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事博物館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軍事博物館觀后感
看完一部經(jīng)典作品以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時候?qū)懸黄^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墒怯^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軍事博物館觀后感 ,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軍事博物館觀后感 1
以往的五月鳥語花香,今年的五月卻如此殘酷,短短幾天內(nèi),地震奪取了將近七萬個同胞的生命,遠在四川的朋友、親人們,手足們的狀況牽動著十三億國人的心。
2008年11月3日,我們06高本土木班團支部組織了全班同學前往軍事博物館觀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震救災主題展覽。雖然地震過去已有五個多月了,但是它留給我們的傷痛卻依然清晰,當大家看到展出的一幅幅災區(qū)圖片的時候,一直以來的緊張、悲痛、感動又如潮水般在心中澎湃起來,心靈又受到一次洗禮。那是萬人揪心的一刻:廢墟上的一座鐘樓,已經(jīng)損毀。留下的,是那個永遠定格的時間——14時28分。
進入大門展現(xiàn)在我眼前的是那一張張感人的照片,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張張慘不忍睹的照片,深深地觸動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看著一幅幅記錄在殘垣斷壁中進行著生死搏斗的照片,同志們的眼里一次又一次充滿了淚水,每一次看到那揪心的畫面和涌動的愛心,無論多么堅強的人都忍不住淚流滿面,使我們與血脈相連的災區(qū)人民緊密相連,我們的心永遠凝聚在一起!
照片中,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第一時間作出決策,第一時間趕赴災區(qū),體現(xiàn)了“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基本宗旨;蚬麤Q,或憂慮,或震怒,或悲傷,這一切的一切,飽含著對遭受苦難的人民的深情和關(guān)愛。胡錦濤主席與溫家寶總理親臨震區(qū)一線指揮,之所以感動世人,感動世界,正是因為他們身體力行,全面而深刻地詮釋了“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理念。
照片中,5月19日,14時28分,全國人民為汶川地震的死難同胞默哀的場面同樣深深地震撼著我,人們垂首肅立,表情凝重,淚水布滿了臉龐,自覺為死難者哀悼。五星紅旗第一次為普通死難者降下,警報第一次為普通死難者響起,全國人民第一次為普通死難者共同哀悼。連續(xù)三天的全國哀悼日是一個國家向死者的最高哀悼,是對他們永久遠去的悲壯送行,這是共和國對逝者以追悼,同時也給生者以慰藉,體現(xiàn)的是對生命的尊重,其閃耀的人性光輝,令人贊賞。
照片中,武警、消防官兵、各醫(yī)療隊、各救援隊、志愿者救人的場面,面對災難,災區(qū)人民展現(xiàn)了對生命的堅韌不拔;面對災難,沒有受災的人民送去了如天的關(guān)懷。山還在搖,地還在顫……人民子弟兵,這支曾創(chuàng)下世界軍史上急行軍奇跡的部隊,再次依靠雙腿與惡劣的氣候和地理較量。13日23時15分,武警部隊作戰(zhàn)指揮部接到了來自汶川的聲音——挺進兄隊用雙腳征服90公里死亡線進入汶川縣城,成為到達這里的第一支救援部隊。鐵軍們以不同的方式積極加入到了抗災斗爭中去,這些精神確值得每一個生者去深深記憶,我相信,這樣的民族永遠不會被打垮!
照片中,十位親人都不幸遇難,承受著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依然堅守在抗震救災最前線的公安民警蔣敏;照片中,在地震發(fā)生的一瞬間,用張開的雙臂死死維護學生,自己卻不幸遇難的譚老師;照片中,逃生后卻沒有跑開,連續(xù)救出兩個同學的.小林浩;…… ……他們的事跡傳遍全國,或許人們不愿再去想像當時的慌亂與無助,但是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地動天不塌,大災有大愛!災難考驗著我們,同時也是在檢驗著我們。在這危難時刻,國人的行動便是我們國民意志、國民素質(zhì)的最好見證!
我們不會忘記:“讓我再救一個吧!”,一位戰(zhàn)士余震中冒死要沖進危樓救人時的哭喊;“下邊還有人嗎?”那是在梳理了一遍又一遍的廢墟上,子弟兵發(fā)出的聲聲呼喚。歷史不會忘記這樣的畫面——一個個在塌樓中艱難接近生命的身影,一雙雙托舉擔架送傷員上車的大手,一張張疲極困極酣睡在亂石中的憔悴容顏。
許許多多的感動,塑造了我們眾志成城的國民形象,鑄造了我們戰(zhàn)勝一切自然災害的法寶!在抗震救災中這一幕幕永載史冊的感動大劇,將堅定災區(qū)人民的信心,將激勵救災將士的斗志和重建家園的信念,也將把我們?nèi)A夏子孫的心貼得更緊!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不知道在這片土地上還會傳出多少個感人的故事,留下多少張驚心動魄的瞬間照片,盡管一定有許多感動故事會因為不被知曉而沉積在歷史的河流中,但是高山永遠不會忘記!大地永遠不會忘記!
最后,讓我們?yōu)闉碾y中死去的同胞默哀,為那些舍己救人的英雄們默哀,為那些在搶險一線壯烈犧牲的烈士們默哀,你們將永垂不朽!
軍事博物館觀后感 2
以往的五月鳥語花香,今年的五月卻如此殘酷,短短幾天內(nèi),地震奪取了將近七萬個同胞的生命,遠在四川的朋友、親人們,手足們的狀況牽動著十三億國人的心。
2015年11月3日,我們06高本土木班團支部組織了全班同學前往軍事博物館觀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震救災主題展覽。雖然地震過去已有五個多月了,但是它留給我們的傷痛卻依然清晰,當大家看到展出的一幅幅災區(qū)圖片的時候,一向以來的緊張、悲痛、感動又如潮水般在心中澎湃起來,心靈又受到一次洗禮。那是萬人揪心的一刻:廢墟上的一座鐘樓,已經(jīng)損毀。留下的,是那個永遠定格的時刻——14時28分。
進入大門展此刻我眼前的是那一張張感人的照片,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張張慘不忍睹的照片,深深地觸動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看著一幅幅記錄在殘垣斷壁中進行著生死搏斗的照片,同志們的眼里一次又一次充滿了淚水,每一次看到那揪心的'畫面和涌動的愛心,無論多么堅強的人都忍不住淚流滿面,使我們與血脈相連的災區(qū)人民緊密相連,我們的心永遠凝聚在一齊!
照片中,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第一時刻作出決策,第一時刻趕赴災區(qū),體現(xiàn)了“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基本宗旨。或果決,或憂慮,或震怒,或悲傷,這一切的一切,飽含著對遭受苦難的人民的深情和關(guān)愛。胡錦濤主席與溫家寶總理親臨震區(qū)一線指揮,之因此感動世人,感動世界,正是正因
他們身體力行,全面而深刻地詮釋了“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理念。
照片中,5月19日,14時28分,全國人民為汶川地震的死難同胞默哀的場面同樣深深地震撼著我,人們垂首肅立,表情凝重,淚水布滿了臉龐,自覺為死難者哀悼。五星紅旗第一次為普通死難者降下,警報第一次為普通死難者響起,全國人民第一次為普通死難者共同哀悼。連續(xù)三天的全國哀悼日是一個國家向死者的最高哀悼,是對他們永久遠去的悲壯送行,這是共和國對逝者以追悼,同時也給生者以慰藉,體現(xiàn)的是對生命的尊重,其閃耀的人性光輝,令人贊賞。
照片中,武警、消防官兵、各醫(yī)療隊、各救援隊、志愿者救人的場面,應對災難,災區(qū)人民展現(xiàn)了對生命的堅韌不拔;應對災難,沒有受災的人民送去了如天的關(guān)懷。山還在搖,地還在顫……人民子弟兵,這支曾創(chuàng)下世界軍史上急行軍奇跡的部隊,再次依靠雙腿與惡劣的氣候和地理較量。13日23時15分,武警部隊作戰(zhàn)指揮部接到了來自汶川的聲音——挺進小分隊用雙腳征服90公里死亡線進入汶川縣城,成為到達那里的第一支救援部隊。鐵軍們以不一樣的方式用心加入到了抗災斗爭中去,這些精神確值得每一個生者去深深記憶,我堅信,這樣的民族永遠不會被打垮!
照片中,十位親人都不幸遇難,承受著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依然堅守在抗震救災最前線的公安民警蔣敏;照片中,在地震發(fā)生的一瞬間,用張開的雙臂死死維護學生,自己卻不幸遇難的譚老師;照片中,逃生后卻沒有跑開,連續(xù)救出兩個同學的小林浩;他們的事跡傳遍全國,或許人們不愿再去想像當時的慌亂與無助,但是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地動天不塌,大災有大愛!災難考驗著我們,同時也是在檢驗著我們。在這危難時刻,國人的行動便是我們國民意志、國民素質(zhì)的最好證明!
我們不會忘記:“讓我再救一個吧!”,一位戰(zhàn)士余震中冒死要沖進危樓救人時的哭喊;“下邊還有人嗎?”那是在梳理了一遍又一遍的廢墟上,子弟兵發(fā)出的聲聲呼喚。歷史不會忘記這樣的畫面——一個個在塌樓中艱難接近生命的身影,一雙雙托舉擔架送傷員上車的大手,一張張疲極困極酣睡在亂石中的憔悴容顏。
許許多多的感動,塑造了我們眾志成城的國民形象,鑄造了我們戰(zhàn)勝一切自然災害的法寶!在抗震救災中這一幕幕永載史冊的感動大劇,將堅定災區(qū)人民的信心,將激勵救災將士的斗志和重建家園的信念,也將把我們?nèi)A夏子孫的心貼得更緊!
隨著時刻的推移,我不知道在這片土地上還會傳出多少個感人的故事,留下多少張驚心動魄的瞬間照片,盡管必須有許多感動故事會正因不被知曉而沉積在歷史的河流中,但是高山永遠不會忘記!大地永遠不會忘記!
最后,讓我們?yōu)闉碾y中死去的同胞默哀,為那些舍己救人的英雄們默哀,為那些在搶險一線壯烈犧牲的烈士們默哀,你們將永垂不朽!
【軍事博物館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軍事博物館觀后感(通用25篇)02-22
軍事訓練計劃11-24
軍事拓展訓練方案04-18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北京首都博物館觀后感11-15
軍事夏令營作文11-30
軍事化管理方案04-24
軍事化拓展培訓方案03-28
軍事訓練工作計劃01-13
軍事拓展心得體會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