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現(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1
清明放假三天,其實我的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品讀《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上。每每品讀,每每陶醉其間,真是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在這本書中,我不僅領(lǐng)略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更在閱讀過程中成功地實現(xiàn)了一次又一次幸福的“穿越”:從諸子百家到四大發(fā)明;從四大名著到數(shù)學醫(yī)藥;從書法繪畫到建筑藝術(shù);從水利水電到飛天夢想…..每每“穿越”一次,都會越發(fā)被民族文化的智慧和民族精神的偉大所散發(fā)出的耀眼光芒深深吸引,忍不住一遍又一遍駐足驚嘆。
在這本書中更令我刻骨難忘的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如:勤勞勇敢,為治理黃河隱患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自強不息、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范仲淹;赤膽忠心、精忠報國的抗金英雄岳飛;抗擊日寇、保衛(wèi)國土的'民族將領(lǐng)戚繼光以及20年堅持每周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yī)胡佩蘭……他們身上無一不彰顯出偉大的民族精神,無不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少年茁壯成長。
每每想到這些偉大的民族精神,這些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我都為之驕傲,為之自傲!是啊,它們正是我們民族的根,更是民族的魂之所在。它們就如甘甜的乳汁滋養(yǎng)著我們的心靈,成為支撐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團結(jié)奮進、繁榮發(fā)展的精神力量。所以,作為新世紀的少年,我們更應(yīng)珍視這一瑰寶。最后就讓我們一起從現(xiàn)在開始,攜手并肩,共同扛起“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這面?zhèn)ゴ蟮钠鞄,一起努力拼搏,銳意進取,共同為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fù)興的強國夢而不斷努力吧!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2
進學不誠則學雜,處事不誠則事敗,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程顥、程頤《二程集·論學篇》
誠信,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幾千年來,人們講求誠信,推崇誠信,關(guān)于誠信的故事舉不勝舉:古有季禮掛劍,宋濂借書,商鞅立木為信;今有李雪英打工為兒還債,趙慶珍替戰(zhàn)友盡孝22年,宋慶齡舍玩等友這些無不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誠實守信。
在《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這個讀本中,當我看到安徽省繁昌縣皖江中學的一名高二學生徐慧嫻在回家途中撿到現(xiàn)金及銀行卡總計金額有31萬余元時,她不為所動,主動聯(lián)系失主并全額交還,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令我感慨萬分。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不誠實的一件事。記得那是在我上四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我看到同桌新買了一盒彩筆,非常漂亮,想讓媽媽給我買,可是沒成功,于是我以借用為名,并答應(yīng)她用完之后歸還。但我實在是喜歡了,便想占為己有。于是,我悄悄把筆藏起來,騙同桌說,畫筆不知道被誰拿走了,怎么也找不到。同桌看著我偽裝的表情,沒有多說什么,F(xiàn)在,每當我看到那盒畫筆時,我就如鯁在喉總不是個滋味。特別是不敢面對同桌的那雙眼睛,這件大包袱一直壓得我喘不氣來!對照徐慧嫻,想想自己,我覺得好后悔。老師、家長每天都在教育我們要誠實守信,不弄虛作假,可我呢?我卻沒有做到。為了貪小便宜,卻撒了謊,欺騙了同桌,也失去了自己內(nèi)心的那份純真。這件事雖然已經(jīng)過去兩年了,但我覺得這件事就像發(fā)生在昨天,它給我的教訓(xùn)使我終生難忘,激勵著我今后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誠信是一朵鮮花,它開放在人們荒蕪的心田;誠信,是一場春雨,它滋潤了人們干渴的心靈;誠信是一抹陽光,它照耀著人們寬大的胸懷;誠信是一盞明燈,它點亮了人們前進的.道路……
從今以后,我決心要誠信做人,立志成材,讓誠信美德作為我人生啟航的準則,陪伴我一路走下去,讓誠信這朵美麗的奇葩開在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吧!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3
今天我看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我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在這本書中,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仁義胡同、六尺巷》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講了明朝一個叫董篤行的人在京都做官,老人家因蓋房砌墻和鄰居發(fā)生爭執(zhí),董篤行母親紿他寫信,想讓他用官勢為家里爭氣,結(jié)果董篤行回了首詩讓母親讓別人兩尺。母親就按兒子說的去做,,這一做法感動了鄰居,鄰居也讓出了兩尺,就有了一條小胡同。
看完這篇文章,我深受感動。對于生活中的小是小非我們應(yīng)該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樣互相讓一讓,事情就解決了。如何處理這些小是小非,反映了一個人的道德。讓一讓,說明他是個有道德的人,互不相讓,甚至大動干戈,說明他道德境界不高!皣鵁o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蔽覀儜(yīng)講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風尚,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一代地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所以,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是小非的事,我們應(yīng)該互相謙讓,這樣就能真正解決問題,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
有一次,我去表弟家玩,正好表弟家來了一位客人,那位客人走時留下一塊有巴掌那么大的棒棒糖,我和表弟都想獨占那塊棒棒糖,相互爭搶著。我說我是哥哥,弟弟應(yīng)該讓哥哥;他說他是弟弟,哥哥應(yīng)該讓弟弟。最后媽媽來了,她看見我們爭得不可開交,就教育我們說人與人應(yīng)該互相謙讓。我聽了如醍醐灌頂,就把棒棒糖讓給了表弟。此時表弟也不好意思獨占,我們就讓媽媽把糖分成兩半,每人吃一半。我若有所思地吃著糖,仿佛悟出了些道理。
在生活中,如何處理小是小非,反映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和情懷。許多事就是這樣:爭一爭,行不通;讓一讓,六尺巷。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4
周末,我上街購物。突然,烏云密布,天氣驟變,我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趕。
騎到一個小區(qū)附近的時候,我看見了一個老人摔倒在地上,身后還有一把歪倒的輪椅。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車看著那個老人,只見他手臂支在地上,略帶肥胖的身體艱難地扭動著,還帶著微微的呻吟聲。卻始終爬不起來,我剛想下車去扶他,腦海中卻突然閃過春晚小品《扶不扶》的畫面,再看看眼前這位老人,心想:他會是訛人的老人嗎?扶,還是不扶呢?此時我的內(nèi)心異常矛盾。天下起了毛毛細雨,有點冷,而我的心,好像也是冷的。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老人還是沒有爬起來。環(huán)顧四周,我發(fā)現(xiàn)在這條新建成的街上,除了我,就只有店門口的兩個小伙子了,而那兩個小伙子也像我一樣,看著老人。嘴上在說著什么,卻沒有出手相扶。這時,一個中年人騎著一輛摩托車開了過來,他偏頭一看,正好看見了那個摔倒的老人,連忙停下了車,就地停放一旁,不假思索地向老人跑去。看到那個中年人去扶老人,我和那兩個小伙子也急忙過去幫忙,幾個人吃力地架起老人肥胖的身軀,再抬起他癱瘓的雙腿,我?guī)兔Π醋∧禽v亂跑的輪椅。齊心協(xié)力地將老人扶上了輪椅。中年人將老人推進了小區(qū)老人的家里。而我看見被中年人遺忘的連鑰匙都沒有拔的車子還在那兒,便在一旁守著,直到中年人返回來。
“扶不扶”漸漸成為了了中華民族的`共同話題,扶還是不扶?也成為一個艱難的抉擇。尊老愛幼、樂于助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自從20xx年春晚的小品《扶不扶》播出后,無不引起國人的反思。扶還是不扶?扶了又該如何保護自己不被誣陷,值得思考。如果盲目地扶了,會不會和那句經(jīng)典的臺詞“扶之前是開大奔,扶之后是騎二輪子”一樣呢?南京彭宇案、重慶萬鑫案、天津許云鵬案……一系列的案例接踵而至,讓扶不扶再一次成為了社會關(guān)注的焦點。
這次,我和小伙子都猶豫了。因為“扶不扶”已嚴重影響了我們的思想。這次,中年人毫不猶豫的行為猶如醍醐灌頂,使我恍然大悟。是啊,我怎么忘了,老師曾經(jīng)告訴我們:“‘人’字的一撇一捺緊緊地靠在一起,密不可分,就好像是我們大家,是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幫扶的!
回家的路上,雨更大了。雨水遮擋了我的視線,但我的內(nèi)心卻逐漸清醒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我腦海浮現(xiàn)!百浫嗣倒,手留余香;伸出援手,播撒愛心”等語句縈繞耳畔。我相信,人間自有真情在;我相信,大雨過后,天更藍,水更清;我相信,老人是可以扶的!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5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一直傳承著,從未中斷。當讀完《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后,我深深地被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和民族精神震撼了。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語言文字、科學技術(shù)、中醫(yī)中藥等,無不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這本書不但講述了偉大的中華文化,還讓我們記住了很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如愛國、孝順、尊師、誠信、守法等。它以講故事的形式告訴我們一些古人的言談舉止,包括真善美和假惡丑,告誡我們要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真善美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堅決抵制假惡丑的不良行為。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我們要傳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要世代相傳。
呼吁我們一代又一代中華子孫傳承中華文化,只要我們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筑精神家園,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qū)崿F(xiàn)。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6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歷經(jīng)千年風雨,孕育出世世代代自強不息,勤勞樸實的中華人民。我們的能力令人欽佩,我們的智慧令人景仰,我們的道德品質(zhì)更是令人敬重。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著稱, “謙讓”似一縷春風吹到每個人的心中。古今“謙讓的故事”比比皆是,其中《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中的'“六尺巷的故事”讓我為之一震,謙遜、禮讓更是銘記在我心中!傲呦锏墓适隆敝饕v了清朝康熙年間,安徽桐城縣宰相張英的家人與鄰居吳家為了墻基爭地界,打起了官司,雙方各不相讓,事情越鬧越大,后來家人飛書告訴張英,張英看完來信后釋然一笑,揮筆寫道: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了信后,明白了張英的意思,主動將墻后移了三尺,吳家為之感動,也將墻后移了三尺,因此才有了現(xiàn)在聞名遐邇的六尺巷。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受感動。張英一封家書化解了鄰里之爭,修身為先,大度做人。讓人三尺又何妨,失三尺之地,換萬世流芳。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謙讓,比如不小心碰到別人,一句“對不起”就能解決問題,但往往因為我們的一時沖動,弄得大家都不愉快。我也有過這樣的事。
那一天,英語課上楊老師在講解試卷,當我正專心致志地研究錯題時,我旁邊的李宇辰同學不小心把我的試卷碰到地上,她用腳踩著還給我?粗嚲砩蠟鹾诘哪_印,我怒火中燒,一股憎恨的情緒油然而生,我拿過她的試卷,“嘭嘭”踩了兩腳……最后,我倆都被老師批評了,并且寫了一篇反思。
現(xiàn)在想來,如果我當時不沖動,而是把腳印給擦去,一起不愉快就避免了。如今,我下決心養(yǎng)成謙讓的好習慣,不沖動,不辜負中華優(yōu)良傳統(tǒng),做一個讓大家都喜歡的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張英那樣謙遜、禮讓,我相信,我們的明天將會更加燦爛,更加美好!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7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對我的震撼很大,讓我更深的了解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悠久歷史,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的根。這本書介紹了剪紙藝術(shù)、戲曲、皮影戲、糖人等內(nèi)容。
作為一個五年級的學生,我最愛剪紙了。在我四歲時,外婆就教我剪紙、剪花,三瓣花、四瓣花 …… 外婆夸我心靈手巧。每次上美術(shù)課,老師要求剪紙時,我都興奮不已,我和同學們認真地剪燕子,做迷你風車,做玫瑰花 …… 這些對于我來說一點也不難,老師還常常獎勵我美術(shù)簿呢?赐赀@本書,我的剪紙興趣更濃了,加上我有畫畫的基本功,剪的花就更多了,過年時,我還剪了一些窗花貼在衣柜門上呢!
中國的戲曲品種繁多,曲調(diào)優(yōu)美,具有地方色彩。比如北京的.京劇、河南的豫劇、浙江的越劇等等。媽媽去過安徽,她說黃梅戲,深受人們的喜愛,大街小巷的人們都能哼唱上幾句。黃梅戲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早期叫做"黃梅調(diào)",我外婆也很喜歡黃梅戲,《牛郎織女》、《拉郎配》 ……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用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蠟燭或是燃燒的酒精燈光源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一邊用手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shù)亓餍械那{(diào)唱述故事,同時打擊樂器和弦樂,有著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
糖人,制作糖人是一種傳統(tǒng)技藝。制作者擔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一頭是糖料,由蔗糖和麥芽糖加熱調(diào)制而成,本色為棕黃色,也有的加入色素使其呈現(xiàn)其他顏色。
我覺得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深入淺出地引導(dǎo)著我們,引導(dǎo)著新一代,我們將尋根溯源,繼承中華民族文化。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8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文明禮貌之邦!舉手投足,無不體現(xiàn)一個人的氣質(zhì)與素養(yǎng)。講文明懂禮貌更是當代學生當仁不讓的責任。一句溫暖的話語、一聲親切的問候、一副溫順的面孔、一個彬彬有禮的舉動……我們都感到心靈的互動,情感的融合。文明禮貌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么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yīng)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jié)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jié)友愛的典范。
在我們這個美麗的校園里,文明禮貌也無處不在,它像綿綿細雨,滋潤著大地,像陣陣微風,吹進人們的心田。同學們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團結(jié)友愛,尊敬師長,文明之花常在我們美麗的.校園開放。可是就在這座美麗的校園中,也會出現(xiàn)一些不和諧的音符,總有一些令人不滿意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白色的墻壁上亂涂亂畫;在嶄新的課桌上刻字留念;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在書聲瑯瑯的課堂上精神萎靡不振;在安靜無聲的自修課時卻在嘰嘰喳喳甚至高聲喧嘩;在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上左顧右盼、竊竊私語。還有一些同學受一些不良習慣的影響,講粗話,臟話,爭吵,打架,搞不團結(jié);為了自己的酷勁,留長發(fā)、穿異服,把充滿知識氛圍的校園變成他們的T型舞臺……
這使我感到心寒。這,難道就是我們的文明嗎?我們的文明禮貌去哪里了呢?
愿我們所有的同學都能與文明同行,與禮貌同在。我們應(yīng)該事事講文明,時時講禮貌。從自己做起,從眼下做起,把文明禮貌當作我們?nèi)松械囊粋重要課題。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從此刻出發(fā),做一個文明好少年。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讓文明禮貌之花開遍我們美麗的校園,也讓文明禮貌之花盛開在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中!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9
翻開《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當我看到《節(jié)日習俗多姿多彩》這一章時,去年除夕的一幕又浮現(xiàn)在我眼前了。
記得除夕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媽媽剛回到老家的村口,就遠遠地看到了村頭農(nóng)貿(mào)市場的一塊空地上圍滿了人,最愛湊熱鬧的我,馬上跑過去鉆進了人群中,呵,原來是能寫一手漂亮毛筆字的堂哥在寫對聯(lián)呢。我連忙大叫了一聲:“哥哥,我回來了! 堂哥聽了,停下手中的筆,微笑著說:“你回來得正是時候,快來幫忙。你把那些裁好的紅紙續(xù)長一些!迸赃呌幸晃晃也徽J識的大哥哥早已在做著這項工作了,我也跟著那位大哥哥一起做。這時堂哥寫好了一副對聯(lián),只聽見堂哥說:“張大嬸,你的`寫好了,放到旁邊晾一會兒就可以拿回去了。李大伯,趙大媽,你們的已經(jīng)晾干了,拿回去吧!笨粗麄儼褜β(lián)拿走了,我著急地提醒堂哥:“哥哥,他們還沒給錢呢。”哥哥說:“去,給我拿紅紙來。”我只好去拿了一張續(xù)好的紅紙給堂哥,堂哥又開始揮筆書寫了。就這樣,寫好晾在一旁的對聯(lián),陸陸續(xù)續(xù)地都被領(lǐng)走了。忙了一天的堂哥,也收拾好東西,拿著最后兩副對聯(lián),我們一起回去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問堂哥:“今天寫的對聯(lián),都是免費的?” 堂哥笑著說:“你不都看見了嗎?快點走,回去還要貼對聯(lián)呢! 我說:“急什么呢?你爸和我爸他們肯定早已把對聯(lián)貼好了,還用得著我們幫忙嗎?” 堂哥笑著說:“你就知道偷懶!
終于到家門口了,堂哥卻拉著我繼續(xù)往前走,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家小院前,堂哥大喊了一聲:“李大爺,除夕飯菜弄好了吧,我們來給您貼對聯(lián)了!崩畲鬆斝呛堑赜顺鰜,連聲說:“好,好,真是太謝謝你們了!蔽覀円贿呝N對聯(lián),堂哥一邊對我說:“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為節(jié)日增加了喜慶氣氛。從古至今,春聯(lián)都是從右往左念的,春聯(lián)還分為上聯(lián)和下聯(lián),上聯(lián)為右,一般以三四聲結(jié)尾,下聯(lián)為左,一般以一二聲結(jié)尾,這樣念起來才朗朗上口。上下聯(lián)可不能貼反了,要不然會讓人笑掉大牙呢!”
我默默地聽著堂哥的話,想著堂哥今天的所作所為,原來,中華文化不僅是如此的博大精深,還聯(lián)結(jié)著濃濃的情,深深的愛,當我們懷著一顆赤子之心走近中華文化時,才能領(lǐng)悟到它的獨特之美。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10
“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薄靶ⅲ轮家;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后也;忠,德之正也!弊x著《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一書中的這些“中華好詩文”,我精神振奮;當看到《黃香替父溫席》、《閔子騫代弟留母》這些孝敬父母的故事時,我熱淚盈眶……讀著讀著,不由想起了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長得挺漂亮,高高的個子,一頭烏黑的短發(fā),大大的眼睛很有神采,臉上總愛掛著三月桃花般燦爛的笑容。媽媽勤勞善良,對人十分熱情,但最讓我敬佩的還是媽媽對外婆的孝順。
外婆生了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但很不幸的是唯一的一個兒子卻因生病夭折了。后來外婆抱養(yǎng)了一個兒子,盼望著老了能有人照顧,可萬萬沒想到的是,我的這個舅舅長大成人娶妻生子后,他嫌棄外婆老了,干不動農(nóng)活了,便另立門戶,將外婆分到一邊,什么也不負擔。 沒辦法,已出嫁的媽媽、大姨、二姨只得一起來照顧外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幫外婆砍柴挑水,洗衣做飯,栽種莊稼。在生活上,媽媽對外婆更是悉心照料,經(jīng)常給外婆送吃的穿的`,給外婆購買生活用品,對外婆噓寒問暖,為外婆煎藥熬湯,幾十年如一日。因為這樣,外婆的生活還算平安,外婆很欣慰,媽媽也很高興。
可天有不測風云,有一次,外婆不小心摔了一跤,將右手腕摔成了骨折。媽媽知道后,立即騎上摩托車將外婆送到醫(yī)院就診。醫(yī)生將外婆的手腕接好,上了石膏夾板,用紗布系牢,挎在脖頸上。臨出院時,醫(yī)生一再叮囑媽媽說,外婆年紀大了,恢復(fù)要慢一點,右手不能亂動,要多燉點排骨湯給老人家喝……為了能更好的照顧外婆,媽媽索性將外婆接到家里來了。媽媽不僅按照醫(yī)生的囑咐,每天都給外婆燉排骨湯,還做些別的好吃的給外婆吃。每天媽媽都給外婆洗澡、換衣、喂湯,有時還陪外婆聊聊天,給外婆捶捶背……轉(zhuǎn)眼一個月了,媽媽帶外婆到醫(yī)院復(fù)查,醫(yī)生指著新拍的片子說:“沒想到恢復(fù)得這么較快,這么好!币,這都是媽媽悉心照顧的結(jié)果呀!
媽媽,您是我心中的榜樣!雖然我也幫您一起照顧過外婆,雖然學習之余我也幫您做了一些家務(wù)活,雖然我也為您端茶倒水過,但我做的與您比是微不足道的,我要做得更好,我要像您一樣,做個孝順的女兒。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征文11-08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征文10-05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征文02-24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征文03-07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主題征文11-22
征文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