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陶藝親子活動方案
“陶瓷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經歷了一個復雜而漫長的文化積淀歷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陶藝親子活動方案,歡迎來參考!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課前準備
1.教學講義。闡述手工成形的特點,基本技法與要求。
2.教學課件。介紹不同陶藝家不同風格的作品。
學生準備的用具
(1)帆布或麻布。(這些材料與粘土不會粘連,在泥板成形時很實用)
(2)碾棍。(用光滑的硬木做成,用于壓制泥板)
。3)木條。(厚度不同,成對結合碾棍和帆布使用,制備特定厚度的泥板時用)
。4)刮刀(一種實用性工具三角形刮刀用于切割泥板)
。5)修形刀(通常為木制,也可用塑料或其它材料制成,是手工成形的基本工具。這些工具考慮到功能的多樣性而有各種形狀的刀頭)
(6)環(huán)形雕塑刀(用于挖空實心器皿,亦可平整表面。把手上安裝各種形狀的金屬環(huán)。圓環(huán)用于削去多余的泥料,帶交的環(huán)用于平整表面)
坯料:陶藝泥(美術商店有售)
教學安排
1.知識講座。準備用具。
2.泥塑器皿。了解手工成形的第一種方法,初步感受泥的性質。
3.泥條盤筑。在第一種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第二種方法。
4.泥板成形。第三種成形方法。
5.作業(yè)講評。學生參加討論。
6.機動。參觀美術展覽、閱覽室查閱資料、聽講座等。
《講義》陶藝——手工成形
基本技法。
(一)捏塑器皿。取一個揉好的泥球放在手中,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壓進去。用拇指和食指旋轉捻捏,將其開孔。將器壁向上,向外捻拉,直至得到期望的形狀。
將一塊泥料團成球狀,輕握在手掌中,另一只手成杯狀輕拍泥球。
1.泥球做好后,潤濕右手拇指,便于按入泥球。
2.將拇指按入泥球。
3.再潤濕拇指,放入剛剛開出的孔中,用食指與拇指捻捏將孔開大些。
4.繼續(xù)邊轉動邊捻捏,將孔開大后,向上,向外捻壓使之升高。
5.繼續(xù)同樣的步驟,使碗壁變得高而薄。保持拇指濕潤,防止捏裂碗壁。
6.碗形已成。用食指平整口緣,使厚度均勻。
7.捏塑法做成的碗。這是故意保留了不規(guī)則的口緣,但碗壁厚度必須平整均勻。用拇指與中指捏著碗坯輕輕摔在桌面上,做出碗底。
8.釉燒的碗。
。ǘ┗ㄆ康某尚
前面的練習用泥球開始成型,本練習做一個圓形花瓶。用雙手拇指和食指將泥一片片疊壓在一起,慢慢向上形成器壁,確保造型統(tǒng)一。盡管此法成型較快,但制作過程中要有間歇,以便使器壁變硬,否則在重力作用下會倒塌。間歇中,在坯體上蓋一塊塑料布。由于捏塑法能制作非常牢固的器壁,所以此技發(fā)可用于成形大件器皿。
1.先做花瓶的底部。揉煉一團泥,先用掌根后用手掌側面捻壓泥團,盡量使厚度均勻。雙手提起泥板摔在帆布上,撞擊會使泥板向全方位延展。重復幾次這個操作,直至泥板厚約1厘米。
2.用金屬切割器,刮刀或刀切割泥板。用陶針刻畫將與泥片粘接的部位,準備制作器壁。
3.如果沒有現(xiàn)成的粉料制備泥漿,可用這種應急的方法:用手工成型一個小碗,碗中倒些水,不斷攪動使碗壁上的粘土溶解于水中,做成泥漿?捎卯嫻P將其涂在刻畫的區(qū)域。
4.用切割底部剩余的泥片制備小泥片,粘在花瓶底部刻畫過的區(qū)域。
5.用陶針刻畫接縫里緣,放一圈泥條使粘接牢固,用木制塑刀平滑粘接處。
6.開始用捏塑法手工成形。將一小片泥部分重疊在泥片上,用雙手拇指和食指壓食,向上做高,保持器壁不下塌。將底部旋轉,繼續(xù)添加小泥片,直至一圈完成。
7.用四層捻捏的泥片升高器壁。從作品里面加固接粘處,用木制塑刀壓光接縫,同時左手扶在外壁防止器壁變形。不要壓光外壁和接縫,保留其明顯的肌理。用塑了片蓋在口緣處,讓下面的部分干燥一小時。
8.同樣的方法繼續(xù)添加泥片。此過程中間再間歇兩次,使器壁變硬些。 泥條盤筑成形 此法可用粗細均勻的泥條做出各種形狀的器皿。制品壁厚,所用泥條則粗;壁薄,則泥條盡量細些。泥條由揉好的泥球搓成。處學時,泥條不要搓得太長,最長約25厘米即可。隨著不斷練習,你將很容易搓出較長,較硬,粗細均勻的泥條。成形前,先計劃好將用的泥條量。搓好的泥條要放在一片塑料布上包起來保持潮濕,這樣使用前不會變干。
1.用雙手手掌團出大小不等的泥球
2.將泥球放在塑料布上。用一只手的指尖滾壓泥球,搓成泥條。
3.雙手來回運動,繼續(xù)使泥條變細,變長。注意雙手拇指如何交叉在一起,使雙手穩(wěn)固。
4.雙手保持同樣的姿勢和運動,沿著泥條移動(不要向下壓),得到理想的長度。
5.所有泥條搓成后,取其中一條做成螺旋,做直筒的底。
6.用木制塑刀將螺旋表面由外向中心抺平,使之粘接。
7.用刮刀壓光筒底的表面。用陶針刻畫將粘接第一圈泥條的區(qū)域。
8.用泥漿涂抹刻畫過的區(qū)域?坍嫷谝粭l泥條。
9.將泥條放在筒底上,泥條長度應與圓周長度相當或稍微長一些。
10.沿一定角度用刮刀切去多余的泥條。這比垂直切割泥條要好,可使泥條兩端的接合面更大。用圓形塑刀粘接直筒內壁的泥條。
11.內壁平整后,用同樣的方法抺平外壁。
12.用帶有鋸齒的刮刀修外壁,刮刀應直立。繼續(xù)添加泥條。為了避免干燥中開裂,應使泥條間的接縫不要在同一條豎線上。能看到圖中第二圈泥條太短了,所以又加了一小段。
13.用鋸齒刮刀的斜邊在筒底外緣修出斜面。泥條都粘接完畢后,用鋸齒刮刀再刮一邊,放在一旁干燥。
14.釉燒后的直筒。
泥板成形。本練習中用半干的泥板成形。泥板太濕時不利于成形,因為泥板很高容易下垂,所以要提前制備泥板,幾小時后使用。
在泥板就位的過程中,有一步很重要:在側面 的泥板就位前,要先粘接第二塊大泥板,這樣就可以伸進手去刻畫內容,在較大的區(qū)域粘接加固接縫的泥條,從而使作品牢固。側面的泥板裝在兩塊大泥板中間,可在外部接縫處粘接較多的泥條使之牢固。
1.搓出泥條制作泥板。將泥條放在一塊帆布上,用雙手拇指將其壓在一起。
2.沿泥料兩邊各放一根厚為10厘米的木條。用碾棍碾平形成泥板。
3.制備三塊泥板:一快用于做底,一塊用于做成兩塊較大的泥板,另外一塊用來做較窄的側面泥板和加固的泥片。
4.用刮刀和金屬矩尺從較大的泥板上切出底形。用陶針標出一條線作為放置側面泥板的參照。
5.這是已經標出所有線條和一邊刻畫過的泥板,它將做底。在其余四塊泥板的接縫處也應標出線條且刻畫
6.用膠條將兩塊木板粘在一起形成丁字形支撐泥板。在前面,另一塊木板保持木板的垂直。這塊木板與丁字形板也用膠帶粘在一起(在左上角處很明顯看到)。
7.在支撐泥板的同時,木板也可作為放置第一塊側面泥板的標尺?坍嫿涌p出并涂泥漿。也應刻畫側面泥板的接縫處。
8.將這塊泥傍粘上去并刻畫兩塊泥板的接縫處,粘上泥土加固。
9.著些泥板形成丁字形,可支撐最大的泥板,因而可撤去木板。用修形刀兩泥條壓在接縫處。刻畫底部將與第二塊主板粘接的部位,在著一部位和側板的窄面上涂一些泥漿。
10.粘接第二塊主板前,刻畫其接縫處并涂滿泥漿。
11.這塊泥板粘好后,刻畫接縫里面并粘上泥條加固接縫。刻畫第二塊側板的窄面并涂上泥漿。
12.將從泥板上切下來的你泥條粘在作品外部,作為加固物有一種貫穿泥板的錯覺?坍嬎械恼晨p處并粘泥條將其封住。
13.兩條支撐泥片粘在一塊主板上后,同樣在另一塊主板上粘接。步驟與前面相同。
14.釉燒后完成作品。
【陶藝親子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陶藝活動方案09-07
陶藝活動方案范文01-16
舉辦親子陶藝活動方案06-01
小學親子活動方案-親子活動方案04-01
親子活動策劃方案-親子活動方案04-01
做陶藝作文05-12
親子活動方案01-21
親子活動方案06-26
(精選)親子活動方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