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碗窯古村落的導游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古村落的導游詞(精選10篇)
古村落是指民國以前建村,保留了較大的歷史沿革,即建筑環(huán)境、建筑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經(jīng)歷久遠年代,但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古村落的導游詞,歡迎查看!
古村落的導游詞 篇1
大家好!歡迎來到皖南旅行社,本人名叫項琳蕓,你們也可以叫我“項導游”。坐在我右邊的是“鄭司機”。我們這次的目的地是皖南古村落,如有走失,請記住這輛大巴車的車牌號“浙Cxxx”,大家也可以撥打號碼“138xxx”來聯(lián)系我們。最后請大家注意一些事項:不要亂扔垃圾;古村落有許多珍貴文物,請不要亂觸摸這些物品,更不要順手牽羊;在皖南古村落里很容易走失,要記住我們的旗子是什么顏色的,以免走失。
這里就是皖南古村落了,皖南山區(qū)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態(tài)相近、特色鮮明的傳統(tǒng)建筑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僅與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相結(jié)合,而且加上明清時期徽商的雄厚經(jīng)濟實力對家鄉(xiāng)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發(fā)達,還鄉(xiāng)以后以雅、文、清、高、超脫的.心態(tài)構(gòu)思和營造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環(huán)境更為豐富,村落景觀更加突出。
看!那邊有一座明萬歷六年(公元1578年)建造的三間四柱五樓的青石牌坊。崢嶸巍峨,結(jié)構(gòu)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征。村中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為“書詩經(jīng)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chuàng)業(yè)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lián),顯示了儒學向建筑的滲透。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原用于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里人家”六個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將此樓當做古裝戲中小姐擇婿“拋繡球”所在,現(xiàn)已成為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按蠓虻凇遍T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戶的富麗宅院,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臺亭閣、人物戲文,以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都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
旅行到這里就要結(jié)束了,祝大家和家團圓,再見!
古村落的導游詞 篇2
大家好!
今天歡迎你們來到皖南古村落。
宏村四周依山傍水,放眼望去一片蔥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池的荷花塘,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一把把荷葉像小綠傘一樣,重重疊疊的不留一點縫隙,把池塘里的水都遮住了。
穿過池塘來到宏村的近前,一道像玉帶一樣的護城河水環(huán)繞宏村的外圍,把宏村包裹的密不透風,既能防御外來者的侵犯,又能自成一格,把宏村與外界隔開成為“世外桃園”人們一年半載足不出戶都能安居樂業(yè)自給自足。護城河中央有一座像出鞘的寶劍一樣的小橋,時時刻刻保護著神秘的古老村落。護城河的水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引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中外畫家駐足寫生,給古村落平添一道風景線。
走進古村落第一站我們來到當時的書院。這里結(jié)構(gòu)簡單用料考究,柱子都使用上百年的銀杏樹、白果樹建造成的。上面的`橫梁都是用樟木做成的,不會遭蟲子咬,也不會結(jié)蜘蛛網(wǎng)。二百年沒人打掃,還是煥然一新的樣子。這個書院叫“志成堂”,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希望自己的子孫,都能志同道合學業(yè)有成光宗耀主。
走入像迷宮一樣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上,家家戶戶門口都有一股清澈的河水流淌,隨處可見人們洗菜淘米的身影,游人紛紛不禁感嘆先人的聰明智慧。古村落水系統(tǒng)設計得天衣無縫科學合理,沒有一滴流入外界都得到了合理的應用,這可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不知不覺來到“敬德堂這是明代建筑簡潔大方、線條流暢。廳堂的柱子全是方形的,房子主要是框架結(jié)構(gòu),不用一顆釘子是卯榫結(jié)構(gòu),即使是地震磚墻回到,框架不會到有防震作用。
宏村的村落錯落有致古樸大方,被青山環(huán)抱綠水環(huán)繞。歡迎你們到此一游,會不枉此行的。
古村落的導游詞 篇3
鎮(zhèn)的建筑與大家印象中的皖南古建筑一樣,多是由曲折幽深的巷道分割或相通,巷道一般僅容一人通過。所以,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深幽巷,顯的安靜、安祥,生活氣息濃厚。街巷路面多用青石板或麻石條鋪砌而成,顯得格外雅致。那花紋豐富多變的青石板經(jīng)過雨水的長期沖洗后,更加令人留連。大家可以隨出看見很多石頭上面布滿青苔,向人們默默展示歷史的年輪。
我們潛口古鎮(zhèn)隨處走走就能看到某些宅院的木雕門樓上仍刻有‘大夫第’‘尚書第’‘天官上卿第’等,潛口的.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可見端倪。這些官宅的門檻較經(jīng)商富戶民宅的門檻高出很多,大概就是所謂的‘高門大戶’之意吧!進入廳堂,青石板的地面中間一般都留有溝渠,是排水之用,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說,上面四方空間,采光極妙!室內(nèi)兩層木樓,無論是墻壁,屏風,樓梯的扶手還是窗戶都有精美的圖案連結(jié),讓人不能不對古人高超的建筑、審美藝術神往。
這里重點給大家介紹這座‘小姐樓’,顧名思義就是小姐住的樓。傳說,這座宅院的原主人是一家境殷實的敦厚夫婦,到了中年才得一女,視為掌上明珠,待到出閣的年紀,舍不的外嫁,遂招一夫婿,此女終其一生未曾出過此樓,故名‘小姐樓’而大家看到此樓目前仍在住的這位老者,就是那位小姐的后代,大家若有興趣不妨與他攀談攀談。
好了,我給大家介紹到這,剩下的時間自由活動,希望大家玩的開心,謝謝大家。
古村落的導游詞 篇4
各位游客:
歡迎參觀南社明清古村落,我是你們的導游劉創(chuàng)宇,大家可以叫我小劉。
南社明清古村落,它始建于1215年,距今已有843年的歷史。這個美麗的古村位于東莞市茶山鎮(zhèn)南社村,所以又名為南社古民居。
大家請跟我來,我們一起參觀古村落的景點。這里是古村落的大門。大門有2米寬,7米高,是古代的城門,固若金湯,可以用來抵御土匪,保護村莊的居民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據(jù)說曾經(jīng)發(fā)生過土匪攻打古村落的事件,一大群的'土匪用了8天8夜都沒有攻下。大門上方有“西門”兩個字,還有一個旗子上寫著大大的“謝”字。在午后的陽光下,這些字閃閃發(fā)光,很是耀眼。
走進大門,就可以看見古村落的整體了,民居,祠堂,店鋪,家廟,古榕,閣樓,村墻,古井,巷道和古墓一一展現(xiàn)在眼前。
我們現(xiàn)在走進的是謝氏大宗祠。在這里面可以看到一個1565年的碑建雕刻,還有現(xiàn)存的始建時的香爐,整個宗祠都是木雕和精美的畫,十分別致。大家看,這里雖然有460多年的歷史,仍然保存得很完整。
謝氏大宗祠參觀完了,我們繼續(xù)往前走,來到“百歲坊”。百歲坊建于1592年,也就是明朝建的。大門旁邊的記載說,“百歲坊”是為了紀念百歲老人謝彥譽夫妻而報上朝庭,官府給他們建了一座宗祠,居民把這棟宗祠叫作“百歲坊”。坊內(nèi)存有神臺基座及碑座。紅石雕刻具有明代風格,木雕工藝精巧,造型獨特。1993年,“百歲坊”被列為東莞特級保護單位。
再往前走,我們來到古榕底下。它很粗,4個小朋友用手拉手都圍不住它,榕樹郁郁蔥蔥,不分春夏秋冬常年枝繁葉茂。它有530多歲,是整個古村落的景象代表之一,稱為南社村的風水寶樹。南社古村為合掌型對居船形的大村莊,前面是船頭,這顆大榕樹位于南社村的中間位置,就是船中的風帆。
南社古村落特別美,特別神秘,如果下次有時間,我再繼續(xù)給你們當導游,再詳細說給你們聽。
古村落的導游詞 篇5
大家好,歡迎參觀皖南錢口古鎮(zhèn),一個被譽為“世界遺產(chǎn)”的古村落。我們主要集中了明清官員的住所和富商回國后的建筑。俗話說‘見宮殿到北京,見房屋到潛水’;知名電視劇《聊齋》,就是在我們老宅門口拍的。
和皖南古建筑一樣,前口古鎮(zhèn)的建筑也是用蜿蜒的深洞分割或連接,一般只允許一個人通過。于是形成了一條幽深幽僻,獨具特色的小巷,安靜祥和,生活氣息濃厚。大街小巷都鋪著青石板或者大理石條,很優(yōu)雅。圖案豐富多樣的青石板,久經(jīng)雨水沖刷更是揮之不去。如你所見,許多石頭上都長滿了青苔,默默地向人們展示著歷史的年輪。
當我們漫步在千口古鎮(zhèn)時,可以看到一些房屋的木門上還刻著“大夫帝”、“尚書帝”、“天官上清帝”等字樣。千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可見一斑。這些官邸的.門檻遠高于經(jīng)商的有錢人,大概就是所謂的“高門大戶”吧。進入大廳時,青石板地面中間有溝渠,用于排水。還有一句話叫“肥水不流外人田”。上面的方形空間非常適合照明。室內(nèi)兩層木質(zhì)建筑,無論是墻壁、屏風、樓梯扶手還是窗戶,都連接著精美的圖案,讓人著迷于古人高超的建筑和審美藝術。
這里重點介紹一下這個‘小褲樓’,顧名思義,就是小褲住的樓。相傳這房子的原主人是一對小康老實的夫妻,中年才得到一個女人,算是她掌上明珠。結(jié)婚的時候,她不能放棄婚姻,于是招了一個老公。這個女人一生都沒有離開過這座建筑,所以她被命名為“小褲樓”。現(xiàn)在還住在這棟樓里的老人,就是那條小褲子的后代。如果你感興趣,你可以和他談談。
好吧,我給你介紹一下。希望你玩得開心。謝謝你。
古村落的導游詞 篇6
嗨,大家好,我是北京旅行社的導游,我姓石,大家可以叫我小石或石導。今天非常高興能擔任大家這次神秘旅行的導游,請大家注意一些事情。首先,你不能打擾住在這里的居民,要不然你們的票票就要飛嘍!其次,在許多未列入?yún)⒂^范圍的明清民居中,如果你跟居民打招呼,你就可以到他的.家里去玩。
車還沒到,跟大家講些小資料吧!它的中文名叫: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英文名叫: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說了那么多,大家迫不及待了吧,哦,我看見了,前面那個就是的。到了,下車,記得拿好隨身物品,不要忘記我說的注意事項,不然money要長腳了。
看,那是什么?哦,是西遞,知道他的身世嗎?我來講講吧!西遞坐落于黃山南麓,距黃山風景區(qū)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她始建于北宋。至今已近960余年歷史,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雖半數(shù)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shù)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接下來,就到了宏村。宏村位于黟縣縣城東北10公里處,始建于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積約19公頃,現(xiàn)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古建筑137幢,由于這里地勢較高,因此常常被云霧籠罩,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xiāng)村”。
簡直美極了,怪不得唐朝大詩人李白曾贊美道:“黟縣小桃源,煙霞百里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闭媸堑莱隽送钅相l(xiāng)村的獨特意境:山水風物幽美,古老文化醞釀出淳厚從容的民風人情。
今天的旅行就到這里,你們的滿意是我最大的成功。你們的快樂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古村落的導游詞 篇7
游客朋友們:
您知道在皖南地區(qū)被稱為中國畫里鄉(xiāng)村的地方是哪里嗎?對了,它就是宏村。
宏村古村落(古民居)位于安徽省黟縣,始建于北宋,是皖南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保留著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是世界上第一次將民居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地方。
那么宏村為何能進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呢?因為他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tài)、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而受到青睞。
古宏村人開仿生學之先河,規(guī)劃并建造了堪稱中華一絕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統(tǒng)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奮蹄的大水牛,成為當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觀。村內(nèi)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圍繞著月沼布局。住宅多為二進院落,有些人家還將圳水引入宅內(nèi),形成水院。宏村古民居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現(xiàn)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大約有440多幢。被譽為“民間故宮”的承志堂富麗堂皇,可謂皖南古民居之最。
宏村保持著上世紀已經(jīng)消失或改變了的鄉(xiāng)村的面貌,這種文化和獨特鄉(xiāng)村美感可以引導您走向平實,走向?qū)庫o,也走向心靈的更高境界。
古村落的導游詞 篇8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去到的龍?zhí)洞迨琴F州省務川縣一座古老的村寨,村子雖隱匿在山野之中,但因為長在碧水悠悠的洪渡河邊,自然也吸足了水的靈氣。村子里有一方約1200平米的水塘,四季不干、源源不斷,村民稱之為“龍?zhí)丁,龍(zhí)洞逵纱说妹?/p>
村子的主人是最早開辟貴州土地的仡佬族人,“仡佬仡佬,開荒辟草”、“古老前人,地盤業(yè)主”,這是這個民族世代傳唱的古老歌謠,其中包含了他們最先開墾,最長守望的寫照。擁有兩千一百余年歷史的仡佬族,等同于貴州的世居民族,狩獵、農(nóng)耕與開采朱砂、煉制水銀是這個民族的生活資產(chǎn),為仡佬族人積累財富,當然也造就了自身的文明。至今我們還能看到在朱砂礦場附近留下的葛洪的煉丹洞穴。跟貴州大部分少數(shù)民族一樣,仡佬族人也喜歡糯米、酸食,這里要講講他們宴客特色,一共分為三道,俗稱“三幺臺”。先是接風洗塵奉以果品點心的“茶席”,再來是酒祝賀喜端上自釀米酒與下酒小菜的“酒席”,最后才上主食與魚肉菜肴四方團圓的“飯席”。“茶席”中最地道的是咸油茶,“酒席”里的主角當然是米酒搭檔腌肉香腸,而“飯席”則會用家禽、魚、肉為主菜肴,大家嘗試了就知道,無論哪一臺都十分討喜。
俗話說:“高山苗,水仲家,仡佬住在巖旮旯!饼?zhí)洞寮葱藿ㄔ趲r石嶙峋的石頭叢中,自古以來便分為三個寨子,前寨、中寨和后寨。因清咸同年間,黔北號軍起義,波及龍?zhí),村?nèi)房屋都修起了石院墻,這些院墻再加上巷道構(gòu)成了村子的軍事防御體系,遺留至今,成為了古寨的特色建筑,透著厚重的歷史感而又不乏樸實的味道。寨內(nèi)民居大多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以四合院、三合院形式居多,院落由石院墻、院門、房屋建筑構(gòu)成,布局合理緊湊,家家自成一體。寨子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這座叫做“丹堡”的仡佬民居,它也是過去寨子里首富的居所。進屋三道門,第一道防止牲口進入,二道門防盜,三道門防土匪,第三道門雖然與第二道門看起來一樣,但是厚度是它的一倍,并且還設置了槍眼,以應對外來攻擊,除此之外,大院的院墻上也設置了同樣的防御設施。
丹堡已有700多年的歷史,雖然祖輩的丹砂生意早已不復存在,但古宅的木雕門板上,還依稀記錄著過去生產(chǎn)丹砂的盛況,比如像這樣煉丹爐樣式的雕花,所以很多門上的雕刻就是仡佬族人自家的生活。丹堡門窗上大多涂上了丹砂,鮮艷的朱紅讓人能夠想象房子剛建成時的美麗奪目,也讓這老宅成了名副其實的“丹堡”。堂屋上的小孔最有意思,叫做“貓眼”,位于明間金柱與檐柱裝板上,一左一右,裝飾了鯉魚躍龍門的圖案,“貓眼”能從內(nèi)往外看而從外則不能觀內(nèi),功能類似于今天防盜門上的觀察孔。除此之外,可以看到這里幾乎隨處雕刻著吉祥圖案,有鏤空的.蝙蝠、牡丹、龍和麒麟,有透雕的喜鵲、青蛙、鯉魚、羊與獨角獸,雖然已經(jīng)是剝蝕的木雕,但一點兒也掩不住仡佬先民的聰穎和智慧,雕刻在青石上的動物和植物,看上去也依然鮮活生動。先人已遠,但是古老民居演繹的文化卻頑強地留存下來。
悠悠的龍?zhí)豆糯寤蛟S也很適合發(fā)呆,因為很樸實,完全能夠感受到仡佬民族的情深意切。希望這一切都會給尊敬的各位游客留下美好的記憶,歡迎大家有機會再來美麗的貴州,再來務川觀光旅游。
古村落的導游詞 篇9
大家好,我姓汪,大家可以叫我小汪,也可以叫我汪導,歡迎大家來到新葉古村游玩。新葉古村座落在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的一座大山下。相傳諸葛亮還沒有找到適合建諸葛八卦村的時候,就找到了這兒,想在這兒建諸葛八卦村,可當諸葛亮看到這兒不錯的時候,就已經(jīng)建好了,諸葛亮沒有辦法放棄這個村莊,就叫一個姓葉的朋友住在這兒,所以這兒就叫新葉古村。
現(xiàn)在可以下車了,我去買門票,你們在這兒等我,廁所在那邊,想上廁所的就去。我買完門票再過來。好了,我們可以走了,現(xiàn)在我們正前方就是轉(zhuǎn)運塔,據(jù)說這座塔是鎮(zhèn)村之寶,如果這座塔倒了,臟了,壞了,村里的人就會遭殃的,所以看看就好了,不要亂摸。這座塔有100多米高,分成15層,每一層的樓梯上都有精美的藝術品,雕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植物和神話故事,幾百個圖案沒有哪兩個是一模一樣的。塔兩邊堆著許許多多的形態(tài)各異的盆栽。據(jù)說這些盆栽是保護神用的,小孩子不要當玩具玩哦,不然會遭天打雷劈的。小心點兒,前面的路很滑很滑。
這一段路很狹窄,一排只能走一個人,請大人照顧好小孩子。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翰墨軒的門口。這是一間非常有文化的房子,里面有著許許多多的書法作品,有對聯(lián)、有扇子等,大家可以去看一看,買一買。據(jù)說這兒是諸葛亮住過的屋子,所以二樓地形復雜,像個迷宮,所以你們不用上去了,并且主人也不會同意的`。
你們小心一點,請大家抱好小孩子,這段路又陡峭又滑,因為前面是水塘,我們要走過一段石子路,這石子路兩旁有小溪是從水塘里流出來的,喝一口會讓你神清氣爽。這水塘據(jù)說是大禹治水的時候流出來的水,有起死回生的作用。
謝謝大家來到這里瀏覽,如果我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請大家指出來,謝謝您的配合,希望下次我們身份互換一下,你當導游我當游客,祝大家一路順風,萬事如意。再見!大家!
古村落的導游詞 篇10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參觀被譽為“江南第一屋場”的張谷英村。
張谷英村隸屬張谷英鎮(zhèn),地處幕阜山脈,是以明洪武年間遷入始祖名姓而定。村民繁衍至今已26代,目前村里所居2600多人,均系遷入始祖后代。上下620年聚族而居堪稱一奇,而張谷英大屋,更是傳統(tǒng)民居瑰寶。張谷英大屋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形成于清嘉慶年間,建筑面積5萬多平方米,是一個含大小房屋1732間,天井206個,巷道60多條的古建筑群。它依山傍勢延綿四華里,呈豐字形布局。整個建筑群分為三大部分當大門(龍頭)、王家煅(龍身),上新屋(龍尾)。
現(xiàn)在大家站的這個地方就是當大門,前面的這條溪流叫玉帶河,它像一條玉帶環(huán)繞古村。當大門是建筑群的“龍頭”,是明萬歷年間(公元1573年)張谷英的第8代孫思男公始建的,建筑面積9200平方米,大小堂屋和天井各24個,住房422間,整個形狀像一把打開的扇子。
正前面田里的天然巨石就是“龍珠”,小溪上“八”字形的石橋就像平起的“龍須”,通往小溪里的5個石級是“龍齒”,當大門就是“龍口”。從“龍口”進來,在兩道石大門中間有三條麻石并排鋪成的路是“龍舌”,也叫“過廳”,相當于“官道’,專供車、轎進出。在“龍舌”的兩邊各有一水塘,就是“龍眼”,起消防作用。
進入第二道門,布局為“上下五進”,即有五重天井、五個堂屋。天井具有“通風、采光、排水”功能,有了它,新鮮空氣從天而注,改善了通風條件;在排水方面,幾百年來,張谷英村遭受過無數(shù)次的大雨洪災,但天井從未出現(xiàn)過因漬水堵塞而成災的現(xiàn)象。考古專家公認這是古建筑史上的一個謎——神秘的下水系統(tǒng)。采光、排水,這堪稱建筑群的“兩絕”。
屋梁上的四角雕有四季花卉,春牡丹、夏荷花、秋金菊、冬梅花,這些雕刻筆畫簡練,線條清晰流暢,頗具明代風格。
這里天井沒有井臺,但井壁上雕有十二生肖,左邊雕有太陽,右邊是月亮,它表示陰陽結(jié)合,男女平等,沒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代表了人們對“人人平等”的向往。在天井正中有一個圓孔,是“日規(guī)”,原來在圓孔里豎有一根木柱子,柱子上標有刻度,在有陽光的日子,太陽照在哪一個刻度就表示什么時候,在那個時候就是根據(jù)這個推測時間的。張家大屋一大特點是巷道多、深。它有三大作用即通風、防火、交通。因為整個建筑群沒有一顆鐵釘,通過巷道隔墻可起到防火作用。整個建筑群有這樣的巷道60多條,最長的有74米,通過這些巷道,“晴不曝日,雨不濕鞋”,隨便從哪一家都可以走通全村,它既起分割又起聯(lián)系的作用。
大家現(xiàn)在所處地方叫橫堂,是整個建筑群的主體部分。一般縱向做幾“重”房子以后,再向兩邊擴建橫向發(fā)展的叫“橫堂”,整個建筑群是由100多個橫堂組成的,每一個橫堂都是三“重”,面積是相同的,都是168平方米,共12間房子,而且每一個橫堂都有神龕。房子一般是兩層,上層為木結(jié)構(gòu),是小姐住的閨房,下面是磚結(jié)構(gòu)。每一個堂屋都有門,門關起來就是一小家,打開就是一大家,都可以相通。
現(xiàn)在請大家上龍形山看看全景,站在龍形山的龍頭上,張谷英村的風水就盡收眼底。這里四面環(huán)山,樹木蔥蘢,大屋依山傍水,正對面的山峰是文筆峰,左邊是獅形山,右邊是象形山,叫“獅象把門〃,從風水學上講“獅象把門”能“聚風聚氣”?催@龍形狀的古建筑群是屋脊連屋脊,天井連天井。正前面的就是剛剛看過的“龍頭”,是明代的建筑,F(xiàn)在將要去看的是清代的“龍身”部分。
王家塅位于龍形山側(cè),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是張谷英的16代孫云浦公建的,建筑面積9474平方米,橫堂天井分布各21個,有房屋468間。房子的.結(jié)構(gòu)是“豐”字形,大門是另外起的,有側(cè)門與主體建筑相連。第一道門是“龍口”,“龍口”進來是“龍眼”,中間是“龍舌”。在這里可以看到類似岳陽樓的盔頂山墻,最前面的叫“青龍朝陽”,下面獅子頭露出來的地方叫“雙獅出洞”,左邊的叫“雙龍擺尾”。第二道門兩邊對稱的門框是一通到底的,兩條巷道叫“雙龍出洞”,按這里的規(guī)矩是東邊進西邊出,當官的由中門出入。從第二道門進來,房子的布局是“三井四進”,中間有保存完好的中門檻。這中間的門檻為什么這么高呢?因為在那時講究門第觀念,門檻的高低表示官位的高低,一般的人是走兩邊的。中央電視臺拍《日出東方》(第二個堂屋)和《毛澤東和他的鄉(xiāng)親們》(第三個堂屋)在這里拍過。
上新屋位于龍形山尾,建于清嘉慶年間,由張谷英的16代孫張緒彬始建,建筑面積7560平方米,有房屋172間,具明清時期莊園建筑雛形。布局是五井七進八橫堂,呈井字形結(jié)構(gòu)。整個建筑群不尚奢華,大同小異,雖經(jīng)數(shù)百年卻保存完整,可以想象中國傳統(tǒng)倫理、宗族觀念對于一個大家族團結(jié)、和睦所起的維系和規(guī)范作用。
這里是“百步三橋”,就是在一百步內(nèi)三座石橋橫跨渭溪河三次。據(jù)說此三橋也叫張谷英橋,因為三橋共有九段,每段三塊條石共二十七塊大條石構(gòu)成,正應張谷英老式筆畫數(shù)。 所有來這里游覽過的客人和大家一樣,都覺得這個古建筑群是一個大型建筑藝術博物館,是民間藝術的園地,同時也是一座大型迷宮。先祖?zhèn)優(yōu)楹笕肆粝铝藢氋F的遺產(chǎn),也設下許多不解之謎。如為什么張谷英村人繁衍數(shù)十代,歷經(jīng)幾個朝代,600多年而群居不散?為什么整個古建筑群的下水道不堵塞,而水又流向何方?為什么整個古建筑群的構(gòu)造沒有一顆鐵釘或其他鐵件?為什么在殯葬禮儀隆重的農(nóng)村,惟有張谷英村埋死者不擇時辰日期?為什么張谷英村抬死者埋葬時,頭在先而腳在后等等?希望各位有識之士能破譯這些謎團。張谷英村還是一個養(yǎng)在閣樓上的大家閨秀,她神秘而美麗的面紗還未被世人揭開。2000年7月她已正式被國務院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各級政府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著手恢復、保護、建設、開發(fā)張谷英村。張谷英村不僅有這座博物館式的迷宮,在她的周圍,還有許多似九寨溝、桂林、張家界等風景區(qū)的山水景色,也正在開發(fā)之中。
【古村落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碗窯古村落的導游詞03-22
古村落室內(nèi)建筑文化的原理論文03-24
廣東深圳導游詞_導游詞04-24
寫頤和園的導游詞-北京導游詞07-24
清東陵導游詞-河北導游詞07-24
經(jīng)典導游詞09-29
草原導游詞-草原導游詞300字05-30
襄陽古隆中導游詞_導游詞04-19
安徽旅游解說導游詞安徽導游詞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