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精選1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現(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1
讀了《科學家的100個故事》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書中寫了李時珍、達爾文、牛頓、愛迪生等一些科學家的故事,讀完之后,覺得他們真?zhèn)ゴ螅貏e是李時珍,真不愧是我國古代的科學家,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
李時珍三四歲就開始學習觀察植物,紅的、黃的、白的,五顏六色的植物他都要弄清楚,等李時珍長大發(fā)現(xiàn),舊本草書里有許多錯誤,于是他下定決心把本草重新整理,把錯誤的地方改過去,于是,李時珍翻山越嶺,到深山采集藥物,雖不是一帆風順,但他并沒有灰心,繼續(xù)做了下去。
正是這種精神,讓他又嘗試各種草藥上千種。經(jīng)過了很多次的'試驗,李時珍終于完成了《本草綱目》的修訂,記載的藥物有1892種,還附有1160幅插圖,還增補了374種新藥草。
從李時珍的身上,我感到古人為我們付出了那么多,我們應該感謝古人,感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它真是一部偉大的巨著!
李時珍為了重新編寫《本草綱目》,吃盡了千辛萬苦,還親自實驗,不怕困難,不怕死亡,我們要學習他這種精神,在學習上不退縮,不怕苦,不怕累,要多向其他的同學學習,要細心,要有信心,這樣我們的學習才會有進步。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2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科學家的故事》,這里所介紹的科學家可多了,有波意爾、戴維、伏特、侯光炯等等,而我最喜歡的要數(shù)愛迪生了。
愛迪生生于1847年2月11日,死于1931年10月18日,享年84歲8個月零7天。他一生憑靠高度的智慧和驚人的勤奮,創(chuàng)造了20xx多種發(fā)明,也就是平均15天就有一種。正是這些發(fā)明,給當今世界增添了異彩,使我們享受到了它的智慧和福音。
俗話說,夢想是現(xiàn)實之母。每一個成就了偉大事業(yè)的人都是一個夢想家。而他們所完成的工作,又是與他們的想像力、能力、毅力,與他們對理想的執(zhí)著程度和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密切相關的,愛迪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用了畢生的時間尋求機遇,把他的每一個想法付諸實踐,他抓住了大部分的機遇。在他身上,直覺和決斷能力得到了極好的發(fā)揮。
愛迪生為了人們能用上價廉物美的好燈泡,廢寢忘食地尋找各種燈絲。他算算他用過的'耐熱材料,一、二、三、四、五……竟足足有1600多種。后來,他發(fā)現(xiàn)竹絲燈絲能燃1200多個小時,最后熄滅了。
熄滅了嗎?不,愛迪生的精神將永遠照耀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像愛迪生那樣無私奉獻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應該學習他們不達目的不罷休、不怕困難的精神。他們雖然經(jīng)歷了上百次的失敗,但是他們?nèi)匀粡氖≈锌偨Y經(jīng)驗,繼續(xù)努力。因為,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換來的。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3
這本書…我已經(jīng)讀了很久,一本記錄這個個科學家的故事的書,那本書并沒粘多少灰塵,我將它放在最上方,經(jīng)常閱讀,在那一刻,我的心才能平靜下來,
今年是20xx年了,記得我最后一次翻開時,正是20xx的2月,我又一次摳響了通往科學的大門,我的心也隨之平靜下來。
翻開第一頁,很普通,是一面目錄,上方寫了即將為我們講故事的名人名字,而研究鐳的居里夫人卻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鐳,是一種放射性元素,能夠救治病人,但在研究的過程中,是極具危險的.,而居里夫人卻為了人民的安康開始研究鐳,在研究過程中,居里夫人沒有一絲失望,居里夫人幾乎把所有時刻放在了研究上,雖然居里夫人并沒有像牛頓那樣不吃飯,但發(fā)奮了過后的結果是好的,居里夫人研制出了鐳,給社會帶來了便利,但這位在科學上堅持不懈的女強人卻永遠的離開了,頑強拼搏不正是這篇故事所告訴我們的嗎?
不管是誰,只要有一顆真誠對待的心,我就會堅信,我們也能夠為社會作出偉大的貢獻!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4
我看了一本書,名叫《科學家的故事》。在里面,我了解了很多關于科學家的故事,其中我對童第周印象異常深刻。
童第周是一個生物學家,他成功剝離青蛙卵膜,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在那里我十分佩服他!童第周在中學時,成績很差,但他毫不氣餒,急起直追,最終,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1930年,童第周來到比利時,成了歐洲著名生物學家勃朗歇爾的學生。一次,勃朗歇爾要求學生們設法把青蛙卵外的一層膜剝下來。這是一項難度很大的手術,幾年來,許多人都做過,但都失敗了。勃朗歇爾把這個難題交給了童第周。只見他坐在顯微鏡前,用一把尖利的`鋼鑷將青蛙卵鉗到玻璃盤中,然后用一根鋼針在卵細胞上刺了一個小洞,當看到卵細胞松弛下來,并由球狀變成扁圓形時,童第周操起兩把鋼鑷,用細尖的鑷尖夾住細胞的中央,均勻的向左右一撕,卵膜立刻被玻璃的干干凈凈。
童第周完成剝離青蛙卵膜手術只用了幾分鐘的時間,別人用幾年的時間都沒有完成。我實在太佩服童第周了!我必須要向他學習。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5
在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叫《科學家的故事》,其中,讓我最難忘的是<
1935年8月,錢學森離開祖國,來到了美國,接下來的十多年里,他刻苦鉆研,成為了當時美國一流的火箭專家,他在“二戰(zhàn)”時期,跟著自己的導師參加了導彈開發(fā)工作。
1949年,當錢學森知道新中國成立后,便想回到祖國,為祖國效力,就在回祖國的前兩天,忽然收到了美國政府的通知——不準回國,美國海軍陸戰(zhàn)師部長還說:“一個錢學森比得上5個海軍陸戰(zhàn)師(還是優(yōu)秀的),寧可把他殺了,也不能放他回國。”于是,錢學森被關入大牢。直到1955年經(jīng)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錢學森一家終于回到了闊別二十年的祖國,組織和領導了新中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發(fā)工作,對中國的.導彈航天事業(yè)做出了卓越貢獻。
錢學森的努力,使中國變得富強昌盛。錢學森在艱苦的條件下,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了下頓”但他依然去讀書,學習,更何況我們呢?在和平的年代每天過著幸福的生活,就應該更加努力學習,熱愛祖國,長大要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6
寒假里我讀了《科學家們小時候的100個學習故事》。我覺得這本書很好,它讓我了解了很多科學家小時候的學習故事,從中得到了很多啟發(fā),也找到了很多適合我的學習方法,對我來說很有用呢!
這些科學家各有各的特點:愛因斯坦小時候被認為是個笨蛋,老師甚至認為他小學畢業(yè)都成問題;霍金泉甚至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只能躺在輪椅上思考世界;沒有任何資歷的的列文虎克,居然成為了英國皇家協(xié)會的成員……
我覺得這本書所有的'故事都是圍繞“勤奮”這兩個字講的。這些偉大的科學家,有的出自貧苦的家庭,有的出自富貴家庭,但是他們都很努力和勤奮。我們現(xiàn)在家庭條件都不錯,有人卻整日憑空想象自己將來有多么偉大。這種想象毫無意義,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只有自己勤奮地學習,不懈地努力,遇到困難決不退縮,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
當然,除了勤奮,我們還應該掌握好的學習方法,這本書也告訴了我們很多好的學習方法,只要好好利用學習方法,我們在學習中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學們,讓我們試試吧?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7
今天爸爸和我一起讀了科學家的幾個故事,我知道了在人類的歷史長河里,涌現(xiàn)的很多杰出人物,其中最耀眼的就是科學家們。這些科學家們?yōu)槿祟惖陌l(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特別是發(fā)明家愛迪生,他的一些重要發(fā)明,包括電燈,電話機,有聲電影,他是從小就是思考問題,不停地提問題,有不明白的,就自己動手自己驗證。宇宙之謎的探索者霍金,小時很愛動腦筋,做作業(yè)時,最不喜歡別人在旁提示,無論多難的題,他都要獨立去完成。有一次老師留了13道相當難的習題讓同學們?nèi)プ,有幾個人費了好大勁才做出一道,多數(shù)人都泄氣了,而霍金一口氣做出了10道,還感到非常遺憾。霍金這種不怕困難、獨立學習、愛動腦筋的好品質(zhì),是需要我學習的。此外,還有有勤勉敬業(yè)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思想超越時代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能工巧匠的'祖師魯班;還有令人敬仰的全才張衡;外科的祖師華佗。
讀了《科學家的故事》不但學到了知識,還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這些故事告訴我們:科學家從小愛學習、愛讀書,對科學都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科學,獻身科學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遇到困難,從不退縮,總能堅持不懈,直到成功為止。我要向科學家們學習。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8
最近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科學家的故事》,其中,諾貝爾的故事令我印象最深。
故事主要講了諾貝爾看到人們?yōu)榱碎_通公路,用鐵錘砸石頭,很不容易。他想:要是有東西能一下子把大山劈開,該多好呀!從此,諾貝爾便把興趣放在炸藥上。最先,諾貝爾發(fā)明了一種液體、炸藥,十分強大,被人們稱為諾貝爾炸藥油,但是,液體、炸藥在運輸過程中非常容易爆炸。隨后,諾貝爾又發(fā)明了黃色炸藥,這種炸藥只有在引爆后才會爆炸。但是諾貝爾還不滿意,最后終于發(fā)明了威力更大的.炸藥。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精益求經(jīng)、堅持不懈。
記得有一次,我數(shù)學考了100分,就認為自己很了不起。上課時舉手發(fā)言不積極了,作業(yè)也不想寫了。一個星期后的一次考試,我的成績一落千丈,才80多分。我深有感觸:我以后一定要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從那以后,我干什么事都一心一意、追求完美。從那次考試以后,我上課時積極舉手發(fā)言、認真聽講,而且一心一意的寫作業(yè)。我的成績開始上升,最后超過了全班所有人。
以后我做事一定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9
我看了一本書,名叫《科學家的故事》。在里面,我了解了很多關于科學家的故事,其中我對童第周印象特別深刻。
童第周是一個生物學家,他成功剝離青蛙卵膜,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在這里我非常佩服他!童第周在中學時,成績很差,但他毫不氣餒,急起直追,最后,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1930年,童第周來到比利時,成了歐洲著名生物學家勃朗歇爾的學生。一次,勃朗歇爾要求學生們設法把青蛙卵外的一層膜剝下來。這是一項難度很大的手術,幾年來,許多人都做過,但都失敗了。勃朗歇爾把這個難題交給了童第周。只見他坐在顯微鏡前,用一把尖利的鋼鑷將青蛙卵鉗到玻璃盤中,然后用一根鋼針在卵細胞上刺了一個小洞,當看到卵細胞松弛下來,并由球狀變成扁圓形時,童第周操起兩把鋼鑷,用細尖的'鑷尖夾住細胞的中央,均勻的向左右一撕,卵膜馬上被玻璃的干干凈凈。
童第周完成剝離青蛙卵膜手術只用了幾分鐘的時間,別人用幾年的時間都沒有完成。我實在太佩服童第周了!我一定要向他學習。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10
當我讀《中外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之后,我深有感觸。本書中寫了張衡、祖沖之、沈括、李四光、茅以升、童第周、錢學森、達爾文等十三位科學家的故事。
其中我最崇拜的人是張衡、伽利略、阿基米德。張衡他是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他創(chuàng)造了世界最先出現(xiàn)的天球儀,他發(fā)明了世界上的第一個地震儀,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候風儀……
張衡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不應該擔心自己的.地位不高,而應該擔心自己的道德不高尚;不應當為收入菲薄而害羞,而應當為知識不廣博而害臊。這句話說的多好呀!所以我們必須好好學習,沒有了知識,你的地位再高也沒有用。
伽利略是意大利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伽利略從小勤學好動,領悟力強,才學驚人。伽利略是經(jīng)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的先驅(qū)者。他在物理學方面的主要貢獻是,通過親自實驗,確立了自由落體定律、合理定律,單擺振動的等時性、拋體運動,提出了運動的相對性原理,還對速度、加速度等運動學的基本概念作出了嚴格的定義,等等。單擺振動的等時性是伽利略作出的第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
伽利略對天文學也有重要的貢獻。
伽利略一生道路坎坷,尤其是屢遭羅馬教廷的殘酷迫害。殘酷的迫害使已經(jīng)是風燭殘年的伽利略得了多種疾病,雙目失明。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11
這本書講了四位偉大科學家的故事,
李時珍是我國明朝著名的醫(yī)學家。他用二十七個年頭寫完了《本草綱目》。這是一部偉大的醫(yī)學巨典,直到今天,人們還在經(jīng)常使用。
達爾文是英國的博物學家,他用二十年的時間寫出科學巨著-《物種起源》,他是進化論的創(chuàng)始人。
牛頓是英國科學家,是近代科學的象征。他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力學三定律,他用二十多年時間研究光學,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贊嘆的'成果。
愛迪生是美國發(fā)明家,他發(fā)明了留聲機、電燈、電影機、蓄電池……他給世界帶來光明,帶來享受。
這四位科學家小時候并沒有特別之處,但他們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觀察周圍的事務,愛做實驗。他們都有遠大的理想,為了實現(xiàn)理想,他們廢寢忘食地學習和工作,專心致志地研究事物。面對失敗,他們不灰心,面對困難,他們不屈服。他們?yōu)榭茖W事業(yè)付出了畢生的精力。我要學習他們身上自強不息、勤奮刻苦、勇往直前的精神,做一個愛科學、愛學習的好孩子。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12
這本書…我已經(jīng)讀了很久,一本記錄這個個科學家的故事的書,那本書并沒粘多少灰塵,我將它放在最上面,經(jīng)常閱讀,在那一刻,我的心才能平靜下來,
今年是20xx年了,記得我最后一次翻開時,正是20xx的2月,我又一次摳響了通往科學的大門,我的心也隨之平靜下來。
翻開第一頁,很普通,是一面目錄,上面寫了即將為我們講故事的名人名字,而研究鐳的居里夫人卻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鐳,是一種放射性元素,可以救治病人,但在研究的過程中,是極具危險的,而居里夫人卻為了人民的安康開始研究鐳,在研究過程中,居里夫人沒有一絲失望,居里夫人幾乎把所有時間放在了研究上,雖然居里夫人并沒有像牛頓那樣不吃飯,但努力了過后的結果是好的`,居里夫人研制出了鐳,給社會帶來了便利,但這位在科學上堅持不懈的女強人卻永遠的離開了,頑強拼搏不正是這篇故事所告訴我們的嗎?
不管是誰,只要有一顆真誠對待的心,我就會相信,我們也可以為社會作出偉大的貢獻!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13
大家一定都知道牛頓吧,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大科學家的故事》,這個書介紹了許多科學家是如何努力攻關,刻苦學習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是講牛頓的《逃離死神的小發(fā)明家》。我讀了這個故事,深受啟發(fā)。
《逃離死神的小發(fā)明家》講的是牛頓小時候體弱多病,生下來就失去了父親,牛頓小時候非常熱子大自然,也非常喜歡做小制作,上小學時因為經(jīng)常做小制作,耽誤了學業(yè),到中學時就知道努力學習了,因為他知道只有足夠的知識,才能指導他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有一段時間牛頓經(jīng)常去格蘭瑟姆鎮(zhèn)的野地里觀察風力和風向,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仔細觀察,經(jīng)歷了許多次風車模型的改進,終于做好了一個非常美觀風車模型。讀了這個故事后,我覺得,牛頓雖然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可是,在他一次次成功實驗的背后,卻有一個個殘酷的失敗的教訓。在我以前的學習、生活當中,才失敗一次就不想再干下去、再學下去。我讀了這個故事最深的感受就是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當時牛頓做小制作或?qū)嶒炓捕冀?jīng)歷的失敗,而他就能再堅持下去,我為什么不能?我要學習他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解決它,而不是放棄,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14
寒假里,媽媽給我買來了一本《科學家故事100個》,我愛不釋手,一天時間就把它讀完了。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100個科學家刻苦鉆研,探索科學奧秘的故事。其中有“炸不死的人”——諾貝爾,世界發(fā)明大家愛迪生,還有“昆蟲迷”法布爾等。
這些著名的科學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做一件事情堅持不懈,不怕困難。1864年9月3日,一場大爆炸把諾貝爾的實驗室炸得無影無蹤。參加實驗的人當中有5人被炸死,其中包括他的弟弟——埃米爾。諾貝爾!可是,這并沒有嚇到諾貝爾。他毫不畏懼,繼續(xù)試驗。他發(fā)誓一定要造出一種威力巨大而又可以由人控制的安全炸藥!愛迪生一生有1000多項發(fā)明,每一項都失敗過無數(shù)次,正是由于他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才使他成為世界著名的發(fā)明家。他們不怕困難,甚至甘愿為科學付出自己的生命,這種精神真讓人敬佩。
我們應該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遇到困難,勇敢的面對,永遠不放棄,不退縮,就一定會戰(zhàn)勝困難,獲得成功。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學有所成。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15
我在暑假里讀了《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這本書里寫了張衡、錢三強、錢學森、霍金、牛頓、居里夫人等一些科學家的故事。讀完這些故事后,我覺得他們很偉大。
在這些科學家里面,我最敬佩的是霍金;艚鸨环Q為在世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是在愛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小時候的霍金不是一個用功的學生,但是在他被確診患上了“運動神經(jīng)細胞萎縮癥”這種病后,在全身癱瘓并且喪失語言能力,只有三根手指能動的.情況下,霍金反而頑強地工作和生活著,寫出了著名的《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
通過霍金的故事,我認識到:我要學習霍金的這種精神。他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身體殘疾了,決不能讓精神也殘疾!蔽乙獙W習他,有一顆感恩的心,對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安排和打算,擁有自己的夢想,并為之奮斗。在學習上不退縮,不怕苦、不怕累,還要多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只有這樣我才會進步。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科學家故事閱讀心得感想04-04
科學家故事的讀后感01-30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02-02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01-30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02-28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04-09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筆記01-30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精彩01-29
《科學家的故事》讀書心得09-02
科學家的故事讀書心得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