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活著》觀后感 推薦度:
- 《活著》觀后感 推薦度:
- 《活著》觀后感優(yōu)秀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活著》觀后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吧,觀后感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后的感觸。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活著》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活著》觀后感 篇1
已經(jīng)記不得朱自清的背影了,但是看這部片的時候,爸爸的背影在我腦海里若隱若現(xiàn)。當老丁的女兒與老丁在東京相見又分離的時候,我想到了第一次出遠門上大學時的情景
因為喜歡雙重喜慶、喜歡山,我跑到了重慶,兩天一夜的車程很事實地告訴了我這是5000里的遙遠距離。我們是報名前一天到的,我們也去了當?shù)氐囊恍┚包c,比如朝天門、比如瓷器口,第三天下午,爸爸要買回程的票了,我一人坐在教學樓的臺階上,顯得那么無助,聽著來來往往陌生的、聽不懂得語言,看著跟兒女道別的家長,第一次,我覺到了孤單的可怕,于是我抱頭大哭起來。過往的學姐學長還以為我出什么事了,都停下來安慰我,還特意找了山東的老鄉(xiāng)來跟我說話
老丁送女兒只能到成田站,一路上父女眼淚相向,那一刻我才真正懂了什么是相對無語,惟有淚千行。下車的時候,女兒不敢回頭看,爸爸走的時候,我不敢去火車站送,道理是一樣的',我一向討厭分離,一向不喜歡送人也不喜歡被人送,因為我始終愿意一廂情愿的以為沒有告別就不曾分離。
老丁的故事之所以打動人,是因為他只身國外開始了改變下一代命運的賭注。其實在國內(nèi),對于千千萬萬努力改變生計的父母而言,也是如此。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好好學習,將來才會有出息?梢哉f,父輩偉岸的背影毫無例外的成為了我們向上走的墊腳石,努力賺錢供我們讀書,努力給我們最好的生活。
我自認是個特別懶的人,家里的事我從來沒有操心過,也沒有什么可操心的,因為父母已經(jīng)處理的很好了。從小到大,凡是我為家里做過的活兒都是有報酬的,有時候是一瓶可樂,有時候是炸雞、烤鴨一類好吃的。對了,我想起小時候,逢年過節(jié)有好吃的,父母都給我留著,印象里,爸爸都很喜歡吃骨頭,媽媽則不喜歡吃肉,長大了才知道不是真的不喜歡而是不舍得,以至于我吃雞肉吃到傷胃,此后很多年都不再喜歡吃。
高中的時候全日制寄宿,身體不好,每次周末回來,爸爸都會買我最愛的全羊湯、粉皮雞,還給我做很多好吃的。其實我一直覺得爸爸很嚴厲,我倆沒有多少感情,甚至他連我上高幾、多大都不知道,按照五行的說法,我倆相克,所以小時候他在外邊多,見得少,大了我從中學開始寄宿,所以見面也很少。
或許,有時候,父愛需要長大了才會明白,因為它不像母愛那么直接,一直在血液里流淌。父愛更多時候是一種擔當,嚴厲的面孔下,掩藏的可能是一個慈祥的心,想靠近我們,卻又在表面疏遠我們,因為他是一家之長,他得能把我們鎮(zhèn)住。
《活著》觀后感 篇2
余華棄醫(yī)從文,這與魯迅相同,后成了一位名振海內(nèi)外的作家。我是看了小說《活著》后從內(nèi)心肅然對他敢于直面現(xiàn)實而起敬,這與魯迅又儼然相同了。
余華是這樣解釋“活著”的: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吶喊,也不是來自于盲目的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我贊同他的觀點,面對當今社會如此多的貪官污吏,我們也不應該苛求作家有多么高遠的社會責任心,他能勇敢地再現(xiàn)歷史,就足夠了。
當我看完由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后,又有了直觀的感受,再次被電影中人物的命運所震撼。從我內(nèi)心早就想寫點什么,但頗感苦澀,很難落筆。不夸張地說,看《活著》小說和電影,我都是含著復雜的淚水看完的,我相信每顆淚珠都閃爍著人性本有的憐憫之光澤。
余華的《活著》通過徐福貴有些超脫的敘述,故事沿著倒敘展開。而電影則是張藝謀借用一支諷刺的椽筆,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寬度近達半個世紀中國農(nóng)民家庭悲歡離合的畫卷。雖說故事是虛構(gòu)的,但我相信他的真實,真實地存在于廣大農(nóng)村的某個角落,是一部被官方扼殺的中國農(nóng)民的命運史詩。
故事平淡真實,福貴悲凄的大半生,伴隨著一個個生離死別的場景。但我不知不覺地被他們的“悲慘”命運感動了,我品味到了什么叫人生,人為什么要活著……不能說這部作品多么偉大,我只說他真切地告訴我什么叫活著……命運如此,福貴有得選擇嗎?人在命運面前顯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活著》就我感覺而言,是我目前看過的最符合原著精神,又加入導演自己的'理解的影片,可見,“老謀子”對原著的理解是超人的。有些人說張藝謀的電影是給外國人看的,但我覺得更是給我們看的。中國人最要命的就是不敢直面現(xiàn)實,中國的希望我以為要敢于否定我們的過去和自己。您說呢?
有些人生來就名聲顯赫,但更多的人生來是默默無聞;有些人生來就一帆風順,但更多的人生來就充滿了艱辛與坎坷。重要的不是出生怎么樣,而是今后我們怎樣面對自己的人生,學會在苦難中鍛煉和忍受。人生漫長也短暫,也不要嫌過程太坎坷,因為只有歷經(jīng)磨難獲得的勝利才更讓人懂得珍惜!
生命是寶貴的,每個活著的人都應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人是應該活著,因為世間還有很多值得我們?nèi)フ湎У母星椋?/p>
《活著》觀后感 篇3
一部20xx年曾在富士電視臺播放的紀錄片《含淚活著》,三年后被一名普通的日本大學生在網(wǎng)絡上找了出來。這個因就業(yè)而苦惱的年輕人看完之后備受感動,懷著“這么好的作品不應該埋沒,應該讓更多的人看到”的想法,他開始游說電影公司,并最終獲得了三千萬日元資助。20xx年11月28日,《含淚活著》在東京上映,不少觀眾都留言表示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和鼓勵,稱“影片給在經(jīng)濟低迷的冷風中前行的日本人帶來了溫暖和希望”。
流傳至國內(nèi)后,這部首度將鏡頭對準“非法滯留的中國人”的中日合拍紀錄片,片中那位為了改變家人命運,在日本充當勞工供女兒美國留學的父親,感動了中國觀眾,以至于字幕組在片頭就貼心提醒,“敬告,請各位準備一沓紙巾!
《含淚活著》是系列紀錄片《我們的留學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完結(jié)篇,由株式會社大富社長張麗玲于20xx年推出,也是她的封山之作。全片制作歷時10年,輾轉(zhuǎn)美國、日本、中國三地,在近2個半小時的內(nèi)容中,記錄了中國人丁尚彪求學未果,為了改變女兒的命運,扛著“黑人”身份苦苦打拼15載的日本漂流生活。
影片大概分四次拍攝,尤以兩番小聚最為感人。女兒如愿考入紐約州立大學,在東京轉(zhuǎn)機時終可與八年未見的父親碰面?上儆谶@對父女的時間只有24小時,而且由于非法滯留無法進出機場,父親不得不在機場前一站就下車,呆立在站臺目送女兒遠去。
五年后,妻子前去美國探親,這一幕再次上演。不同的是,為了賺女兒的學費,老丁每天兼三份工,他第二次站在車窗外已頭發(fā)稀疏,牙齒松動,他默默啜泣,仿佛可以感覺到他牙齒在漏風,令人不忍卒看。
除了愛與溫情,主人公丁尚彪的.堅忍更能讓人動容。他為家人獻出了最珍貴的壯年,卻從未怨天尤人,絕口不提一句后悔的堅忍。
離開日本前,丁尚彪故地重游,回到了最初求學的那個偏遠山坳。鏡頭前他一臉平靜,小聲地對著遠方念叨,“當初真是毫無選擇,沒辦法,只能走下去”,但最后一句話卻是,“人生,還是高興的!痹谧詺⑷藬(shù)是交通意外死亡人數(shù)5倍的日本,人們時常在生活的重壓下難以喘息,一個非法滯留的中國人卻活了下來并心懷感激。
在東京新宿區(qū)的一家電影院《含淚活著》的影片海報旁貼滿了觀眾的觀后感:“人生就應咬緊牙關(guān),含淚前行,這是為歡笑做出的準備。如此世代相傳!薄吧罡袚碛心繕四軌蚴谷俗兊脠詮!
《活著》觀后感 篇4
好久沒熬夜看海外電影了。昨晚十點半,我被央視影視頻道的美國影片《海神號》吸引,無數(shù)個呵欠過后,睡意終于被電影場景的驚心動魄打散。
元旦過后,一艘名叫“海神波賽冬號”的豪華客輪航行在大西洋上。船上達官顯貴、社會名流們正在觥籌交錯中肆意狂歡。就在船長為乘客們發(fā)表熱情洋溢的新年祝詞之際,大洋底下的地殼運動,引發(fā)了名叫“海狗”的海嘯。巨大的海浪瞬間從輪船一側(cè)砸來,“海神號”傾刻被扣了個底朝天。輪船上頓時亂成了一鍋粥,所有能毀壞的設(shè)施無一保住存在的意義,所有的生命都在水深火熱的煎熬中?謶炙劳龅谋,響徹大西洋。
面對災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命選擇。有的`人,還沒有明白過來,就被災難奪去了生命。有的人,看見災難,選擇束手待斃,等待救援。有的人,卻選擇與死神賽跑,為活著贏得時間。職業(yè)賭徒迪蘭就在這一時刻選擇了自救,我的祈禱隨著他的決定開始了。迪蘭決定從船底的螺旋槳逃出去的計劃,得到一位單身母親及九歲兒子吉米的贊同,尋找女兒和女兒男友的父親羅伯特·蘭希也加入了逃生的隊伍。在迷宮一樣逼仄的船艙里逃生,每行進一步都面臨巨大恐懼和死亡的危險。這幾個互不相識的人,被活著的信念激勵,他們團結(jié)一致,相互扶持,在闖過一個個生死考驗的難關(guān)之后,終于在船底朝上的螺旋槳處跳進了大海,游上了救生閥!昂I裉枴本驮谀且粫r刻消失在大西洋之下。
原地不動,等待救援的幾百條生命,一個也沒活下來。與死神賽跑,熱愛生命的幾個人,最終活著!昂I裉枴背翛]了,活著的幾個人在救生閥上歡笑的場景,卻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我無意評價影片這個令人頗費口舌的結(jié)尾是好還是不好,有一點給我感觸最深,活下來的人都有一種信念,那就是,努力活著,永不言棄。
災難或困難,最是考驗人信念的時候。如果說生命是受考驗最重的砝碼,那么永不言棄的信念就是與生命等重的物質(zhì)。5·12大地震,讓我目睹了災區(qū)人民永不放棄的求生之路,“海神號”上活下來的幾個人,又讓我再一次見證,面對生命,永不放棄是種積極的活法。
當生命風平浪靜時,我們很多人都感覺未來的日子特別長,有追求的人日子過的可能充實有意義,無追求的人,大概就是得過且過,浪費生命。當生命遭遇“海神號”的下場時,我想,是個頭腦清醒的人都會希望自己繼續(xù)活著。
好好活著,在有生之年確定一個目標,并為這個理想快樂地奮斗,不虛度年華,不碌碌無為,做對自己、對他人有益的事情,盡可能給自己少留一些人生的遺憾。這是我看完《海神號》之后的美好愿望。
《活著》觀后感 篇5
活著,在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活富裕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痘钪肪褪侵v述了一個人與命運間的友情。
地 主少爺福貴,娶了一位溫婉的富家千金家珍,年少荒淫,輸盡家財千萬,一貧如洗,爹被氣死。幸得五畝良田以謀生,母親積勞成疾,福貴在求醫(yī)的路上被強征當 兵,逃得一命回家。但命運并沒有放過福貴,母親病死,女兒聾啞,兒子有慶被黑心醫(yī)生抽了過多的血而死,聾啞的女兒鳳霞幸運出嫁,又難產(chǎn)死亡,未同甘卻共苦 的發(fā)妻家珍慟極而亡,女婿二喜做工時橫死,剩下的唯一親人——孫子苦根又吃豆子撐死了。最后,只剩下一位垂垂老矣的老人伴著一頭同樣喚作福貴的老牛。
《活 著》的語言平淡無奇,仿佛就是是從一位鄉(xiāng)里老農(nóng)口中說出而不是一位著名作家。他只是敘述,冷冷地、十分正常地講述了這么一個并不正常的故事。這種語調(diào),像外科醫(yī)生手中的手術(shù)刀,冰冷,鋒利,穩(wěn)健,剖析出生活的殘酷,在冷冰冰的敘述中將讀者完全帶入小說當中——這是那些華麗唯美的文字所做不到的。
余華并不擅長煽情,這種冷冷地敘述手法便源于他自己所說的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所謂超然,應是以旁人的眼光來看待事物,以第三人稱來敘述,然而余華卻奇怪地選擇了第一人稱并更加得心應手。這或許就是《活著》的最大魅力。
余 華奇怪的'選擇造就了沉浸于閱讀時,書中情節(jié)如同過眼云煙,然而一合上書,卻又能在瞬間感受到一種無法言說的悲涼滄桑之感的奇怪現(xiàn)象。于旁人的眼光看來,父 母之死雖是一大哀事,但也尋常,然而極富與極貧的落差,生死一線的煎熬,四次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痛苦,子女發(fā)妻女婿四連過世的噩耗,垂垂老矣孑然一身的孤 獨,任何一樁落在常人身上便是令人瘋狂的災難,因此,旁人看到的只有災難。然而以第一人稱敘述,以福貴的眼光來看,沒了金錢,親人都在;沒了自由,思念還 在;沒了父母妻子女兒女婿,還有孫子。連最后的親人孫子都不在了,他還有一頭相依為命善解人意的老牛。這正是不去想自己得不到和已失去,而關(guān)注自己還擁有 的樂觀。
佛說,婆娑世界,眾生皆苦。婆娑即為忍受,這與余華所言活著的真諦恰恰吻合。又有詞云:人生百歲,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來五十載,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載之中,寧無些個煩惱。
由此可見,生命中,悲苦是少不了的,活著的意義,就是忍受這些苦痛,認真地、靜靜地活著。這是一種態(tài)度,代表著尊敬,對生命本身的尊敬。一個尊敬生命的人,就該是被尊敬的,即使他一無所有。
正如樸實的老農(nóng)福貴憑著那生的意志而顯得如此偉大!痘钪返膫ゴ笾,也許只在于簡簡單單的活著二字。
《活著》觀后感 篇6
活著,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它承載了太多人的期待,太多責任。“在連續(xù)3年每年有3萬人自殺的日本,有這樣一位中國人頑強地含淚活著!边@是11月3日日本富士電視臺播放的電視紀錄片《含淚活著》片首的一句話,在這部歷時10年拍攝的兩個小時的紀錄片里,講述了一位中國父親為了給女兒掙學費在日本打工15年的動人故事。
在大學第一節(jié)語文課上,我看了這部“比阿凡達更有吸引力”的紀錄片。張麗玲歷時十余年,用影音記錄下老丁在東京15年的責任與堅持、孤獨與忍耐。由于特殊的時代原因,老丁1996年只身來到日本,懷揣夢想,家人的思念,期望。一切在夢中總是那么美好,現(xiàn)實卻無比殘酷。老丁本計劃上完語言學校后,繼續(xù)讀大學,并由此一路在日本發(fā)展下去,可是到日本后他才發(fā)現(xiàn)語言學校設(shè)在非常偏僻的小鄉(xiāng)村。為了生活,他對學校,也是對命運選擇了再一次的逃亡,逃亡的目的地是充滿機會的東京,逃亡的副產(chǎn)品是他成了一名“黑戶”,從此將許多機會堵死,包括回國與妻女相見。老丁由名知青變?yōu)槿毡咀畹讓拥墓と,每天各種工作,住在破舊,低矮,僅僅10平的房子里。生活艱辛而殘酷,家人是他唯一的寄托,女兒的學費是他工作的目標。他每天打3份工,乘坐最后一班地鐵回家;丶液罂磁畠旱恼掌,是丁尚彪最幸福的時刻。然而,他日夜思念的家人,卻是15年難以相見。
15年暗無天日的生活,老丁只見到了親人人兩次,不足100個小時;15年暗無天日的生活,老丁吃的永遠是最便宜的,把收入全給了家人;15年暗無天日的生活,充滿辛酸,老丁依然含淚活著。生活的苦澀,老丁懂得,卻無人訴說。15年,太多太多生命難以承受的辛酸苦澀,老丁一一度過。在殘酷的現(xiàn)實前,老丁選擇堅持,選擇了含淚活著;钪瑥膩聿皇且粋人的事情。
記錄片的結(jié)局是在老丁離開上海后的15年。 (讀后感 ) 異鄉(xiāng)漂泊奮斗15年后,終于踏上回國的。因為他已經(jīng)完成把女兒培養(yǎng)成材的愿望,女兒在美國成為一名醫(yī)生。飛機上老丁淚盈滿面,這眼淚,飽含生活的五味,歸鄉(xiāng)的喜悅,女兒成才的驕傲,生活的無奈,辛酸,苦澀,委屈。。。。。。。15年,稀疏了老丁的發(fā),刻深了老丁的`皺紋。老丁的15年,不單是個人堅持、年華老去,還有對于家庭責任的擔當。老丁含了15年的眼淚,在飛機上流出,將15年的委屈,辛酸通通發(fā)泄。
這里,我看到了生活的艱辛,現(xiàn)實的殘酷,更看到了難以割舍的親情,堅持,責任,人格的崇高,偉大;钪,不單單是心跳,呼吸......更多的是責任與情感的承載,無論現(xiàn)實多么殘酷,生活多么苦澀,我們都要樂觀的活著,因為,活著,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活著》觀后感 篇7
《活著》這部電影,之前就一向想看卻苦于無處買到它的碟。上周在一家小店淘到碟之后,利用周末的時間看完了。果然是很深刻的一部電影,這幾天我還一向在回味著電影里的情節(jié),總是想寫點什么。此刻正好是在機場等飛機,就利用這個時間寫寫自我對《活著》的理解。
這部電影講述了福貴的一生,從一個吃喝嫖賭的富二代到傾家蕩產(chǎn)的貧民,再到一個城市的小市民,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張藝謀經(jīng)過這個小人物的經(jīng)歷來映射了宏大的歷史背景,他試圖經(jīng)過鏡頭傳達一個特殊時代的乖謬,以及渺小的個人在這種荒謬年代下的悲慘命運?催@部電影的時候哭了幾次,在給兒子有慶上墳的那一幕,在女兒鳳霞在產(chǎn)房去世的那一幕,甚至包括對春生、對鎮(zhèn)長的結(jié)局,我都唏噓不已。
或許這就是命運,其實導演沒有過于渲染宏大的場面,而只是冷靜的回看歷史,經(jīng)過一家人的命運,讓觀眾在冷靜與清醒的狀態(tài)中,作出自我的確定與思考,所以,這部電影是樸實的,誠摯的,并且還是幽默的,它的不經(jīng)心都精心的掩藏了起來,給我們看到的,便是一個命運的輪盤賭,上演著不近情理卻又無可奈何的戲碼,每個人,都擺脫不了,主張不了,向東的走向了西,往前的退了后,在這種無常不公中,人能做的`,唯有理解命運,好好活著,罷了。
生活里充滿了各種意想不到,那是命運的無常,人們漸漸學會了知天樂命,本片便是傳達了這樣一種樸素的人生哲學。因為活著就是期望。有慶、鳳霞去了,還有饅頭,而饅頭的日子只會比此刻好,富貴一家三口說著,心里充滿了期望。這也是這部片子傳達的進取意義:活著,并且心存期望,相信未來那是食指的名詩。這部作品便是這樣帶給人們期望。生活里的丑陋固然很多,人卻不能所以就失去信心,自暴自棄。
回頭想想,我自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去年那么艱難的環(huán)境下,一度想放棄,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并度過了危機。但其實,我的經(jīng)歷其實和福貴他們相比,又算的了什么呢?墒且饬x卻是一樣的,在生命的旅途中,每個人都要承受如此的承重,雖然版本不一,可是每個人都必須去應對,不管遇到什么,還是得好好活著,哪怕再艱難的境遇也帶著虔誠的期許。我們每個人,包括我自我,無論在過去還是在未來,都必須有這樣的信念支持我們的生命,那就是:苦難的終究會過去,以后會好起來的。
《活著》觀后感 篇8
剛剛看完張麗玲的記錄片《含淚活著》。影片歷時十余年,用影音記錄下老丁在東京15年的責任與堅持、孤獨與忍耐。
作為一名被大時代所耽誤的下鄉(xiāng)回城知青,1996年,時值35歲的丁尚彪舉巨債,只身來到日本。他懷揣著對自己的夢想與要求來到日本,本計劃上完語言學校后,繼續(xù)讀大學,并由此一路在日本發(fā)展下去。誰知命運到了日本依然跟他開殘酷的玩笑,個人的選擇在命運安排下顯得脆弱,到日本后他們才發(fā)現(xiàn)語言學校設(shè)在非常偏僻的小鄉(xiāng)村。為了生活,他對學校,也是對命運選擇了再一次的逃亡,逃亡的目的地是充滿機會的東京,逃亡的副產(chǎn)品是他成了一名“黑戶”,從此將許多機會堵死,包括回國與妻女相見。
老丁的人生目標由讀大學轉(zhuǎn)變?yōu)橐恍囊灰鈷赍X給女兒繳學費。在接下來的15年里,頭發(fā)疏了、牙齒掉了,老丁一人拼了命地干著東京最底層的工作,將所有的錢寄回家,只為了女兒能到國外一流大學留學的愿望。這是他認為的對家庭的`責任與擔當。這期間他與家人僅有二次會面,一次是與女兒的24小時,女兒懂事地對著鏡頭說她在父親面前盡量表現(xiàn)得無所謂,因為怕自己傷心的表情使父親更加難過。與妻子相聚的72小時發(fā)生在他到東京后的整整13個年頭,當他拿出結(jié)婚用的紅枕套時,真想不出這十幾年間他是如何排解心中那份孤獨與思念。
記錄片的結(jié)局是在老丁離開上海后的15年。異鄉(xiāng)漂泊奮斗15年后,他終于踏上回國的飛機。因為他已經(jīng)完成把女兒培養(yǎng)成材的愿望,女兒在美國成為一名醫(yī)生。飛機上老丁淚盈滿面,這使我想到《北京人在紐約》中博士在聚會時失聲痛哭的場景,那是個人奮斗成功后壓抑許久的情緒的迸發(fā),而老丁,則不單是個人堅持、年華老去,還有對于家庭責任的擔當。
當命運回過頭來時,所有的選擇都沒有了對錯,只留下種種可能,與一個個無法預設(shè)的結(jié)果。有人評論老棟傻”,15年的孤獨及家庭生活缺失,換來給女兒的學費。還好他的女兒爭氣,如果女兒成績一般,無法留學成材,甚至因為缺失父母管教而過早輟學,拿著父親血汗錢亂揮霍的話,那老丁這么做,還會有多少人感動?多少人支持?
這便是命運不確定性的魔力所在,可貴的是老丁的堅持,以及他對選擇的堅持、對困苦生活的樂觀、對家庭的責任,對愛的理解的深沉。
《活著》觀后感 篇9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边@也許是福貴對自己這一生的總結(jié),同時也是對大家的勸誡。
好多年前看過電影版《活著》,可能是年齡和時間的關(guān)系,幾乎沒有了太深印象,只是記得他的,他的敗家,他的落魄。記得村長說一個包子里包了一頭羊,那時感覺到很荒唐。而今再讀余華的《活著》,倍感人活著之不易。命運有時讓人感到無奈、無力,卻又無法改變、無處逃避,只能默默承受,引頸受戮!
福貴最大的錯大概就是輸?shù)袅思耶a(chǎn)和祖屋,變成了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光蛋。氣死了父親,拖累了家人。但他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卻是從輸?shù)艏耶a(chǎn)的時刻開始的'。之前的福貴渾渾噩噩,不分晝夜地呆在青樓賭場,那種醉生夢死的日子不叫生活,只是活著——行尸走肉般地活著!福貴辜負了生活,生活便還給他一記響亮的耳光,扇醒他沉睡已久的感覺和良知。此后的福貴才開始悔悟,才學會了珍惜與擔當。從這個意義上說,一無所有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福貴最大的福則是娶了家珍這個女人,任勞任怨、不離不棄。在福貴被抓壯丁時照顧臥病的婆婆,同時養(yǎng)育一雙兒女。在生病的時候還要堅持下地干活,只為多掙一點工分。這樣的女人作者是不忍心讓她早早離世的。相較于其他人,家珍也算是善終的一個。讓她在送走兒女后依然堅韌地活著,與福貴共同承受這份悲痛,也彼此溫暖,相攜前行。
從父親開始,福貴先后送走了身邊的七個親人。對父親的悔恨,對母親的遺憾自責,有慶的難以置信,鳳霞的猝不及防,二喜的飛來橫禍,苦根的貧窮無知,唯有家珍離開時平靜安詳。如果說有慶、鳳霞、二喜的死都是外界造成的,對于父母的死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苦根的死則似乎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從父親死時的渾身無力,到有慶死時的大哭大鬧,再到苦根死時的平靜,我們看到福貴變了。死亡是一把大錘,擊打著福貴的肌體。當?shù)谝淮吻脫魰r,痛不欲生,當敲擊接踵而至,肌體變得堅韌也變得麻木,不再徒勞地反抗,只是接受。
生活就像一個調(diào)皮的孩子,你不知道它下一個惡作劇是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到來。所以也不作預設(shè),要么等待,要么迎接。
土地因踩踏變得結(jié)實,生命因苦難變得堅強。當胸懷如土地般寬廣,便有了承受苦難的力量。土地召喚黑夜,生命迎接苦難,如果黑夜注定要來臨,與其躲避,不如堅強面對!
不管生活賜予我們什么,我們都需要直面相對?嚯y是一壇酒,醞釀、發(fā)酵,最終都會化作支撐我們前行的力量。不管生活多么艱難,只要走過坎坷,就能迎來希望。只要活著,就是強者;只要活著,就是英雄!
《活著》觀后感 篇10
《活著》的主人公福貴可謂是一生都活在苦難當中。苦難可以說是他身體的一部分。我們總安慰自己:上帝在為你關(guān)上一扇門的同時一定會為你留一扇窗。到福貴這,上帝可能累了,他忘了打開那扇窗。福貴就在黑暗里,過了他整整的一生。
懂事活潑的有慶給縣長夫人抽血,活生生的把血抽干了。余華寫了這樣一句話:我看著那條彎曲的通向城里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這簡直就是在福貴的傷口上撒鹽吶。還有一個喜歡笑,可愛的女兒,是個聾啞人。后來她跟有慶在同一家醫(yī)院死亡了,也同樣是流干了血。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連一根完整的骨頭都找不到!后來連福貴的妻子也相繼離世。最要命的是福貴的外孫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了……
俗話說:“久入鮑魚之室,不聞其臭;久居蕙蘭之屋不聞其香!币粋人如果經(jīng)歷的生離死別太多會不會也有免疫力?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喔懒耍敃r的福貴卻是這樣說:“苦根這孩子不是嘴饞,是我家太窮。”說實在的',我在讀《活著》時眼淚常會不期而至。
當我伴著苦澀的眼淚,終于讀完了這部書的時候,我掩卷沉思:人生就是這樣,當你累了苦了,摔倒了,你覺得快要挺不住的時候,你以為就結(jié)束了嗎?NO!身下的石子嗝的你生疼,它不過是在告訴你,你還活著!其實人生是由一個個苦難組成的。
記得以前我讀過一本日本作家的書——《不如死去》。單看這書名,就讓人的內(nèi)心感到無比的震撼。既然《活著》如此之難,那干脆《不如死去》好了。然而“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只是不想花朵還沒有最終綻放就自行摧折;不想自己的一生還沒有活出個樣,就草草收場!生命是一團火,我不想只留下煙……
小說結(jié)尾寫道:“我看到廣闊的土地上袒露著結(jié)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tài)。”只有經(jīng)歷了磨難才會理解到生活的真諦。是的,無論現(xiàn)時我們經(jīng)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又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xù)活著,他們中大多數(shù)細節(jié)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結(jié)果。那個結(jié)果對現(xiàn)時的我們毫發(fā)無傷。
我希望自己的生命是充滿韌性的、有力量的、能收獲愛情和友誼的,甚至在艱難世道里保持熱情與希望。本能的煥發(fā)快樂以及幽默,以及一切美而歡笑的東西。在生命的旅途上,活著本身就是生命最大的意義。難道不是嗎?
《活著》觀后感 篇11
作為一個冷酷的作者,余華不動聲色地讓我們跟隨他的冰冷筆調(diào),目睹少爺福貴的荒誕、破產(chǎn)和艱難;繼而又假惺惺地給我們一點點美好的希望,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溫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然而就在我們以為噩夢不再縈繞他們的時候,余華絲毫沒有猶疑,他鐵青著臉讓自己的角色們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征兆,近乎殘忍。
只留下我們錯愕當場。
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坝袘c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彼哪赣H說。大多數(shù)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心痛不已。貧苦艱難的生活,福貴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讓有慶對生活喪失希望。他熱愛他的兩只小羊,為了割草和上學每天來回奔命。所以當他在父親眼前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我們都天真地以為悲劇該結(jié)束了,事情在逐漸好起來,于是有了一點生活的曙光。
可是我們怎么知道他會猝然死去。就像今天我們知道的許多社會底層的人們一樣,有慶的死冤枉而荒謬。由于血型不幸與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他竟是因為抽血過多而夭亡的。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里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后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因為遠離那些動蕩的年月,因為并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青的我們不禁有些戰(zhàn)栗。薄薄的十二萬字,籠罩著“欲哭無淚的壓抑”。只是闔上書本之時,內(nèi)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紛爭的平靜,F(xiàn)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著,縱使要擔當諸多難以承納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堅忍,頑強。這應當便是生命的力量吧。
余華這么說他寫作的緣起—— “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jīng)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傷的情節(jié)之間,福貴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述說苦難的時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
正如你終于會明白,無論現(xiàn)時我們經(jīng)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抑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xù)活著,它們中的大多數(shù)細節(jié)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jié)果。那個結(jié)果對現(xiàn)時的我們毫發(fā)無傷。告訴我,誰還在不堪著高考的煎熬,失戀的痛苦,或者某個傷疤最初的鮮血淋漓?
《活著》觀后感 篇12
電影《活著》讓我想到了很多。
它講述了一個平凡的家庭在歷史大潮中的跌宕起伏。
福貴少爺,以前是個賭徒。以至于家破人亡。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家珍,福貴少爺?shù)钠拮,相夫教子,克勤克儉,不離不棄,絕對算得上是好妻子。
但命運弄人,人生無常。
這個家庭的噩夢開始了。
女兒高燒留下后遺癥,成了啞巴。
兒子在大煉鋼鐵的工地上意外身故。
好不容易熬到女兒成家,生孩子了,卻又因產(chǎn)后大出血而死亡。
這一切都是偶然的嗎?世界上究竟有沒有必然性的東西?人生可預測嗎?
一句話,悲劇能避免嗎?
可以預測,但不能避免。
一國有一國之氣,一家有一家之氣。一家之氣通于一國之氣。
氣分陰陽。
二氣平衡,方能平安。
五六十年代,在左的思想影響下,全民癲狂。大煉鋼鐵,十五年趕英超美。陽氣多而陰氣寡。上帝想讓誰滅亡,必先讓誰瘋狂。那是一個全民被催眠的時代。類似現(xiàn)在的傳銷。陽多陰少,必出現(xiàn)亡于陽之癥。暴死者,即亡于陽之相。
觀一國之氣,可知興衰。
福貴是個藝術(shù)家,他會唱皮影戲。是個堅定的革命浪漫主義者,生活在理想中。他是全民癲狂的受害者。有時候,信仰越強烈,反而越有害。
福貴的`妻子是個好妻子,好妻子,都會具備柔順之美德。她惟福貴馬首是瞻。這個家庭之氣,也是陽多陰少。因此,國家層面的悲劇,很可能會在這個家庭上演。
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陽氣太盛的人,對事情的復雜性認識不清楚,陰氣盛的人,凡事極其小心,甚至帶有強迫的性質(zhì)。小心駛得萬年船。經(jīng)過一連串的打擊,福貴一家的氣,也在轉(zhuǎn)變。
當唯一的女兒生孩子的時候,他們意識到外界的很多東西或許并不可信,為防止萬一,從牛棚中帶出來一個教授醫(yī)生,以備不測。
但這都已經(jīng)太遲了。
后來他們給孩子取名饅頭。這是這個家庭回歸理性、回歸真實的表現(xiàn)。什么都是假的,活著才是真的。人的雙腳要站在大地上。陽氣必須有根,根者,陰也。
福貴一家的遭遇,既有時代的原因,也是個人的悲劇。命運,可預測,但不可違背?鬃诱f: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兇于民同患。
何謂與鬼神何其吉兇?何謂吉兇與民同患?
大人心量極大,天地人皆可通,見微知著,惟道是從,或隱或現(xiàn),觀一國、一家之氣,已知興衰矣。
但天機不可泄露。即使說了也沒用。誰會信呢?這就是退藏于密的內(nèi)涵。
所以,這個世界上,悲劇是很難避免的。這就叫吉兇與民同患。
【《活著》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活著, 為了活著而活著散文隨筆10-07
活著觀后感11-23
《活著》觀后感11-30
活著的觀后感12-09
活著的作文03-16
活著隨筆03-23
關(guān)于活著的觀后感11-17
《活著》觀后感范文04-05
《活著》觀后感優(yōu)秀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