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目送》讀后感700字
春花、夏日、秋月、冬雪,歲月極美,美在它必然的流逝,最終留下來的,僅有我們獨自一人。
兒子的獨立,父親的衰老,這使龍應臺的文字吟唱著對生老病死的無奈,本文以六次目送,慢慢綻開故事的花苞。第一次目送華安上學,望著華安上學時稚嫩的樣子,龍應臺是多么懷念!可否記得?你第一次上學時的模樣?當生命剛開始時,我們對父母產(chǎn)生了巨大的依賴,父母卻希望我們獨立。外界不斷變化,我們被外界各種各樣的壓力束縛起來,真正變得獨立起來,我們開始渴望成長。于是,有了第二次的目送,龍應臺目送華安消失在街頭,他們就仿佛站在河的兩端,華安頭也不回地離開,而龍應臺只能站在另一岸,默默地注視,挽留的語言吞進了肚子,手也放下。因為她知道,一個人的成長是注定要離別的。
她明白:所謂父子母女不過是望著對方的背影漸行漸遠,最后消失不見。
中國人不善于表達自己內(nèi)心那深厚的愛,也不知道用什么樣的方式表達內(nèi)心最柔軟的情感,就如同姑姑對爺爺那樣,每次見到總會帶來一袋又一袋的零食和營養(yǎng)品。可那又怎樣呢?爺爺什么都不缺,缺的是一種陪伴,我不記得姑姑們寒暄的語言,卻依舊清晰地記得姑姑在時爺爺眼睛里閃出的如星辰般明亮的光和她們離開時爺爺眼底的不舍與落寞。我曾問過爺爺為什么不讓姑姑留下來或讓她們來多陪陪你呢?爺爺總是笑笑,說:“我知道她們忙,沒關系,她們還記得我就好。”聽到這兒,我不禁為爺爺感到悲傷。爺爺?shù)姆块g里依舊有著姑姑小時候玩壞的玩具,每每爺爺看到那些玩爛的玩具,眼里總是充滿了希望的光芒、當春節(jié)來臨時,爺爺是最開心的。因為姑姑們總會打電話給他,爺爺多了一份溫暖,少了少了一份孤獨。
世上的父母,所有的思念都是圍著孩子,沒有再比這思念更深沉的熱烈的東西。孩子卻迫不及待地想離開,只不過是想追求更多的美好。父母一次次的目送,孩子漸行漸遠。
那些周而復始的目送,現(xiàn)在想起原來都是熱淚盈眶。
【《目送》讀后感700字】相關文章:
目送的作文04-20
目送的隨筆09-09
實用的目送作文04-12
關于目送的作文10-30
目送的隨筆散文10-10
目送優(yōu)秀作文03-02
《目送》經(jīng)典語錄12-30
目送小學作文11-07
讀《目送》的感受10-08
目送的讀后感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