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通用7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篇1
看了《唐山大地震》,帶著未干的淚痕走出影院,心在隱隱作痛。
我是帶著何種渴望而又懼怕的矛盾心理在追逐這部影片,想從《唐山大地震》的故事里再次咀嚼那似曾遠去的傷痛。當千百次曾在夢中憶起的尸橫遍野、斷壁殘垣、骨肉分離的情景在銀幕上清晰顯現(xiàn)時,我仿佛再次置身于那場人間煉獄。喝地上積存的雨水、吃長滿白毛的霉變大餅,忍著惡臭抬運一具具尸體、在蚊蟲與露水的覆蓋下睡在曠野、渾汗如雨的搶救廢墟下的生命……
但是,正如馮小剛導演所說,《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除了具有災難片的特征,更是一場情感大戲。她以救姐姐還是救弟弟這一矛盾為主線,牽出了綿延32年撕心裂肺的情感故事。每一個情節(jié)我都如置身其中,因為我是唐山人,銀幕上讓我一次次熱淚橫流的情景我都曾經(jīng)歷。回望那些日子,除了感嘆人類在巨大天災面前的渺小和無助外,充滿胸膛的,更是在災難過后,人們匍匐互救、相濡以沫,全國人民傾力支援唐山的大愛與感恩。
影片中,方達在杭州蹬三輪,聽說陳道明參加過唐山抗震救災,隨口叫了一聲恩人并且不要車錢。“恩人”二字是個分量極重且輕易不會使用的字眼,可是在唐山,這兩個字卻常被提起。但凡參加過抗震救災的人,唐山人都管他叫恩人,唐山人民的'感恩之情歷經(jīng)34年愈加強烈。
“我是唐山人!”方登面對負心的戀人說出的這句話,是對唐山人民性格的最好詮釋。對于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人,還有什么能夠嚇倒我們?唐山氣象局的員工,未曾掩埋好親人的尸體,拖著殘肢斷臂第二天即恢復觀測,那尚且?guī)в醒E的手顫抖地發(fā)出震后第一份氣象電文,向全世界莊嚴地宣布:我們還活著!我們不辱使命!
在炎炎烈日和瓢潑大雨中,在到處是斷裂的水泥板、碎玻璃、鋼筋頭和鐵釘?shù)膹U墟中,第五天,震后第一份天氣預報隨電波飛向天空。一頂綠帳篷就是預報室,包裹著紗布、拄著拐杖的那位就是預報員;用臉盆正接棚頂漏水的是觀測員;揮汗如雨搶救檔案的是全體干部職工…。沒有更多的語言,他們把滴血的心默默藏起。
生活還要繼續(xù),哪怕這生活充滿苦澀。唐山氣象人的家家戶戶如影片一樣經(jīng)歷了情感的蹂躪。張維柱7歲的兒子沒了,他把喪子之痛深埋于心,用無休止的工作沖淡心中的哀痛;楊捷民失去愛妻和兒子,自己被砸成高位截癱仍然笑對生活;閆學榮的丈夫瞬間離去,她卻用工作強壓內心的思念,雖然在夜深人靜時一次次哭醒…。我不想在34年時間的磨礪之后重新觸碰人們心中最脆弱的地方,可這是從那場災難中走過來的人絕對不能釋懷的東西。
唐山人民感謝徐帆,她把一個身歷情殤的母親表演的淋漓盡致,幾乎每一個唐山人都能在她身上找到自己母親的影子。一盆西紅柿和母親向女兒充滿歉意的一跪,讓觀眾感動的渾身顫栗、痛哭失聲。有哪個母親不愛孩子?留弟弟那是萬般無奈!
影片中那濃重的唐山口音,那再熟悉不過的震前街景,那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艱辛與苦難,還有那些早已逝去的熟悉的面孔,讓唐山觀眾有更多的感受與感動。這就是為什么在“感恩、博愛、開放、超越”的唐山人文精神里,把感恩放在第一位,為什么當南方雪災、汶川地震后,唐山人民能做出讓世人感動的壯舉的原因。
影片結尾展示了現(xiàn)在唐山宏大的城市風貌,還有南湖旖旎迷人的風光。這是唐山人民用不屈的抗震精神建設與維系的家園,其中也有全體氣象人的勞動成果。地震主題公園那些巨大的殉難者紀念墻,是24萬已離我們遠去的同胞的靈魂所在,讓他們與我們共享繁榮。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篇2
電影《唐山大地震》每看一次,心靈被洗禮一次。雖然只有兩個小時,但留給我的卻是對生命珍愛、對生活熱愛的無盡思考。
閉目深思,《唐山大地震》中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故事情節(jié)告訴我們,要堅守精神上的高地,要在事業(yè)上不懈奮斗,更要懂得感恩和回報社會。
影片主人公元妮在那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女兒生死下落不明,只留下了失去左臂的兒子方達。地震后,當她的婆婆千里迢迢來唐山,含淚要把她們母子倆接到山東時,元妮沒有答應,因為她放不下被地震奪去生命的丈夫和下落不明的女兒,她要堅守著這塊承載著她精神之魂的地方,哪怕面臨著災后生活的重重困難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折磨;當她的兒子當上公司老總,有車有房有家有子,接她到杭州安度晚年時,她謝絕了兒子的“孝心”。就連兒子在唐山給她買套樓房,她也沒有同意。她對兒子說他的“爸爸”和“姐姐”還在唐山,要給親人永遠“留著門”;當鄰居中年男人向她表達情感時,她拒絕了。伴著掛在墻上的丈夫和女兒的'遺像,她堅韌地生活著,就是在這種歲月漫長的錐心思念中,讓我們看到了元妮身上那種精神上的執(zhí)著堅守和親情的忠誠捍衛(wèi)。
經(jīng)歷了這場天崩地裂的大災難,活著的人們對生活的熱愛體現(xiàn)在唐山新家園的恢復重建上,更體現(xiàn)在了人們對事業(yè)的頑強拼搏和不懈奮斗上。失去左胳膊的方達起初對生活有些悲觀,但每當他回想起地震那天他和同胞胎的姐姐壓在同一塊水泥板下,母親無奈地選擇救他而放棄姐姐時,他都暗下決心不讓媽媽失望。于是,他選擇了到外地打工經(jīng)商。從艱難地蹬騎三輪車接送車站旅客開始,一步一步奮斗,最后成為了一家藥材公司的老總,可謂事業(yè)成功。而他死里逃生的姐姐方登在經(jīng)歷大學退學的挫折后,仍然對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誠實做人,認真做事,后移居加拿大,過上了富裕的生活。災難余生的姐弟倆,雖然人生歷程不同,但都昭示和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只有拼搏奮斗才能創(chuàng)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大災有大愛,大愛感天地。曾被地震嚴重創(chuàng)傷的人們不僅對生活無限熱愛,而且更充盈著“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感恩情懷。影片跨度到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后,弟弟方達第一時間組織公司員工成立醫(yī)療救助分隊前往災區(qū)救援,無償提供急需藥材。姐姐方登在加拿大得知汶川發(fā)生大地震后,當即從國外飛回祖國,參加救災行動。姐弟倆都經(jīng)歷了唐山大地震的巨大災難,親眼目睹了災難帶給人們生死離別的人間悲傷,奮戰(zhàn)災區(qū)挽救生命是她們姐弟倆人生最高的追求,是她們精神上的一次戰(zhàn)役,更是她們書寫感恩社會回報社會的至美畫卷。懂得感恩,學會回報,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不朽之魂。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大片,更是一部勵志片、一部教育片。
《唐山大地震》帶給我們的是地震災難的強烈震撼,留給我們的是對精神的執(zhí)著,對事業(yè)的奮斗,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德的弘揚。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篇3
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看后讓整個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在心里久久的回蕩、揮之不去,對于一部電影能做到這樣,可以說已經(jīng)到了化境了,整個故事圍繞的是一個人類歷史上可怕的一次災難性自然災害,一個母親在帶著自己的孩子如何經(jīng)歷這次災難,如何在最困難最無奈的時候面臨著人生最痛苦的抉擇,在只能選擇放棄一個自己的骨肉的時候那種無奈,那種悲劇,太讓人感動了,有時候想一想,人類的確是很渺小的,對于災難我們只能選擇接受,只能忍受,只能看著自己的親人離去而什么都做不了,在災難面前我們只能選擇我們能做到得的,只能把災難減少到最小,只能含淚的`抉擇,很無奈。
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一開始就來一次所謂的天翻地覆的大地動,飛沙走石天翻地覆,撕心裂肺的哭喊加上母親孩子的呼喚,一下就將人性最弱點給激發(fā)到了極點,什么是人性最極點呢?母愛,在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面前我們的最弱點會暴露的一覽無余,只有在母親的面前我們才覺得是絕對最安全的,可是在大地震的時候母親也救不了我們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呢?,一個母親在自己的兩個孩子面前的時候只能痛苦的最后選擇救出一個,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另外一個孩子被大地震給吞沒他幼小的生命,人性最薄弱的一面被激發(fā)到了最高點,太悲劇了,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覺最成功的主題思想就是告訴我們人生的真正意義是什么,人活著應該如何抉擇,在遇到無法改變我們的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有信心的戰(zhàn)勝這種困難,只有自己有信心了困難才能向我們低頭,只有自己偉大了,困難才會渺小,不要放棄任何一次希望,哪怕在世界最大的災難來臨的時候我們依然是有希望的,只要有一絲陽光,明天的種子就會發(fā)芽,世界就會更美好。
唐山大地震看的是一部電影,可是思考的是一個人生,困難都是一時的,而面對困難大態(tài)度卻可以是永遠的……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篇4
放假后,爸爸給我看唐山大地震,他說:‘’講述了一位偉大的媽媽救自己的孩子,而爸爸看見媽媽有危險就自己跑進了快倒塌的房子里,結果……‘'
故事講了一個四口之家,有“方大強”“元妮”“方登”“方達”。地震那天晚上,方登和方達都要吃西紅柿,但只有一個了,媽媽給了方達吃,方登不高興了,媽媽說明天買給她吃,方登說你騙人,難過的睡覺了。
元妮和大強上了車,忽然,地開始搖晃了,天空變紫了。好多人死于地震中。元妮一看,就吵著要去救孩子,但是方大強阻止了元妮,自己卻跑進了倒塌的樓房內,到了早上,方大強的尸體才被清理出來,元妮很傷心,不過她一想,還有兩個孩子呢,還要救他們那。于是,便找了起來,就在她絕望的時候,有人喊:“元妮,方達和方登在這里,快來看一看那!痹菀豢矗撬膬蓚孩子,可是,當人們發(fā)現(xiàn),如果,撬方達那邊的話,那方登就會有事,如果,撬方登那邊的'話,那方達就會有危險,當人們告訴元妮的時候,她的心里又落上了一塊大石頭,人們再三詢問元妮的時候,元妮猶豫地說:“救弟弟,救弟弟!”可當時,姐姐方登是清醒的,這話她聽到了,她哭了。當人們把姐弟倆拉上來的時候,元妮抱著方登哭了,幾分鐘后,元妮跟著一輛車走了,過了一會,天空下起了雨,方登被雨水一澆,奇跡般的醒了,她被一個武警送到了一個集中營,隨后,就被一對好心人領走了,她在憂傷中長大了,她去學了醫(yī)。方登從一個拉小車的小工,干到了一個公司的董事長。
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方登和方達,都去了救災現(xiàn)場,他們偶然相遇了,并相認了,方達帶方登回了家,他們的媽媽一看方登回來了,就忍不住跪了下來。在柜子上擺著西紅柿,元妮說:'’媽媽沒騙你,西紅柿給你洗好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知道了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地震是多么的無情。我現(xiàn)在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所以,我以后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篇5
媽媽聽說唐山大地震這個電影很感人,就一直想看。昨天,她帶我和姐姐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女主人元妮有兩個孩子,女孩是姐姐,名叫方登。男孩是弟弟,叫方達,他們幸福地生活著。但是,一場突如其來地災難毀滅了一切:一天晚上,方登和方達都在熟睡。只見天空變成了恐怖的淡紫色,大地猛烈地搖晃起來,樓板、磚塊止不住地掉下來,元妮瘋狂地要沖進房子里救兩個孩子,父親攔住元妮,要自己進去救孩子,就在他快要沖進房子里的那一剎那,一塊巨大的樓板壓死了他。
大地震過后,有人發(fā)現(xiàn)了方登方達姐弟倆,他們被一塊樓板壓著,一個在這頭,一個在那頭,就像蹺蹺板一樣,救弟弟就會壓到姐姐,救姐姐就會壓到弟弟,姐弟倆只能救一個。救援人員問元妮救哪一個,可元妮哪個都不舍得放棄,過了半天,人家跟她說,再不做決定,兩個都沒了!元妮狠了狠心,說:“救弟弟!”這句話讓被樓板壓著無法說話而一直敲石頭求救的方登徹底失望了……
一場大雨把方登淋醒了,她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拉尸車里,旁邊就是她爸爸,死里逃生的方登被一對軍人夫婦收養(yǎng)了,養(yǎng)父養(yǎng)母問她記不記得發(fā)生了什么事。她總是搖頭,我想:她應該不是不記得,而是不想說罷了。過了32年,方登也恨了元妮32年,在08年汶川抗震救災,方登深深體會了一個母親的心情:這個母親的女兒腿被壓著,情急之下,這位母親一狠心,叫了醫(yī)生把她女兒的腿鋸掉,事后,她哭著要去找她女兒的腿。這一段最讓我感動的是,那位母親說:“長大,她恨我,就讓她恨吧!”我想:在讓元妮從兩個孩子里選一個救的時候,她是多么痛苦、難以選擇呀!這都是她的孩子!如果她拋棄了任何一個,她都會痛苦一輩子、愧疚一輩子!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個母親的`偉大與無奈。在方登吃東西的時候,偶然的,遇到了她的弟弟……
方登有沒有認方達這個弟弟?她有沒有原諒當初為了救弟弟而拋棄了自己的母親,想知道的話,就自己去看吧!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篇6
方登方達本是一對姐弟,和父母生活得很幸福。當1976年唐山大地震來臨,原本幸福的一家就這樣被無情地拆散,從此天各一方。過了幾十年后,一家人再次因為一次大地震而團聚。
片中的母親李元妮在片頭給過女兒一個承諾“明天,媽再給你買西紅柿!泵魈,一個多么平凡的字眼,在我們口中像這樣的明天太多了,又是,我們確實是因為某種原因,把事情暫擱到了明天,可有時,我們是否在“明天”真正的解決了這些事。人生就像一棵秋天的大樹,看似枝繁葉茂,充實繁密,然而秋風一打,樹上的葉子便都會隨風飄零了。往往這時,我們才意識到,我們根本都還 沒有來得及,仔細看一看,我們身邊熟悉的事物,因為這些事物,我們往往太過熟悉,熟悉到我們總是會天真地認為他們永遠都會陪在我們身邊,永遠,都不會消失。然而當災難降臨在我們的眼前,我們人類永遠都是微不足道而猝不及防的,自然界一點點小小的變動,都會讓我們失去很多很多。往往這時,我們才知道失去事物的珍貴,因為失去了,我們才知道什么叫失去。
相比于經(jīng)歷過天災,經(jīng)歷過人禍的人來說,原來,我們平常平靜的生活也是一種奢侈。珍惜眼前的生活,珍惜身邊的人,做到知足常樂,也是一種幸福!“沒了,才知道什么叫沒了”電影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沒了才知道什么叫做沒了。我們沒有失去過,所以不知道什么該珍惜。我們尚未為人父母,所以不知道兒女對父母到底有多重要。我們未曾經(jīng)歷真正的災難,所以不知道一個人在災難面前究 竟會無助到什么地步。我們還 沒有經(jīng)歷“沒了”,所以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沒了”。
人心有座城,易毀難修。
23秒,32年。
與其說是災難來臨的那23秒,不如說是一個母親做出決定的那23秒,一個23秒的決定毀了母女心中的兩座城。整整32年,母女倆就守著心中的那座廢墟過日子,倘若不是汶川地震,她倆會守那座廢墟一輩子。
看完電影,我覺得;哭了就是哭了,感動了就是感動了。無關故事的好壞,無關電影鏡頭的華麗與否,無關它的'商業(yè)價值。
有關的只是珍惜眼前的事物,不要錯過任何不該錯過的東西。很多人總是恐懼著世界末日的到來,然而恐懼又有何益,我們既然無力對抗自然,還 不如好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多學一些知識多陪陪我們的父母親朋。我們不是圣人神仙,不可能解決人生中每一個未了心愿,但我們至少可以?梢远嗾湎б幌律磉叺囊磺,不要等到一切都沒了,才知道什么叫沒了。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篇7
擁有過億票房的《唐山大地震》在我的精心安排下慢慢扎進我的心里,心口很疼很疼,真的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我無法想像一個母親可以如此的偉大,我無法接受惡劣事件對小孩造成的陰影,我一直都不明白原來“沒了,就什么都沒了!”。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毀滅了所有人的夢,毀滅了所有人的希望。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哭喊,一雙雙布滿血漬的雙手,一灘灘暗紅暗紅的血水和一座座名實存亡的廢墟,每個畫面都深深的刺痛著我的眼球,扎得我無法呼吸。
也許是電視劇看多的緣故,總以為所有的故事都會像肥皂劇那樣長、枯燥而無聊。因此總感到《唐山大地震》的畫面轉換得有點快,故事敘述的太含蓄。當然,你可以認為它所表達的主題不是在故事情節(jié),但我的潛意識里電影向人所展現(xiàn)的東西都是通過某一故事情節(jié)所表達出來的,有時甚至只是一個鏡頭或者故事主人公的某一個不經(jīng)意間的表情。這部劇中省略的東西太多太多了,有些東西的加入或許可以讓它更完美,更有吸引力。馮導的這部電影是根據(jù)張翎的《余震》而改編的,有些東西自己修改了,有了自己的風格卻沒了原著的韻味。張翎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海外作家,寫過很多書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出版。在寫《余震》的時候她正準備飛往國外,途中看到有關《唐山大地震》的報導,被擊中了,她感覺到了“痛”。“痛”往往是她寫作的動力和靈感的源泉。
痛!我確實是感覺到了痛。很多人告訴我,她是怎樣痛徹心扉,是怎樣的淚流滿面,而我的痛卻是這樣的零散。每當我想深深投入一種情感時,畫面總是剪輯的太快,還來不及投入就已遠離。有人跟我說她是哭著看完整部電影的,我覺得有點夸張,我只是間歇性的流過幾次淚,間歇性的被感動過幾次。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方登終于放下仇恨回家與元妮相見的那一幕,我徹底的被擊中了,徹底被感染了,心不由自主的抽搐。徐帆大概是演員中的極品吧,不然怎可將一個母親詮釋的如此完美?把一個母親的'緊張與不安,迫切和興奮,自責和罪惡感,一句“登,你到底是從哪冒出來的?”,一個下跪的動作,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讓我們感到元妮就活在我們身邊,活在我們心里。整個電影中最鮮明的就是元妮這個人物形象了,它如一把鋒利的小刀,深深的在我們的心里劃了一道,無法愈合。終于體會到一個好的演員是不需要很多表面花俏的,她的一顰一足都無不在無時無刻的表演的真諦了!我聽說,影片在拍攝時,是沒有后面的背景的,演員們都是在空白的背景下表現(xiàn)地震來臨時的恐慌和撕心裂肺的哭喊的,這就非常考驗演員們的實力了。然,他們都出色的完成了。雖然采用3D拍出來的效果有點假,但與整部戲比較起來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畢竟我們沒有真正經(jīng)歷過七六年唐山大地震。
方登的“登”同“燈”的音相同,大概就是為回家的路上照上的一盞明燈吧!用我們的愛心,為那些受難的同胞們點亮回家的燈,生生世世,不離不棄!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相關文章: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后感想范例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06-05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1-06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后感12-13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2-02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2篇11-13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2篇)12-02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后感(通用21篇)12-16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07-04
《唐山大地震》 觀后感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