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匯總六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方法
嘗試教學法。
活動準備
1. 大型玩具彈跳墊。
2. 彈簧及帶彈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彈簧秤),其他有彈性的物體(各種橡皮筋、各種皮球、海綿塊、手表帶、襪子、帶彈性的衣服等等)。
3. 字卡(彈性)。
活動過程
一、 組織幼兒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彈跳墊之后,進入室內(nèi)坐好
師:(提問)1。小朋友在玩彈跳墊時身體有什么感覺?
3. 你們知道身體為什么會向上跳嗎?(自由發(fā)言)
二、 幼兒自由探索材料、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1. 請幼兒準備好有事彈性的物體,重視幼兒的發(fā)現(xiàn)。
師:你們面前擺放了很多東西,請小朋友試著去拉一拉、壓一壓、捏一捏,看看有什么變化。(提問后幼兒自由發(fā)言)
2. 鼓勵幼兒再嘗試一次,鞏固對彈性特征的感覺。
師:請小朋友再去試一試剛才沒有玩到的東西,看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教師指導幼兒自由發(fā)言)
小結:這些東西真有趣,用力壓或拉它時,它會變形,手一松,它又能變回來,這就是物體的彈性。
3. 請幼兒用身體語言來表示彈性的特點。(如彈跳、彈簧步等)
三、 比較嘗試,鞏固彈性概念
1. 出示一些有彈性和沒有彈性的物體讓幼兒
嘗試、比較。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與剛才不一樣的物體,請你們再去試一試,把新的發(fā)現(xiàn)告訴我。(自由發(fā)言)
小結:有的物體能變形但不能還原,有的物體不能變形,所以它們沒有彈性。
2、請幼兒把有彈性與沒有彈性的`物體分家,分別放在兩個不同顏色的筐子里。
四、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深對彈性的認識和理解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有彈性的物體?(自由發(fā)言)
五、 小結內(nèi)容,游戲結束
1. 小結:短短的時間里我們又學會了許多知識,知道了用力拉壓物體會改變開頭手一松物體又恢復原狀的現(xiàn)象叫彈性,還明白了彈性的東西對我們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2. 游戲“走迷宮”,幼兒出教室。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探索有彈性的物體,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jīng)驗。
2. 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培養(yǎng)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水果的變化。
2、培養(yǎng)幼兒愛吃水果的習慣。
3、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桔子、桔子汁、桔子罐頭等。
2、刀子、盤子、剪刀、彩筆、抹布、牙簽、即時貼等。
3、音樂。
【活動過程】
一、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吃水果嗎?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帶來一種水果——出示桔子娃娃,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好!我就是這個會變的桔子娃娃,你們猜一猜我會變成什么樣子呢?”引導幼兒自由的想象桔子的變化。
二、教師與幼兒一起玩“桔子變變變”的游戲。
1、教師請幼兒給桔子喊“變變變”的口令,然后隨著幼兒的喊聲旋轉自己的身體,取出一盒桔子罐頭。
提問:“桔子娃娃變成了什么(桔子罐頭)它是怎么變成的?”
2、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當桔子娃娃,一起喊:“變變變”的口令的同時幼兒要原地旋轉,老師取出一盒桔子汁。
提問:“桔子娃娃變成了什么?”(桔子汁)它是怎么變成桔子汁的?
3、請幼兒再次給桔子娃娃喊:“變變變”的口令,隨著幼兒的喊聲旋轉取出桔子制成的食品。
提問:“桔子娃娃真會變呀?它都變成了什么?桔子還會變成什么呀?”
三、剝桔子、品嘗桔子。
教師與幼兒一起剝桔子,保留桔子皮,說一說桔子的.形狀、口味、吃桔子有哪些好處?桔子皮有沒有用處?
四、出示桔子。
師:“今天,我們也來一個桔子大變身的比賽,看一看這些好看、好吃的桔子在小朋友的手中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1、分別向幼兒介紹提供的兩組材料。
第一組:利用桔子皮進行裝飾活動,利用粘貼即時貼、牙簽等輔助材料。
第二組:將桔子制作成水果拼盤。
2、請幼兒分成小組進行活動,教師指導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五、讓幼兒分別品嘗和欣賞各自的成果,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
【活動延伸】
小朋友我們有好吃的時候要怎樣做呢?幼兒自由討論,得出結論——分享。
幼兒同老師們一起分享。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經(jīng)過了小班和中班上學期的學習,幼兒對數(shù)字的認識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在這之前,孩子們已經(jīng)學習過了《5以內(nèi)的序數(shù)》、《5以內(nèi)數(shù)的形成》等,幼兒有了初步的數(shù)與數(shù)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系的概念。根據(jù)幼兒形象思維占主體地位,抽象邏輯思維初步發(fā)展的年齡特點,幼兒所要學習的知識應在幼兒操作體驗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fā)現(xiàn)。本次活動學習“2—5以內(nèi)的相鄰數(shù)”,我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游戲貫穿到教學活動中。通過游戲化教學,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系,把相鄰數(shù)的概念滲透在其中,盡量讓抽象的數(shù)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提高幼兒學習相鄰數(shù)的興趣。幫助幼兒快樂學習、體驗、理解。
活動目標:
1、知道相鄰數(shù)的概念,掌握2——5以內(nèi)各數(shù)的相鄰數(shù)。
2、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shù)間多1、少1的關系。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教具:美羊羊、喜羊羊等6只羊的卡片;6座房子卡片;1、2、3的圓點卡。
學具:幼兒每人一套操作卡。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相鄰數(shù)的概念,掌握2——5以內(nèi)各數(shù)的相鄰數(shù)。
活動難點: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shù)間多1或少1的關系。
活動過程:
1. 開始部分:(5分鐘)
2. 師幼一起玩游戲“吹泡泡”。調(diào)整幼兒情緒,進入活動狀態(tài)。
3. 教師用談話的方式引入游戲“找鄰居”, 幫助幼兒理解相鄰的意思。
師:站在我們旁邊,離我們最近的小朋友就是我們的鄰居,大家找找看你的鄰居是誰和誰。
師幼一起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鄰居,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是我們的左鄰右舍。
基本部分:(15分鐘)
1、設計故事情境,為美羊羊等找鄰居。
(1)復習6以內(nèi)的數(shù)和6的形成。
。2)分別為每只羊找鄰居。引導幼兒說出為什么?(一左一右、最近等)
2、幫助屋頂上的數(shù)字找鄰居。幼兒運用知識遷移,找出數(shù)字的左右鄰居。
3、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相鄰數(shù)之間多1、少1的關系。(活動難點)
教師以“2”的相鄰數(shù)為例,以“最近”為切入點,輔助圓點卡,引導發(fā)現(xiàn)。
師:小朋友都說1和3離2最近,是呀他們是緊挨著2的,那1和2之間,3和2之間相差幾呢?
根據(jù)幼兒的反應,適時出示圓點卡,運用比較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shù)之間少1和多1的關系。
師幼共同小結:一個數(shù)的相鄰數(shù)就是比它少1和比它多1的那兩個數(shù)。
4、幼兒動手操作,自由選擇操作板,為2或3、4、5找相鄰數(shù)。在操作擺弄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理解相鄰數(shù)之間少1和多1的關系。
5、展示幼兒操作板,集體檢驗、糾錯,加深鞏固幼兒對相鄰數(shù)的認知。
教師要善于鼓勵肯定幼兒的表現(xiàn)。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因材施教,對能力弱的幼兒提出希望,將材料和錯誤的操作放在區(qū)角里,鼓勵幼兒反復操作;對能力強的幼兒可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到區(qū)角里為其他數(shù)找相鄰數(shù)等。此環(huán)節(jié)要將集體活動和區(qū)角活動緊密結合。
三、結束部分:游戲——“找鄰居”。(2分鐘)
通過游戲復習鞏固對相鄰數(shù)的認知,舒緩幼兒學習的緊張氛圍,在游戲中輕松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充分利用幼兒對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里面小動物的喜愛,創(chuàng)編故事情境引出課題,孩子們對找鄰居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為小動物找到了兩個鄰居。由于幼兒還沒有形成相鄰數(shù)的概念,所以這個部分以情境的引導方式來激發(fā)幼兒進行主動探索,讓幼兒輕松地在故事情境中自然將問題解決,為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
請小朋友為數(shù)字寶寶也來找鄰居的這一過程,實現(xiàn)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shù)的轉換。遵循了幼兒數(shù)學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等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相鄰數(shù)之間的關系,我以2的鄰居為例,啟發(fā)幼兒操作探索,發(fā)現(xiàn)每個數(shù)都有兩個鄰居,一個比它少1,一個比它多1,從而為探索3、4、5的相鄰數(shù)作鋪墊。幫助幼兒掌握數(shù)的“鄰居關系”。
幼兒人手一套的數(shù)學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和滿足幼兒主動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兒掌握知識,完成目標。孩子們也能自始至終認真參與活動,在操作擺弄學具中感知相鄰數(shù)之間多1和少1的關系。
相鄰數(shù)這個看似簡單的內(nèi)容,要讓幼兒充分熟練的理解和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對幼兒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通過孩子們的操作展示,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孩子們都能正確操作,也有個別孩子沒有完全理解,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這需要給幼兒足夠的操作機會反復擺弄驗證,因此我將材料繼續(xù)投放到區(qū)角活動中,使得集體活動和區(qū)域活動緊密結合,互相發(fā)揮其作用。區(qū)域活動時,我們要對不同能力的孩子繼續(xù)關注,有必要還需要在第二課時進行集體復習鞏固。對于能力強的孩子,我有意識的給他們提出新的要求,投放更多的數(shù)字,挑戰(zhàn)為其他數(shù)找相鄰數(shù)。這一環(huán)節(jié)關注了孩子們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順應孩子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體驗成功的樂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海綿柔軟、彈性、吸水的特性。對海綿的特性感到好奇,愿意大膽猜想并實驗。
2、學習詞語:軟軟的、輕輕的、吸水、彈性等。
3、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海綿若干,記錄表,海綿制品,非海綿制品,顏料水。
活動過程:
一、認識海綿,引起探究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動畫片,請你們一起來看一看。
2、動畫片里有誰呀?(海綿寶寶)
3、你們知道海綿寶寶有什么本領嗎?
二、動手操作,感知海綿的彈性。
1、提問:海綿寶寶要和我們玩“變一變”的游戲,我把笑臉的海綿寶寶捏一捏、扭一扭,你們看現(xiàn)在海綿寶寶變成什么樣子了啊?(變成哭臉的海綿寶寶)如果我把手放開,海綿寶寶還能變回笑臉嗎?你是怎么想的?
2、預測記錄:如果你認為海綿寶寶還能變回笑臉,請將蘋果貼在有笑臉的紙上,如果你認為不能變回笑臉的請將蘋果貼在畫有哭臉的紙上。
提問:我們來數(shù)一數(shù)覺得可以回復原狀的朋友有幾個?認為不可以的有幾個?
3、操作驗證:
操作要求:到底能不能行呢?等會請你用捏、卷、扭、彎等各種方法和海綿寶寶玩一玩變一變的游戲,每次變的.時候仔細看,海綿寶寶有沒有變回原來的笑臉?
操作指導:教師觀察幼兒用什么方法變得?指導幼兒觀察海綿有沒有變回原來的笑臉。
4、交流分享
重點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和海綿玩變一變的游戲?海綿寶寶變成了什么?如果放開手海綿寶寶會變會原來的樣子嗎?
教師小結:不管我們是卷一卷、壓一壓、扭一扭,只要手一放海綿寶寶就能變回原來的樣子,看來海綿寶寶不只有柔軟的特點,它還是有彈性的!
三、再次操作,感知海綿的吸水性
1、觀察發(fā)現(xiàn):你們仔細地觀察一下海綿寶寶,它的身上有什么呢?(小孔)
2、自主探索:猜猜這些小孔有什么用呢?老師準備了一些水,請你們把海綿寶寶放進水里,看看海綿寶寶有什么變化?
3、交流分享:海綿寶寶放進水里后有什么變化呢?
教師小結:原來海綿寶寶還有吸水的本領!
四、聯(lián)系生活,尋找海綿制品
1、認識物品:王老師帶你們到后面的大海里一起去看一看,海里有些什么東西?
2、海里尋寶:請你們每個人到海里尋找一件有海綿的東西,然后帶著它馬上回到位置上坐下來,那我就知道你的速度最快了。
3、驗證寶物:我們來看看,你們找到的是海綿制品嗎。
教師總結: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么多的東西是用海綿寶寶做成的,海綿寶寶的本領可真大!
活動反思:
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自己作為一個引導者,引導孩子們與海綿寶寶“玩一玩”、“變一變讓他們用完整的簡單句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符合《綱要》中指出的“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同時,我還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的機會,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地去探索并發(fā)現(xiàn)海綿的特性。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蠶豆和豌豆的外顯特征。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對大小物體進行排序。
3、具有初步的語言講述操作過程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人一盤蠶豆、一盤豌豆、二根鉛絲、一張卡紙。
2、錄音機、音樂帶。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小手小手變魔術》。
二、兒童節(jié)要到了,小熊給我們送來了禮物(蠶豆、豌豆)。
1、比一比,
①、看一看、摸一摸,觀察蠶豆、豌豆的外顯特征。
、、教師小結。
2、排一排,
、、讓幼兒對蠶豆、豌豆進行簡單排序。
、、請個別幼兒來說說你的豆是怎么排隊的。
3、做一做,幼兒動手操作把豆穿在鉛絲上。
三、“豆豆秀”
、佟⒂變汉徒處熡米约鹤龅腵項鏈、手鐲等打扮自己。
、、幼兒隨音樂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活動結束。
四、延伸活動:
用豆做出不同的作品。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準備:
昆蟲掛圖一張(昆蟲的保護色:蝗蟲、螳螂、枯葉蝶、竹節(jié)蟲、瓢蟲)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昆蟲,加深對昆蟲特征的了解,知道昆蟲保護色的作用。
2、通過相互交流和教師介紹,豐富昆蟲的知識,理解昆蟲的保護色。
3、對昆蟲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出示昆蟲掛圖,尋找昆蟲。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昆蟲圖,這些小昆蟲愛與我們捉迷藏,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它們藏在哪里?
2、幼兒開始尋找圖里的昆蟲。
二、教師設疑,引導幼兒尋找答案。
1、師:小朋友,你們找到了哪些昆蟲?為什么有的昆蟲你沒有發(fā)現(xiàn)?
2、師:你發(fā)現(xiàn)這些昆蟲中哪些顏色最多?為什么?
3、師:你認識這些昆蟲嗎?它們叫什么名字?它們身上的顏色與周圍的環(huán)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三、傾聽故事《捉迷藏的昆蟲》,認識保護色。
1、師:昆蟲有自己的敵人,許多小鳥都喜歡吃昆蟲。小鳥飛得快,一下子就會捉住昆蟲。昆蟲常常會想辦法躲起來,讓小鳥找不到自己。
2、師:花螳螂剛生下來的時候,還是幼蟲。它躲在花朵的中間,就像花蕊,小鳥怎么也找不到它?萑~蟲就像一片破葉子,它爬到樹枝上,停在那里,就像小枝干。要是不仔細看,誰也找不著它。如果沒有這樣的.本領,昆蟲就很容易被它的敵人吃掉。
3、師:小朋友,想一想,昆蟲的這種保護戶自己變色的方法叫什么呢?
四、師幼交流,認識幾種常見昆蟲的保護色。
1、師:小朋友,你知道昆蟲保護色的方式有哪幾種?
2、師:請小朋友互相討論一下,也可以向同伴介紹一下。
3、師歸納:有身體顏色與周圍環(huán)境相同相似的昆蟲。如:螳螂、枯葉蝶。有身體顏色會隨著環(huán)境而變化的昆蟲。如:蝗蟲。有身體顏色鮮艷,警告對方自己是有毒的,不要傷害自己的昆蟲。如:瓢蟲。
4、師:小朋友,你們還知道哪些昆蟲會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的?
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請你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觀察昆蟲,繼續(xù)探討昆蟲的秘密。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的活動教案11-25
科學活動教案11-04
科學活動教案【推薦】03-14
科學活動教案【熱門】03-14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03-16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12-14
科學類活動教案04-04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05-05
【精】科學活動教案03-23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