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科學教案模板集合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通過日常的學習活動,中班下學期的幼兒已經(jīng)認識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圖形,并且很樂意在區(qū)域活動時利用積木或平面圖形拼搭各種各樣的物品。但是,我在仔細觀察后發(fā)現(xiàn),幼兒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比較欠缺。在結(jié)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我依據(jù)繪本《干變?nèi)f化》(網(wǎng)絡上有視頻資料)設計了這一活動,希望能引導幼兒鞏固對基本圖形的認識,開拓思路,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在環(huán)節(jié)設計上,我力圖體現(xiàn)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思路。
在活動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我首先向幼兒介紹故事的兩位主人公――紅紅和藍藍,之所以取這樣的名字,是考慮到幼兒平日游戲所用的積木通常都會有鮮艷的顏色,用紅紅代表小女孩,藍藍代表小男孩,簡單且形象,易于記憶。接著,我提出“紅紅和藍藍會用積木做點什么呢”這樣開放性的問題,以利于幼兒在了解故事內(nèi)容前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此后,我出示各種形狀的積木,引導幼兒將其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形狀建立聯(lián)系,為幼兒利用積木變出各種東西奠定基礎。
在活動的第二環(huán)節(jié),我首先幫助幼兒理解“千變?nèi)f化”的含義,使幼兒能在后面的操作活動中利用積木進行各種形式的“變化”“創(chuàng)造”。此后,我主要用圖片呈現(xiàn)情境,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根據(jù)圖片提供的情境推測故事內(nèi)容并完整表達,同時通過追問了解幼兒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在幼兒表達的基礎上,我在動畫片段的輔助下完整講述故事內(nèi)容,以加深幼兒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
在活動的第三環(huán)節(jié),我在幼兒了解一些積木變換形式的基礎上,讓幼兒動手操作,借助情境進行想象拼搭,并嘗試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
目標:
1。樂于根據(jù)圖片內(nèi)容推測故事情節(jié),并完整表達。
2。感知不同形狀的組合變化,體驗探索事物“干變?nèi)f化”的快樂。
準備:
1。幼兒有拼搭積木的經(jīng)驗。
2;脽羝,積木(幼兒每人一份)。
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今天我請來了兩位朋友:紅紅和藍藍,他們來自積木王國。在積木王國里,任何東西都是用各種各樣的積木變出來的。讓我們?nèi)タ纯窗桑?/p>
師(呈現(xiàn)各種形狀的積木):你看到了什么形狀的積木?
師:生活中有什么東西的形狀跟它們是很像的?
師(小結(jié)):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跟這些積木的形狀很像。
二、看看說說
師:把不同形狀的積木合在一起還能變出更多的東西呢。紅紅和藍藍今天要帶著大家一起玩一個名叫“干變?nèi)f化”的游戲。
師:什么叫“千變?nèi)f化”?
師:一種東西能夠變化出很多很多樣子,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這就叫“千變?nèi)f化”。
1。變房子。
師:紅紅和藍藍會把這些積木合在一起變出什么呢?(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表達。)
師:原來他們用積木變出了一幢房子?匆豢,房子是怎么變出來的。(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房子的不同部分分別是用什么形狀的積木“變”出來的。)
師(小結(jié)):紅紅和藍藍把各種各樣的積木合在一起變出了一棟房子。仔細看一看,三角形積木變成了屋頂,拱形積木變成了門窗……真好看!
2。變消防車。
師: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房子著火了,怎么辦?(鼓勵幼兒大膽表述生活經(jīng)驗。)
師:紅紅和藍藍會用積木變出什么來滅火呢?
師:紅紅和藍藍用積木變出了什么?像不像?哪里像?
師(小結(jié)):紅紅和藍藍把不同形狀的積木合在一起變出了消防車。長方形積木變成梯子,半圓形積木變成車燈和方向盤……嘩啦啦,消防車里的水很快就把大火撲滅了。
3。變輪船。
師:仔細看看,發(fā)生什么事情了?
師:猜猜紅紅和藍藍又會把積木變成什么呢?
師:你知道紅紅和藍藍把積木變成了什么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師(小結(jié)):消防車里流出的水越來越多,都漲大水了。紅紅和藍藍立刻用積木變出了大輪船。長方形積木變成桅桿,半圓形積木變成椅子……有了大輪船,水再多也不怕了。
三、嘗試操作
師:開著大輪船到了岸邊,紅紅和藍藍還想到更遠的地方去,他們需要交通工具,你有辦法幫幫他們嗎?今天,我也給你們準備了各種各樣形狀的積木,請你先想一想,可以變什么交通工具,然后看一看哪些形狀合在一起可以變出你想要的交通工具。抓緊時間動手試一試,過一會兒我們一起來說一說你變的交通工具,好嗎?(幼兒操作。)
四、交流、分享
師:誰愿意來介紹你用積木變出了什么交通工具?
師:大家來說說變得像不像?哪里像?
師:這是大家用不同形狀的積木組合在一起變成的交通工具,有這么多哦。你們喜歡嗎?你最喜歡哪一個?你能猜出朋友變的是什么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師(小結(jié)):原來,不同的積木可以干變?nèi)f化,有的轉(zhuǎn)個方向可以變,有的連在一起可以變,有的換個位置可以變。到底能變出多少東西呢,數(shù)也數(shù)不清。紅紅和藍藍看到你們變出這么多交通工具,別提有多高興了!他們說:謝謝小朋友。
延伸活動:
師:有了交通工具,紅紅和藍藍又要出發(fā)了。他們還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這些積木還能變出什么來呢?等會兒你們再去區(qū)角里試試看好嗎?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礎上,搜集數(shù)據(jù)并進行整理和分析。
。2)利用自己擅長的形式,解釋本組研究內(nèi)容的過程和結(jié)果。
。3)培養(yǎng)學生團結(jié)合作的意識,使學生參與中期科學探究活動。
教學重點:
將搜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和分析,并選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解釋和表述對心臟、大腦、血管、青春期發(fā)育特點等研究過程和結(jié)果。
教學過程:
。1)計劃與組織階段。
教材在此環(huán)節(jié)提供了“健康從‘心’開始研究小組”、“捍衛(wèi)‘人體司令部’研究小組”、“探究‘心理奧秘’研究小組”、“‘青春期知識知多少’研究小組”四個小組的研究情況。著重提供了“健康從‘心’開始研究小組”的樣張,特別注重數(shù)據(jù)的積累。教學中,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研究內(nèi)容,即使同樣在“心”小組的研究,學生研究內(nèi)容也可能不盡相同,有的想研究心臟的作用,有的想研究心臟的保健,有的'想研究心臟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等等。教師應鼓勵學生,既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制定研究方案,又可以在研究中分頭進行,以便搜集證據(jù)時相互補充完善。同樣,“青春期知識知多少”的研究也會因?qū)W生興趣的不同而出現(xiàn)具體的研究內(nèi)容與研究方案制定的不同。
。2)事實與證據(jù)階段。
教材在此環(huán)節(jié)重點介紹“青春期知識知多少”研究小組的樣張,側(cè)重學生搜集到的各種數(shù)據(jù),并采用統(tǒng)計表、折線圖、資料圖卡等多種表達形式進行分析和表達。同時,考慮到學生在本小組內(nèi)容的探究中也會發(fā)現(xiàn)其他小組研究的內(nèi)容,因而教材也設計了小組之間相互補充數(shù)據(jù)、相互合作解疑的內(nèi)容,旨在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相應的研究方式、方法尋找證據(jù),并及時交流方案。
教學后記:
事實與證據(jù)的探究階段,不拘于時間和場所的限制,教師可采取課上與課下,分散追蹤與適時集中短暫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提醒學生及時修改方案,注重對數(shù)據(jù)資料的分析與整理,找到相應的表達形式,以便進行全班范圍的交流與匯報。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十月中下旬是托班孩子由“適應階段”逐步向 “發(fā)展階段”過渡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投放有趣的材料,開展有趣的游戲活動,不僅能滿足托班孩子身體動作發(fā)展的需要,歡樂的游戲氛圍還能引發(fā)孩子的愉悅情緒。玩具“拉拉”是此階段非常適宜投放的游戲材料,它具有色澤鮮艷、質(zhì)地柔軟又富于變化的特點,多變的玩法吸引著孩子的參與興趣,同時也能豐富孩子的認知體驗。
活動目標:
樂意模仿教師的動作,參與游戲,感受和教師、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并從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活動準備:
1.用松緊帶和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絲絨布縫制玩具“拉拉”,每個孩子人手一個。
2.“拉拉樹”兩棵。
活動過程:
一、環(huán)節(jié)一:發(fā)現(xiàn)“拉拉”、找找“拉拉”
1.教師和孩子圍坐在“拉拉樹”邊,教師示范如何將樹上的“拉拉”找出來,向孩子介紹新玩具。
●重點提問:看,它是誰?這個“拉拉”是什么顏色的?
●觀察要點:孩子的視線是否被“拉拉”吸引。
2.引導孩子一起找找、看看,動手拉出“拉拉”。
●重點引導:鼓勵孩子動手,找到藏在樹洞里的“拉拉”,并用力拉出來。
●觀察要點:孩子是否愿意和同伴一起去找“拉拉”。
3.說說自己手中“拉拉”的顏色、特征等,為“拉拉”取名字,如紅拉拉、綠拉拉等。
●重點提問:你的“拉拉”是什么顏色的?叫什么名字?
●觀察要點:孩子是否能開口回應教師,是否有親近“拉拉”的表情、動作或語言。
4.小結(jié):對“拉拉”說一句話,如×ד拉拉”,我喜歡你,我要親親你(鼓勵每個孩子開口表達)。
二、環(huán)節(jié)二:模仿教師玩“拉拉”
教師利用“拉拉”的彈性,配以情境性的語言,引導孩子模仿教師的'動作玩“拉拉”,感受“拉拉”可以變長變短的特性,體會模仿游戲的樂趣。
1.游戲:“拉拉”變變變——“拉拉拉,用力拉,拉拉變長了;變變變,拉拉變短了;變變變,拉拉變長了,拉拉親親孩子小臉蛋;變變變,拉拉變長了,拉拉親親孩子小手手”(要及時鼓勵與回應和教師一起做動作的孩子:你真棒,“拉拉”喜歡你)。
●觀察要點:孩子能否模仿教師玩“拉拉”的動作,能否聽懂教師的情境性語言,是否會用“拉拉”來碰觸身體的各個部位。
2.游戲:套“拉拉”——“變變變,拉拉變成圓拉拉”(指導孩子自己動手將松緊帶的套環(huán)套在大紐扣上,變成一個圓拉拉)“套套套,套拉拉,拉拉套在手臂上,親親小拉拉;套套套,套拉拉,拉拉套在小腳上,親親小拉拉;套套套,套拉拉,拉拉套在脖子上,親親小拉拉”。
●觀察要點:孩子套的動作是否正確,關注個別有困難的孩子,給予幫助。
三、環(huán)節(jié)三:和同伴一起玩“拉拉”
1.游戲:開火車
引導孩子將自己的“拉拉”和同伴的“拉拉”套在一起,變成一個大“拉拉”,兩組孩子手握大“拉拉”,玩開火車的游戲。
●觀察要點:孩子和同伴共同游戲時的情緒是否愉悅,注意調(diào)控游戲節(jié)奏,由慢到快。
2.游戲:做小“餅餅”、大“餅餅”
將兩根長“拉拉”分別變成兩個圓“拉拉”,將孩子團團圍住,變成一個小“餅餅”。將所有的“拉拉”合并成一個最大的圓“拉拉”,將所有的孩子圍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大“餅餅”。
●觀察要點:關注孩子和同伴身體接觸時的情緒反應,注意控制人數(shù),逐漸增加人數(shù)。
3.小結(jié):“拉拉”玩得有點累了,我們把“拉拉”送回家吧,跟“拉拉”說再見。
活動建議:
第一,模仿和重復是托班孩子最主要的學習方式,但這種模仿和重復不能是單調(diào)的、乏味的,而是要在富有變化的游戲情境中,在快樂的情緒感染下,不斷地在模仿和重復中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在活動中利用富有節(jié)奏感的情境性語言,營造不同的游戲情境,讓孩子充分感受玩具“拉拉”的“多變”和“好玩”,吸引孩子圍在教師身邊,模仿教師的動作玩“拉拉”,同時初步建立小群體活動的經(jīng)驗。當孩子們發(fā)現(xiàn)“拉拉”在自己的把玩、操作中發(fā)生種種變化時,這種滿足感、成就感會給他們帶來愉悅的情緒體驗。
第二,在活動中,教師應該先充分地和孩子一起玩,滿足孩子對教師的依戀,建立“和教師一起玩真開心”的情感。然后,教師可以組織身邊2~3名孩子一起玩,再逐漸擴大到5~6名孩子共同玩一個游戲,讓孩子們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歡樂,對處于從適應期向發(fā)展期過渡階段的托班孩子來說,建立與同伴交往的經(jīng)驗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托班教師要有非常明確的“每一個”的意識,即在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關注每一個孩子的不同反應和活動情況,然后及時作出調(diào)整。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能夠從“玩”中提出問題;
2、會提出有價值的科學問題。
。ǘ┲R和技能 找出與科學家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相似之處,認識“科學是什么”。
。ㄈ┣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 增強學生提問題的意識,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立志做一個小科學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講愛迪生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小故事。
。1)出示,教師談話:老師今天領大家認識一位了不起的大朋友。他是誰?知道嗎?
(2)學生回答。
(3)教師講述愛迪生的故事:他就是鼎鼎大名的發(fā)明家愛迪生,在他的一生中有許許多多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你知道哪些呢?
。4)學生回答。
。5)談話:不錯,電燈就是愛迪生最著名的一項發(fā)明,它的出現(xiàn)把人類帶入了一個新的光明的世界?墒窃诎l(fā)明電燈的過程中,愛迪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也經(jīng)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6)教師介紹:青霉素的發(fā)現(xiàn)和濾毒罐的發(fā)明的故事。(如果第一課已講過,可以換一個故事)
。7)思考:弗萊明和謝林斯基的成功都是從什么開始的?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提出問題的重要意義。
二、玩玩具,提問題
1、談話:提問題原來這么重要,那么你們會提問題嗎?我們今天就開展一個玩玩具,提問題的競賽,比一比誰的問題提得最棒!
2、玩玩具,提問題的競賽。具體活動要求如下
。1)、活動時間:5分鐘。
(2)、活動形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比比哪個小組提的問題最多;再比比哪個小組提的問題最好,最有研究價值。
3、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活動,暗示學生進行小組分工,把提出的問題整理、匯總、記錄下來。
4、學生分組進行匯報,每個小組推薦一名發(fā)言人,把本組提出的問題告訴大家。
5、交流、評價。根據(jù)小組提問題的情況,全班評議,民主評選出班內(nèi)的最優(yōu)秀的提問題小組。
三、解讀“科學是什么”
1、談話:我們的小科學家生涯是從提問題開始的。那么,在提出問題后,我們還應該怎么做呢?
2、學生回答。
3、進行教學反思活動,引導學生自述探究的經(jīng)歷,理解“科學是什么”。
4、回顧今天做小科學家的經(jīng)歷,讓學生說說對科學的體會。
科學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地表緩慢變化”單元是在上學期學習了“地表劇烈的變化”單元的基礎上,探究影響地表緩慢變化的諸多外力因素。由于引起地表變化的諸多因素對山脈的影響極其緩慢復雜,對只有短短幾十年生命歷程的人類生命個體來說,是無法觀察到其變化的全過程的。因此,本課將引領學生對引起山脈緩慢變化的諸多外力因素進行想象、分析、嘗試提出有根據(jù)的假設,通過相應的模擬試驗,逐步使學生感悟各種自然力量對地表的作用與影響,幫助學生認識到地表變化是各種力量作用的結(jié)果,是一個不斷進行、永不停息的復雜過程。同時激發(fā)學生探索地表變化奧秘的興趣,意識到保護地表的重要性。適時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世界、欣賞自然美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學情分析:
在五年級上冊“地表劇烈的變化”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利用多種方式,探究了由于地球內(nèi)部物質(zhì)、能量的不斷作用與平衡所導致的地球表面的板塊運動、造山運動以及地震、火山噴發(fā)等自然現(xiàn)象。已基本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對探究活動的基本過程也有了一些總體的認識。山村的學生對形態(tài)各異的山脈都會或多或少的、或直接或間接的有所了解。同時他們對“幼年山脈”是怎樣向“老年山脈”轉(zhuǎn)化的會非常感興趣。
設計理念:
作為科學教師,在新課標的要求下,不是重在科學知識體系的傳授,而在于通過觀察、實驗等各種探究活動來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要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的體驗。在學法上,要善于引導學生積極展開自行探究。新的課程標準更加強調(diào)要突出實驗教學,因此,本課始終都是讓學生在實驗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學生去猜想、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得出結(jié)論,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探知和自我結(jié)構(gòu)。在探知的過程中,啟迪出新的問題,帶著問題進一步完成探究獲得新的發(fā)現(xiàn)。
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目標
能有根據(jù)的推測“老年山脈”初期的形態(tài)特點。
用模擬試驗的方法驗證巖石破碎的假設。
能通過分析模擬試驗的結(jié)果推測出使巖石破碎的各種因素。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能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地球表面巖石的變化。
3、科學知識目標
能解釋“老年山脈”和“幼年山脈”的含義。
能用自己的話解釋造成地球表面的巖石不斷破碎的原因。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想象、假設,設計并完成模擬實驗,初步認識風化作用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教學難點:
設計模擬試驗驗證巖石破碎的假設。
教學方法:
實驗探索法
設計思路:
激趣導入——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實踐操作——得出結(jié)論——拓展延伸——評價總結(jié)
教學材料:
教師準備:不同山脈形態(tài)的圖片、山脈形成、風化作用視頻材料。
學生分組材料:玻璃、酒精燈、試答夾、氣球、燒杯、水、小石子、磚塊、酸溶液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談話:同學們喜歡美麗的山川嗎?那么就讓我們一起欣賞壯美綺麗的山脈風光。
2、多媒體出示:山脈風光,學生欣賞后說說感受。
3、師:這壯美綺麗的山脈風光,讓我們贊不絕口,那它原來就是這樣的嗎?
4、學生思考回答。
5、師:山脈是不斷變化的,你想知道它是怎樣變化的嗎?今天學習《山脈的變化》一課。(板題)
6、師:由于地球內(nèi)部物質(zhì)、能量不斷作用與平衡導致地殼板塊運動形成山脈,除了非常神奇的地球內(nèi)部自然力量外,還有一些來自地球外部的自然力量對山脈進一步塑造,使山脈形態(tài)更加豐富多彩。我們就探究一下影響山脈形態(tài)變化的自然力量。
【多媒體再現(xiàn)自然美景,喚起學生對山脈已有的認識,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用感性材料形象地展現(xiàn)兩種山脈的特點,便于學生觀察比較。】
二、猜想假設
1、師:山脈形成的時間是各不相同的,大家看下面兩張不同的山脈照片,說說這些山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呢?
2、學生觀察、描述兩種山脈在外形上的特點。(有的險峻陡峭,有的起伏平緩。)
3、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指向圖片)同學們猜一猜像這類起伏比較平緩的山脈大約形成于多少年以前?(學生猜測。)
【學生不一定能夠猜對,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4、師:同學們,山脈占地球陸地的面積不足五分之一,像這類起伏比較平緩的山脈大約形成于3億年以前,我們稱它們?yōu)椤袄夏晟矫}”,而這一類陡峭、險峻的山脈大概形成于6000多萬年以前,我們稱它們?yōu)椤坝啄晟矫}”。
5、師:同學們想一想,起伏平緩的老年山脈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樣子的?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過的知識大膽猜一猜險峻陡峭的幼年山脈是受到了哪些自然因素的影響變成平緩的老年山脈的呢?請同學們大膽猜測,并說出你的理由、根據(jù)。
。ǘ嗝襟w出示設計提示:山脈主要是由巖石構(gòu)成的,巖石破碎是造成山脈變化的主要原因,巖石破碎的過程是極其緩慢的。)
【學生在以往的科學課中已經(jīng)學習了熱脹冷縮原理、酸雨的危害……在生活當中見到過玻璃受熱不均勻破碎、植物根的生長使地面凸起……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學生猜想的理由的依據(jù)。】
6.大膽猜想。
①學生認真思考,自己做出猜想。
②組內(nèi)討論:先各自說一說自己的猜想,討論是否有切實、合理的依據(jù),從而去除一些不切實際的猜想,然后把本組的討論結(jié)果記錄下來,以便交流。
7.交流猜想。
①各小組交流猜想,并說一說猜想的依據(jù)。
。ń處熯m時啟發(fā)學生盡可能多地列舉有可能影響到山脈形態(tài)變化的自然力量,并以“你是怎么想的?你為什么這樣想?”追問學生猜想的理由。)
②教師以板書整理學生的發(fā)言。
學生可能會想到的因素有
a.溫度的影響。
b.水的作用。
c.生物的作用(如植物根的生長)。
d.其他物質(zhì)的腐蝕作用(如酸)。
c.風的力量
【通過猜想讓學生明確影響山脈變化的各種自然力量使以下實驗方案的確定更有針對性。但學生的猜想是有限的,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猜想情況進行適當補充或提示,學生的猜想是一個發(fā)散與集中的過程。讓學生將自己的假設與其他同學交流,可以進一步補充和完善自己的假設!
三、設計方案
1、師:關于引起山脈變化的原因,你們提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你們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用什么辦法證明你的想法是正確的呢?(學生會想到用實驗的方法來證明。)請每組設計出自己的實驗方案。
。ǘ嗝襟w出示設計提示:①根據(jù)猜想首先確定自己的研究題目,可以選擇一個或兩個題目。
、诟鶕(jù)自己的猜想和生活經(jīng)驗設計一個模擬實驗。(注意:山脈主要是由巖石構(gòu)成的,巖石破碎是山脈變化的主要原因,而且?guī)r石的破碎是個十分緩慢的過程,想想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材料,模擬什么樣的環(huán)境?)
、勰銣蕚淙绾尾僮鲗嶒灒繉嶒炛锌赡艹霈F(xiàn)什么現(xiàn)象?能說明什么?)
2、學生開始小組研究、設計,師巡回指導。
【學生已經(jīng)有了探究的經(jīng)驗,懂得用實驗的方法證明一些猜想。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保證探究的效果,有必要讓學生在實驗前對實驗方法進行設計,對實驗結(jié)果進行預測!
3、交流實驗方案
。1)、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實驗方案,相互補充和完善,進而形成1~2個模擬實驗方案。
。2)、全班交流方案。將小組的方案在全班進行交流和評價,以實現(xiàn)相互啟發(fā)、取長補短、完善自己方案的目的。
。ǹ蛇m時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對實驗方案進行評價:是否有明確的模擬對象、模擬實驗材料的選取是否恰當、實驗中是否存在危險、應采取什么安全措施……)
【讓學生在與他人交流中養(yǎng)成相互評價的習慣,這樣一方面可以使方案趨向科學,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之間相互取長補短,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和習慣!
4、確定小組實驗內(nèi)容
師:剛才同學們設計了這么多方案,下面咱們根據(jù)這節(jié)課時間和分組實驗材料看一下哪個方案比較適合咱們今天課上完成?
【學生想象力豐富,一定會設計出多種模擬實驗方案,由于時間和材料因素,一節(jié)課不可能把這么多模擬實驗都做一遍,這時教師有必要引導,讓學生比較選擇出適合本節(jié)課堂上完成的方案!
那我們就一起來驗證一下溫度變化會不會對山脈的變化構(gòu)成影響,關于其他猜想可以利用課下時間再做實驗驗證。
四、實驗探究
1、學生小組實驗。
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剛才設計的方案驗證自己的猜想,在研究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
、偾f要注意安全!
、谛〗M合作實驗,要分工明確,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做好實驗記錄單的填寫。
、弁ㄟ^觀察實驗現(xiàn)象,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師巡視指導,參與學生的實驗,幫助有困難的小組。(填寫記錄單)
【學生實驗的同時,教師將實驗中的觀察記錄作為指導重點,目的是讓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現(xiàn)象,搜集觀察實驗中的大量信息,以便為學生互相交流、歸納結(jié)論提供事實依據(jù)。】
五、交流總結(jié)。
1、請各個小組匯報各自的研究和發(fā)現(xiàn),同時還要注意把其他小組的研究與木組做對比,記錄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教師相機板書)
【匯報中,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同時提醒學生要注意記錄、積累別的小組的發(fā)言,體現(xiàn)合作交流的學習理念!
2、通過剛才的研究,你認為使巖石發(fā)生變化的自然力量都有哪些?(教師板書學生們得出的結(jié)論)
3、揭示風化作用。
師:同學們,剛才通過實驗驗證,和觀看老師的實驗我們知道了溫度變化、雨水侵蝕、水結(jié)冰膨脹是造成山上巖石破碎、山脈變化的原因,其實還有很多其他原因也會對山脈的變化造成影響。請同學們看大屏幕。ǘ嗝襟w出示風化作用即引起山脈變化的各種因素:溫度變化、水、生物、酸的溶蝕……)
【利用視頻這樣一個清晰直觀的工具,可以使學生對上課未猜想到的因素和未能親自驗證的猜想進行補充,也是對學生課堂探索的一個總結(jié)和完善,有利于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4、得出結(jié)論。
溫度變化、水、生物、酸的溶蝕……
六、拓展延伸
1、你現(xiàn)在能知道山脈變化的原因了嗎?
2、認識蘑菇石
設計實驗、解釋形成原因。
3、課下完成實驗2結(jié)冰對巖石的破壞作用。
【恰當引導學生課下進行拓展活動,利用學生強烈的揭謎心理,既增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又將探究活動持續(xù)到課下,使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及各項探究能力持續(xù)發(fā)展。】
七、評價總結(jié)
1、自我評價
1、我能從多個角度猜想使山脈發(fā)生變化的自然力量。
2、我能認真思考,積極發(fā)言、合作、交流。
3、我能設計一項模擬實驗,并獲得成功。
4、我學到的內(nèi)容是( )。
2、總結(jié)
多種內(nèi)外力作用引起的地球物質(zhì)運動不斷地改變著地球表面的形態(tài),今天咱們探究的山脈的變化就是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山脈形態(tài)的過程。
除了山脈,地球上還有很多不同種類的地形地貌,如沙洲、蘑菇石、石鐘乳、丘陵……它們是怎么形成的呢?它們的變化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響呢?請同學們課下多搜集一些資料、圖片,今后的科學課上我們會繼續(xù)研究,探索。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18-219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懂得科學技術(shù)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培養(yǎng)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精神。
2.了解序言的一般特點和要求。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自由閱讀,勾畫圈點生字、難字和不理解的詞語;關于科學的意義、科學飛躍發(fā)展的形勢、對青少年殷切期望的語句,從而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對序言的特點和要求,老師加以引導,同學之間互相討論解決。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懂得科學技術(shù)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認清科學發(fā)展的形勢,培養(yǎng)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懂得科學技術(shù)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培養(yǎng)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精神。
難點
能正確看待科學的發(fā)展和懂得合理利用科技資源。
教學突破
這篇課文篇幅不長,內(nèi)容卻很豐富深刻,如揭示了科學的意義,反映了科學飛躍發(fā)展的形勢,指出了“科教興國”的基本國策,提出了對青少年的殷切希望等等,老師應引導學生就上述內(nèi)容勾畫出一些重要語句,加以體會,懂得科學技術(shù)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培養(yǎng)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精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準備作者的有關資料,寫作背景材料,找準詞句中的重點和難點,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1.準備好字典等工具書,為自讀課文作好準備。
2.收集有關古今科技方面的資料。
教學步驟
(1課時)
教師指導
1.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2.初讀掃障,再讀感知。
3.拓展探究,加深對科學意義的認識。
學生活動
1.展示自我成就,感受作者風采。
2.反復朗讀,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3.暢所欲言,認識科學對人類的重大影響,激發(fā)愛科學的熱情。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約分鐘)
二、初讀掃障,再讀感知(約分鐘)
三、拓展探究(約分鐘)
本課總結(jié)
本文說明了科技知識的重大意義和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的`巨大成就,高度評價了《21世紀·中國少兒科技百科全書》的特點和價值,并對青少年提出了“以建設國家為己任,從小愛科學、學科學,將來長大了為偉大的祖國創(chuàng)造新發(fā)明,作出新成就”的殷切的希望。學習本文,我們要了解序言的內(nèi)容、特點和要求,還要養(yǎng)成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的好習慣,懂得“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強則國強”的道理,樹立遠大理想,將來為偉大祖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科學教案 篇7
冀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學期科學《常見礦物》教案PPT課件教學設計
常見礦物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從多角度描述礦石的特點。
2.能根據(jù)礦物的不同性質(zhì)對礦石進行分類。
3.能舉例說明每一種分類方法(或標準)的優(yōu)缺點。
4.能用科學的方法測量各種礦物之間的相對硬度。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什么是礦物。
2.能舉例說明什么是礦物的條痕。
科學、技術(shù)、社會、環(huán)境目標:
1.能舉例說明礦物在人類生活中的用途。
2.能舉2個以上的實例說明寶石的用途
教學準備:常見礦物、刻刀、 磁鐵、無釉瓷片、銅鑰匙、銅幣、鐵釘、玻璃片、砂紙等。
教學過程:
1、談話:地球上的巖石大多是由多種礦物組成的。礦物是人類生存所需的重要自然資源。關于礦物,你都知道些什么?
2、出示各種常見礦物。
3、討論:你希望研究礦物的什么性質(zhì)?需要什么養(yǎng)的工具?采用什么養(yǎng)的方法?怎樣記錄實驗結(jié)果?
4、交流。
5、閱讀教材:77頁
6、提問:怎樣觀察礦物的顏色?
7、講解:條痕就是礦物再無釉瓷片上刻劃留下的痕跡,是礦物的粉末,能夠轉(zhuǎn)為準確地反映礦物的顏色。礦物條痕的顏色與礦物的實際顏色是有一定區(qū)別的.,條痕的顏色才是礦物的準確顏色。
8、認識摩氏硬度計。
9、分組活動、做好紀錄。
10、交流觀察和實驗的結(jié)果,比較各種礦物的特征。
11、根據(jù)對礦物的觀察和實驗結(jié)果,選擇適當?shù)臉藴式o礦物分類。
12、交流各族的分類標準和結(jié)果,比一比誰的分類標準更科學。
13、評價學生和分類活動。
14、講述:有些礦物經(jīng)切割和磨光后可制成美麗的寶石,關于寶石你知道些什么?
15、認識一些寶石及其用途。
16、布置作業(yè):搜集寶石及寶石的用途。
附板書:
形狀
顏色
光澤
17.常見礦物 條痕
硬度:摩氏硬度計
磁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有關科學教案02-06
《冬天》的科學教案03-14
有趣的科學教案02-28
手的科學教案11-03
關于科學教案11-03
科學教案大班實用02-28
小學科學教案02-06
《健康過冬》科學教案03-04
聰明的動物科學教案03-12
科學教案《玩透鏡》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