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 推薦度:
-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 推薦度:
-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集合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讀后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集合,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集合1
這幾天讀了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中國的哲學思想一竅不通。雖然看不懂,但從這本只有300頁的書中,我感覺到了中國哲學思想在中華上下5000千年歷史的發(fā)展脈絡(luò)。
馮在書中講述了儒家、法家、道家、名家、墨家。其實我也不知道怎么說。哲學的東西真的很難理解啊但是,他的這本書已經(jīng)很容易理解了。是我見過的哲學書中最好讀的。這本書的第一句話:哲學在中國文化中所占的地位,一直與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我們可能知道中國哲學的重要性。從這本書中了解八卦的由來,各思想學派的發(fā)展歷史,各學派的代表人物。中國哲學的精神,儒家文化為什么在中國有這樣的地位,自我感覺各家的思想是相互吸收和參考的歷史,哲學是否全部形成,哲學可能是這樣。我認為任何時代的思想都會受到自己所處時代各方面條件的影響,尤其是物質(zhì)方面的條件,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高層建筑。哲學思想在經(jīng)濟發(fā)展中也有意無意地隨著發(fā)展。
書中也講到了一些東方哲學思想和西方哲學思想的區(qū)別,畢竟兩者的.物質(zhì)、地理歷史等各方面的基礎(chǔ)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自然是有區(qū)別的。但是兩者都是人類優(yōu)秀文明的一部分,只有將兩者優(yōu)秀的成分結(jié)合起來才能利用,正如書中所說的中過哲學上負的方法與西方哲學正的方法相結(jié)合,才能產(chǎn)生未來的哲學。
自己完全沒有水平,但幻想著拋磚引玉的效果!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理解。也許當我第二次讀這本書時,我會感覺到一些東西!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集合2
在朋友圈都在刷屏世界杯的時候,我看完了這本書,兩遍。
作者馮友蘭先生出現(xiàn)在《無問西東》片尾的彩蛋里,絕對的大師級人物,不僅是哲學史家,本人更是一名哲學家。1935年寫作完成兩卷本巨著《中國哲學史》,1946—1947年馮先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用英文講授中國哲學史,英文講稿由他的學生布德整理成書,就是這本《中國哲學簡史》,是中國哲學的入門經(jīng)典。
從先秦一直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全景式展現(xiàn)了中國哲學的發(fā)展脈絡(luò),主要的哲學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條理清晰,詳略得當,深入淺出,也只有大師做得到。本書一半的篇幅在講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那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燦爛的黃金時代。從漢代起主要是儒道,外來的佛教,禪宗的起源,以及儒道的復興,雖然名家迭出,卻遠沒有先秦時期那樣迷人。
中國與西方的差異歸根到底是哲學上的'差異,中國文化的精神基礎(chǔ)不是宗教,而是倫理。根據(jù)中國哲學的傳統(tǒng),哲學的功能不是為了增進知識,而是為了提高人的心靈,超越現(xiàn)實價值,體驗高于道德的價值。因此,中國哲學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發(fā)展內(nèi)圣外王的品格,中國哲學討論的問題就是內(nèi)圣外王之道。
也許我們平日并不會思考哲學問題,但知曉了老祖宗們在思考什么怎么思考,就明白了我為什么是我,我們的民族為什么是這樣的民族,那都是因為中國哲學的基因已經(jīng)深深的烙印在我們的血液里,使我們帶著一脈相承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解釋這個世界,去尋找關(guān)于一切的答案。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04-06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02-25
讀《中國哲學簡史》有感02-23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集錦03-24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6篇04-07
2023年《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03-24
《中國哲學簡史》讀后感優(yōu)秀(精選24篇)02-28
心靈哲學視閾下的中國哲學論文03-17
淺談德國哲學家與中國哲學論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