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元宵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元宵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元宵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按花燈的形狀、顏色進行分類,并手口一致進行點數(shù)。
2、體驗元宵節(jié)的民風民俗,愿意與同伴交往活動。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收集不同形狀、顏色的花燈。
2、各種不同特征的花燈標記。
3、其他種類花燈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幼兒的花燈,讓幼兒自由觀賞,說說花燈的形狀及顏色。
2、布置花燈展
組織幼兒根據(jù)不同的標記,進行分類活動,布置花燈展。
并組織幼兒討論“你的花燈是怎么掛的'?”
3、數(shù)數(shù)各種花燈有幾盞
提問:怎樣才能知道花燈有幾盞?(數(shù)一數(shù))
讓幼兒自由點數(shù),并請數(shù)對的幼兒帶其他幼兒點數(shù),數(shù)錯的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
4、拓展生活經(jīng)驗:利用圖片,讓幼兒了解其他種類的花燈。
小班元宵教案2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在教師的帶領下能跟隨音樂有節(jié)奏地做搓元宵的動作。
2、借助揉糯米粉、搓元宵等動作,感受并表現(xiàn)音樂的強弱、快慢。
3、體驗自由表現(xiàn)的愉悅,增強參與活動的自信心。
活動準備:
1、觀察或參與過元宵的活動,了解做元宵的過程,并學過做元宵的模仿動作。
2、搓元宵活動的圖片或照片。
活動過程:
。ㄒ唬⿵土暩枨缎履旰谩贰
。ǘ┯變夯貞浵嚓P經(jīng)驗,嘗試用動作表現(xiàn)搓元宵。
1、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搓元宵的相關內容。
教師:他們在做什么?搓出的元宵是什么樣子的.?
2、幼兒回憶相關經(jīng)驗,教師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搓元宵,教師帶領幼兒將搓元宵的模仿動作進行整理。
3、教師帶領幼兒做整理過的動作,并加上語言節(jié)奏,幫助幼兒感受音樂的強弱、快慢。如:和米粉時慢速念“揉,揉,揉成團”,搓元宵動作時配“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元宵”等。
4、教師引導幼兒做元宵的造型,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身體動作表現(xiàn)。
教師:元宵做好了,是什么樣子的?誰來做一做?請個別幼兒先來做一做。
5、教師反饋幼兒的造型動作,引導幼兒集體學習幾個有創(chuàng)意的動作。
6、教師指導幼兒練習做搓動作。教師在樂曲最后兩小節(jié)時說“變變變”,幼兒做出造型;教師哼唱最后一句旋律,幼兒跟著教師口呼“變變變”,在最后一小節(jié)做造型動作。
(三)學習旋律活動《搓元宵》。
1、教師分段彈奏音樂,引導幼兒將動作與音樂相匹配。
教師帶領幼兒分段聽音樂做動作。
幼兒聽教師完整地哼唱音樂、練習做動作。
2、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地聽音樂練習做動作,在音樂變換時用語言提示幼兒換動作。幼兒嘗試獨立地聽音樂做動作,教師在動作轉換時用眼神或動作提示,增強幼兒獨立地隨著音樂做動作的自信心。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幼兒在美工區(qū)用橡皮泥等工作做元宵。
小班元宵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節(jié),了解一些元宵習俗。
2、進行猜謎游戲,體驗快樂。
3、簡單了解節(jié)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感受節(jié)日的歡快氣氛。
材料準備:
1、花燈的圖片。
2、謎語若干。
活動過程:
一、看花燈,引出主題
小朋友今天陳老師帶來了很多花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圖片)
二、知道元宵節(jié)及一些習俗
1、什么時候我們看花燈?――正月十五是元宵節(jié)
2、除了看花燈,元宵節(jié)還要干什么?――吃湯圓、猜燈謎、舞龍舞獅
3、教師講解這些習俗的意義。
三、猜燈謎
師:我們也來猜猜燈謎吧,看看誰最厲害!
師幼猜燈謎,猜對的獎勵一個紙折的小兔燈籠!
反思和建議: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湯圓,為什么要吃湯圓?元宵節(jié)還有哪些習俗呢?我們的孩子很少接觸,知之甚少。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動開展了一個遲來的元宵節(jié)活動。根據(jù)小班孩子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我利用正月十五拍來的花燈照片和圖片給孩子直接的感官沖擊,并讓他們在看一看、說一說中了解元宵節(jié)的習俗,并知道是“團團圓圓”“期盼來年順利”的意義。
在猜燈謎的游戲中達到高潮,孩子們積極踴躍,因為猜對了可以得到一個兔子花燈,他們非常喜歡!通過本次活動相信孩子們對元宵節(ji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小班元宵教案4
活動目標:
1、了解元宵節(jié),理解兒歌意思,
2、能完整地朗誦兒歌。
3、體驗節(jié)日的快樂氛圍。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初步理解故事情節(jié),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活動準備:
彩泥、玩具小碗、根據(jù)兒歌內容繪制的圖標。
活動過程:
一、教師演示搓元宵,談話導入元宵節(jié)。
教師:老師拿的是什么?變變變,我用彩泥變出了什么?
一碗香噴噴的元宵來啦!元宵節(jié)里人們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節(jié)馬上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二、學習兒歌。
1、教師示范朗誦兒歌《鬧元宵》。
2、理解兒歌意思老師: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節(jié)日?
3、看圖標跟念兒歌,分析理解"團團圓圓"、"鬧元宵"的.意義。
教師:誰知道"團團圓圓"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來了,很多親戚朋友在一起。)兒歌叫《鬧元宵》,為什么要說"鬧"?(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熱鬧、很開心。)三、完整朗誦兒歌。
幼兒完整學習,朗誦兒歌2/3遍。
活動延伸:
1、區(qū)域活動:美術區(qū)搓團圓。
2、家園共育: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元宵節(jié)傳統(tǒng)活動。
附:兒歌《鬧元宵》
月亮走,我也走,月亮圓,人團圓,團團圓圓元宵節(jié)。
反思和建議: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湯圓,為什么要吃湯圓?元宵節(jié)還有哪些習俗呢?我們的孩子很少接觸,知之甚少。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動開展了一個遲來的元宵節(jié)活動。根據(jù)小班孩子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我利用正月十五拍來的花燈照片和圖片給孩子直接的感官沖擊,并讓他們在看一看、說一說中了解元宵節(jié)的習俗,并知道是“團團圓圓”“期盼來年順利”的意義。
在猜燈謎的游戲中達到高潮,孩子們積極踴躍,因為猜對了可以得到一個兔子花燈,他們非常喜歡!通過本次活動相信孩子們對元宵節(ji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小班元宵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安全教案10-31
《拔蘿卜》小班教案11-01
小班教案(精選10篇)07-06
小班教案(精選24篇)05-06
小班《拔蘿卜》教案12-21
小班社會教案12-24
小班識字教案(精選20篇)06-16
【精選】小班教案(通用30篇)05-17
小班教案《狗》(精選18篇)10-11
【精選】小班安全教案三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