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合集10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一、活動名稱:《采蜜》
二、活動目標:
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的興趣。
培養(yǎng)幼兒細致地觀察能力與初步的統(tǒng)計能力。
引導幼兒學習10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10個物體,知道9添上1是10。
三、活動準備:
花園背景圖,畫有9朵紅花、9朵黃花。
小蜜蜂移動卡片10張,紅花與黃花移動卡片各一張。
幼兒統(tǒng)計表。
四、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花園背景圖,請幼兒數(shù)一數(shù)紅花有幾朵?黃花有幾朵?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基本部分:
教師操作花朵卡片,幫助幼兒理解9添上1是10,并認讀數(shù)字10。
教師利用小蜜蜂到花園采蜜的情節(jié),鞏固幼兒對9添上1是10的理解。
請幼兒自己數(shù)一數(shù)幼兒用書上的物品,數(shù)一數(shù)哪些物品是9個?哪些物品是10個?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記錄結果
組織幼兒交流統(tǒng)計的結果,并集體想辦法讓物品一樣多。
結束部分:教師總結,講評幼兒表現(xiàn)。
五、活動延伸:區(qū)角活動中,讓幼兒繼續(xù)觀察擺放的物品哪些是10種或10個。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關注自然現(xiàn)象,培養(yǎng)好奇心和探索欲。
2.積極參與談話交流,能語句完整的表述意見。
3.理解雨的形成過程,知道安全的避雨方式。
活動準備
1.圖片—雨怎么形成
2.聲音—下雨(淅瀝瀝,嘩啦啦)
聲音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播放下雨的聲音
教師:小朋友,仔細聽聽,這是什么聲音?(下雨了)
2.分別播放大雨和小雨的聲音
下大雨時是什么聲音?(嘩啦啦)
下小雨時是什么聲音?(淅瀝瀝)
二、展開
1.雨是怎樣形成的。
。1)觀察圖片:雨是怎樣形成的
對比觀察兩幅圖片,感知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雨。
(2)看了圖片以后,你知道雨水是怎樣形成的`嗎?
(幼兒自由討論)
小結:空氣中含有水蒸氣,水蒸氣不斷受熱升到空中,聚集在云朵里,水蒸氣越積越多,
水蒸氣在高空受冷凝結成小水點,小水點相互碰撞、并合,變得越來越大,
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下來,也就是下雨了。
2.雨水的作用。
提問:(幼兒討論)
。1) 雨水對動物有什么好處?
。2) 雨水對植物有什么好處?
。3) 雨水對人類有什么好處?
小結:雨水可以使種子發(fā)芽、促進植物生長。
雨水可以匯成小河和湖泊使動物們喝上水。
雨水可以凈化空氣,給人們帶來舒適的環(huán)境,地球上所有有生命的物種都離不開它。
3.安全的避雨方法。
。1)下雨的時候,你是怎樣做的呢?
(讓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避雨的。)
。2)小結:下雨的時候有時會電閃雷鳴,人們不能站在大樹下避雨,
因為樹被雨水淋濕后會傳電,會引來雷電,很危險。
下雨的時候不能站在戶外打手機,
因為這樣會引雷電擊身,很危險。最好的方法在商場內(nèi)避雨。
三、結束
教幼兒繪制雨水形成示意圖,鞏固所學知識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燃燒現(xiàn)象,了解火的用途與危害,增進幼兒安全防火的意識。
2.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蠟燭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爐等。
活動過程
1.燃燒蠟燭
點燃幾支蠟燭,觀察蠟燭燃燒的過程。注意火焰的顏色、形態(tài),感知火發(fā)出的光和熱。將一張紙用燭火點燃,觀察紙燃燒的過程。讓幼兒用手在蠟燭附近烤一烤,并說說有什么感覺。
教師提醒幼兒火能燃著許多東西,火會燙傷手指和皮膚。不能隨便玩火。
2.玻璃杯“滅火器”
教師用一個杯子扣住正在燃燒的蠟燭,觀察火焰熄滅的全過程。啟發(fā)幼兒思考火被熄滅的原因(燃燒需要空氣)。
用大、中、小三個玻璃杯蓋住三支燃燒的蠟燭,觀察三個杯子里哪支蠟燭先熄滅。想一想為什么三支蠟燭熄滅的時間不同(大小杯內(nèi)空氣的多少不同,影響燃燒的時間)。
3.討論
火有哪些用途?(燒飯、取暖、照明等)。
火對人有什么危害?(如燙傷皮膚、燒毀房屋、森林)。
怎樣防止火帶來的`災害?教師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介紹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隨意玩火,不在火爐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4.請幼兒參與做點心,然后用小烤爐烘烤點心。實際體驗火給人帶來的快樂。
活動建議
教師在引導幼兒認識火的同時,要特別強調(diào)安全防火要求。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現(xiàn)象。
2、形成樂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磁鐵若干(條形磁鐵,南極貼上紅色的紙,北極貼上藍色的紙);前后粘上磁鐵的紙質(zhì)小汽車若干輛,條狀紙板跑道(跑道兩邊有柵欄)若干。
知識準備:知道磁鐵及其吸鐵性。
活動過程:
一、新授
1、導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魔法磁鐵,請小朋友看看它們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2、幼兒自主操作、探索,教師巡視指導。
師:請小朋友用手中的2塊磁鐵碰一碰看它們會發(fā)生什么神奇的現(xiàn)象。
巡視指導中引導幼兒探索磁鐵同極、異極的2種情況
3、幼兒集中交流。
師:請小朋友說說你們的.發(fā)現(xiàn)
4、教師小結。
師:剛剛有的小朋友說磁鐵不同顏色的一端能吸到一起,不同的顏色是磁鐵不同的兩極,這是磁鐵不相同的磁極吸到了一起,我們把它叫做異極相吸;有時把2塊磁鐵相同顏色的一端放在一起也會分開,這是磁鐵相同的磁極碰到一起了,它們就會分離,相互排斥,我們把它叫做同極相斥。
二、鞏固:不會碰撞的小汽車。
師:剛剛小朋友們都看到了魔法磁鐵的神奇力量,現(xiàn)在老師這里有許多小汽車,小汽車前后都有魔法磁鐵,(出示紙質(zhì)小汽車,并告訴孩子磁鐵的位置)老師想請小朋友借助小汽車上磁鐵的神奇力量,不讓小汽車碰撞
1、幼兒組內(nèi)探索,教師巡視指導。
師:現(xiàn)在跑道上有兩輛小汽車,請小朋友想想辦法,小汽車不能離開跑道,每輛小汽車都要開動,使小汽車無論朝哪個方向開都不會碰到一起?請每個小朋友想想辦法,怎樣使你們組內(nèi)的2輛小汽車不會碰撞,看看能找到幾種方法
2、幼兒集中交流。
師:請小朋友說說你們找到的使小汽車不會碰撞找到的方法,用小汽車操作給大家看看
3、教師小結。
小汽車上的磁鐵相同顏色的一端在一起就會相互分離,排斥,不同顏色的一端在一起就會相撞,這就因為磁鐵相同顏色的一端是磁鐵的同一極,磁鐵同極相斥,不同顏色的是磁鐵不相同的兩極,磁鐵異極相吸。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看到了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現(xiàn)象,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磁鐵還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們從小班到中班,隨著年齡的增長,更愛做一些新奇的游戲,如用不同形體的積木搭建一些比較奇特建筑,但是也經(jīng)常因為各種形體組合的不太正確而亂發(fā)脾氣,為了讓孩子們正確的認識不同形體的積木的作用,就安排了這么一個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知常見幾何體的特征。
2、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操作興趣和思考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掌握幾何體的動態(tài)特征是這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活動準備
各種規(guī)格的球體、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等。
活動過程
1、將各種形體混放在一起,請幼兒圍坐在周圍,引導他們嘗試用各種幾何體搭建物體。
2、討論:哪些幾何體能夠搭建什么?哪些幾何體不能疊放?為什么?
3、請孩子們自由探索嘗試:什么樣的幾何體站著最穩(wěn)?什么樣的`幾何體可以疊得高?
4、討論總結找出站得最穩(wěn)的幾何體,并請他們用各形體相互配合搭建出不同的物體。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使孩子們在建構活動中知道了各種幾何體的特性,可以利用他們在用各種幾何體搭建不同物體的同時進一步讓他們了解不同形體的不同作用,使他們探索性地操作和學習,更好地促進孩子們認知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人類肚臍眼的特征和作用。
2.探索胎生動物和卵生動物肚臍眼的秘密。
3.養(yǎng)成積極地看待問題的態(tài)度。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白板課件《肚臍眼的秘密》、記錄卡、字卡:胎生、卵生。
2.學具準備:操作卡片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一、了解人類肚臍眼的特征和作用。
1.了解人類肚臍眼的特征。
教師:這是什么?是什么樣的?
教師:還有誰也有肚臍眼?
2.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肚臍眼的作用。
教師:肚臍眼是哪里來的?有什么用?
3.如何保護肚臍眼。
二、猜測動物是否有肚臍眼。
1.出示四種小動物,請幼兒猜測是否有肚臍眼。
教師:小動物有肚臍眼嗎?
2.教師記錄幼兒的猜測情況。
三、操作驗證,探索胎生動物和卵生動物肚臍眼的秘密。
1.動物們是如何出生的,請幼兒操作排序。
2.集中展示交流,驗證幼兒的猜測。
教師:你發(fā)現(xiàn)小動物是怎樣出生的?
3.教師根據(jù)動物不同的出生方式歸納為胎生動物和卵生動物。
4.看多媒體課件,了解胎生動物和卵生動物肚臍眼的.秘密。
教師:胎生和卵生的小動物到底誰有肚臍眼?
四、游戲"快樂大轉盤",鞏固拓展動物肚臍眼的知識經(jīng)驗。
1.介紹游戲規(guī)則,判斷還有一些動物是否有肚臍眼。
師:這是誰?它有肚臍眼嗎?為什么?
2.討論還有哪些動物也有肚臍眼。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語言區(qū)投放繪本《是誰的肚臍眼》;科學區(qū):繼續(xù)尋找植物"肚臍眼"的秘密。
活動建議:
繼續(xù)探索胎生動物與卵生動物有哪些?并尋找植物的肚臍眼。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放大鏡的作用。
2、培養(yǎng)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放大鏡。
2、幼兒用書。
3、教學音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聽故事,了解故事內(nèi)容。
教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胖娃娃和小老鼠》的故事,請小朋友仔細開故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
教師邊看圖邊講述故事。
2、通過提問使幼兒初步體會放大鏡的作用。
教師提問:小老鼠給了胖娃娃什么?
引導幼兒看圖回答。(一箱圖畫書)教師提問:胖娃娃看到書后發(fā)生了什么事?小老鼠做了什么?
引導幼兒看圖回答。(書太小,胖娃娃看不清。小老鼠抬來放大鏡。)教師提問:最后怎樣了?
引導幼兒看圖回答。(在放大鏡的幫助下,胖娃娃也能看清楚小老鼠的圖畫書了。)
3、通過親自嘗試使用放大鏡,進一步了解放大鏡的作用。
教師出示放大鏡,并介紹放大鏡的拿法和使用方法。
請幼兒自己通過放大鏡看一看身邊的事物,并談談看后的感受。
教師提問:小朋友,用放大鏡除了把書放大還可以把汁么放大?
鼓勵幼兒根據(jù)自己的體會回答。(放大鏡可以放大小的東西)教師提問:故事中胖娃娃為什么用放大鏡?
引導幼兒知道胖娃娃是因為書太小,看不見書上的`內(nèi)容。
教師提問: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可以讓放大鏡幫我們看什么呢?
鼓勵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回答。(如葉脈、昆蟲等,讓幼兒知道可以用放大鏡去看我們平時用肉眼看不清的東西。)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探索彩色墨水擴散的科學現(xiàn)象。
2.嘗試用方糖畫畫,有良好的操作習慣。
3.感受方糖化的色彩美,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方糖、水、各種彩色墨水。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發(fā)孩子探索的興趣。
1.出示彩色墨水。
"這是什么?"
2.猜測把彩色墨水滴到水里發(fā)生的變化。
"如果把彩色墨水滴到水里,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觀察彩色墨水在水中發(fā)生的擴散現(xiàn)象。
1.幼兒分組實驗。
教師提出實驗要求,幼兒操作。
2.小結。
彩色墨水滴到水中,墨水會四處蔓延,這種現(xiàn)象叫擴散。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觀察方糖與顏料一起放入水中發(fā)生的擴散現(xiàn)象。
1.出示方糖。
"把方糖放在水中發(fā)生什么變化?"(方糖會溶解在水的底部)
2.幼兒實驗,觀察方糖加彩色墨水后在的水中發(fā)生的擴散現(xiàn)象。
"如果把涂上彩色墨水的`方糖放在水中,會發(fā)生什么?"
3.師幼共同小結。
彩色墨水滴在方糖上就和方糖緊緊地抱在一起,當方糖在水中溶解時,把彩色墨水也緊緊地拉在了水的底部,不再四處擴散。
四、制作方糖畫。
1.學習方糖畫畫的基本方法。
先把方糖涂上彩色墨水,再把它放入水中。根據(jù)畫面,在不同的位置擺放方糖,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
2.幼兒分組嘗試用方糖作畫,教師指導。
五、分享交流方糖畫。
幼兒為"方糖畫"命名,并將創(chuàng)意講給同伴聽,分享創(chuàng)作的快樂。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了解不同花的形態(tài)特征,生活習性等。
2.讓幼兒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事物。
3.引導幼兒能按照老師指定的花的某一特征對不同的花進行分類。
4.讓幼兒感受到花,大自然的美,獲得美的體驗。
活動準備:
迎春花盆栽一盆,ppt,ppt中所介紹的花朵的彩色卡片畫各一張,不同花朵的帽子每位小朋友一頂。
活動過程:
一、教師讓幼兒猜一謎語,導入。
1.小朋友們,老師請你們猜個謎語,猜猜是什么幾根枝,開滿花,葉子小,開黃花。
遠看蝴蝶在飛舞,迎來春天喜洋洋
二、認識不同的花。
1.老師展示迎春花,從迎春花的顏色,形態(tài)(花朵大小,有無尖刺),生長環(huán)境來引導幼兒進一步認識迎春花。
2.ppt展示一些常見的但具有不同特點的花,老師按照花朵顏色,花朵大小,有無尖刺,生長環(huán)境這四個角度的順序來幫助幼兒一一認識這些花朵。
三、幫助小花朵找朋友。
1.老師在黑板上畫兩個房子形狀的圖,并將迎春花的圖片貼在一個房子里,將白牡丹花貼在另一個房子里,“現(xiàn)在有兩朵小花要找好朋友去它家玩,老師這里呢有很多的小花朵都愿意去它們家玩,但是呢小花朵們又不能同時去他們家,所以啊老師想了個辦法,把小花朵們安排好了去哪家玩”老師將所有紅色的花貼到迎春花一起,白色的花貼到白牡丹一起,請小朋友看看老師是按什么規(guī)律分的。
2.這是老師幫小花朵找的朋友,現(xiàn)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除了用老師這個方法來給迎春花和白牡丹找朋友,還能從我們剛剛認識到的小花們其他的什么特點來分?跟幼兒一起從花朵大小,有無花刺兩個方面一起再給小花朵找朋友。
3.換兩種花(白荷花與紅玫瑰)請客,老師讓幼兒從顏色,有無尖刺,生長環(huán)境(水里還是土壤),來給小花朵找朋友。
四、游戲---我是小花朵。
1.“剛才小朋友們一起幫小花都找了好多好多的朋友,現(xiàn)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自己來扮演小花朵,并給自己找朋友”。
2.老師說明游戲規(guī)則:小朋友們?nèi)慷紫,聽清老師說的.花朵特征,帽子上的花朵擁有這一特征的小朋友可以站起來。
五、活動總結。
我們發(fā)現(xiàn)當我們按照不同的標準來給小花朵找朋友的時候小花朵找到的朋友也是不一樣的,小朋友們回家后可以幫媽媽給家里的衣櫥里的衣服按照不同的標準分分類,做個能干的小寶寶!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從而知道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
2、初步嘗試記錄實驗結果,并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
3、激發(fā)幼兒對顏色的變化活動產(chǎn)生興趣,體驗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裝有紅、黃、藍顏料的礦泉水瓶每組一份;一次性透明杯人手四只;裝有黃色顏料瓶一只;紅、黃、藍、三原色顏料若干;色卡紙若干;演示記錄卡一份;操作記錄卡人手一份;棉簽若干;
2、經(jīng)驗準備:認識顏色、熟悉葉子、橘子、茄子的顏色。
活動過程:
。ㄒ唬┰O置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1、師:“小朋友魔術有沒有看到過?今天呀!老師也來當一回魔術師,給你們變個魔術好不好?”
2、師:“那你們先看看老師這有瓶什么顏色的水?”(黃色)。“是黃色的哦,好了,小朋友仔細看清楚了,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咯!千萬不要眨眼睛喲!”“好了!我們一起來喊一二三,好不好?一,二,三,變成什么顏色拉?”(綠色),教師搖晃瓶子,請幼兒觀察。
3、教師揭開謎底,將藍色和黃色混合就會變成綠色。
4、師:“誰看出魔術師是怎樣變魔術的呀?他怎么變?最后怎樣?”(分別請幼兒來講述)
。ǘ┯變旱谝淮螄L試活動,自由探索顏色的變化。
1、師:“你們想成為魔術師嘛?你們想不想也去變一變呢?”“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請你們隨便選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看看,你選的兩種顏色合在一起會變成什么顏色呢?”“不過當魔術師有個小小的要求:不能把顏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2、幼兒分四組進行操作,每人取兩種不同的顏料少許,放在杯子中輕輕搖晃,觀察顏色變化。
3、和身邊的同伴進行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相互比較各自變出的`顏色。
。ㄈ┘薪涣鳎何业陌l(fā)現(xiàn),
1、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在操作中的發(fā)現(xiàn)。
師:“魔術師們,誰來說說你變出了什么顏色,怎樣變出來的呢?(幼兒講述)教師邊出示操作相應的塑料色卡,相重疊邊念兒歌:紅和黃手拉手,變出橘黃色畫橘子;黃和藍手拉手,變出綠色畫葉子;藍和紅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茄子。
2、師:“還有哪些小朋友也變出了綠色?”同樣方法展示橘黃色、紫色的變化過程。
3、引導幼兒互相觀察,發(fā)現(xiàn)各自顏色的不同,從而產(chǎn)生進一步探索活動的欲望。
師:“魔術師們,你們還想不想變呀!”,出示記錄卡提出要求:把自己變得結果記錄下來。
。ㄋ模┰俅翁剿鞑僮,嘗試記錄。
1、幼兒再次回到小組操作,教師指導操作,并注意引導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2、把做好的記錄卡展示到“顏色變變變”的墻上,感受自己探索的喜悅。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4-02
【熱門】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2-04
【精選】中班科學活動教案三篇05-06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吹泡泡01-26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神奇的磁鐵01-08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四篇04-22
有趣的紙漿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03-20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合集九篇04-13
【精選】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合集五篇04-22
【推薦】中班科學活動教案4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