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海洋》觀后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海洋》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正如很多人所說,這部電影除了講父愛,更多的是講孤獨。孤獨的并不只是孤獨癥的兒子,而更多是兒子的父親。
送兒子進康復中心后,父親第一次一個人在家里,看照片,我忽然感到,這是一個很好的“冰山理論”的例子,我們從這一刻里,看到了他的一生,他的一生都是在為兒子而活,為兒子受難,沒有一天是在為自己而活,更重要的是,他在二十年如一日的煎熬中,再堅強的人,都是會累的,會堅持不下去的,但這樣的時候,他并沒有任何一個人,對他有生活或者精神上的一點支持,這才是最痛苦,最西西弗的一點。
這部電影讓我多年之后再度自問:人幾十年的生命是為了什么?雖然我很多年前就常說,人生沒有意義。所謂意義,是人生自欺的一種方法。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人生有何意義,整個人類都不過是這個宇宙中的一個偶然存在。
當然,我不是虛無主義者,我比大部分人活得還認真些,我希望自己在理性上了解人生沒有意義,但感情上仍然能有自己的努力。
父親這個詞,于我一直是一個空洞的字眼,沒有任何實際上的意義。直到自己快要成為父親,才多少對父親這個詞多少有了一點感受。
幾年前我看《天國王朝》,最感動我的就是父親與初次見面的兒子一起同行,當地的軍隊來追捕殺人的兒子,父親拒絕把兒子交出,以致和敵方大打一場,部下傷亡過半,自己也受重傷,命在垂危。戰(zhàn)斗結束后,他在部下給他包扎完傷口,第一件事就是招手把兒子叫來,對他只淡淡地說了一句話:“不是他們不能夠帶你走,是他們態(tài)度不好。”多年后我回憶這一段,仍然有流淚的感受。
李連杰演的真是好,這么一個平時一臉很傻很天真的人,能夠把一個底層的平凡受難的父親演得這樣真實,眼神里不再只是單純,而是二十年的苦難造就的淡定和滄桑。在把兒子送進康復中心后,他高興的說,孤獨癥也挺好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和我分別時一點也不傷心。但眼中也難掩傷痛和失望。而當兒子發(fā)狂,見到父親才平靜下來之后,父親的難過外表下面,卻分明感受到他的些許欣慰和幸福。
李連杰沒有父親。自幼和母親一起長大。
沒有父親的人,往往有著很深的父親情結。同樣是和母親一起長大的周星馳,拍的紀念自己父親和童年生活的《長江七號》,是嘻鬧的作品,但本質上的情感,和《海洋天堂》是一致的。還有同樣是孤兒長大的卓別林拍攝的《小孩》。羅伯特·貝尼尼導演的《美麗人生》,也是自己演自己曾經在集中營里的父親。
人生永遠都是,缺失讓人懂得珍惜,正如痛苦造就人的幸福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恰恰也許正是因為能夠看到人生的沒有意義,人生才多少有了那么一點點意義。
【《海洋》觀后感】相關文章:
感人電影《海洋天堂》觀后感例文 海洋天堂 電影觀后感12-30
《海洋》觀后感10-09
《海洋》觀后感11-09
《海洋》觀后感11-24
海洋天堂觀后感10-26
海洋天堂觀后感08-26
《海洋奇緣》觀后感09-19
《海洋天堂》觀后感熱12-09
海洋天堂的觀后感12-01
《海洋朋友》觀后感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