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漫畫有感 推薦度:
- 看漫畫假文盲有感 推薦度:
- 觀漫畫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漫畫觀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漫畫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漫畫觀后感1
家里的墻上有一本掛歷,是老式的那種,偏厚的紙質(zhì)印著亮麗的彩墨,一頁便攬收著整個月的日期,每一頁又都有配著精美的圖畫,你能行——。
以往這種老掛歷是用人物,特別是明星模特的多,再后來就變成了一些商家做廣告的渠道,即能給別人提供便利又無形中讓自己的商品廣告進入千家萬戶,也是一種很好的營銷。
家里的這本,是過年時去寺廟進香,寺里贈予的。
帶回來的時候,爸媽把掛歷掛在墻上,我一直沒去留意,只到有一天,我看到了掛歷翻頁上的一幅插畫。
那是一幅畫法簡單卻超Q的5框漫畫。
漫畫中,是一老一少的和尚。
老和尚戴著眼鏡,一副老師父的模樣,碰到小和尚便問道:“最近讓你搬石頭鍛煉身體,你沒有搬。”
“有搬有搬。”寥寥數(shù)字,道出了小和尚的惶恐又慶幸的心理。
“在哪呢?”老和尚問。
“在這里呢,”圖中的小和尚手中多了一塊小的不能再小的石塊,“我每天都帶著這塊石塊,走哪就把它搬哪……”
不用多想,我都知道老和尚此時心里和我一樣有多無語了。
下一副圖中,老和尚并未多言,而是湊近看著小和尚手中的小石塊,仿若他的眼鏡是一幅放大鏡一般。
小和尚估計是被這陣勢看理虧了,畫中音寫道:“師父,這塊石頭好像是小了些,可我比較小,能力不夠。”
最后一幅圖中,沒有再畫老和尚,而是小和尚抱著一塊很大,甚至有點和漫畫中的他差不多等高的石頭穩(wěn)穩(wěn)地站在那,而最觸動我,并且讓我想寫這篇文章的,便是這幅畫中的配字:不要給自己定義能力不夠,反過來要去想我一定能做到,那么做不到也會變成做到。
多么樸實而又富有正能量的.話呀。
我給這段話歸結(jié)為三個字:你能行。
當一個人面對困難的時候,第一心理反應肯定是想退縮,能繞路就繞路,能避免就避免,這當然也是一種策略,但如果這個困難是你人生的必經(jīng)之路,你要怎么辦,也許,真的,你就而要這幅漫畫中所傳達出來的正能量:你能行!
一旦一個人的心里被正能量所充斥,似乎沒來由地就多了一份勇氣,多了一份力量,原先的困難在眼中似乎就減弱了不少。
跑步是我的弱項,在班長幫我報名參加四百米賽跑的時候,我是抵觸的。
心里想著我能行,我能行。最終我跑完了四百米,雖然沒有名次,可是至少我發(fā)現(xiàn)原來我也可以堅持到終點。
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會面對著許多次的關(guān)卡,希望我們在每一次自己望而卻步的時候,能想起這則小漫畫,在心里喊一聲:你能行!
漫畫觀后感2
“滴—”一聲刺耳的車鳴,給寒冷的車站帶來了一絲溫暖。別人都上了車,很明顯,車已經(jīng)嚴重超載,售貨員阻止了正要邁上去的婦女,“對不起,車上已經(jīng)滿了!北阍贌o他話,車,像離弦的箭似的,飛了出去。直到,直到消失在她的視野里,借著燈光看到了,看到了一滴晶瑩的淚珠,慢慢從臉上劃過,只留下淡淡的淚痕,和那被寒風刺得,刺得奪目的那張臉……
將一切的偽裝拋棄,我們看到了一顆顆心,不管是年輕的,衰老的,還是健康的,生病的,都是那么真實。那么,請你找回屬于自己的那顆心吧!不要讓世界上再有假文盲,更不要讓世界充滿冷漠與無情。
公交車站臺上,豎立著一則醒目的'木牌,上面清楚地寫著“母子上車處”?蓞s有幾個大男人在站臺上。
第二個男人高高瘦瘦,戴一頂黑色的帽子。雙眼一直緊閉著,并漸漸皺起了眉頭。不知是因為天氣寒冷,還是因為心虛,他的腿逐漸抖了起來。雖然心中感到愧疚,覺得對不起有孩子的人,但眼看車就要來了,隊也排了好長時間,并且前后的人絲毫沒有退讓、愧疚的意思,他也就理所當然地占著這個位置。
第三個人身材矮小,略顯得有些胖。戴著一頂鴨舌帽,腳穿一雙黑得發(fā)亮的皮鞋。眼睛睜得大大的,像是在發(fā)呆。可無論怎么看,都不像是文盲呀!
北風呼嘯著席卷而來,在場的人都被風吹得瑟瑟發(fā)抖,手腳冰冷。而第三個人的額頭卻滲出了汗珠。想必是因為內(nèi)心的自責而緊張吧。但看著前一人如此心安理得,他也只好裝作若無其事。
從他斜視著的眼睛里,閃現(xiàn)出一絲慌張不安的神色。我想,此刻他一定受著良心的譴責。身為醫(yī)生,本就該濟世救人,此刻自己卻違反了醫(yī)生的準則。
木牌旁,站著一個瘦弱的婦女。她包著頭巾,眼睜睜看著本該是自己上車的地方,如今卻被幾個大男人占了。她懷中的嬰兒,還不足一周歲,戴著一頂雪白的帽子。寒風吹來,吹得她懷中的嬰兒號啕大哭起來。婦女焦急而充滿慈愛地安撫著嬰兒。她單薄的衣裳,被風吹得隨風舞動。她的臉色愈來愈蒼白,她懷中的嬰兒不斷地掙扎著,好像要掙脫媽媽的懷抱。
原本,母子上車處是為了方便母親與孩子,是她們優(yōu)先上車。這本是社會對她們的關(guān)愛。可有的人,為了方便,竟然裝作文盲,占了他人的位置。
漫畫觀后感3
中國漫畫史的讀后感,來自京東商城的網(wǎng)友:我國有許多科學、藝術(shù)門類的歷史要比西方國家悠久,可惜的是國人從不重視對自己的歷史做歸納和總結(jié),不善于繼承和發(fā)揚;而對于個人的“歌功頌德”卻分毫不差,一個孔老先生,千百年來一直成為人們頂禮膜拜的圣人就是一個很好的明證。世界上公認的最早的漫畫作品,是達.芬奇當年為創(chuàng)作《最后的晚餐》所做的素材寫生,而中國的古代的漫畫藝術(shù)可以上溯到五代十國時期,朱見深創(chuàng)作于公元1465年的《一團和氣圖》,比達.芬奇的漫畫要早30多年。如果說從前人們認為中國古代沒有漫畫,只是因為當時還沒有“漫畫”一詞。國人從前把這類繪畫作品叫做諷刺畫。直到1925年,豐子愷在鄭振鐸主編的《文學周報》第172期發(fā)表繪畫作品并標以“漫畫”二字并于次年出版了《子愷漫畫》,“漫畫”才在中國傳開來,從其時始,國人才正式將從前的諷刺畫稱作漫畫。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我國漫畫創(chuàng)作較為活躍的時期,畫家們創(chuàng)作了大批漫畫作品,出現(xiàn)了許多有影響的漫畫家。但這時的漫畫作品大多比較枯燥,藝術(shù)性差而政治性強。豐子愷之前,幾乎全部的漫畫作品都針對統(tǒng)治者的壓迫、賣國,可以理直氣壯地稱其為“諷刺畫”。由于受歷史條件的限制,畫家們的漫畫作品也只能停止在這一層面。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這一時期的漫畫作品確實發(fā)揮了針砭時弊、激勵人民群眾的作用,其尖銳的程度不亞于魯迅等作家們在二三十年代創(chuàng)作的雜文。我國漫畫的'“寫意”創(chuàng)作,始于豐子愷,他的許多作品是不與時政搭界的,完全是對生活的描繪,可以說,豐是我國生活漫畫的鼻祖。漫畫屬于繪畫藝術(shù)的分支,自有它的發(fā)生、發(fā)展軌跡,也有一定規(guī)模的創(chuàng)作群體。它的創(chuàng)作簡單易學,只要有一定的構(gòu)圖技能,用一只筆一張紙就可以隨意勾畫出一幅作品。但漫畫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在于內(nèi)容的構(gòu)思,既要達到“幽默”的目的,又要說明一種現(xiàn)象一個問題,寓事理于畫作中,這就非一般人所能達到的了。這需要有精深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和深刻的社會責任感……
漫畫觀后感4
有幸看了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話》,作者從體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論述了自己的教育觀點,內(nèi)容給人感覺很與眾不同,非常具體實在。讀《教育漫話》讓我聯(lián)想到很多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對于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都有很高的啟發(fā)和反省。
《教育漫話》十分通俗易懂,書中既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學術(shù)概念,作者有如在和親朋好友話家常,語調(diào)親切平和,道理簡單明了,但他所講的東西卻非常深刻,極有啟發(fā)意義。這種深入淺出的東西,只有大師才能寫得出來。書中的許多話都能引起我的思索。例如:因為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他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這句話真的引起了我的警醒,我想我們教師的工作要比醫(yī)師更重要。若不是每位老師認真對待每一堂課,那么也許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庸醫(yī),傷及更多人的性命。
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們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極微極小,小到幾乎覺察不出,都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樣,水性很柔,一點點人力便可以把它導入它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變。從根源上這么引導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趨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遙遠的地方去了。由此我意識到孩子要從小培養(yǎng)習慣,應從學初就讓學生明確班規(guī)知道如何做才是對的。而我們在真正的管理過程中往往會采取鞭撻的方式,其實這是教育上最不適用的一種辦法。因為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他們就此喜歡上應該做的事情,但事實上我們可以想:無論是什么事情,假如他不高興去做的時候,卻有人去打他,用惡言惡語去罵他,非要他玩不可,或是玩的時作者從體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論述了自己的教育觀點,內(nèi)容給人感覺很與眾不同,非常具體實在。讀《教育漫話》讓我聯(lián)想到很多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對于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都有很高的啟發(fā)和反省。
形式很美觀,質(zhì)料很貴重,里面盛著的東西總不能使他感覺到好吃一樣。與此同時,這種棍棒教育在實行的時候,學生是會屈服的,是會佯作服從的。可是一旦不用教鞭,沒人看見時他們便越會放任,顯露出的勢頭回比約束前更加強烈。
讀了《教育漫話》,讓年輕的我進一步去思考,究竟什么是素質(zhì)教育?究竟如何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zhì)的人才?如何使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不再盲目,使我們對學生的教育更加有效。
漫畫觀后感5
這一代漫畫大師豐子愷先生的又一佳作。一個孩子光著腳丫,高高地站在桌子上,他的頭微微后仰,眼睛微閉,眉頭緊皺,他的表情既痛苦又無奈。面對著他的是他的母親,她鼓起了腮幫子,拿起一根管子,正對著孩子的肚臍眼費力地吹著,她是如此地沉浸其中,全然不顧孩子的反應。孩子腳下桌子上面放著一套漂亮的西裝和禮帽,估計是等著孩子長大了好風光地穿上它,從而光宗耀祖,光耀門楣。
孩子那痛苦的表情和母親那專注的動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孩子就那么無奈地站在那里,任由母親擺布著,看著那肚皮越來越大,越來越大,孩子會作何感想呢?
痛苦,憤恨,無奈,煎熬……亦或是兼而有之吧。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孩童時期走過來的,成長的煩惱都是刻骨銘心的。父母的期望,學習的壓力,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因探索而受到外界的阻力……哪個人的童年不是陪伴著這些東西過來的?但是,有時候,太多的壓力,壓得我們喘不過起來,何況還有父母、親人時刻在旁邊奮力吶喊,搖旗助威。
而現(xiàn)在的孩子似乎比小時候的我們承受的壓力還要多,越來越多的功課,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興趣班,越來越多的社會實踐,甚至還要在父母、長輩的監(jiān)督下每天按時攝取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來確保身體的健康,營養(yǎng)的均衡。
我們都很清楚,路要一步一步走,飯咬一口一口吃,可是有時為了節(jié)省更多的時間來投入到學習中去,作為父母的我們?nèi)詴肫鹨磺修k法來為孩子擠時間。衣服不用孩子洗,家務不用孩子做,甚至是吃飯,我們都恨不得一勺一勺地送到孩子嘴里去。為了合理利用時間,我們替孩子制定好各種各樣的計劃,什么時候該干什么,不用孩子費神,作為父母的我們已經(jīng)為之代勞了。有時孩子好奇地伸手想要自己來做,總會被我們以“孩子還小,太浪費時間……”借口搪塞過去。
就這樣,曾經(jīng)想嘗試著自力更生的孩子過起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生怕孩子受委屈的我們則過起了當牛做馬、費力不討好的苦日子。
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猛然間發(fā)現(xiàn),在自己的精心呵護下,孩子已經(jīng)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依賴慣了大人的他們,獨自面對問題時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他們更多的時候是不知所措,唯有再次向父母求救。
就這樣,一個個巨嬰產(chǎn)生了。
在我們抱怨巨嬰的同時,別忘了思考一下,是誰促成了這些巨嬰的形成。
【漫畫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漫畫》教案07-11
漫畫的作文04-11
漫畫《愛與礙》觀后感11-22
漫畫的啟示作文12-08
漫畫同學作文03-31
漫畫啟示作文06-20
關(guān)于漫畫的作文02-12
漫畫老師優(yōu)秀作文_漫畫老師作文03-30
看漫畫有感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