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之路》觀后感(精選15篇)
看完一部經(jīng)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復興之路》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復興之路》觀后感 1
《復興之路》的切入點是十分廣闊的,它向我展現(xiàn)了中國從戰(zhàn)爭到現(xiàn)今改革開放取得重大成果的近現(xiàn)代史的廣闊畫面。而它的切入點側重于講述在各個歷史關鍵分化點上道路的選擇問題,也就暗合了這部紀錄片的主題“復興”?梢哉f是一部想要為觀眾展現(xiàn)一幅歷史大畫卷的大型歷史記錄片,同時也希望觀眾能夠從中獲得對于國家復興的些許感觸。
不過,在看完整部歷史記錄片后,給我的感覺是一種失望,讓我提不起一點精神。整部片子幾乎就是對于高中中國近現(xiàn)代史教材的原文照搬,所具有的新意可謂是少之又少,我想我就算不看這部片子所可以寫出的歷史觀點應該也不比現(xiàn)在所能寫出的要糟糕。我想整部片子令人感覺如此乏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這些:
1、意識形態(tài)宣傳的痕跡太過于明顯。整部片子雖然著眼于整個中國的近代史范疇,但是對于除開中國共產(chǎn)黨在復興上的作為之外的部分太過于單薄。其實對于其他非中國共產(chǎn)黨團體對于我國近代化進程所做的努力實在不小。這些東西其實也值得用更多的筆墨去書寫。
2、史觀過于陳舊。整個紀錄片的史觀基調依然停留在高中課改之前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水準上,對于晚晴志士們的評價依舊是在一個很陳舊的層面上進行的,這顯然對于一個追求新的史觀的大學生是不能接受的。
3、整個紀錄片的涵蓋范圍過于龐大,沒有很好地駕馭整個紀錄片。拿《燃燒的黃龍旗》作為對比,《復興之路》顯得極為死板,沒有一種將歷史事件和人物形象還原的躍然紙上的感覺。這種缺陷也許就是因為它所涉及的范圍太過于龐大而造成的。
盡管有這些許多令我不爽的情況的出現(xiàn),我還是堅持將這系列的紀錄片看完了,希望能夠在里面找到一些對我的歷史知識有提高的地方?赐曛,我也不怎么清楚這種新鮮知識對我的影響是怎樣的,也許是潛移默化的吧。
以下是我對于中國復興的過程的一些粗略的看法和見解:
1、中國在近代的落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維多利亞時期的維多利亞女王和同時期的慈禧太后對于種種現(xiàn)實所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反應,在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說明中國已經(jīng)在經(jīng)濟、制度各個層面上落后于西方的先進社會。改革,或者說,社會變革已經(jīng)是大勢所趨。各個階層都在做出各自的努力,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已經(jīng)最后中國共產(chǎn)黨的努力,這些努力,無論其最初動機如何,客觀上確實都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以及中國從封建社會的擺脫。也許從反帝國主義這個層面上來說,他們或多或少存在所謂不夠徹底的問題,但是既然是從近代化的角度來講,那就不應該忽略。由于政治獨立是經(jīng)濟發(fā)展乃至走向復興的一個重大前提,因此,晚清志士們的努力最終失敗是一種必然。
2、反過來說,中國共產(chǎn)黨最終完成了政治獨立的目標并開始進行經(jīng)濟建設也是一種歷史選擇,一種人民的選擇的結果。因此,至少在當時,乃至當前,中國共產(chǎn)黨都可以算作是一個有活力、卓有成效的政黨,這些歷史功績和作為是永遠無法從歷史的功勞簿上抹殺。的確,沒有中國共產(chǎn)黨,就沒有社會主義的新中國。
3、新中國改革開放之前形成的各種錯誤或者說極“左”的思想和作為,盡管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極大的災難。但不如把它看作是中國革命歷史中的波折,也許百年以后,歷史學者會把這一系列事件認為是社會主義制度真正建立起來之前的挫折。一如法國大革命,從熱月政變到巴黎公社之后君主制度在法國的徹底消失所經(jīng)歷的70余年的歷史。再者,對于一個當時執(zhí)政經(jīng)歷尚且淺薄的政黨,經(jīng)濟建設和政治建設上的錯誤情有可原。又比如英國從光榮革命到19世紀40年代真正確立廣泛的普選制度——政治體制的真正完善,所經(jīng)歷的.長時間,是一個道理。因此,或許我們還是有理由相信,今后所見的中國共產(chǎn)黨,會有一些出色的進步。
4、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jīng)濟建設上的成就矚目,一些與經(jīng)濟建設和經(jīng)濟制度采用所相關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構建也有不錯的成就。這點,哪怕是一個極端的者也不會否認。但是政治方面的改革可謂是捉襟見肘,建國前的新政協(xié)所訂立的一些政治原則和制度依然沿用至今。這個現(xiàn)象一方面說明了當時訂立的政治制度的先進性。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當前中國政治制度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落后。按照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史觀的觀點,上層建筑對于經(jīng)濟基礎和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是具有反作用的。落后的政治制度必然對于經(jīng)濟建設存在阻力,或許現(xiàn)在這種阻力在中國還不明顯,但是今后會是個什么情況,是否樂觀,沒人能夠預測。如果非要等到經(jīng)濟基礎自己去決定一種新的上層建筑,那手段將會是激烈的而非平靜的那種。因此,我認為,中國今后的改革方向,還應該更加注重政治制度的層面。否則,所謂走向復興就是一張空頭支票。
《復興之路》觀后感 2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翱v觀中國歷史,我們可以從中明白一件事:志當存高遠。因為人是為什么而活?又是什么在支持著人們奮發(fā)向上?其實不過就是兩個字——信念。
當國人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沉醉不醒時,在歐洲,許多西方國家卻在悄然發(fā)展壯大著,他們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志向遠大而又有著令人驚詫的行動力。當本國的資源不能滿足時,他們把目光看向了傳說中“遍地黃金”的東方國家。當英國派出使者向清朝請求通商時,乾隆卻以“天朝物產(chǎn)豐盈,無所不有”為由一口拒絕了他。那時的清朝已經(jīng)在安逸中消弭了意志,不求上進,在自己自足的滿足中一醉不醒,渾然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于是,中國與世界發(fā)展的潮流擦肩而過,沒有抓住這難得的發(fā)展機遇。
清朝的閉關鎖國,孤立了自己,使自己在世界上落伍。結果曾經(jīng)的東方大國,被歐洲國家的尖船利炮打開了國門,從此步步淪喪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蒙受了百年屈辱。
“志當存高遠。”我們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繁花似錦,不能奢望能一勞永逸,不能滿足于眼前的一點點成就,而是要樹立遠大的志向,并為之不斷奮斗,最終才能成功。
“請您用大理石,漢白玉,青銅和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綢緞,綴滿寶石,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放上神像,飾以琉璃,飾以黃金,飾以脂粉,請詩人出身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請您想象一個人類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那就是這座名園”在世界的一隅,存在著人類的一大奇跡,這個奇跡就是圓明園。1860年10月18日,英國公使額爾金下達焚毀圓明園的命令,其理由是”在人們腦海中留下不易泯滅,永遠保存的痕跡。圓明園宮殿為之要地,人所共知,毀之所以予中國政府以打擊。警醒其迷夢”這一行動得到了英國首相巴麥尊的同意,他還暗示額爾金燒毀紫禁城。
為了給予中國政府以沉重的打擊,破滅中國人民的信心,這座耗費了150多年時光和數(shù)不盡的人力物力才建造起來的萬園之園,被一把火和一個野蠻的命令所毀,只給百年后的世界留下了斷壁殘垣和不絕于書的憤怒。
“志當存高遠。”如果當時的王朝統(tǒng)治者能目光遠大,立志高遠,或許這夢一般的園林不會被毀得如此令人心痛。可是世界上不會有“如果”,我們必須以此為鑒,從傷痛中走出來,去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chǎn)階級通過光緒帝進行了資產(chǎn)階級政治改革運動——戊戌變法。雖然變法最后失敗了,但是它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它要求發(fā)展資本主義經(jīng)濟和擴大資產(chǎn)階級政治權力,符合近代中國發(fā)展的歷史趨勢,它傳播了資產(chǎn)階級的新文化和新思想,批判了封建主義舊文化,舊思想,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
“志當存高遠!边@是一次資產(chǎn)階級的覺醒,志向遠大的仁人志士在中國一步步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深淵時勇敢的站了出來,希望在中國建立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的資產(chǎn)階級為此奔走奮斗。其中尤其是”戊戌六君子“中的譚嗣同,在戊戌變法失敗時拒絕了逃生機會,表現(xiàn)出了大義凜然 ,視死如歸,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大無畏精神,以這種捐軀的壯烈行為,來喚醒民眾的覺悟。但是樹立了遠大的志向,還需要腳踏實地的行動最終才能獲得成功。
由于變法的'失敗,中國失去了一批傾向在原有體制下實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張激烈變革,最終使一場千年巨變——辛亥革命爆發(fā)了。辛亥革命給了封建專制制度以致命的一擊。它推翻了統(tǒng)治中國近代長達270多年的腐敗屈辱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也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在以后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臺。張勛復辟帝制的鬧劇和袁世凱的83天皇帝夢都是警醒他人的例子。
“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北环Q為“國父”的孫中山先生曾經(jīng)這樣說過。這句話告訴了我們意志的重要性,我們要用正確的思想來指導我們的行動,軟弱與退縮都不是革命者應有的,我們要勇于面對困難,愈挫愈勇。因為“雖然試了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試的話一定會失敗”。很多時候成功都是一扇虛掩著的門,就看你有沒有勇氣去推開它。或許困難并沒有你想象中那么難以解決。
《復興之路》觀后感 3
歷經(jīng)風雨滄桑,歷經(jīng)時事變故;有過盛唐的自豪,也有過清末的傷感;體會到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也體會到圓明園被燒的恥辱……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飽經(jīng)風雨滄桑的中華大地,終于在今天迎來了春暖花開的日子……
晨曦中,當國旗伴著太陽冉冉升起的一刻;陽光中,當自己伴著人歡樂在教室上課時;黃昏中,當斜陽伴著自己回家同家人一起吃飯時……你,是否想過,這一切來得有多么艱辛不易么?
曾幾何時,中華大地文學之盛,春秋戰(zhàn)國百家爭鳴,唐詩宋詞印婉認爭相誦讀;曾幾何時,中華大地被譽為禮儀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黃子孫重禮儀,講誠信;曾幾何時,中華軍力之強,元朝鐵騎進入歐洲,明朝上船下達西洋……
然而,當國人還兀自沉浸在四大發(fā)明的光環(huán)之中時;當國人還自以為是世界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的中心時;當國人還自以為中華地大物博時;當國人還堅信天圓地方時……在歐洲,許多西方國家卻在悄然中慢慢發(fā)展壯大起來,并且很快的超越了東方文明。當其本國資源不能滿足發(fā)展需求時,踢門便把目光瞄向了資源豐富的東方亞洲國家。于是,英皇派出使者到當時還很強盛的大清朝,請求與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卻以‘天朝物產(chǎn)豐盈’為由一口拒絕了。于是,中國與世界給魚的第一次機會失之交臂。
當中國的大門被打開時,確實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堅船利炮之下,從此中國的災難降臨了……在列強的武力威脅、打擊之下,當時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喪國辱權的不平等條約,使本就落后的華夏大地的現(xiàn)狀雪上加霜,淪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狀態(tài)……
“國破家何在?”當中華大地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是,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繼的為了解放中華的事業(yè)而奮斗:譚嗣同、梁啟超、秋瑾、孫中山……一批批的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僅過一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和奮斗,終于迎來開了今天這平淡而幸福的世界。
現(xiàn)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國賦予我們的,在不同人心中,祖國是不一樣的:在小孩眼中,她是一座美麗的花園;在大人眼中,她是自己的脊梁;在老人眼中,她是一個大家庭,一個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家庭……而在我看來,這片中華大地宛如一汪碧水。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華這片地正如一汪碧水,要向她永遠碧綠清澈,永葆青春活力,就要不斷的有新鮮血液輸入,同時還要向外疏通,讓世界認可,要讓世界離之不得。我們的領導人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改革開放是解放的中華大地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
現(xiàn)在的中國,一方面是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另一方面是道德的迅速滑坡,這樣便導致了道德和社會發(fā)展嚴重的分化,在信息的時代,道德要是跟不上經(jīng)濟的發(fā)展腳步那肯定是一件特別可怕的事情。
“請不要隨地吐痰,請自覺排隊,請主動給老弱病殘讓座”……類似于這樣的提示在當中國今社會隨處可見,不只大家看到之后有什么感受嗎?再有禮儀之邦之稱的中國,遍地可見這樣的提示,作為一名中國人,特別是高素質的大學生,大家不覺得著讓人很別扭嗎?特別是,作為一名中國人當你在國外看到用漢語寫的‘請不要大聲喧嘩’‘請愛護環(huán)境,不要亂扔垃圾’的標語時,你心里是怎樣的感受呢?他們?yōu)槭裁匆脻h語不用英文呢?我認為這值得大家認真考慮、反思一下——這還是‘禮儀之邦’么?還是‘謙謙君子’的國度嗎?當前中國便面臨這樣一個問題:‘誠信缺失’‘道德滑坡’……
我們口口聲聲喊著要‘復興’要‘強盛’,難道只是要復興‘經(jīng)濟’‘軍事’‘政治’嗎?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古人高尚的品德難道不應該復興么?作為一個中國人,這是值得每個人深思的一件事。只要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復興,就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復興、強盛……
或許,你還兀自沉浸在風靡全球的唐潮之中;或許,你還神游在天朝物產(chǎn)豐盈的夢幻之中;或許,你還為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績而熱血澎湃;或許……
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為歷史被人們塵封在記憶的深處了。我們的復興之路遠還沒有結束,我們還有很多的路要走,我們還有很多的事要做……作為一名當代的大學生,可想而知,我們肩上的擔子是很重的。所以,當你還泡在網(wǎng)吧時,當你和朋友浪漫、散步時,當你逃課時……我們可以想想,這一切是如何來的,來的易么?我們這樣做對么?對得起誰么?
《復興之路》觀后感 4
《復興之路》給人的第一感受就是細致、深沉、雄渾、大氣。
首先,《復興之路》以夾敘夾議的敘述手法,簡練、直白、概括性強并帶有詩意的旁白娓娓道來,再加以中外學者觀點鮮明的點評,讓觀者很容易理解并引起共鳴。
同時,《復興之路》富有沖擊力的畫面,實地拍攝+電腦特效+影視劇畫面節(jié)選,不僅僅真實地還原了一個多世紀前的世界面貌,很好地用視聽效果配合了解說詞,而且讓觀眾大開眼界、增長知識。
此外,《復興之路》還有別于以往政論片論點有余而論據(jù)不足的缺陷,而是積攢了超多有說服力的實例,并十分注意突出細節(jié)。比如,第一集《千年局變》一開篇,先是從福建馬尾造船廠建廠140年講起,很自然地帶出:改變中國命運的'第一、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都是從海上而來的危機。
《復興之路》不僅僅關注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發(fā)展的軌跡與最后的影響,還著超多筆墨在歷史人物的命運之上。林則徐、魏源、康有為、孫中山一個個在中國歷史上振聾發(fā)聵的名字,正是他們的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交織,才串起了中華民族的整部歷史。
《復興之路》提出了一個主題,那就是復興。圍繞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艱辛之路,該片不斷地提問、求證、論述直至最后得出結論,從中能夠看出該片制作者嚴謹?shù)膽B(tài)度和由衷的職責,這正是電視精品誕生的根本所在。
《復興之路》觀后感 5
中國近代史從初中到大學,我們已經(jīng)學過加復習過不計其數(shù)遍。初中初學時,在教材語言的激勵和老師額外悲情故事的催動下,我們學生個個怒發(fā)沖冠,義憤填膺,痛罵列強。
已有渙散,而北洋海軍卻在自己的地盤上,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雖然北洋海軍,準備不足,彈藥劣質,可是北洋海軍完全可以憑借皮早肉厚和數(shù)量的優(yōu)勢,托一陣子等待補給,而北洋海軍也并不是沒有好的彈藥,只不過當時舍不得帶在艦上,全放在家里舍不得用,而后期支援的魚雷艇也足以致命。由此看來,硬件實力上,北洋海軍還勝于日本海軍。
可是北洋海軍為什么會敗呢?再看軟件實力上,剛遭遇北洋海軍管帶們慌亂有點過頭,而作為隊長的丁汝昌卻優(yōu)柔寡斷,拿不定主意,而在作戰(zhàn)隊形上又爭執(zhí)不下,最終確定用歐洲早已不用的傳統(tǒng)“一”形隊列,而日本海軍則用了新興的專門克制住“一”字形戰(zhàn)列的斜排三列的沖擊型戰(zhàn)列,再加上日本軍艦輕快地優(yōu)勢,戰(zhàn)爭剛開始北洋海軍的隊形就被沖散,并被分割打擊。而鄧世昌提出的“人”字形隊列正好可以防范這種局面的`提議未被采用。這樣戰(zhàn)術上已經(jīng)處于被動了。指揮上,戰(zhàn)爭伊始,旗艦的旗臺被打斷,只會中斷各艦各自為戰(zhàn),良莠不齊,有的將領畏首畏尾,甚至出現(xiàn)了把己方艦船撞沉的悲劇。再者,士氣低落,作為統(tǒng)帥的丁汝昌把自己關到指揮室里,萎靡不振,嚴重影響了軍隊的整體士氣。
唉!如今對歷史已經(jīng)難有往日激情,唯有對歷史懷疑的內(nèi)容還能激發(fā)一點興趣了!
《復興之路》觀后感 6
最近,我看了一部紀錄片,題目叫做《復興之路》。
復興之路,顧名思義就是從衰敗走向興盛。是的,我們的中國就是這樣,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地蛻變,最終繁榮昌盛!回憶過去,那一點一滴都印在每個中國人的心里!稄团d之路》以翔實的史料;趾氲臍鈩。深沉的語言。珍貴的歷史圖片,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復興的畫卷,為我們演繹中國的蛻變。它站在新的中國,新的歷史上,回憶過去,展望未來!它以獨特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偉大的民族是如何覺醒,選擇社會主義,實現(xiàn)改革開放,而后又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科學發(fā)展觀,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
這部紀錄片從〝千年巨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這六個主題講述了我們中華民族是如何從以前的落后走向現(xiàn)在的繁榮昌盛。
我們偉大的祖國以前也有過輝煌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但是到了近代,我們的`祖國由于種。種原因變得衰弱了,受到了西方國家的欺負。是中國共產(chǎn)黨拯救了我們,領導我們走向復興之路,帶領我們建設新中國。正是有了中國共產(chǎn)黨,才有了我們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我們的祖國便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說:2008年奧運會在我們中國成功舉辦,從〝神舟六號〞到〝神舟十號〞登天。這些都是我們每一個復興之路上的堅持的腳印。
讓我們更加努力地學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復興之路》觀后感 7
《復興之路》分別圍繞“千年局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六大主題線索,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振興之路 偉大成就《復興之路》把焦點鎖定現(xiàn)當代中國,即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全片講述屈辱、奮爭以及復興的歷史。
《復興之路》對于現(xiàn)代中國最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于,在展示了中國近30年經(jīng)濟持續(xù)高速增長,政治社會穩(wěn)定繁榮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同時,通過采訪國內(nèi)外權威專家對中國和平發(fā)展的'成功經(jīng)驗進行總結分析,對中國復興遇到的各種挑戰(zhàn)提供了解決問題和未來發(fā)展的相關重要策略!稄团d之路》讓觀眾看到,中國選擇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創(chuàng)造了一個西方認為難以理解的成功奇跡,已具備了復興的初步條件,中國有可能為世界上其他國家走向富強和繁榮提供一個可參照的樣本。
不懈探索 喚起信心
《復興之路》選取各個歷史階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進行歷史重現(xiàn),全景式追溯了中華民族的強國之夢和不懈探索的偉大歷程,引發(fā)了觀眾關于民族復興的議論和思考。有觀眾表示,這是一部有深度、有力度的優(yōu)秀政論片,看了之后情緒激昂,更喚起大家振興中華的信心和決心。
《復興之路》觀后感 8
觀看復興之路的歷程,使我回顧了中華民族100多年來的強國之夢和不懈探究的偉大歷程。翔實的史料、恢弘的氣概、膚淺的語言、寶貴的歷史圖片,為世人展現(xiàn)了一幅民族復興之畫卷。100多年來,民族復興成為中國人民的執(zhí)著追求。陜北延安,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全國人民抗戰(zhàn)的圣地,民族復興的領導者在這里運籌帷幄。變革的時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楚可見的腳印:抗擊非典,踐行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理念,領袖和民眾共赴危難,贏得了人民的愛戴和擁護。突飛猛進的中國經(jīng)濟,完善社會主義市經(jīng)濟體制苦干問題的重要決議,無一不是民族復興的基石,讓我領悟到了國富民安的道理,熟悉到年輕一代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民族復興的重任。也讓我們看到了祖國前進的艱辛歷程,同時也看到了今日中國的強大。我們是祖國的盼望,我們要繼承先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報效祖國做出更多的努力。
看完《復興之路》后兩集,我有種說不出的感動和驕傲!感動的',是那些為中國的進展做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人;驕傲的,是為自己能夠成為這個優(yōu)秀民族的一份子!經(jīng)受了歲月的磨礪和洗滌,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著廣闊人民群眾,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這個最終目標而不斷探究著、奮斗著、進展著、前進著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一起哀悼,一起歡呼,一起奮斗,一起感動不論遇到什么,歷史事實都告知我們: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中國將會不斷進展、進步!
《復興之路》觀后感 9
看完復興之路,我慶幸自己出生在這樣一個時代。中國一路這樣走來,經(jīng)歷了多少風風雨雨,我們才有今天。在這樣一個和諧的社會生活。
大唐盛世是我們的自豪,八國聯(lián)軍侵占中國的恥辱我們不能忘記,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在跌倒后終于又站起來了,我們迎來了美好的日子。
復興之路,從衰落到再次興盛的過程中所探索走過的'道路。而國人,或辛酸或憤苦或彷惶或堅定地在這條充滿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這條路我們走的太苦,滿滿的艱辛,滿滿的勞苦,每一步都流著苦澀的淚水;每一腳都能踩出濃艷的鮮血。
即要辨明歷史的正確走向,就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中國出現(xiàn)了千年未有的變局。這時,各種思潮交相激蕩,主義之爭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導中國“走孔子之路”;自由主義者、全盤西化派既不滿專制復古,又排斥馬克思主義,寄希望于走歐美資本主義的道路。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chǎn)階級封殺馬克思主義,企圖用封建的法西斯主義主宰“中國之命運”。而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開宗明義,首先指出了“中國向何處去”這個關鍵問題?梢,這思想的較量,主義的斗爭,其實質是不同的歷史走向之爭,是中國發(fā)展道路的方向
中國仍然在努力,相信中國一定會變的越來越強大。
《復興之路》觀后感 10
觀看復興之路的歷程,使我回顧了中華民族100多年來的強國之夢和不懈探索的偉大歷程。翔實的史料、恢弘的氣勢、深沉的語言、珍貴的歷史圖片,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復興之畫卷。100多年來,民族復興成為中國人民的執(zhí)著追求。陜北延安,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全國人民抗戰(zhàn)的圣地,民族復興的領導者在這里運籌帷幄。
變革的`時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見的腳。嚎箵舴堑,踐行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理念,領袖和民眾共赴危難,贏得了人民的愛戴和擁護。突飛猛進的中國經(jīng)濟,完善社會主義市經(jīng)濟體制苦干問題的重要決議,無一不是民族復興的基石,讓我領會到了國富民安的道理,認識到年輕一代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民族復興的重任。也讓我們看到了祖國前進的艱辛歷程,同時也看到了今天中國的強大。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要繼承先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報效祖國做出更多的努力。
看完《復興之路》后兩集,我有種說不出的感動和自豪!感動的,是那些為中國的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人;自豪的,是為自己能夠成為這個優(yōu)秀民族的一份子!
經(jīng)歷了歲月的磨礪和洗滌,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著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這個最終目標而不斷探索著、奮斗著、發(fā)展著、前進著……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一起哀悼,一起歡呼,一起奮斗,一起感動……不論遇到什么,歷史事實都告訴我們: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中國將會不斷發(fā)展、進步!
《復興之路》觀后感 11
昨天,單位老干部處組織參觀國家博物館的復興之路展覽。盡管我們這一代對此段歷史幾乎耳熟能詳,但我還是隨著講解員認真看了一遍。記得曾買票去國家大劇院看過演出“復興之路”,當時除了感官震撼和重溫歷史的感慨外,略有不滿足。
既然是復興之路,時間跨度又從1840年以前直至現(xiàn)在,那么無疑是指中華民族之復興之路,其涵蓋內(nèi)容就不應僅僅是中國共產(chǎn)黨之歷史,應包括國民黨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及其主要人物。但可惜的是,這方面內(nèi)容太少,過于簡單,幾乎是一帶而過,特別是抗日戰(zhàn)爭階段。這次去參觀,我也是想看看代表國家水平的展出到底如何,所以認真跟著講解員走了一遍。結果還是有些失望,依然基本上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復興之路。解說詞方面的瑕疵就不去說了,但講歷史而不給國民黨在歷史中的作用以適當?shù)?篇幅和公允的評價,多少都是不妥的。特別是抗日戰(zhàn)爭期間,共產(chǎn)黨有八路軍、新四軍二路軍及民兵游擊隊等武裝力量,主要在華北,而國民黨是正面部隊,在全國各個地區(qū)展開抗日行動,在與共產(chǎn)黨的部隊交叉地帶雙方也有相互配合作戰(zhàn)。期間陣亡的高級將領就很多,如張自忠、趙登禹、戴安瀾等等,數(shù)以十計不止。竟然提得很少!這不僅不尊重歷史,愧對那些陣亡將士,而且當前正值國共醞釀第三次合作,走向兩岸統(tǒng)一之路之時,這樣對待歷史,使海外華人、香港、澳門,特別是臺灣民眾如何感想!
已然是21世紀,已然兩岸合作到目前局面,代表國家水平的展覽做這樣的處理實在令人失望!殷切希望國家博物館能站在歷史的高度和前瞻的視角,再次審視這個展覽,重新審視、考證、修改、補充、完善之,求得溫故而知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一個經(jīng)得起考驗的,受全球華人贊賞的展覽。
《復興之路》觀后感 12
今天,我去觀看了《復興之路》這部電影,它用歌舞的形式講述了中華民族一百七十年的榮辱興衰,最終走上了復興的道路。
1840年到1949年是中國人民不斷抗爭的一百年。1840年,英國發(fā)起了鴉片戰(zhàn)爭,清朝政府腐敗無能,被迫把香港割讓給英國,英法聯(lián)軍還火燒了圓明園。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了;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了;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人民軍隊誕生了,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經(jīng)過千辛萬苦,不斷壯大。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了,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最終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1949年,人民解放軍最終解放了全中國。
1949年到2009年是中華民族輝煌的六十年。影片表現(xiàn)了: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各族人民歡聚一堂的場景;影片刻劃了:改革開放富起來,人們慶祝豐收,建設城市;1997年到1999年,香港和澳門相繼回歸祖國;2008年中國人實現(xiàn)了在太空行走的飛天夢想……當屏幕上響起“我和你,心連心”的'樂曲時,一下子又把我們拉回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場景。北京沸騰了!中國沸騰了!華人世界沸騰了!北京一下子成了歡樂的海洋。當奧運火炬在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點燃的時候,“鳥巢”真正孵化了中華奧運夢想!
看完影片,我了解了中華民族這段歷史,明白了落后就會挨打的道理。我也明白了為什么解放軍叔叔的帽子上會有一顆紅五星和金色的“八一”字樣了,強大的解放軍讓敵人再也不敢侵略我們的祖國了!我還明白了為什么人們說鮮艷的五星紅旗是先烈的鮮血染紅的,為建立新中國,無數(shù)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胸前的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今天我們過著幸福的生活,未來我們要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復興之路》觀后感 13
復興之路主要講述了中國近現(xiàn)代發(fā)展過程,簡單來說即“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xiàn)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復興之路》圍繞千年巨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1840年,因為中國的禁煙措施,遭到英國政府的強烈反對,中英兩國爆發(fā)了戰(zhàn)爭。由于中國的科技落后,導致中國大門第一次被打開。中國徹底失敗,并且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然而中國人的思想還未被打開。1860年英法艦船200只,侵略軍16000余人闖至天津大沽口外。無能的清政府委曲求全,無心抵抗,致使侵略軍長驅直入,進逼京城。咸豐皇帝倉皇逃奔承德,百官皆散,軍卒志懈,民心大恐。次日下午,當侵略者將圓明園的財寶洗劫一空后,又放火將圓明園燒成粉末。這時的中國徹底宣告失敗!皣萍液卧?”當中華大地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時,一批批有志人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繼,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如:譚嗣同、梁啟超、秋瑾、孫中山、毛澤東……一批批的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僅過一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和奮斗,終于迎來了今天這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不管將來我們的發(fā)展如何,在看完《復興之路》后,我們要牢固樹立為國家建設出力的決心,我們要緊緊的圍繞在黨的周圍,堅定不易得跟著黨走,從而使我們國家能夠發(fā)展的越來越好。
《復興之路》觀后感 14
本學期學校讓我們看了《復興之路》。看完后給我的震驚使我久久不能平靜。這部政論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首過去,展望未來。講述了一個偉大的民族是如何覺醒,講述了我國是如何選擇社會主義,實現(xiàn)改革開放,而后又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科學發(fā)展觀,把我國建設成為了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使我對中國歷史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國歷經(jīng)了多少風雨滄桑,歷經(jīng)了多少磨難。有過盛唐的自豪,也有過清末的傷感;體會到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也體會到火燒圓明園的恥辱 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飽經(jīng)風雨滄桑的中華大地,今天終于迎來了春暖花開的日子。
曾幾何時,中華大地文學之盛,春秋戰(zhàn)國百家爭鳴,唐詩宋詞印婉認爭相誦讀;曾幾何時,中華大地被譽為禮儀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黃子孫重禮儀,講誠信;曾幾何時,中華大地
然而,當國人還兀自沉浸在四大發(fā)明的光環(huán)之中時;當國人還自以為是世界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的中心時,當國人還自以為中華地大物博時;當國人還堅信天圓地方時 在歐洲,許多西方國家卻在悄然之中慢慢發(fā)展壯大了起來,并且很快的超越了我國,當他們的資源不能滿足發(fā)展需求時,他們便把目光瞄向了資源豐富的東方亞洲國家 中國,英皇派出使者到當時還很強盛的大清朝,請求與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卻以 天朝物產(chǎn)豐盈 為由一口拒絕了,中國與走向國際化的第一次機會失之交臂。
當我國的大門被打開時,確實是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堅船利炮之下,從此我國的災難降臨了 在列強的武力威脅、打擊之下,當時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喪國辱權的不平等條約,使本就落后的華夏大地的現(xiàn)狀雪上加霜,淪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狀態(tài)
《復興之路》觀后感 15
走進國博,邁向《復興之路》,仿佛時光倒轉,輪回到那聽了許多,卻不曾經(jīng)歷過的100多年前。
《復興之路》是中國的近現(xiàn)代史,是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走向繁榮復興的偉大歷程,站在序言那里,感覺像是就要打開塵封的大書,要費好大的力氣翻閱,我深深的吸了口氣,嗅著陳年紙墨的余香,開始接受心靈的洗禮。
這次參觀,吸引我的多是一些細節(jié)。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勞工的照片,他們幾乎渾身赤裸,只在最隱私處圍了塊破布,嶙峋的肋骨仿佛要從沾滿污泥的皮膚頂出來一樣,漠然的雙眼看不到一點神采,猜想他們可能是正在勞動的時候被工頭拉過去站在那里,給外國人拍照的。他們看上去是那么的渺小,盡管每個人都是鮮活的生命,但是生命竟是如此的卑微。我很慶幸,自己生在現(xiàn)在的這個時代,也很慶幸,我可以讓自己的兒子在陽光下成長。存著一顆感恩的心,對愛國大臣、對革命領袖、對仁人志士、對抗日英烈、對黨和政府、更對每一個普通的勞動者。我想起日前菜農(nóng)因菜賤而自殺的事情,當時曾想人的`生命怎能如此卑微,但是正是他的犧牲,才換來了有關方面的重視,才換來了更多菜農(nóng)及菜農(nóng)的家庭好好生活的機會。即使到現(xiàn)在,我們的國家還沒到人人都衣食無憂的程度!案哂衅涮,居者有其屋”的理想還遠遠沒有實現(xiàn),就業(yè)和住房的問題就是我們周圍甚至我們自身的現(xiàn)實困擾……
復興之路還很長,還要更加努力的走下去。在這當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責任的,愛自己、愛家人、愛一切可愛的人和事物,好好的工作、好好的生活,至少就是盡了一份力的。
【《復興之路》觀后感】相關文章:
復興之路觀后感12-05
《復興之路》觀后感02-25
《復興之路》優(yōu)秀觀后感范文10-24
復興之路觀后感7篇02-24
復興之路觀后感2000字03-17
復興之路新時代部分觀后感06-21
復興之路讀后感02-12
復興之路讀書心得體會04-01
復興中華征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