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行動》觀后感范文
近段時間,電影《紅海行動》一直刷爆各大朋友圈網(wǎng)絡社交,無論從劇情,還是演技,都相當?shù)木,票房更是殺出重圍,截止?6日,奪得了21億的票房,不過,這部電影雖然在網(wǎng)絡上大受好評,但卻并不是每個年齡段都適合觀看的,由于是過年,許多家長都會帶自己家孩子去電影院觀看電影,這也導致了不少網(wǎng)友吐槽家長的不長心,會給孩子帶來陰影,這不,就有網(wǎng)友在觀看電影以后,建議大家不要帶孩子觀看這部電影。
昨晚和老公一起去電影院看了《紅海行動》,這次真的從心底里佩服林超賢,能把國產(chǎn)的電影做的這么好138分鐘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激烈的槍戰(zhàn),而且情節(jié)緊湊,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沒有多余的廢話,沒有尷尬的“個人英雄”情節(jié),團隊的配合更是演義的真實震撼。
請原諒我沒控制住內(nèi)心的激動,說了這么多影片的事。其實今天主要談的是,在影廳里,看到了好多孩子的身影,而且都在四五歲的樣子。大多坐在媽媽的身上,吃著零食,看著手機。這些孩子并沒有鬧騰,也沒有影響其它人觀影,只是,做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真心不明白,父母是怎么想的,帶孩子來看這樣的電影。不管電影多精彩,口碑多好,這畢竟是槍戰(zhàn)片,而且特別的的血腥和暴力。
做為一個成年人,都能看出一身的汗,孩子看到這樣的畫面,對心理的負面影響會有多大呀;蛟S這些家長各有自己的理由,比如沒人看孩子呀、大過年的出來放松一下呀、孩子膽大不怕等等。我想說的是,孩子不是寵物,她們有智商、有情緒、感知力,對于他們并不理解卻又沖擊很大的畫面,心理只會有說不出的恐懼和對世界的錯誤認知。如果沒有人幫忙帶孩子,那就不要選擇這樣的電影一起看。
我不明白為什么電影院里,對入場的年齡沒有限制,只有收費的身高限制;蛟S,這種對孩子的保護權力權力在家長,但面對有些不在意兒童心理的家長來說,或者只有強制性的制度,才能讓他們知道,孩子可以看什么樣的電影,不可以看什么樣的電影。
在發(fā)展心理學里,對兒童心理發(fā)展情況做出過非常細致的劃分,其中一個階段,是角色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模仿看到的各種人物,特別是平時生活里看不到的。而且在這個時期,給孩子看到的是一些過度血腥和暴力的畫面,孩子在沒有是事辨別能力的情況下,就會錯誤的理解社會關系和處理方式,認為暴力是最佳的處理方式。
信息時代,孩子們接觸和看到的越來越多,在他們沒有長大前,家長們有義務去引導和過濾掉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長的信息來源。如果媽媽們擔心錯過優(yōu)質的電影,那我告訴你,電影可以在家付費看,到網(wǎng)吧看,一年以后十年以后都可以看。而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沒有重播或倒帶。
這位網(wǎng)友的呼吁是正確的,我國大陸并沒有明確的劃分電影的適宜觀看的年齡段,這也導致了電影院出現(xiàn)了許多本不該給未成長的小孩子觀看的電影。很容易引起孩子對未來的恐慌,所以,也希望網(wǎng)友們在觀看電影之前,先了解一下適合觀看的年齡段,再考慮帶孩子去觀看。
【《紅海行動》觀后感】相關文章:
《紅海行動》觀后感10-06
紅海行動觀后感10-02
《紅海行動》的觀后感11-25
紅海行動觀后感07-02
《紅海行動》觀后感07-14
紅海行動觀后感08-11
《紅海行動》觀后感12-18
《紅海行動》觀后感-觀后感02-19
紅海行動觀后感分享09-29
紅海行動觀后感范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