么動作?和熊奶奶打招呼時做的是什么動作。
小結(jié):我們和不同的人問好要用不同的方法,和小伙伴要招招手,和長輩要鞠躬。
教師帶領(lǐng)幼兒向故事角色問好。
三、游戲翻新,行為練習
教師鼓勵幼兒向不同的人問好,然后教師依次播放幼兒園這些工作人員回應(yīng)的的錄像。(本班班主任老師、陌生教師、保健醫(yī)生、門衛(wèi)爺爺、禮儀小標兵、本班幼兒的.媽媽……)
小結(jié):我們用不同的問好方法和遇到的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打招呼,打招呼的時候還要有肢體動作。
四、激勵遷移,養(yǎng)成禮儀
教師出示自制的《找朋友》歌曲圖譜,清唱歌曲:"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招招手呀(鞠個躬呀),笑瞇瞇呀,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見!"
教師依次出示立體紙塑人物小姐姐和老奶奶,請幼兒一邊唱歌曲一邊練習問號的動作。
提問:客人老師是我們的長輩還是小伙伴,那我們要怎么樣和他們打招呼?
幼兒集體在歌曲聲中和客人老師打招呼。
教學反思:
從這堂課,我們也看出一堂教學活動是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不放任自流,還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順其自然。不管哪種占主導,都應(yīng)該處理好教的方式,讓孩子們感覺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場游戲活動。教無定法,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發(fā)揮作用。教學方式實質(zhì)上是一種刺激手段。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垃圾是怎樣產(chǎn)生的以及垃圾的危害。
2、讓幼兒知道應(yīng)該每天清掃垃圾,不亂扔亂撿垃圾。垃圾應(yīng)放進垃圾的“家”。
活動一:
“垃圾的產(chǎn)生”
活動準備:
1、各種亂堆放的生活垃圾、工廠生產(chǎn)而產(chǎn)生的工業(yè)垃圾及建筑垃圾的照片、圖片。
2、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參觀圖片、相片,討論:你從照片上看到了什么?在哪里見過這些現(xiàn)象?
2、看圖了解并討論:垃圾是怎樣產(chǎn)生的?
3、教師小結(jié):垃圾的`產(chǎn)生主要有——日常生活中產(chǎn)生的垃圾。工廠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的垃圾。建筑垃圾。
4、幼兒自由討論:我們生活中的垃圾是從哪里來的?
活動二:
“垃圾的危害”
活動準備:
1、圖片四幅:
。1)垃圾堆上布滿蚊蠅等害蟲。
。2)在醫(yī)院打點滴的腹瀉病人。
(3)行人手捂鼻子、踮腳在污水橫流、垃圾橫堆的路面上行走。
。4)小朋友撿了垃圾放進口袋里。
2、實物投影儀;顒邮业孛嫔⒉家恍┘埿肌⒓埰。
活動過程:
1、讓幼兒查看地面上有什么,教師清掃地面。
2、組織幼兒討論:垃圾對我們會有哪些危害?
3、看圖片(1)—(3)了解:垃圾的危害。
4、看圖片(四)討論:小朋友往口袋里撿垃圾,他做得對嗎?有什么害處?應(yīng)該怎樣做?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8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故事,愿意和同伴一起看看說說故事圖片內(nèi)容。
2、喜歡親近媽媽,樂意用語言和行動表達自己對媽媽的關(guān)心。
3、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相關(guān)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
1、師:圖片上是誰?你們認識嗎?(小熊和熊媽媽)
2、師:他們在干什么?(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進行大膽表述)
二、完整欣賞故事師:小熊和熊媽媽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快樂的夢》,到底是一個怎樣快樂的夢呢,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三、討論故事內(nèi)容,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教師提問:
1、小熊的媽媽怎么啦?
2、小熊為媽媽做了哪些事?
3、媽媽做了一個怎樣快樂的夢?
四、看圖再次欣賞故事
1、師:你們說小熊乖不乖?為什么?
2、師:小熊為媽媽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媽媽心里覺得怎么樣?
五、回憶、討論
1、師:小朋友回憶一下,你生病的`時候,媽媽是怎樣關(guān)心你的?
2、師:如果媽媽生病了,我們應(yīng)該對媽媽說什么?能為媽媽做些什么呢?
3、教師總結(jié):媽媽生病的時候,我們要安慰媽媽,請媽媽不要擔心,要讓她多休息,小朋友可以自己安靜的游戲。如果媽媽病的很重,家里沒有人的時候我們可以打“120”電話,把地址告訴醫(yī)生……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9
活動目標
認識、熟悉幼兒園的環(huán)境,萌發(fā)喜愛幼兒園的情感。
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增進參與環(huán)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請食堂師傅做一些精美可口的小點心。
(2)請大班幼兒準備好能帶著弟弟、妹妹跳的舞蹈。
(3)準備一些小班幼兒喜愛的`布娃娃和各種電動玩具。
活動過程
1.通過“開汽車”游戲,組織幼兒參觀園內(nèi)的主要場所
老師當司機,幼兒坐上“汽車”。老師帶領(lǐng)幼兒念兒歌:小汽車,笛笛笛,跑到東,跑到西,跑到x x地方看看(玩玩)去。每到不同處所,兒歌中的末尾一句可作些變動。如:
(1)跑到食堂看看去,吃點好吃的
(2)跑到活動室玩玩去,玩一會兒電動玩具
(3)跑到音樂教室玩玩去,和哥哥、姐姐跳個舞
(4)跑到游戲室看看去,看哥哥、姐姐做游戲
(5)跑到游戲場玩玩去,玩有趣的大玩具
2.在參觀的基礎(chǔ)上,學念兒歌《大家一起真快樂》
幼兒園里朋友多,有姐姐,有哥哥;玩玩具,做游戲,大家一起真快樂。
3.帶領(lǐng)幼兒參與幼兒園的活動
(1)大帶小活動:讓大班幼兒帶領(lǐng)小班幼兒進一步熟悉幼兒園的主要場所,并到游樂室玩耍,使小班幼兒親自感受到幼兒園是個好玩的地方,在幼兒園里生活很愉快。
(2)音樂活動:學唱歌曲《幼兒園像我家》,激發(fā)幼兒喜愛幼兒園的情感。
小百科: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chǔ)的基礎(chǔ),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qū)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shù)、健康和社會等五個領(lǐng)域以及各種活動構(gòu)成。各個領(lǐng)域相互融合,決定教學內(nèi)容。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0
活動目標:
1.嘗試學習用圓形,半圓形,三角形拼出小燕子外形特征
2.體驗不同顏色,不同大小拼圖的樂趣.
活動準備:
歌曲<小燕子>,圖片資料,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圓形,半圓形,三角形.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歌曲播放
二.觀察燕子外形特征
1.語言引出,春天來了,燕子到處飛呀飛
2.出示各種燕子圖片,讓幼兒觀察并講述特征.
3.模仿燕子飛
三,拼圖
1.老師說燕子都是黑衣裳白肚皮,今天呀,我們給小燕子換身新衣服,
2.幼兒找不同顏色,拼出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燕子,給燕子換件花衣裳
分析:
在幼兒欣賞音樂時,老師在旁可適當?shù)募右哉Z言的描述,讓幼兒產(chǎn)生一定的注意.游戲的方式能夠更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觀看圖片時,老師著重讓幼兒看燕子的特征,黑白色對幼兒來說不能夠引起特別的'注意力,所以采用鮮艷的顏色,讓幼兒有更直觀的印象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1
活動目標
1、了解書店的基本格局、書的分類擺放以及工作人員的工作內(nèi)容。
2、能積極主動地圍繞自己想了解的問題在書店內(nèi)進行觀察。
3、在書店里能遵守公共場所規(guī)則,愛護圖書。
活動準備
1、事先聯(lián)系離幼兒園較近的書店,并請書店工作人員協(xié)助做好幼兒的參尤活動。
2、參觀書店記錄表(每人一份)。
3、照相機或錄像機。
活動過程
1、師生討論參觀書店的要求和注意事項。
2、老師交代活動內(nèi)容,引起幼兒興趣。
3、討論參觀要求及注意事項:跟好集體隊伍;對工作人員有禮貌,保撲安靜:不隨便動書籍,看書時注意輕輕翻頁,愛護圖書。
4、老師幫助幼兒梳理自己的問題。
(1)老師:你在書店想了解什么問題?可以通過什么辦法去了解?
(2)老師總結(jié):可以通過自己觀察和詢問書店的'工作人員等方法進行了解。
4、幼兒用繪畫方式在參觀書店記錄表中記錄自己的問題。
5、老師帶領(lǐng)幼兒到書店參觀。
6、引導幼察書店的基本格局、書的分類擺放以及工作人員的工作內(nèi)容。
7、鼓勵幼兒和工作人員交流,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
8、幼兒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圖書進行閱讀。老師提醒幼兒要愛護圖書、安靜閱讀。
9、參觀結(jié)束回園,請幼兒交流參觀的經(jīng)驗。
10、老師總結(jié)。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2
一、活動目標:
1、在情景故事中懂得做事時有時要輕輕的,盡量不妨礙別人。
2、培養(yǎng)幼兒大膽表現(xiàn)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排練情景故事;
2、畫紙、油畫棒每人一份。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教育孩子要有意識的輕輕做事。
難點:情景表演。
四、活動過程:
1、觀看故事第一段
——這是誰的家?(紅紅的家)今天我?guī)砹恕拜p輕”的故事。
——幼兒觀看故事。
——家里都有誰?媽媽做了什么事情?媽媽是怎么做的?
——紅紅和媽媽都起床了,爸爸為什么還睡得那么香呢?紅紅和媽媽為什么輕輕地做事呢?我們一起接著看。
2、觀看第二段
——幼兒觀看第二段,教師加上旁白:一天早晨,爸爸下班回家睡覺,媽媽就輕輕起床了,她輕輕穿衣,輕輕地穿鞋,輕輕地跑過去叫醒紅紅。
——爸爸為什么還在睡覺?媽媽和紅紅為什么要輕輕地做事“
——小結(jié):原來紅紅和媽媽輕輕地做事,是為了不影響爸爸睡覺。
3、欣賞歌曲(《小貓,你別吵》改編),參與表演
——我這里有一首好聽的歌曲,一起來聽聽。
——幼兒欣賞歌曲。
——我相信孩子們也會像故事中的媽媽和紅紅一樣關(guān)心爸爸,現(xiàn)在,我來做媽媽,你們做紅紅。
——師幼邊唱歌曲邊表演。
4、通過討論進一步讓幼兒理解做事有時要輕輕的。
——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場合做事要輕輕地,不影響別人,那么你知道作哪些事要輕輕的?
——幼兒自由交流。
——教師組織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
5、拓展討論
——你們說了許多做事要輕輕的,那么是不是沒一件事情都要輕輕的呢?
——幼兒討論后,各自講述自己的想法。
——對了,做事要看場合,有時要輕輕的`,那么怎樣讓別人知道呢?
6、設(shè)計標記
——請和好朋友講講你想怎樣提醒大家做事要輕輕的?
——幼兒交流自己的想法。
——現(xiàn)在請你們在畫紙上設(shè)計自己的標記。
——幼兒設(shè)計、制作。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3
設(shè)計意圖:
家庭成員是幼兒最親近的人,讓幼兒初步地了解家庭成員特別是爸爸媽媽的工作,感受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是激發(fā)幼兒關(guān)心父母家人情感的基礎(chǔ)。本次活動通過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活動來實現(xiàn),重在激發(fā)情感,通過活動,引導孩子關(guān)心家人、愛父母。由于幼兒認識水平的限制,所以,在了解爸爸媽媽的工作時,僅限于知道爸爸媽媽在哪里工作、干些什么(工作的`主要內(nèi)容)。因幼兒間個體差異的存在,教師在準備制作材料時,還要因人施教。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自己及別的幼兒的父母的工作。
2.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關(guān)愛。
3.愿意表達自己對父母的熱愛。
活動準備:
1.幼兒與全家人的合影或生活錄像。
2.父母與幼兒曾交談過其工作情況。
3.錄音機、攝像機。
4.彩色皺紋紙若干、橡皮泥及輔助材料。每人一本小冊子。
過程建議:
1.談話:我的家人。
(1)幼兒拿出與爸爸媽媽及家人的合影照片或集體觀看生活錄像。
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和其他成員,注意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如“這是我爸爸”等。
(2)幼兒大膽表述,教師記錄在小冊子上。講講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干什么工作的?在什么地方工作?如:我爸爸是工程師,在工廠里設(shè)計機器。
2.幼兒思考、討論:
(1)家中成員為你們都做了些什么?
(2)爸爸媽媽天天要上班,可辛苦了。如果小朋友們天天跟著爸爸媽媽,那他們會怎么樣呢?小朋友不能跟著爸爸媽媽,那到哪里去呢?你喜歡到幼兒園來嗎?為什么?
3.為家庭成員送一件禮物。
(1)說說自己在幼兒園里學到的本領(lǐng)(說、唱),教師錄音記錄。
(2)拿出攝像機:你們在幼兒園學到那么多本領(lǐng),想告訴爸爸媽媽嗎?將幼兒的講述記錄下來。
(3)激起幼兒為爸爸、媽媽制作禮物的愿望。教師引導:爸爸媽媽下班回家一定又累又餓,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制作面條、點心等)
讓幼兒自主選擇完成。教師可在幼兒遇到困難時,進行幫助指導。
延伸提示:
把幼兒與父母的合影,布置于活動室的墻面,幼兒隨時可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父母。家人為小冊子添加相關(guān)的內(nèi)容(趣事、愛好)。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4
【活動目標】
1.了解知了的外形特征和鳴叫特點。
2.懂得在別人休息的時候要保持安靜。
3.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zhì)及關(guān)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課件《夏天的知了》。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知了。
1.教師打開課件片頭畫面。教師點擊知了:小朋友,聽一聽,這是誰發(fā)出的聲音?
2.教師播放知了視頻,讓幼兒欣賞。
3.小結(jié):知了又叫"蟬",是夏天才有的一種昆蟲,(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它一般生活在樹上,會發(fā)出吱吱的鳴叫聲。
二、欣賞兒歌:知了
1.老師念兒歌,請幼兒整體欣賞一遍兒歌。
2.師:小朋友,為什么說"知了真不好呢?"
3.師:因為知了的叫聲聽起來很像"知了、知了",所以我們以為它在說"知道了"呢!
三、評一評:誰做得對
1.教師點擊呈現(xiàn)課件中的四幅畫面。師:小朋友,媽媽在睡覺的時候,知了總在吵,知了不好。那你們看看下面的幾幅圖里,小朋友在午睡的時候誰做得不好,誰做得好呢?
2.教師逐一點擊四幅畫面呈現(xiàn)動畫,請幼兒判斷:畫面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這樣做對嗎?
3.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將小紅花拖放到做得對的`畫面中,驗證正誤。
4.總結(jié):別人休息的時候我們不能學夏天的知了,應(yīng)該安靜地做事,不打擾別人睡覺。
教學反思:
通過這堂課,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我對昆蟲也不是很了解,還遠遠不能回答幼兒所有的問題。在課堂中,最最后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創(chuàng)編的過程中,幼兒提出了很多昆蟲,當他們問起他們的飲食習慣、生活起居的時候我也不知道,可見我應(yīng)該在課前查閱一些常見昆蟲的相關(guān)知識。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5
活動目標:
⒈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⒉懂得只有學會與人分享,才會有更多的好朋友。
活動準備:一列食品拼搭的小火車,一袋大禮包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小朋友,你們見過火車嗎?今天我們教室里也來了一輛火車,你們看看和平時見過的有什么不一樣?(都是吃的東西)對了,這列火車都是用好吃的東西拼成的。你們有沒有聞到香味?誰來聞一聞,它們香不香?請一幼兒來聞一聞。恩!真香啊!你們想不想吃?
二、第一次嘗試分享。
(一至二幼兒取食品)
你有沒有吃到好東西?(吃到了)你開心嗎?那他們有沒有吃到好吃的?(沒吃到)對,你們來說一說沒有吃到好東西,心里會怎樣?(不開心)你愿意分給他們一點嗎?(鼓勵幼兒和同伴分著吃)
再請幾個小朋友來取好吃的,拿到好吃的想想現(xiàn)在該怎樣做了呢?能不能一個人把好東西都吃了呢?有了好東西,要你吃我吃,大家一起吃,分享真快樂!大家一起吃心里覺得怎么樣?(大家吃,真開心)幼兒再次去吃好吃的。
三、第二次學習分享。
師:呀,你們看,這里有一個大禮包,是我們每個小朋友從家里帶來的各種各樣好吃的東西,你們猜猜會有什么?
、 誰來摸摸看?原來有一袋糖,你們想吃嗎?可只有一袋糖怎么吃呢?(學習分享)大家一起吃心里怎么樣?(快樂)剛才,我發(fā)現(xiàn)有個小朋友沒有吃到糖,他的心里會怎樣?是沒有分到快樂,那老師和他一起分享。師發(fā)給他一顆糖,F(xiàn)在,他的心理是怎樣的'?(真快樂)
⒉ 老師也來摸摸,看里面有什么?(一只大蘋果)誰想吃這個蘋果?只有一個蘋果大家都想吃怎么辦?(切開)為什么要切開呢?(切開了才能分著吃)
四、第三次主動分享。
、 口袋里還有好多好吃的,你們想不想再嘗一嘗?如果其他小朋友沒有拿到怎么辦?(與同伴、老師分享)如果你拿了餅干,該怎么辦?拿到了糖果又該怎么辦呢?讓幼兒說說。
、 請小朋友再來說一說,在平時的生活中,你還有什么好東西,會跟你的朋友一起來分享的。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12-07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09-26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精選】07-05
幼兒園小班社會活動教案04-07
幼兒園小班優(yōu)秀社會教案03-01
幼兒園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05-06
熱門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1-05
關(guān)于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1-18
薦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1-20
有關(guān)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