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方案

數(shù)學教學方案

時間:2023-04-12 17:16:09 方案 我要投稿

數(shù)學教學方案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nèi)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fā)。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shù)學教學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shù)學教學方案

數(shù)學教學方案1

  活動目標:

  1、進一步鞏固對圖形和圖形標記的認識。

  2、通過操作活動,練習將圖形按類放入分類圖中。

  3、在活動結束后,學習按要求整理材料,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各種圖形標記及圖形。三幢房子

  活動過程:

  一、復習圖形

  教師分別出示三種圖形,提問。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三個圖形,看看說說他們是準呀,為什么?

  2、 這個圖形叫什么名字?你怎么知道它叫三角形的'?

  3、這個圖形叫什么名字?你怎么知道它叫圓形的?

  4、這個圖形叫什么名字?你怎么知道它叫方形的?

  5、小結:小朋友真聰明,這些圖形都認識呀。

  二、復習圖形標記

  老師給圖形寶寶做了標記,給圓形做的什么標記? 給三角形,給正方形呢?

  三、送圖形回家,認一認,讀一讀

  1、這兒有三張小床,床上有什么呀?

  2、圖形寶寶和我們做朋友了,我先和它打個招呼,三角形好摸一摸有三個角,三條邊,藏手心里玩一玩,親一親,三角形玩累了,想休息了,三角形標記,剛才老師讀了什么好聽的話,一起玩,我還想聽聽。

  四、幼兒操作活動

  1、這兒還有許多圖形寶寶和你們做朋友呢,愿意嗎?(發(fā))這是什么圖形?(可要有禮貌呀,先和圖形寶寶打個招呼,再摸摸邊,角,數(shù)一數(shù)邊角,親一親。

  2、圖形寶寶玩累了要休息,先想想你要說怎樣,好聽的話來一起去送圖形寶寶休息喲,可別忘了說句好聽的話。

  教師巡回指導

  3、小結,我們來檢查一下,小朋友送得對嗎?

  五、活動講評

  展示幼兒作品,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活動過程。

數(shù)學教學方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根據(jù)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七個方向,會看簡單線路圖。

  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認識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方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指南針

  教學方案: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指南針:關于指南針,你已經(jīng)知道些什么?

  引導學生認識:用指南針能幫助人們辨別方向。

  板書:認識方向

  二、自主探索

  1.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

 。1)教師指指南針上面的八個方向,讓學生邊觀察邊把這些方位詞齊讀兩遍。

  師:在書上辨認方向和實際辨認方向是有區(qū)別的,在書上辨認方向時,通常

  規(guī)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而實際辨認方向時首先要用指南針確定北方在哪個方向。

 。2)認識西北、西南、東北、東南四個方向。

  東方和北方的正中間是東北方,

  西方和南方的正中間是西南方,

  東方和南方的正中間是東南方

  西方和北方的正中間是西北方。

  2.用8個方向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出示動物園情景圖

  指出:圖的右上角箭頭所指的方向是北方。

 。1)提出問題

  師:你能根據(jù)這幅圖,以猴山為觀察點,說出園內(nèi)動物所在方向嗎?

 。2)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回答:

  象館在猴山的西北方。 河馬館在猴山的`東南方。

  獅虎山在猴山的北方。 熊貓館在猴山的西南方。

  鹿苑在猴山的東北方。 水族館在猴山的西方。

  水禽館在猴山的東方。 大門在猴山的南方。

  三、課堂練習

  1.室內(nèi)活動

  學生自己照書上的樣子做方向板,做好后互相交流一下。

  2.室外活動

  在操場上分組進行,觀察不同的方向有些什么,并記錄在方向板上。

  四、小結:

  這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數(shù)學教學方案3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兩步乘法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應用兩步乘法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

  2.能從多個角度解決同一個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思維。

  3.感受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正確分析數(shù)量關系,能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相關的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數(shù)量關系,找出解決問題的間接信息靈活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預案:

  一、情景引入激活思維

  1、引言

  教師介紹學校體操比賽活動情況。相機解釋“橫隊”、“縱隊”“方陣”等詞。

  2、收集數(shù)學信息

  引導學生看主題圖,找出數(shù)學信息。教師把收集到的信息寫在黑板上。

  每行有10人,有8行。有3個方陣。

  3、提出問題

  根據(jù)收集的數(shù)學信息提出問題。

  教師把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1個方陣有多少人?)

  [教學預設]:學生可能提出:每個方陣有多少人?2個方陣有多少人?3個方陣有多少人?3個方陣比一個方陣多多少人?等等。

  4、解決問題。

  首先引導學生獨立解決每個方陣有多少人?

  5、匯報交流互相評價

  學生匯報時候要說清楚思考的過程,即怎樣想的,怎樣列式的。

  [教學預設]學生已經(jīng)學過用一步乘法算式解決問題,看到主題圖后會很快收集到數(shù)學信息,學生也能清楚表達出思考的過程,如下:

  (1)、10×8=80(人)表示求8個10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2)、8×10=80(人)表示求10個8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7、總結學習方法

  師生加以提煉學習方法:讀----想----做----說,總結解決問題的思路。

  8、揭示課題。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圖運用學過的一步乘法算式引入新課,了解學生思維的基礎,激活學生思維。然后經(jīng)過總結學習方法,表述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思考過程來規(guī)范學生的解題思路,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準備。)

  二、探究新知訓練思維

  1、出示剛才提出的問題: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有10人。3個方陣有多少人?

  2、思考解決方法

  (1)獨立列式,

  (2)在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想法(組長統(tǒng)計:本組有幾種計算方法)

  (3)全班交流評價

  [教學預設]學生的解決策略可能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10×8=60(人)80×3=240(人)

  第二種:8×10=60(人)80×3=240(人)

  第三種:8×3=24人24×10=240人

  第四種:10×3=30人30×8=240人

  第五種:80×3=240人

  第六種:10×8×3=240人或者8×10×3=240人

  預設處理: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與解釋,教師相機用課件演示學生思考過程,利用課件的直觀效應幫助中下水平學生渡過思維困區(qū)。黑板上去掉相同的做法,展示不同的算式。比較每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最簡單的方法;痉椒ü膭钊w學生都嘗試做一做。

  3、課堂小結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讀、想、做、說等解決問題的思路中,做到先思后說,能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能正確使用數(shù)學語言,注意嚴密規(guī)范把解題的內(nèi)在思維過程,變?yōu)橥庠诘谋憩F(xiàn)形式,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解題過程中思維的`有序性和合理性,體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三、鞏固應用發(fā)展思維

  1、課本中的做一做學生獨立試做

  (設計意圖:做一做的練習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并且體現(xiàn)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通過這道題引導學生利用學會的思維方式,掌握了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能判斷出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

  2、補充問題并解答:

  小青有兩本相冊,每本有24頁,每頁可以放4張照片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初步應用分析、綜合的邏輯思維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數(shù)學教學方案4

  二次函數(shù)(quadratic function)是指未知數(shù)的最高次數(shù)為二次的多項式函數(shù)。二次函數(shù)可以表示為f(x)=ax^2+bx+c(a不為0)。其圖像是一條主軸平行于y軸的拋物線。

  一般的,自變量x和因變量y之間存在如下關系:

  一般式

  y=ax+bx+c(a0,a、b、c為常數(shù)),頂點坐標為(-b/2a,-(4ac-b2)/4a) ;

  頂點式

  y=a(x+m)2+k(a0,a、m、k為常數(shù))或y=a(x-h)2+k(a0,a、h、k為常數(shù)),頂點坐標為(-m,k)對稱軸為x=-m,頂點的位置特征和圖像的開口方向與函數(shù)y=ax2的圖像相同,有時題目會指出讓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頂點式;

  交點式

  y=a(x-x1)(x-x2) [僅限于與x軸有交點A(x1,0)和 B(x2,0)的拋物線] ;

  重要概念:a,b,c為常數(shù),a0,且a決定函數(shù)的開口方向,a0時,開口方向向上,a0時,開口方向向下。a的絕對值還可以決定開口大小,a的絕對值越大開口就越小,a的絕對值越小開口就越大。

  牛頓插值公式(已知三點求函數(shù)解析式)

  y=(y3(x-x1)(x-x2))/((x3-x1)(x3-x2)+(y2(x-x1)(x-x3))/((x2-x1)(x2-x3)+(y1(x-x2)(x-x3))/((x1-x2)(x1-x3) 。由此可引導出交點式的系數(shù)a=y1/(x1*x2) (y1為截距)

  求根公式

  二次函數(shù)表達式的右邊通常為二次三項式。

  求根公式

  x是自變量,y是x的二次函數(shù)

  x1,x2=[-b((b^2-4ac))]/2a

  (即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如右圖)

  求根的方法還有因式分解法和配方法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作出二次函數(shù)y=2x的平方的圖像,

  可以看出,二次函數(shù)的圖像是一條永無止境的拋物線。

  不同的二次函數(shù)圖像

  如果所畫圖形準確無誤,那么二次函數(shù)將是由一般式平移得到的。

  注意:草圖要有 1本身圖像,旁邊注明函數(shù)。

  2畫出對稱軸,并注明X=什么

  3與X軸交點坐標,與Y軸交點坐標,頂點坐標。拋物線的性質(zhì)

  軸對稱

  1.拋物線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為直線x = -b/2a。

  對稱軸與拋物線唯一的交點為拋物線的頂點P。

  特別地,當b=0時,拋物線的對稱軸是y軸(即直線x=0)

  頂點

  2.拋物線有一個頂點P,坐標為P ( -b/2a ,4ac-b^2;)/4a )

  當-b/2a=0時,P在y軸上;當= b^2;-4ac=0時,P在x軸上。

  開口

  3.二次項系數(shù)a決定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和大小。

  當a0時,拋物線向上開口;當a0時,拋物線向下開口。

  |a|越大,則拋物線的開口越小。

  決定對稱軸位置的因素

  4.一次項系數(shù)b和二次項系數(shù)a共同決定對稱軸的位置。

  當a與b同號時(即ab0),對稱軸在y軸左; 因為若對稱軸在左邊則對稱軸小于0,也就是- b/2a0,所以b/2a要大于0,所以a、b要同號

  當a與b異號時(即ab0),對稱軸在y軸右。因為對稱軸在右邊則對稱軸要大于0,也就是- b/2a0, 所以b/2a要小于0,所以a、b要異號

  可簡單記憶為左同右異,即當a與b同號時(即ab0),對稱軸在y軸左;當a與b異號時(即ab 0 ),對稱軸在y軸右。

  事實上,b有其自身的幾何意義:拋物線與y軸的'交點處的該拋物線切線的函數(shù)解析式(一次函數(shù))的斜率k的值?赏ㄟ^對二次函數(shù)求導得到。

  決定拋物線與y軸交點的因素

  5.常數(shù)項c決定拋物線與y軸交點。

  拋物線與y軸交于(0,c)

  拋物線與x軸交點個數(shù)

  6.拋物線與x軸交點個數(shù)

  = 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有2個交點。

  = 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有1個交點。

  _______

  = 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沒有交點。X的取值是虛數(shù)(x= -bb^2-4ac 的值的相反數(shù),乘上虛數(shù)i,整個式子除以2a)

  當a0時,函數(shù)在x= -b/2a處取得最小值f(-b/2a)=4ac-b在{x|x-b/2a}上是減函數(shù),在

  {x|x-b/2a}上是增函數(shù);拋物線的開口向上;函數(shù)的值域是{y|y4ac-b^2/4a}相反不變

  當b=0時,拋物線的對稱軸是y軸,這時,函數(shù)是偶函數(shù),解析式變形為y=ax^2+c(a0)

  特殊值的形式

  7.特殊值的形式

 、佼攛=1時 y=a+b+c

 、诋攛=-1時 y=a-b+c

  ③當x=2時 y=4a+2b+c

 、墚攛=-2時 y=4a-2b+c

  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zhì)

  8.定義域:R

  值域:(對應解析式,且只討論a大于0的情況,a小于0的情況請讀者自行推斷)①[(4ac-b^2)/4a,

  正無窮);②[t,正無窮)

  奇偶性:當b=0時為偶函數(shù),當b0時為非奇非偶函數(shù)。

  周期性:無

  解析式:

  ①y=ax^2+bx+c[一般式]

 、臿0

  ⑵a0,則拋物線開口朝上;a0,則拋物線開口朝下;

 、菢O值點:(-b/2a,(4ac-b^2)/4a);

 、=b^2-4ac,

  0,圖象與x軸交于兩點:

  ([-b-]/2a,0)和([-b+]/2a,0);

  =0,圖象與x軸交于一點:

  (-b/2a,0);

  0,圖象與x軸無交點;

 、趛=a(x-h)^2+k[頂點式]

  此時,對應極值點為(h,k),其中h=-b/2a,k=(4ac-b^2)/4a;

 、踶=a(x-x1)(x-x2)[交點式(雙根式)](a0)

  對稱軸X=(X1+X2)/2 當a0 且X≧(X1+X2)/2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當a0且X≦(X1+X2)/2時Y隨X

  的增大而減小

  此時,x1、x2即為函數(shù)與X軸的兩個交點,將X、Y代入即可求出解析式(一般與一元二次方程連

  用)。

  交點式是Y=A(X-X1)(X-X2) 知道兩個x軸交點和另一個點坐標設交點式。兩交點X值就是相應X1 X2值。

  26.2 用函數(shù)觀點看一元二次方程

  1. 如果拋物線 與x軸有公共點,公共點的橫坐標是 ,那么當 時,函數(shù)的值是0,因此 就是方程的一個根。

  2. 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x軸的位置關系有三種:沒有公共點,有一個公共點,有兩個公共點。這對應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種情況:沒有實數(shù)根,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有兩個不等的實數(shù)根。

  26.3 實際問題與二次函數(shù)

  在日常生活、生產(chǎn)和科研中,求使材料最省、時間最少、效率最高等問題,有些可歸結為求二次函數(shù)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數(shù)學教學方案5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的特點是比較愛學習,但是調(diào)皮的學生比較多。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比較愛動腦筋,愛思考問題,顯得比較活躍,可是個別學生有些不認真,但大都能夠按時完成作業(yè),都比較愛勞動。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共包括九個單元,其中

 、濉皵(shù)與代數(shù)”包括除法、混合運算、生活中的大數(shù)、加與減。

  ㈡“空間與圖形”包括方向與路線、測量、認識圖形。

 、纭敖y(tǒng)計與概率”

 、琛皩嵺`活動”。

  教學目標

  1、“除法”結合分五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時會有余數(shù),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試商方法,并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混合運算”結合實際情景,使學生體會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減”即“先算括號里面”的運算順序,能根據(jù)這些運算順序計算有關問題,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生活中的大數(shù)”結合實例,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數(shù),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并能結合實際,對萬以內(nèi)的數(shù)進行估計;了解萬一內(nèi)的數(shù)位順序,能認讀寫萬以內(nèi)的數(shù);會用萬以內(nèi)的數(shù)進行表達和交流,會用此語和符號來描述萬一內(nèi)數(shù)的大小,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

  4、“加與減㈠” “加與減㈡”。結合具體情景,探索計算萬以內(nèi)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養(yǎng)成對計算結果的大致范圍進行估計的習慣,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5、“方向與路線”。借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余七個方向,,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徑的地方。

  6、“測量”。通過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到“一千米” “一分米”“一毫米”;了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7、“認識圖形”。通過生活情景認識角,能辨認直角﹑銳角﹑鈍角;通過動手操作,直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

  8、“統(tǒng)計與概率”。能夠收集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回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并能做出一些簡單的預測。

  9、“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了解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后還余數(shù)的情況,認識到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的必要性。

  2、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作出合理性的判斷。

  3、結合具體情景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余七個方向。

  4、體會生活中的大數(shù),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5、感受一分米 ﹑ 一毫米﹑ 一千米有多長,會恰當?shù)倪x擇長度單位。

  6、發(fā)展學生的估算意識。

  難點:

  1、有余數(shù)的試商,要一道學生經(jīng)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jīng)驗,逐步達到熟練。

  2、結合解決問題的實際過程,引導學生探究運算順序。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能力,通過“估一估”活動,初步感受大數(shù)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

  4、探索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數(shù)目的特點,采取適當?shù)姆椒ā?/p>

  5、組織數(shù)學活動,在運動變化中建立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教師在組織數(shù)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使用動態(tài)的學習材料。

  教學措施

  1、讓學生在生動的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shù)學。

  2、引道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3、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4、培養(yǎng)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shù)學教學方案6

  過完署期長假迎來了新學期,為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進一步提高教學質(zhì)量,特制定教學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面向”和新課改理念為指針,以唯物辯證法為基本指導思想,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兼顧提高教學質(zhì)量與減輕學生負擔,培養(yǎng)21世紀創(chuàng)新人才。

  二、學情分析

  同學們經(jīng)過四年實驗教材的使用,已經(jīng)比較習慣于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方法,大多數(shù)學生認識到數(shù)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隨著年級的提高,內(nèi)容的加深,孩子們已呈現(xiàn)出了兩級分化的趨勢。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四個領域,六個單元。

 。ㄒ唬⿺(shù)與代數(shù)

  1、第一單元“倍數(shù)與因數(shù)”。

  本單元是學生對整數(shù)有一定的認識、會計算整數(shù)的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有:自然數(shù)的認識,倍數(shù)與因數(shù),2,5,3倍數(shù)的特征,質(zhì)數(shù)與合數(shù),奇數(shù)與偶數(shù)。這些知識的學習是以后學習公倍數(shù)與公因數(shù)、約分、通分等知識的重要基礎。

  2、第三單元“分數(shù)”。

  在學習本單元內(nèi)容前,學生一初步理解了分數(shù)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shù),會進行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運算,能初步運用分數(shù)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對分數(shù)進行再認識,學習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真分數(shù)、假分數(shù)、帶分數(shù)、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公因數(shù)、約分、公倍數(shù)、通分、分數(shù)的大小比較等知識。這些知識是進一步學習分數(shù)四則運算、運用分數(shù)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

  3、第四單元“分數(shù)加減法”。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有:異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以及實際應用、分數(shù)的混合運算、分數(shù)與小數(shù)的互化。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能進行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能理解分數(shù)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計算;能把分數(shù)化成有限小數(shù),也能把有限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能結合實際情境,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shù)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ǘ┛臻g與圖形

  1、第二單元“圖形的面積(一)”。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有: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底和高的認識及相應面積的計算。

  2、第五單元“圖形的面積(二)”

  本單元的主要內(nèi)容有: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及一些有趣的簡單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計算。在第二單元中,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等知識,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

 。ㄈ┙y(tǒng)計與概率

  第六單元“”可能性的大小。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有: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運用所學知識設計方案。在四年級時,教材安排了游戲公平的活動,讓學生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本單元在此基礎上,運用分數(shù)來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ㄋ模┚C合應用:

  本冊教材安排的.綜合應用內(nèi)容將進一步整合“數(shù)與代數(shù)”“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三個領域的內(nèi)容,進一步加強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的結合,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的能力。

  通過本冊教材的綜合應用活動,學生應樹立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信心,積累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應驗和策略,感受數(shù)學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認識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主要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shù)學概念。

  2、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具、學具的作用,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主動建構數(shù)學知識;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數(shù)學,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3、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探索和構建自己的數(shù)學意義,讓學生有機會討論交流彼此的想法,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加強估算(測)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解決問題策略與算法的多樣化。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重視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5、全面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注重學生課堂傾聽能力和獨立作業(yè)等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6、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提供可以促進不同學生共同進步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7、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加強理論學習),提升教學理念和改進教學方法,正確處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五、附:教學進度表

  教學進度及教學內(nèi)容

  周次

  教學內(nèi)容

  課時

  1—2

  第一單元:倍數(shù)與因數(shù)

  11

  3—5

  第二單元:圖形的面積(一)

  10

  5—8

  第三單元:分數(shù)

  18

  8—10

  第四單元:分數(shù)加減法

  8

  11

  第五單元:圖形的面積(二)

  6

  12

  第六單元:可能性的大小

  6

  13

  總復習

  6

  14—17

  復習迎考

  15

  18

  檢測評價

數(shù)學教學方案7

  教材分析

  本課將引導學生制訂一個班級總的研究計劃,然后再根據(jù)自己的研究項目制訂小組研究計劃。讓學生知道自己的研究與班級總體目標的關系,加深體驗科學研究的分工合作。

  學情分析

  造成小金魚死亡的相關因素非常多,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志趣,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主題進行分組研究。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分工合作的習慣,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小組間相互交流,取長補短。

  學習目標

  1.知道小組研究與班級總的專題研究的關系,樹立合作的意識。

  2.能根據(jù)自己選擇的研究主題制訂可行的研究計劃。

  教學重難點

  制訂合理、可行的計劃是研究取得成功的保證。

  評價任務

  制訂一份專題研究方案。

  教學準備

  為各小組專題研究計劃準備表格。

  教學過程

  一、進行專題研究總動員

  1.談話:在上節(jié)課,我們同學就造成小金魚死亡的原因進行了初步推測,大家談到了水質(zhì)、水溫、放養(yǎng)密度、魚食投放量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金魚死亡。在今天開始我們的研究之前,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了解了哪些影響金魚生存的新信息?

  (以上談話及詢問,一方面獲取學生收集到的上節(jié)課沒有談到的影響金魚存活的因素,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這一機會,交流學生收集到的與水質(zhì)、水溫、放養(yǎng)密度、魚食投放量等因素有關的詳細信息。這為下一步全面和深入地開展研究設計活動奠定了良好的認識基礎。)

  2.學生匯報、交流各自掌握的相關情況。

  (學生匯報過程中,教師可抓住發(fā)言中的關鍵詞進行摘要性地記錄,為學生后期制定研究計劃的針對性和條理化做好引導性工作。)

  3.談話: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以往經(jīng)驗或收集到的資料對造成小金魚死亡的原因已經(jīng)有了一個間接的認識。為了獲得第一手確鑿的證據(jù),查出造成小金魚死亡的真正原因,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讓小金魚生活得更好,我建議我們班開展一個小金魚生存環(huán)境的研究。大家認為這項研究可以從哪些方面展開,通過哪些方式展開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

  4.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到部分小組進行必要的提示或指導。

  (教師到小組個別指導,可以引導學生將可能造成小金魚死亡的因素與研究小金魚生存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以便形成相關的具體研究方向。)

  5.教師邀請學生匯報其討論結果,并幫助學生梳理出相關可研究的課題及研究方法。

  6.講述:當我們明確了可以開展研究的專題,以及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后,我們可以有步驟地來開展研究活動了。如制定計劃、設計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做出結論、撰寫報告等。在大家開展自己的研究工作前,老師送大家兩件“法寶”,一件法寶是交流,另一件法寶是幫助。希望在研究中,同學之間、小組之間要及時交流、勤于交流,當遇到困難時,大家要互相幫助。

  (班級總的研究計劃并沒有要求學生完全由自己討論設計完成,其中有很多教師引導和指導的成分。其目的不是要替代學生進行設計活動,而是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后面具體專題的研究設計中。這樣處理既能保證后續(xù)活動有效進行,又能保證后續(xù)活動深入進行。)

  二、引導學生分析和自主選擇研究主題

  1.談話:開展不同的研究專題需要做不同的準備,比如研究水溫變化對金魚的影響,需要三個能控制水溫的水族箱。那么其他研究專題又需要哪些條件呢?

  2.學生發(fā)表各自意見,教師引導學生之間相互評價、補充,形成相對完善和統(tǒng)一的認識。

  (明確活動所需條件的過程,實質(zhì)上也是思考研究方法的過程,因此,充分地開展好這一活動,也是為后續(xù)制定研究計劃鋪平道路。)

  3.談話:在這次研究小金魚生存環(huán)境的任務中,不僅需要我們從多個小專題去開展研究活動,而且每項專題又涉及不同的活動材料,一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需要多人進行分工與合作。為了讓我們這次研究取得成功,現(xiàn)在,我們按照自己的條件和興趣選擇一個合適的主題進行研究。每一個專題同學們可以形成一個小組,也可以根據(jù)情況組成多個小組,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組合組成研究小組。

  4.學生自由組合研究小組。

  (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分組,做到能力均衡、人數(shù)合理。避免出現(xiàn)能力上相近的同學“扎堆”,要兼顧那些能力較低的學生參與到各小組中。如果條件允許,每個小組的人數(shù)以5-8人為宜,人數(shù)過多任務可能落實不到人,過少又不能充分體現(xiàn)分工的價值。每個專題有多個小組共同研究,還能增強實驗的可靠性,避免因偶然因素的影響導致實驗結果的不準確情況的發(fā)生。)

  三、小組討論各自研究計劃

  1.談話:我們按照自己的條件和興趣已經(jīng)分成了不同的研究小組,現(xiàn)在,我們各小組需要商量出各自的研究計劃,以便有條理地完成各自的研究專題。你們認為各自小組的研究計劃應該考慮哪些問題?

  2.學生個別發(fā)言,教師做簡單的板書記錄。

  (教師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所做的記錄應注意條理性,可以按照研究計劃應進行的步驟在黑板上有順序地表達出來,使得最后的板書記錄就能成為專題研究計劃的主要欄目。)

  3.講述:制定一項研究的計劃,我們一般要涉及研究主題、小組成員及分工、研究目標、對研究主題的思考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過程以及注意事項等幾個方面。下面,大家就圍繞這幾個方面商量自己的研究計劃。

  4.教師向個小組分發(fā)事先準備好的專題研究計劃表格,學生商討制定計劃。

  (專題研究計劃的設計可以參考教材第47頁的內(nèi)容。教師在學生制定計劃的`過程中可到各小組進行指導,并把重點放在研究過程的設計指導上。)

  四、交流并完善計劃

  1.在大多數(shù)小組制定好大致研究計劃的基礎上,教師邀請一個小組向大家交流他們的研究計劃。

  2.談話:你們認為剛才這個小組匯報的研究計劃有哪些地方考慮的比較詳細,哪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還存在不足?

  3.引導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評說,并將評說的重點放在研究過程的設計評說上。

  4.講述:在研究過程的設計中,尤其是采用實驗方法進行研究的小組應該注意,采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更容易發(fā)現(xiàn)問題。只是設計對比實驗我們一定要把握好對比實驗的要點,那就是對比條件的選擇,無論是對照組實驗還是控制組實驗,只有對比條件不同,而其他條件都要保持一致。同學們對照這一點,檢查一下自己的研究過程設計,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和完善。

  5.在學生針對研究過程修改完善的基礎上,教師邀請其他專題的小組匯報各自研究計劃。在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評價的過程中,讓研究小組間取長補短,進一步全面完善自己的研究計劃。

  6.講述:為了解開“金魚之死”的謎團,我們今天制定了各自的“偵破方案”。課后,請同學們做好實驗偵破前的準備。預祝大家研究順利,偵破成功!

數(shù)學教學方案8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前面三年的學習,已經(jīng)具備了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簡單的抽象概括能力,養(yǎng)成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一些科學的方法,學會獨立思考和與人溝通、協(xié)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學會探究問題,并能根據(jù)具體情況提出合理的問題,還能正確解決問題。無論是理解的能力還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具體到我們班,大部分孩子基礎扎實,學習態(tài)度端正,掌握的基礎知識也比較牢固,但有少部分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學習基礎比較薄弱,上課聽到的知識,課后不會運用,作業(yè)的正確率低,特別是有2個學生,不僅智力低下,學習習慣也很差,不肯按時完成作業(yè),喜歡拖拉,家庭作業(yè)更是不做。因此,本學期的數(shù)學課,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善于思考、樂于思考、不怕錯誤、具有問題意識,也要培養(yǎng)學生快樂學習數(shù)學的心態(tài),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相信孩子們會愉快地完成數(shù)學學習,在各個方面更上一層樓。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內(nèi)容:大數(shù)的認識,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公頃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數(shù)學廣角,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等。

  其中“公頃和平方千米”是從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面積”中移至本冊的,安排在大數(shù)的認識單元后,以便學生結合大數(shù)的認識,充分感知、體會這兩個大的'面積單位!皸l形統(tǒng)計圖”原來分散在實驗教材第一學段的不同年級,現(xiàn)移至第二學段本冊,將原來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內(nèi)容重新梳理,整合為一個單元進行教學。

  大數(shù)的認識、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nèi)容。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shù)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shù),掌握十進制計數(shù)法,會根據(jù)數(shù)級讀、寫億以內(nèi)和億以上的數(shù),會根據(jù)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體會和感受大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感。

  2.會筆算三位數(shù)乘除兩位數(shù)的乘法、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整十數(shù)除整十數(shù)、整十數(shù)除幾百幾十數(shù)。

  4、認識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知道公頃、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5.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qū)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shù),能按指定度數(shù)畫角。

  6.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7,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以1代多),會用條形統(tǒng)計圖來描述數(shù)據(jù),能根據(jù)條形統(tǒng)計圖回答并提出簡單的問題,并能進行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

  8.經(jīng)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10.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措施

  1、大數(shù)的認識要突出數(shù)的概念教學,重視數(shù)感的培養(yǎng)。具體應該注意下面幾點:

  (1)通過多種方式,豐富學生對大數(shù)的感受。

  (2)加強數(shù)概念教學,突出我國的計數(shù)規(guī)律。

  (3)配合學習內(nèi)容,介紹數(shù)學的背景知識。

  2、適當改進計算教學內(nèi)容的編排,注重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加強筆算教學。

  (2)結合筆算教學,滲透口算、估算、簡算等計算方式。

  (3)加強對計算法則的總結和計算規(guī)律的提煉。

  3、圖形與幾何的教學,注重對概念和圖形的本質(zhì)特征的認識。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為基礎,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

  (2)采用適當方式,讓學生體會概念和圖形的本質(zhì)特征。

  (3)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性較強的習題,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圖形的特征。

  4、加強統(tǒng)計知識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據(jù)分析觀念。

  (1)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學習新的統(tǒng)計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據(jù)分析觀念。

  (3)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統(tǒng)計的現(xiàn)實意義。

  5、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讓學生感受并體驗數(shù)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四、進度安排

  略

數(shù)學教學方案9

  學習目標

 、僬J識“縣、濟、匠”等10個生字。會寫“縣、設”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等23個詞語。

 、谡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哿私廒w州橋的結構特點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強民族自豪感。

  課前準備

 、俣嗝襟w課件。

 、谏稚~卡片。

 、鬯鸭从澄覈糯鷦趧尤嗣裰腔酆筒拍艿馁Y料及有關橋梁的資料。

  第一課時

  情境導入

 、俨シ耪n件:昔日的洨河風光。

  ②談話導入。

  洨河兩岸景色優(yōu)美,可阻礙了兩岸文化的交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官府決定在這里建一座橋梁。造一座怎樣的橋呢?官座決定向社會公開招標,石匠李春設計了方案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嗎?讀讀課文就清楚了。

 、郯鍟n題。齊讀課題。

  初讀感知

 、賹W生自訊課文,畫出生字詞,結合注意多讀幾遍。

 、诓捎米宰x、同座互讀的形式練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劢處煓z查。用生字卡片抽讀生字詞,再讓學生選讀自己讀得最好的語句和段落。

  自主感悟

 、儆米约合矚g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李春設計的趙州橋是怎樣的?

 、趨R報交流。學生可用多種方式匯報自己讀書的收獲。

  a.畫一畫趙州橋的結構示意圖。

  b.以李春的口吻介紹趙州橋的建筑特色。

  c.朗讀第二、三自然段,讀出趙州橋的主要特點。

 、垡龑〗Y。通過大家的介紹,你覺得趙州橋是一座怎樣的橋?

 、懿シ耪n件:趙州橋今日風貌。

  識字學詞

 、儆蒙挚ㄆ樽x生字。

  ②給生字組詞。認讀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壑笇懽帧

  a.分類指導,教師范寫并提示。

  左右結構:部、橫、跨、欄、設

  上下結構:參、堅、案、貴

  獨體字:爪

  b.學生寫字。

  c.學生寫完后,選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評議。

  布置作業(yè)

 、俪瓕懺~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②搜集橋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第二課時

  復習鞏固

 、俾爩懺~語。聽寫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用自己的話說說趙州橋的特點。

  朗讀體驗

 、儆懈星榈乩首x課文,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

 、谠囍痴b自己喜歡的部分。

 、鄢瓕懽约合矚g的語句。

  擴展交流

  展示課前搜集的橋的資料,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些橋的特點。

  布置作業(yè)

  有興趣的,可完成課件選做題。

數(shù)學教學方案10

  【教材分析】

  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長度單位—厘米的實際長度。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教材先說明尺子的用處,之后讓學生看著自己的小尺子,認識1厘米、2厘米……的長度。例1,是用尺子錄圖釘?shù)拈L度。使學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長度。例2.安排了讓學生錄一條線段和錄自己手指寬度的實際動手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長。以加深學生對厘米的認識。例3.是量紙條的長度。使學生知道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通過例題和綜合應用練習。使學生初步學會量物體的長度。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本課的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順應學生認知規(guī)律。滲透學法。

  本課認識I厘米和幾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用厘米量三個知識點的教學。我都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實踐創(chuàng)造”的模式進行。創(chuàng)設一系列的情境。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

  2.教師指導學生操作細致、到位。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協(xié)同活動。形成技能。

  3.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

  【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學習長度單位厘米和用厘米錄。學生對物體的長度己有初步的認識。但這節(jié)課是認識長度單位的開始,必須借助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長度概念。

  學會錄長度的基本方法。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并能夠在實際中運用。教學難點是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篩得測最物體的長度要用尺子,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并學會用厘米錄比較短(整厘米長)的物體的長度。

  2.在實際觀察和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習慣。初步感受知識來源于實踐并應用于實踐的觀點。

  3.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對數(shù)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在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體驗數(shù)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電腦課件、實物投影、學生尺子。學生指、比、找所用的卡片。

  學生準備:學生尺子、剪刀、圖釘、線、寬I.厘米的白紙條、小棒、彩條卡片(黃彩條長8厘米。紅彩條長5厘米)、邊長是1厘米的小方塊、數(shù)字卡片、反饋牌等。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電腦顯示:兩條線段。一根長10厘米。豎放;另一根長11厘米。橫放。請同學們猜一猜。這兩條線段。哪根長?哪根短?

  學生可能猜豎放的長。也可能猜兩根一樣長。

  設問:用什么辦法可以準確地知道它們的長度呢?

  【設計意圖】:開課。通過比較線段的長短。使學生回憶己有的生活經(jīng)驗,從而得出要知道物體的長度。需要用尺子最。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刻度尺教師提出問題,折導學生分組討論。

  電腦顯示討論題:

  1.拿出你們的尺子。認真觀察。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關于這些共同點。你們想知道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參與到學生討論中。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4.師生評價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天天使用的尺子入手。讓學生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說一說、找一找。指導學生在生動愉悅的氣氛中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從變化多樣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同時也提供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契機。便于學生進入積極探求新知的狀態(tài)中。

  (二)認識厘米1.1厘米有多長?請大家嘗試著在尺子上指出來。

  2.電腦顯示從0到1,從1到2.從2到3……每段的長都是I厘米。通過認真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總結出:每相鄰兩條較長的刻度線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

  3.從0到2.這兩條刻度線之間有幾厘米?從0到3呢?從0到5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樣看出來的?你可得出什么結論?

數(shù)學教學方案1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對長度單位的實際感知,鞏固測量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統(tǒng)計知識的掌握,并通過統(tǒng)計表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動手測量生活中的物體的長度,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訓練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學難點:

  在教學活動中有效組織和調(diào)控學生的實踐活動。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卷尺、直尺、米尺,可以測量身高的體重秤,學生記錄統(tǒng)計表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活動

  問:你們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兩手身開有多長?你的步長是多少?教室的門寬是多少?窗戶寬是多少嗎?怎樣做就可以知道這些答案呢?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為活動的進行做好準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實踐活動

  1、測量身高。你的身高是多少?我們怎樣做就可以知道?我們班誰最高?誰最矮?哪個高度的人最多?你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我們很清楚的'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學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使用統(tǒng)計表讓我們非常清楚的知道同學們的身高情況。認識統(tǒng)計表。用測量工具測量身高。一邊測量一邊計錄。測量完后進行討論交流。觀察統(tǒng)計表,在小組內(nèi)交流從表中了解的信息。指名回答。

  2、測量活動。小組同學商量一下,你們想測量什么?學生進行測量。教師巡視、指導,注意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測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學生匯報測量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統(tǒng)計表獲得有用的信息。鞏固測量方法,建立長度觀念。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實踐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談收獲。

數(shù)學教學方案12

  教學內(nèi)容解析

  《算法初步》是新課程改革中新增加的內(nèi)容,算法不僅是數(shù)學及其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計算機科學的重要基礎.算法已經(jīng)滲透到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算法思想不僅是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也成為現(xiàn)代人應具備的一種基本數(shù)學素養(yǎng).在以前的學習中,雖然沒有出現(xiàn)算法這個名詞,但實際上在數(shù)學教學中已經(jīng)滲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比如說解方程,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等等,完成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驟,這就是算法思想。本節(jié)內(nèi)容是在學習了算法的基礎知識上,探究古代典型的算法案例——輾轉相除法,鞏固算法三種描述性語言(算法步驟,程序框圖和程序語言),使學生對算法中的迭代思想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一方面以輾轉相除法為載體,使學生通過模仿,操作,探索經(jīng)歷算法設計的全過程,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算法的基本思想,感受算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讓學生體會古代人對現(xiàn)代數(shù)學發(fā)展的貢獻。

  教學目標設置

  通過對輾轉相除法的探究,理解輾轉相除法的原理,鞏固算法的三種描述方法(算法步驟、程序框圖和程序設計語言)。要實現(xiàn)讓學生理解輾轉相除法原理的教學目標,莫過于讓學生參與到輾轉相除法求最大公約數(shù)的過程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折紙實驗的分析,猜測、探究適當?shù)臄?shù)學結論或規(guī)律,給出解釋或證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問題的意識;在案例解決的過程中,既注重讓學生意識到數(shù)學中的算法是計算機編程的基礎,更注重要學生領會計算機程序設計的數(shù)學本質(zhì),深刻的領悟算法這一“機械化”數(shù)學思想,為學生將來適應信息社會的發(fā)展打好基礎。在學習古代數(shù)學家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方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嚴謹?shù)倪壿嬎季S能力;在利用算法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理性的精神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悅。

  學生學情分析

  學習者為高二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學習算法有一定的積極性,對知識也較感興趣,同時已具備一定算法步驟,程序框圖,編制程序等基礎知識。但對輾轉相除法的原理不是很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引導他們理解輾轉相除法求最大公約數(shù)的'原理,理解其迭代的算法思想,從而能夠理解和運用兩種循環(huán)結構表達輾轉相除法,而這也恰恰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可以通過觀察,討論,思考,分析,動手操作,自己探索,合作學習等多種手段突破難點。

  教學策略分析

  以問題為載體,用問題序列為學生提供探究算法案例——輾轉相除法的空間,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fā)展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采用啟發(fā)式,并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這有利于學生掌握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從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概念的學習方法,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雴栴}

  問題1:求下列每組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

  (1)22與6

  (2)28與12

  師:我們都是利用短除法找公約數(shù)的方法來求最大公約數(shù),那么如果是求下面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呢?

  問題2::求8251與6105的最大公約數(shù)

  設計意圖:問題1從學生已有認知結構出發(fā),引出本節(jié)課所要探究內(nèi)容。問題2學生用已有知識處理比較困難,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目的是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要研究內(nèi)容的必要性。

  (二)探究問題

  學生活動:將學生分為兩個小組,第一小組每位學生面前有一張長為22cm,寬為6cm的長方形紙;第二組每位同學面前有一張長為28cm,寬為12cm的長方形紙。

  問題3:

  (針對于第一組同學)

  給一張長為22cm,寬為6cm的長方形紙,先將短邊往長邊上折,得到一個正方形,將其裁掉之后繼續(xù)將短邊往長邊上折,一直到最后剩下的是正方形為止,問:最后得到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針對于第二組同學)

  給一張長為28cm,寬為12cm的長方形紙,先將短邊往長邊上折,得到一個正方形,將其裁掉之后繼續(xù)將短邊往長邊上折,一直到最后剩下的是正方形為止,問:最后得到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操作,讓學生手腦并用,想一想,動一動,給他們以充足的動手實踐機會,讓他們在動手探索的過程中去把握知識,使學生直觀感知輾轉相除法.

  問題4:(1)通過實驗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請將上述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

  課件展示:利用多媒體展現(xiàn)第一小組的折紙過程,讓學生再次感受長邊變短邊,短邊變長邊輾轉相除的過程。

  學生討論

  22-6=16 22=6×3+4

  16-6=10 6=4×1+2

  10-6=4 4=2×2

  6-4=2

  4-2=2

  設計意圖:學生討論

 。ㄒ唬w現(xiàn)出更相減損術的算法過程,教師可以適當引導,為下節(jié)課埋下伏筆。學生討論

 。ǘw現(xiàn)出輾轉相除法的算法過程,引出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從直觀到抽象,從具體實驗到數(shù)學模型,師生共同完成對新知的探索。

  問題5:

  設問(1):從數(shù)學式子出發(fā),說明為什么22與6的公約數(shù)就是4與2的公約數(shù)?

  設問(2):反過來,為什么4與2的公約數(shù)就是22與6的公約數(shù)?

  設計意圖:通過此例讓學生體會輾轉相除法的原理,從而幫助學生突破本節(jié)課的第一個難點——理解輾轉相除法求最大公約數(shù)的原理。

  問題6:如何求得8251與6105的最大公約數(shù)?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輾轉相除法的認識,承上啟下,順利過渡。

  問題7:剛才我們既求得了兩個較小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又求得了兩個較大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那么我們可以用輾轉相除法解決哪一類問題呢?

  生:求任意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

  問題8:給出任意兩個正整數(shù)m、n,設計一個求它們的最大公約數(shù)的算法。

  設計意圖:從具體實例到一般情形,師生初步分析,利用輾轉相除法產(chǎn)生一列數(shù),這列數(shù)從第三項開始,每項都是前兩項相除所得的余數(shù),余數(shù)為0的前一項,即是#FormatImgID_2#與的最大公約數(shù)。

  問題9:輾轉相除法的關鍵步驟是哪種邏輯結構?

  生:循環(huán)結構

  學生活動:兩個小組的學生分別用當型循環(huán)結構和直到型循環(huán)結構寫算法步驟,畫程序框圖和編寫程序語言,并選派代表演示其程序框圖及程序語言。

  直到型循環(huán)結構程序框圖如下圖: 當型循環(huán)結構的程序框圖如下圖:

  直到型循環(huán)結構程序語言: 當型循環(huán)結構程序語言:

  INPUT m,n INPUT m,n

  DO r=1

  r=m MOD n WHILE r>0

  m=n r=m MOD n

  n=r m=n

  LOOP UNTIL r=0 n=r

  PRINT m WEND

  END PRINT m

  END

  設計意圖:教師適當提示,使得程序設計水到渠成,通過兩組同學的交流合作,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體會迭代的算法思想,同時也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第二個難點——理解和運用兩種循環(huán)結構表達輾轉相除法。

 。ㄈ┥蠙C操作

  學生活動:派一名同學將程序輸入電腦,由下面其他同學隨意給出兩個數(shù)求其最大公約數(shù),檢驗程序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機演示,讓學生感受算法研究的價值,認識到計算機是人類征服自然的一種有力工具。

 。ㄋ模w納小結

  問題8: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請學生談談體會與收獲.

  設計意圖:學生對知識歸納的同時,提醒學生重視研究問題的過程及其中所蘊涵的數(shù)學思想.

  (五)布置作業(yè)

  求462、546、1001的最大公約數(shù)。

  設計意圖:

  再次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

數(shù)學教學方案13

  學習目標

 、僬J識“縣、濟、匠”等10個生字。會寫“縣、設”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等23個詞語。

 、谡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哿私廒w州橋的結構特點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強民族自豪感。

  課前準備

 、俣嗝襟w課件。

 、谏稚~卡片。

  ③搜集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資料及有關橋梁的資料。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趙州橋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chǎn),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趙州橋,揭開它那神秘的面紗。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活動引路,讀文識字

  ①開展讀書“闖關”活動。

  a.“闖關”總動員。講清方法及規(guī)則,共設三關:字音關(讀準字音)、句子關(讀通句子)、感情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座兩人互為“闖關員”與“守關員”。每闖一關得一面小旗。

  b.學生自主讀書,做“闖關”準備。(遇到生字新詞,通過查閱工具書自行解決)

  c.同座分別“闖關”。一次沒有闖過關者可以練習后再“闖關”。

  ②開展讀書“展示會”活動。

  a.“我會認”。卡片抽讀生字詞:橫跨、創(chuàng)舉、堅固、石欄、同首遙望、圖案、設計、雕刻、智慧。

  b.“我會讀”。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教師了解讀書情況,相機糾正字音。

  c.“我想讀”。誰想讀誰就站起來讀。(側重指導學生用高興的語氣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和用自豪的語氣讀最后一段)

  鞏固認字,指導寫字

 、佟罢f”字。請同學當“小老師”,幫助大家明確寫每個字的注意點。

 、凇皩憽弊!靶±蠋煛痹谔镒指駜(nèi)示范寫生字。大家在練習本上寫字。

 、邸安椤弊。同座互相查寫的`字。

  作業(yè)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復習字詞

  聽寫詞語。聽寫后自己對照課文批改、訂正。

  品讀課文

 、倬o扣主線,研讀課文。讀課文,想一想,再填空:趙州橋是一座()的橋。

 、诮涣鲄R報,感悟課文。

  a.歷史悠久的橋。引導學生讀一讀文中的相關語句。

  b.雄偉堅固的橋。引導學生通過讀文中的語句或畫趙州橋的結構示意圖來加以說明。

  c.非常美觀的橋。引導學生用多種琖來感悟文字,可以讀一讀,演一演,還可以引導學生想象龍的其他形態(tài)。

 、凵舷侣(lián)系,整合課文。選擇趙州橋留給你印象最深的兩個特點,用“不但……而且……”連起來說一說。

 、苷n件展示:趙州橋今日的風貌,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

 、菔熳x成誦,內(nèi)化課文。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拓展活動

  ①交流有關橋梁的資料。

 、谟信d趣的,可以了解家鄉(xiāng)的古建筑或家鄉(xiāng)的橋梁。

  提示綜合性學習

 、僬f說開展了哪些活動,了解了哪些中華傳統(tǒng)文化。

 、谔嵝褜W生注意整理資料,商量商量怎樣展示成果。

  作業(yè)

  抄寫第三自然段。

數(shù)學教學方案14

  一、活動準備:

  1、課件長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介紹自己的錄音。

  2、長方形兩張(其中一張邊畫有四種顏色,一張對邊畫同一種顏色);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幼兒每人一張(長方形的寬與正方形的邊一樣長)。

  3、“小客人”兩個:一個嘴巴是長方形的,一個嘴巴是正方形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餅干每人一張。

  二、教學過程:

 。ㄒ唬 開始部分:

  活動導入:猜一猜。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好朋友,它有4條邊、有4個角,而且4條邊一樣長,4個角一樣大。小朋友猜猜它是誰?(幼兒回答)

 。ǘ┗静糠郑

  1、放課件,出示正方形,加深幼兒對正方形的認識。

  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老師把它請出來。ǔ鍪菊叫危┰瓉硎钦叫,小朋友歡迎它(拍手歡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我有4條邊,4條邊一樣長,我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

  師:小朋友,正方形說它有4條邊,4條邊一樣長,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咱們一塊來看一看是不是這樣。

  2、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出示和正方形娃娃一樣的正方形,讓幼兒通過用和它邊一樣長的紙條進行量一量,從而感知正方形有4條邊,4條邊一樣長, 通過折一折,知道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引導幼兒講述正方形的特征)幼兒齊拍手說特征。

  師小結:正方形有4條邊,4條邊一樣長,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

  3、出示長方形娃娃,引導幼兒認識長方形。

  師:正方形娃娃還請來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它是誰?(長方形)大家看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幼兒講述)讓幼兒通過折一折,知道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通過量一量、折一折,知道長方形有4條邊,對邊一樣長,(引導幼兒講述長方形的特征)幼兒齊拍手說特征。

  師小結:長方形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有4條邊,對邊一樣長。

  4、幼兒操作,加深認識。

  師:老師也給小朋友準備了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現(xiàn)在請你自己動手折一折,看一看長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樣的?它們哪些地方不一樣?

  5、總結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異同點。(引導幼兒先說,后師小結:相同點:都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都有4條邊。不同點:正方形4條邊一樣長,長方形對邊一樣長。

  6、游戲鞏固:給小客人送食物。(長方形嘴巴的客人吃長方形的餅干,正方形嘴巴的`客人吃正方形的餅干)。

  7、聯(lián)想尋找:啟發(fā)幼兒找出教室里哪些物品像長方形。

 。ㄈ┙Y束部分:

  請幼兒到室外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像長方形。

  三、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對圖形進行比較的興趣。

  2、能在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長方形的物體。

  3、認識長方形,知道名稱和基本特征,能區(qū)分長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們的異同點。

數(shù)學教學方案15

  一教學目標

  1.有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水鄉(xiāng)的優(yōu)美景色和漁民捕魚的樂趣。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理解5個新詞語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復”造句。

  3.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

  4.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感受水鄉(xiāng)的優(yōu)美景色和漁民的捕魚的樂趣。

  難點:感受水鄉(xiāng)的優(yōu)美景色和漁民捕魚的樂趣。

  三教學時間:

  3課時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

  3.讀通句子。

  4.了解課文大意。

  5.重點教學第一自然段。

  6.感受水鄉(xiāng)的優(yōu)美景色。

  (2)教學過程

  1、揭題,

  2、簡介鸕鶿。

  1)課件呈現(xiàn)課題。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非常優(yōu)美的課文21鸕鶿。誰能把題目讀準?注意都是平舌音。

  3)昨天,老師要求同學們上網(wǎng)去查找鸕鶿的資料。誰能向同學們介紹有關鸕鶿的情況?

  4)課件呈現(xiàn)多幅鸕鶿的照片,定格喉囊的位置。這就是鸕鶿的喉囊。介紹鸕鶿喉囊的作用,教學“喉囊”,范寫并要求學生在空白處寫2遍。

  5)看課題猜想課文內(nèi)容——激趣。

  同學們,課文以“鸕鶿”為題,請你猜猜可能寫些什么內(nèi)容?是否和《翠鳥》一文寫法相似?

  3、范讀課文,初步感受課文的優(yōu)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4、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

  5、檢查自學效果:

  1)讀準字音

  2)記住字形:窄抹柔喉揀拋痕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是否讀正確、通順?讀后請同學們評價。

  4)課文寫了什么?

  6、教師小結。

  7、教學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你感受到什么?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

  2)交流:總的感受是很靜很美;

  從下列詞句中感受到很靜:

  A、夕陽照在小湖上,沒有什么風,綠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鏡子。(“平得像一面鏡子”是比喻,說明湖面沒有風、很靜。)

  B、岸邊有幾棵垂柳,垂柳外邊是一望無垠的稻田,幾只有窄有長的小漁船浮在湖面上。(“垂柳、一望無垠的稻田、浮”說明很靜。)

  C、漁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著煙。(“悠然”是自由自在的樣子,說明漁人的心里很靜很美。)

  D、灰黑色的鸕鶿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把鸕鶿比作列隊的士兵,說明鸕鶿威武精神;“在等待命令”說明鸕鶿還沒有行動,還很靜。)

  3)小結:第一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寫出了小湖的平靜和美麗?(湖面、漁人、鸕鶿)

  4)朗讀指導。

  怎樣讀出靜、讀出美,自由練讀。指名讀,評價。齊讀。

  5)指導背誦:這么美的文字我們怎么把它記住呢?根據(jù)你的經(jīng)驗給同學們出出好主意?

  8、作業(yè):背出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1、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2—7自然段,

  (2、抓住重點詞語“一抹”、“恢復”,

  (3、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感受漁民捕魚的樂趣。

  2、教學過程

  (1)復習:指名背誦第一自然段

  (2)說說聽了以后總的感覺是什么?

  (3)導入新課,

  (4)學習課文2—5自然段。

  a、“灰黑色的鸕鶿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丙R鶿在等待什么命令?請同學們讀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b、交流:

  1)鸕鶿在等待什么命令?(“一抹”)

  2)“一抹”是什么意思呢?

  3)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可用哪些詞語來把“一抹”代替?

  3、為什么用“一抹”而不用這些詞語?這是第一個研究問題。請四人小組討論:為什么一定要用“一抹”,好在哪里?

  4、交流:看看你研究出了多少?教師隨機點撥,得出好在“一抹”寫出了漁人對鸕鶿的關愛、漁人動作優(yōu)美、鸕鶿訓練有素、漁人發(fā)現(xiàn)魚兒多多……

  5、練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指名讀——齊讀)

  6、剛才我們通過研究為什么一定要用“一抹”,研究出了漁人對鸕鶿的關愛、漁人動作優(yōu)美、鸕鶿訓練有素、漁人發(fā)現(xiàn)魚兒多多。接著請同學們研究第二個問題:漁人這輕輕“一抹”抹出了什么?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2—5自然段,然后分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7、交流:抹出了鸕鶿下水、粼粼波紋、魚兒多多、漁人忙碌、心情愉悅、獎賞鸕鶿。

  8、指導練讀2—5自然段。

  9、交流:把你認為讀得最好或最喜愛讀的語句讀給大家聽——齊讀。

  10、漁人利用鸕鶿捕魚結束了,漁人載著滿滿一倉魚,蕩起槳,劃著小船回去了。這時候湖面又怎么了?請同學們讀讀課文6、7自然段,哪些景物與前文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邊讀邊劃出有關的語句。

  11、交流:

  1)天色:

  2)湖面(理解“恢復”)

  3)漁人

  4)鸕鶿

  12、練讀6、7自然段,體會文章的照應美。

  13、小結:漁人在這樣景色優(yōu)美的小湖上捕魚,捕魚前悠然自得,捕魚時既忙又樂,捕魚后滿載而歸,這些都寫出了漁家捕魚的樂趣——漁家樂。這就是文章的寫作目的。

  14、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背誦第一自然段。

  2、熟讀全文。

  3、完成書面作業(yè)。

  教學過程

  1、齊讀全文。

  2、總結全文。

  3、背誦第一自然段。

  4、默寫第一自然段。

  5、指導用“恢復”造句。

  6、完成其他作業(yè)。

【數(shù)學教學方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教學方案03-13

數(shù)學:比的知識的教學方案03-14

數(shù)學改錯的教學方案03-13

數(shù)學加法的教學方案03-13

數(shù)學比例的教學方案03-13

《數(shù)學廣角》教學方案03-13

數(shù)學口算教學方案03-13

數(shù)學比值的教學方案03-13

數(shù)學教學活動方案03-10

小學數(shù)學教學方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