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景點導游詞
陜西西安大雁塔景點導游詞1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
相傳是唐僧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后,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
因仿印度雁塔樣式的修建故名雁塔。
由于后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為了區(qū)別,人們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薦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臺基上。
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
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
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
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
長安風貌盡收眼底。
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
塔南門兩側的磚龕內,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記》兩塊石碑。
唐末以后,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另一說: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故 又名慈恩寺塔。
慈恩寺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了追 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后而建。
大雁塔初建時只有五層。
武則天時重修,后來又經過多次修葺。
現(xiàn)在的塔是七層,共64米,呈方形角錐狀。
塔身為青磚砌成,各層壁面作柱枋、欄額等仿木結構。
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
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筑藝術的杰作。
大雁塔底層南門兩側,鑲嵌著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兩塊石碑。
一塊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塊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記》。
碑側蔓草花紋,圖案優(yōu)美,造型生動。
這些都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
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這里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chuàng)立佛教宗派。
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
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寺門內,鐘、鼓樓東西對峙。
鐘、鼓是寺院的號令,俗有"晨鐘暮鼓"之說。
東側鐘樓內懸吊明代鐵鐘一口,重三萬斤,高三米多。
唐代學子,考中進士后到慈恩塔下題名,謂之"雁塔題名",后沿襲成習。
唐代畫家吳道子、王維等曾為慈恩寺作過不少壁畫,惜早已湮沒。
但在大雁塔下四門洞的石門楣、門框上,卻保留著精美的唐代線刻畫。
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尤為珍貴。
大雁塔東南側,有和尚墓塔群。
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
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內有三身佛、菩薩和羅漢泥塑像。
是禮佛誦經之所。
法堂是講經說法的地方。
堂內有阿彌陀佛銅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來的規(guī)模,而寺內的殿堂則是清代末年的建筑。
現(xiàn)在大雁塔經過修復,古塔雄偉,寺殿香火繚繞,庭院鮮花爭艷,是一處特別吸引國內外游人的游覽勝地。
陜西小三峽旅游景點導游詞2
大寧河小三峽即為著名的巫山小三峽。
大寧河發(fā)源于陜西省平利縣的中南山,流經重山峻嶺和大小峽谷,一路容納百川清流,穿過巫溪、巫山之間的云崖險峰,注入巫峽西口的 浩浩長江。
大寧河千姿百態(tài),神秘莫測,過去長期隱匿無聲,近年由于我國 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它初露真容,即一鳴驚人。
有人贊頌它“不是三峽,勝似 三峽”,“神矣絕矣,嘆為觀止矣”。
大寧河小三峽是龍門峽、鐵棺峽和滴翠峽的統(tǒng)稱,它是大寧河風景的精華所在。
小三峽南起巫山縣,北至大昌古城,全長約60公里。
龍門峽
從巫山縣逆水而上,第一個峽谷就是龍門峽,峽長約3公里,峽口猶如瞿塘峽中的“夔門”,峽口兩岸峭壁高聳入云,峰峰相對,形若一扇扇鐵門,雄奇壯觀,故有“小夔門”之稱。
進峽后,兩岸峰巒聳立,絕壁摩天,懸崖上翠竹垂蘿,搖曳多姿。
河東巖壁上,有一清泉汩汩流入河中,人稱“龍門泉”;河西絕壁上可見一方方的石孔,有序地延伸300余公里直到黑水河,這些石孔即為古棧道的遺跡。
鐵棺峽
出了龍門峽,就是著名險灘“銀窩灘”了。
這里山回水轉,灘險流急,實為航程上的險途。
過了險灘即進入鐵棺峽。
鐵棺峽長約10公里,這里兩岸怪石嶙峋,形成一組組天然雕塑,個個妙趣橫生。
東岸崖壁上有一金鱗閃閃的長巖,很像從天外遨游歸來的巨龍,且龍首已經進洞;對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塊黃色圓石,猶如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懸崖下有串串倒懸的鐘乳石,其模樣像是兩匹駿馬,其頭已進山,但馬尾和后腿還在山外。
于是人們就給它們分別取名為龍進、虎出、馬歸山。
此外在河東岸離水面四五米高的絕壁石縫中還有一具黑色的懸棺,俗稱“鐵棺材”,鐵棺峽一名即由此而來。
據(jù)考這“鐵棺”乃是戰(zhàn)國時期巴人的懸棺,其并非鐵鑄,僅因其色相似而言。
目前懸棺群保存最完好的是巫溪縣東北25公里的荊州壩,那里有24具黑棺。
滴翠峽
繼續(xù)前往就是小三峽中最長、最迷人的滴翠峽。
滴翠峽長約20公里,峽中鐘乳石遍布,石石滴 水,處處蒼翠,故名滴翠峽。
峽中有座巨大的赤壁山陡立河岸,其通體赤黃生輝,小木船從其腳下經過,猶如巨人足旁的螞蟻,這就是寧河十二景之一的“赤壁摩天”;赤紅色崖壁上掛滿蓮花般鐘乳石的就是“紅屏翠蓮”;那直立江心的“關門巖”恰似巨扉鎖關,使船無路可行,緊逼巖前卻見大門開啟一縫,然剛擠過門縫,回頭一看大門又合了起來,真令人驚奇。
大寧河小三峽以峰秀、景幽、灘險、石美為其特色。
久居大都市的旅游者定會感到稀奇古怪,宛如旅行在神話世界中。
【陜西景點導游詞】相關文章:
關于陜西景點的導游詞06-15
經典陜西景點導游詞范文最新06-13
陜西八大景點導游詞08-25
陜西旅游景點導游詞介紹05-12
陜西景點導游詞「考試必背」10-09
陜西導游詞11-18
陜西導游詞05-21
游覽陜西導游詞04-21
陜西導游詞大全10-09
陜西昭陵的導游詞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