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觀后感(15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金剛川》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金剛川》觀后感1
那段歲月,他們用血肉書寫了一段奇跡。
懷著忐忑的心情走進瀏陽市博物館的影音室,我的內(nèi)心激動不已,《金剛川》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這部電影想要告訴我們什么?
電影開始,敵機的掃蕩轟炸令我心中緊張難耐,眼看著一個個士兵犧牲,我仿佛箭刺胸膛,但卻只能作為一個旁觀者目睹他們慘烈的局面,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金剛川甚至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
而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之所以有如此幸福的生活是因為他們的拋頭顱,灑熱血,盡管時間在流逝,歲月在變更,但抗美援朝精神仍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疫情當前,無數(shù)逆行者秉承著“拋小家,為大國”的理念,舍身為國。有人堅守崗位,治療感染病人;有人日夜奮斗,研制抗疫疫苗;有人驅車萬里,捐贈醫(yī)療物資;有人自覺在家,防止疫苗擴散……全國14億人民聽黨指揮跟黨走,將疫情的.影響最小化。
河南洪水突然爆發(fā),被困者在迎來被救希望時,仍能保持鎮(zhèn)定的喊出“讓暈倒的人先走,讓女士先走”。已經(jīng)被困5個小時了,毫無疑問他們是害怕的,他們是想要盡快遠離生死邊緣的,但他們依舊做出了先保護弱小的決定。
這就是中國,這就是中國人民,不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平凡而又偉大。在危險來臨的時候,不是自私的活著,而是想著身邊的人。中國人的身上,無時無刻都體現(xiàn)著無私奉獻,舍己為人,舍身忘死的愛國精神。感人的故事不計其數(shù),但每一個故事都足矣讓人潸然淚下。
《金剛川》觀后感2
“我愛你中國,心愛的母親。我為你流淚,也為你自豪……”我最喜歡歌就是《我愛你中國》。每當那令人心潮澎湃的歌聲響起時,都能感受到歌里“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沖天豪氣和民族自信。
我愛著我的祖國。愛著它流傳千古的傳統(tǒng)文化,愛著它如夢如幻的江南美景;愛著它熱情似火的南海風光,愛著它白雪皚皚的北國美景……但是我忘卻不了祖國曾遭遇了太多不幸,讓我們傷懷;祖國經(jīng)歷了太多滄桑巨變,讓我們奮起,為建設更美好的新中國而努力奮斗。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就在上個星期,我去電影院觀看了一部講述抗美援朝作戰(zhàn)的影片——《金剛川》。在觀看電影之后,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其中的`許多經(jīng)典鏡頭至今在我腦海浮現(xiàn),影片中美國飛行員希爾說“橋不在,就是他們的地獄。橋在,就是我們的地獄!睘榱俗柚怪袊驹杠娡ㄟ^橋梁到達朝鮮主戰(zhàn)場,美軍開啟了無間斷的橋梁轟炸,而為了在凌晨六點鐘趕到主戰(zhàn)場,中國志愿軍將士最終用血肉之軀架起了“人橋”,讓大部隊順利過江。那一幕震撼人心的畫面,讓我內(nèi)心深處熱血沸騰,為之動容!安豢赡埽褪俏覀兊奈淦鳌!
俗話說:“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長志”。作為新時代的力量的我們,有著先輩的引領,有著夢想的加持,我們定能無所畏懼,向未來的彼岸,劈波斬浪,奮勇向前。報效祖國,照亮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沒有猶豫,這就是新時代中國少年最美的模樣。人生亦可燃燒,亦可腐敗,我愿耗盡所有光芒為著心中的夢想,祖國更美好的明天拼搏奮斗!
《金剛川》觀后感3
今天,我和朋友一起來到太平洋影院,觀看了《金剛川》,它是一部愛國電影。
本片講了1953年,在抗美援朝的最后階段,中國人民子弟兵要到金城去支援前線的戰(zhàn)士。到金城的途中,有一條水流湍急的大河,這就是金剛川。要想度過這條河,唯一的一座橋,是戰(zhàn)士們用木板臨時搭起來的。美軍為了不讓志愿軍通過這座橋,用轟炸機一次次的將炮彈投放于木板橋上。子弟兵們并沒有因此而放棄,最終工兵連的戰(zhàn)士搭成人梯,將木板舉過頭頂,讓其他戰(zhàn)士順利過了河。
《金剛川》從三個角度介紹了當時的場景。中國當時的'武器非常落后,只有兩個炮臺,一個是主攻的,另一個必須隱藏起來。主攻炮臺被擊中后,連長張飛身負重傷,失去了一條腿和一條胳膊,但是,他不顧自身的安危,將生死置之度外,拿起竹竿,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到炮臺,艱難地操作著炮臺,將一架美軍飛機擊落。他那種不怕犧牲的精神是來自于對祖國的熱愛,因為他們向往光明,向往和平。
看完《金剛川》,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位于金剛川的這座橋。每當橋被美軍炸毀,工兵連的戰(zhàn)士們就會在第一時間將橋修好,所以,這座橋被美軍稱之為“炸不壞的橋”。1953年11月12日凌晨,美軍派出了八架大型轟炸機將木板橋完全摧毀。即便是這樣,志愿軍仍然沒有屈服,他們最終靠著團結過了河。從中,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力量,看到了團結的力量。
當今,我們的生活如此幸福,可是,我們這樣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輩犧牲了無數(shù)的汗水和鮮血,甚至是生命換來的。我們少先隊員必須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因為中國假如是一條大船,我們是即將身在甲板上的舵手,揚帆起航。
《金剛川》觀后感4
為什么戰(zhàn)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英雄贊歌》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電影《金剛川》。電影8月籌備,10月上映,在所有人都對影片質量心存懷疑的時節(jié)下,電影在首波口碑解禁時獲得了業(yè)內(nèi)人士目前中國電影工業(yè)水平的最好體現(xiàn)的高度評價。
迷妹有幸在現(xiàn)場看了點映,電影看完最大的觀后感就是燃。
本以為戰(zhàn)爭片會濃墨重彩的描繪大場面,但《金剛川》卻把重點聚焦在了一座橋。1953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進入了最終階段,為了確保金城前線的戰(zhàn)力,志愿軍必須誓死捍衛(wèi)這條交通要塞金剛橋。
這道橋有多重要?
用片中的一句話:贏了,敵人的地獄;輸了,我們的地獄。
敵人當然不會放過這條生命線,轟炸機、榴彈、定時炸彈輪番上陣,來來回回炸了七次,人民志愿軍也反反復復修了七次。
這修橋的過程,就是《金剛川》。
影片別出心裁的通過戰(zhàn)友、對手、高炮班、橋這四個視角來展現(xiàn)這一段歷史故事,從修橋的工兵團,到敵方空襲的.美國士兵,再到掩護修橋抵御空襲的高炮班,最終這一切又回歸到了橋上。和歷史一樣,任何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都是靠眾多人的參與,互相影響,互相作用,最終,成就歷史。
電影也在細節(jié)上設置了非常多的小心思,蜻蜓、白馬、哨子、炮殼、酒壺、煙葉子、橋。比如連接張譯與吳京的哨,就是他們傳遞信息,傳遞情感的東西。每一次視角的轉換,都會在這些細節(jié)上,看見前人留下的印記。
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贏這最后一戰(zhàn),然后回家。
但在這場異國他鄉(xiāng)的戰(zhàn)斗里,我想,無論是回家,還是犧牲,他們都準備好了。
《金剛川》觀后感5
它是一部電影,它叫《金剛川》。
它主要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最后時期,志愿軍部隊要去金城參加最后一役,卻被水流湍急,暗潮涌動的金剛川擋住了去路。為了保證大部隊能按時渡江,工兵連的志愿軍戰(zhàn)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不怕犧牲,憑借頑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不斷抵御美軍戰(zhàn)斗機的狂轟濫炸,一次又一次地用血肉之軀修補戰(zhàn)火中的木橋。最后時刻,他們毅然決然地跳入水中,以自己的身軀搭起人橋,讓作戰(zhàn)部隊按時順利過江。
令我最震撼的是戰(zhàn)士們搭人橋這段。只見他們從水底到水面一層又一層,一邊咬緊牙關,忍受傷痛扛起橋板,一邊要面對敵機的狂轟濫炸,可為了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為了祖國的未來,他們沒有退縮,面不改色,齊心協(xié)力筑起這世上最堅固的“橋”,堅持到最后一刻?吹竭@里,我熱血沸騰,心中冒出一個聲音:這才是世上最可愛的人!他們才應該是我心中最亮的`明星。
片尾時,銀幕上出現(xiàn)了一隊隊整齊的儀仗軍莊嚴地捧著蓋著國旗的骨灰盒,當影片中的志愿軍幸存者肅立敬禮,屏幕下方打出“接志愿軍遺骸回家”的字樣時,我不禁鼻子一酸,眼睛濕潤了。正是有了志愿軍戰(zhàn)士們在無情的戰(zhàn)場上拋頭顱灑熱血,英勇犧牲,才有了現(xiàn)在的中國。我不由自主地起身,向他們行隊禮致敬。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好自己,長大后為祖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讓中國成為世界強國!
《金剛川》觀后感6
今天懷著濃厚的興趣觀看為了紀念抗美援朝紀念70周年而制作的電影《金剛川》,被里面的戰(zhàn)爭場面的大制作以及電影藝術獨有的美感所震撼,電影結尾一度落淚。
里面的'一句臺詞“那一年,俺們都才十八歲,但是俺們沒有一個怕死的,只是想著怎么盡快讓大部隊過橋”。樸素的語言令人感動。
《金剛川》上映第二日票房就突破2億,未來可以期待。該片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講述了發(fā)生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據(jù)劇情梗概介紹,該片以三個視點講述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zhàn)爭奇跡。結尾處的人橋搭建,讓美國王牌飛行員不可思議:為什么中國士兵這么不怕死?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們?殊不知,中國人民是最可愛的,中國士兵為了祖國安寧,人民幸福是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的!
影片重點刻畫了劇中人物的情感關系:一是高炮排排長張飛和高炮班長關磊的兄弟之情,細節(jié)刻畫到位。但是就藝術質量來說,整部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稍顯拖沓,四段分故事敘述有前后重復之疑問,卻依然掩蓋不了張譯、吳京、鄧超的出色表演,特別是開頭和結尾十分鐘的彩蛋-精彩表演令人驚嘆不已!兩個月時間能拍出來這樣一部精彩的電影實屬不易。
中國戰(zhàn)斗機護送中國人民志愿軍陣亡將士的骨灰回到祖國,讓英雄回家是他們的心愿,這一段情節(jié)令人淚目,“護送戰(zhàn)友同在、必保山河皆安”,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吶喊!
期待接下來《血戰(zhàn)長津湖》,“最美冰雕戰(zhàn)斗連”等更多優(yōu)秀的抗美援朝電影的上映,激發(fā)出年輕一代愛國主義熱情,愿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不再重復以前的受人欺負的歷史,人民更加幸福!
《金剛川》觀后感7
那個一塵不染、晶瑩透明的深秋午后,我和媽媽在開闊的電影院里觀看著電影《金剛川》。
那悲壯的畫面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張排長滿腔怒火,大聲怒吼道:“來啊!”他要點燃箱子,吸引美軍的飛機,這個胳膊和腿都被炸斷了的英雄,仍然頑強地爬到炮位,他一個人竟然完成了六個人的操作,以驚人的毅力把敵機打了下來,完成了自己的終極使命,張排長光榮的犧牲了,他臥在那高高的炮臺上,犧牲的畫面永遠定格在我的心中!這是怎樣的鋼鐵之軀啊,可以為了朝鮮一片土地的安寧,可以為了自己深愛的祖國人民的平安,視死如歸……“謝謝你們!”我緊緊握著媽媽的右手,感動得淚水奪眶而出。
戰(zhàn)爭年代他們可以為了守土保家這樣的無畏,那和平年代同樣如此吧!清楚地記得爸爸給我講到有一群戍邊的年輕人的感人故事,當我們忙著合家團圓,玩著趣味十足的游戲,看著花樣百出的綜藝節(jié)目的時候,這群站如松行如風的人,在守護著我們的.平安喜樂。有四位戍邊英雄埋骨青山,正是為了守衛(wèi)小家和大國!當一切靜好,我們面對雪山齊聲致謝:“謝謝你們,保衛(wèi)山河為國拼命!”從爸爸的深情講解中,我被深深地感動著,立志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的大英雄,還有我們身邊那些樸實的平凡人,風雨疾來之時,總有人為我們遮風擋雨,誰也不是鋼鐵俠,他們也怕疼,也會想家。他們,銘記在我心中,伴我成長著,我覺得我是一個最幸福的中國娃!
《金剛川》觀后感8
“那一年,俺們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就是通過那座橋,沒有一個怕死的。”在《金剛川》這部電影中,對中國人民志愿軍而言“,戰(zhàn)場殺敵,職責所在”,通過金剛橋,與大部隊會合發(fā)起反擊,就是向著勝利的方向進發(fā),就是凱旋的希望。
金城戰(zhàn)役于1953年打響,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戰(zhàn)!督饎偞ā穭t是以此為背景,講述了志愿軍戰(zhàn)士捍衛(wèi)交通要塞,不斷抵御敵機狂轟濫炸,一次次修補著金剛橋,支持部隊過河組織反擊的故事。
金剛橋立于金剛川上,金剛川則是金城前線附近的重要河流,是軍事要塞,并且水流湍急、暗涌密布,人們只能靠橋渡河。橋,成了志愿軍的生命線。為了阻斷我軍交通,美軍不斷地侵擾炸橋。志愿軍奮起反擊,將橋一次次修好!奥(lián)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低估了中國人的毅力,他曾告訴士兵們,在1950年圣誕節(jié)前可以得勝回國。但他沒有想到,三年后在敵機的一次次轟炸下,這座金剛橋一次次被毀,又一次次被修復,中國人民志愿軍創(chuàng)造著“不可能”的奇跡。為何我們的軍人“沒有一個怕死的”?為什么他們會選擇用血肉之軀筑成一座永不倒下的金剛橋?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在他們心中,懷有一個共同的`信念——他們在前方一步也不退守,身后的國土就會少受幾分風霜。血肉之軀架起的橋梁是后來者的生路,是讓更多人回家的必由之路,是一座萬難摧毀的生命之橋。
看完電影,心生慚愧,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了百姓的安寧,選擇義無反顧地走上戰(zhàn)火紛飛的戰(zhàn)場,在死亡面前毅然選擇堅守,選擇抗爭,而我作為一名學生,“堅持”二字時常掛在嘴邊,但是是否真的做到言行一致了呢?遇到困難是否選擇迎難而上了呢?行動起來吧,那座生命之橋已經(jīng)給了我無窮力量。
《金剛川》觀后感9
電影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愿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qū)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
1953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進入最終階段,志愿軍在金城發(fā)動最后一場大型戰(zhàn)役。為在指定的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的戰(zhàn)力,志愿軍戰(zhàn)士們在物資匱,武裝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御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zhàn)火中的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在暗流涌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無數(shù)先烈的鮮血,浸染了勝利的軍旗,浩蕩的鐵流里,我們看見了先輩偉岸的'身軀,是他們在為民族爭解放,為人民爭自由的戰(zhàn)斗里,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功勛,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更不能忘記戰(zhàn)爭中犧牲的先烈,解放軍的豐功偉績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
將士們即使灰頭土臉也掩蓋不住臉上的稚嫩,即使身體破殘也要修補好大橋,即使血肉模糊也要用身體搭建成支撐大橋的橋梁。看到那一個個站起來的身影,不少觀影者都止不住的淚流。因為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座大橋的直立,而是中國魂的燃起,是雄赳赳氣昂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我們更加能夠深深體會到《義勇軍進行曲》中的“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新的長城”的真正含義!
讓我們銘記那些曾經(jīng)奮不顧身向前作戰(zhàn)的志愿軍吧!戰(zhàn)爭雖已結束,但歷史將被印在我們的心中,英雄的事跡將千古流傳,作為后輩,我們將永遠致敬英雄烈士!
《金剛川》觀后感10
金城戰(zhàn)役,是我國在朝鮮戰(zhàn)場上進行的最后一場大型戰(zhàn)役。這場戰(zhàn)役雖說基本沒有美軍派兵支援,但是美軍的飛機和炮火仍然猛烈,而《金剛川》這部電影就是介紹了在金城戰(zhàn)役正式開始的前段時間,主力部隊要趕到既定位置的經(jīng)過。
在電影的開頭,就是主力部隊準備過江的畫面。想要度過金剛川,必須要經(jīng)過一條長長的大江,這一條大江水底全部是暗流,是不能游過去的。所以,大部隊想要渡過這一條江河,必須要修橋。而美國人的飛機就在天上飛,修橋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們雖然有高炮,但是炮彈很少,并且飛來的只有飛的.很高的轟炸機和飛得很快的轟炸機,一般來講是根本打不著的。后面渡河的后果也是可想而知,橋必然是修了炸,炸了俢,但是修橋的速度哪里有炸橋快,并且工兵連人數(shù)有限,被轟炸機炸死的也不少,修橋的速度漸漸跟不上了。這還不說,有一架裝備了武器的偵察機被我們的高炮給激怒了,一直對我們的高炮加以攻擊,導致高炮傷亡慘重。但這些都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在最后一批次來的轟炸機中,裝的不是炸彈,而是大型燃燒彈,將周圍的田地以及樹林燒了個七零八落,當然橋和人都好不了。人還好說,但是橋是徹底廢了。當一名美國飛行員帶著十分不情愿的情緒來觀察破壞狀況的時候,他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志愿軍戰(zhàn)士用自己的身體搭起了一座人橋,從而讓大部隊過河。這可真是把美軍飛行員驚呆了原本申請了飛機轟炸的這位飛行員卻一反常態(tài),對指揮部說大部隊已經(jīng)過河,再次轟炸是沒有意義的。
最終,大部隊成功過河,順利阻擊敵軍,成功順利完成了任務,為打贏金城戰(zhàn)役贏得了基礎。
《金剛川》觀后感11
《金剛川》這部電影,是以抗美援朝時期的一場重要戰(zhàn)役為原型,講述了當時的志愿軍在對己方十分不利的情況下,頂著敵人的炮火,用血肉之軀頑強抵抗的英勇故事。
在抗美援朝末期,發(fā)生的一場著名戰(zhàn)役——金剛川戰(zhàn)役,志愿軍們?yōu)楸WC前線物資的輸送,必須通過金剛川上的水里通道——巖石橋,才可以成功。在那個時候,中國沒有飛機,而敵方美國恰巧就在空中領域中獨占鰲頭,他們從空中扔下的.炸彈,對陸地上志愿軍構成了重大威脅。
但中國人民不會為此而退縮!
敵軍在空中扔炸彈,中國軍人就在地面用炮轟炸彈,沒有因為被炸傷就放棄抵抗,而是一直堅持著,為修橋爭取時間。敵人的炸彈到處亂飛,金剛川上的巖石橋一次又一次被炸毀,志愿軍們一次又一次得修補,為的就是等橋修整好后,能讓去前線送物資的軍隊順利通過金剛川。
有人的任務是通過那座橋,讓輸送物資的軍隊過橋。
美國人的飛機每一次炸彈的投下,志愿軍就傷亡慘重。在陸地上與美軍做斗爭的中國人民在努力反抗著,一發(fā)發(fā)從陸地上飛起的炸彈中總有擊中敵人飛機的,一旦飛機被炸下來,我們就會贏得一次修補的時間。
一次次被炸毀,一次次重新修補,總計七次,意味著中國人是不會被輕易打垮的!
為了能讓物資快速的運輸,那些志愿軍站在水里,肩膀扛著木板,讓軍隊從他們的肩上跑過,一個接一個,腳踩的是修橋志愿軍的肩膀,而他們身上背負著的是我們中國人的希望。
中國人,加油!
《金剛川》觀后感12
今天我看了一部關于抗美援朝的電影,名字叫《金剛川》。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末期,我國的一支軍隊要通過金剛川到達金城前線作戰(zhàn),不然我國主力軍隊就會像一只折斷了翅膀的鷹,落入狼群之中。
在我們的軍隊正要過橋時,美國的飛機一次次的投射炮彈炸毀這座通往金城前線唯一的橋。但我們的志愿軍戰(zhàn)士,每次都頑強地站起來,一次次的修好這座橋。
在即將到達凌晨六點時,為了能讓其他的志愿軍戰(zhàn)士順利過橋,我們的志愿軍戰(zhàn)士在橋底下,人踩人,人摞人,用自己的身體撐起了這座橋,這是多么偉大的精神啊!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被志愿軍戰(zhàn)士們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他們不怕危險不怕勞累拼命地修橋就是為了讓軍隊打贏這場抗美援朝的`戰(zhàn)爭。他們打這場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中國為了老百姓為了人民所打的。這些志愿軍,他們也有自己的家人,但他們在戰(zhàn)場上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是國家,他們的這種精神令我敬佩,也值得我們學習。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我們的資源十分匱乏,飛機不夠,炮彈不足。當敵人的飛機來臨時,我們的炮手為了保住大橋,他們勇敢地點燃了篝火,暴露位置犧牲自己。這需要多么勇敢的精神才能做到啊。影片的最后,一位當年參加過這場戰(zhàn)爭的爺爺說,后代們的幸福是由前人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這精神就像國歌里唱的那樣,用我們的血肉筑起我們新的長城。
我們應該向這些志愿軍戰(zhàn)士們致敬,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我們這些后輩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學習,為祖國的建設出一份力。
《金剛川》觀后感13
一部電影,語言樸實,卻催人淚下、感人肺腑。這是中國志愿軍用鮮血與生命譜寫的一段悲壯、感人的歷史,這就是《金剛川》。
1953年,抗美援朝進入最終階段,志愿軍在金城發(fā)動的最后一場大型戰(zhàn)役,為在指定時間內(nèi)向金城前方戰(zhàn)線投放更多戰(zhàn)力。而通往前線的道路卻被一條洶涌的大江擋住,唯一能渡過去的僅僅只是一座簡單的工兵橋。然而在前進的過程中美軍為了阻止志愿軍大部隊挺進,24小時全天候派飛機輪番炸橋,又一次次被我軍奇跡般的修復,美軍被我軍逼得惱羞成怒派出八架大型轟炸機將橋完全摧毀。即便是這樣,摧毀的僅僅只是一座木橋,卻絲毫沒有動搖志愿軍的意志,最終工兵連的戰(zhàn)士們舍身搭成堅不可摧的人橋勝利完成任務。
那是怎樣的一座人橋。∈且粡垙埢翌^土臉,傷痕累累也掩蓋不了的'稚嫩臉龐,是一具具血肉模糊、身體殘疾的身軀支撐起來筑成的堅如磐石的大橋。看到這一幕,我們不禁潸然淚下,這是一條通往勝利的紅色通道,更是一股雄赳赳、氣昂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畏犧牲、義無反顧的革命英雄氣概……今天我終于領會到國歌中“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的深層含義。
無數(shù)先烈的鮮血染紅了勝利的旗幟。浩蕩的歷史洪流中,我們?nèi)阅芸吹较容厒儌グ兜纳碥|。雖然還有許許多多的戰(zhàn)士遺骸仍在異國他鄉(xiāng),帶回來的只有一個冷冰冰的名字,但是先輩們偉大的紅色精神卻永垂不朽,為我們中華民族鑄就了不屈的脊梁。
“為什么戰(zhàn)旗美如畫?是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么大地春常在?是英雄的生命開鮮花”。吾輩當自強,篤定前行之。
《金剛川》觀后感14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單位組織職工觀看了愛國影片《金剛川》。也許因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嫂”,雖未曾入過伍,但與軍人同命運共呼吸;雖然未穿過軍裝卻與軍營結下情緣,所以每當我觀看這種軍事體裁的影片都觸動頗深,猶如心靈的一場洗禮,深深震撼。
《金剛川》講述了發(fā)生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此片與以往戰(zhàn)爭片不同之處在于并非以正面戰(zhàn)場為主線,而是聚焦金剛川上的交通命脈工兵橋,以個體命運側寫殘酷的戰(zhàn)爭,通過精巧新穎的敘事角度,講述了志愿軍戰(zhàn)士在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下,修補堪比生命線的木橋,以血肉之身無悔許國的故事。在觀看影片中,令我記憶猶新的一個片段就是敵軍飛行員,一邊炸毀橋梁一邊說,“中國連一輛自行車都造不出來,是怎樣做到把炸毀的橋梁反復再造起來的,好像我的任務就永遠沒有完成一樣。”敵人由最先對中國人的輕視到后來成了令他們費解的戰(zhàn)爭奇跡,這是敵軍萬萬沒有想到的。其實沒有什么能夠阻止我們戰(zhàn)士的前進,最后的.那座橋,是人民志愿軍用打不垮的信念建起的一座生命之橋,他們的身體就是橋的最后一根木樁,他們的意志就是最后一顆子彈。這種意志戰(zhàn)勝了一切不可能,前仆后繼的烈士們揚起了了中國人的骨氣,用血肉之軀撐起了最后的勝利!
這是一場震驚世界的戰(zhàn)爭,此片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70年前的艱苦歲月和戰(zhàn)士們的浴血奮戰(zhàn),這場戰(zhàn)爭取得的勝利是艱難的,英雄兒女誓死不屈的精神銘記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我們要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生活,向捍衛(wèi)祖國的英雄們致敬!
《金剛川》觀后感15
1950年6月,朝鮮內(nèi)戰(zhàn)爆發(fā),美國政府糾集“聯(lián)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并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此后,侵朝美軍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并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雖然當時中國正面臨著鞏固政權恢復經(jīng)濟的緊急任務,但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共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經(jīng)過反復權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歷史性決策。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奉命開赴朝鮮戰(zhàn)場,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zhàn),到1951年6月,歷時7個多月,先后同以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進行五次大的'戰(zhàn)役,共殲敵23萬余人,把戰(zhàn)線穩(wěn)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qū)。在這場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中涌現(xiàn)了無數(shù)英雄人物:羅盛教黃繼光楊根思邱少云……為了朝鮮人民,為了履行國際主義義務,許許多多的英雄,長眠在了朝鮮的土地上。在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的同時,國內(nèi)掀起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
全國各階層人民踴躍參軍參戰(zhàn),捐獻飛機大炮,慰問志愿軍,訂立愛國公約,開展增產(chǎn)節(jié)約運動,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戰(zhàn)。1951年7月,朝鮮戰(zhàn)爭進入“邊打邊談”階段。經(jīng)過兩年的相持,交戰(zhàn)雙方于1953年7月簽署停戰(zhàn)協(xié)定,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取得偉大勝利。
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zhàn),是保衛(wèi)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創(chuàng)造了以弱勝強的范例,極大提高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為我國的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贏得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環(huán)境。
【《金剛川》觀后感】相關文章:
《金剛川》觀后感11-03
金剛川觀后感11-07
電影《金剛川》觀后感10-30
《金剛川》觀后感8篇11-24
金剛川觀后感(15篇)02-28
《金剛川》觀后感15篇11-04
《金剛川》觀后感14篇11-07
《金剛川》觀后感11篇11-26
金剛川觀后感13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