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作文范例(4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從內(nèi)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tǒng)文化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1
除夕真熱鬧。家家戶戶都忙壞了,趕著做年菜,準備在今晚大吃一頓。家里的男女老少都參與了,一會兒殺只雞,一會兒宰只鴨,一會兒有拔毛,一會兒大食物一鍋煮了。酒肉的香味、忙碌的情景、歡笑的聲音,無處不在。門外貼上了紅紅火火的對聯(lián),屋里也有不少年畫。有的正著貼,有的斜著貼,有的歪著貼,也有的掛著的。把家里裝飾得紅紅火火,別有一番喜慶。無論怎么貼怎么掛都寓意著吉祥如意,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好運。
吃團圓飯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說說新年的愿望,聊聊各自的事業(yè),談談各自的成敗之類的。飯菜也十分豐富哦,有雞、鴨、魚、青菜……都是大鍋菜。吃完晚飯后,有逛花市的習俗,花市里人聲鼎沸、人山人海。在花市里轉上一兩圈,看看哪束花合心意,聞聞花的芬芳,再買幾束稱心如意的鮮花。插在客廳上,有一番祥和的氣息。富貴竹表示富貴大吉;百合表示百年好合;水仙表示吉祥如意。無論什么花,都有各自的寓意。如果放一盆桔子,再在上面掛上一些小型的利是,顯得可愛、喜氣呢,大吉大利嘛。
到了凌晨12點,鞭炮聲、煙花聲響成一片,這已經(jīng)是大年初一啦。放鞭炮是為了迎接新年“噼里啪啦——”大年初一,我們習慣到處去玩,如逛逛街、參加一些春節(jié)活動、與朋友聚聚會。到了年初二才開始相互拜訪,一直到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了。
正月十五的光景與大年初一截然不同,按我們的習慣,是要吃湯圓的。揉好面,在下一小塊,揉成球形的。再把餡放進去,包好一個湯圓咯。自己做的'內(nèi)陷更豐富,花生、黃糖、蓮蓉。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一頓吃個飽。嫩嫩白白的湯圓讓人陶醉欲滴啊。一咬下去,餡迸出來了,立刻唇齒留香。甜蜜一直蔓延到心里。不及吃出甜蜜,說不定還吃出好福氣哦。“湯圓湯圓,團團圓圓”這一頓迎新送舊的湯圓,當然要一家人吃咯……
新年的顏色是紅火的;新年的味道是甜蜜的;新年的聲音是“噼里啪啦”的。過了正月十五,男女老少都過會平靜的日子,新年也就結束了。學生照常上學,大人也照常做事。大家不會有年前的忙亂,也沒有過年的熱鬧了。一切都淡化下來了……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2
我愛書法,不僅愛它的結構,還愛它的外形,意境。甲骨文,金文……這些象形文字的演變,是一種希望,是中華文明永久傳承的希望;是一種寄托,寄托著中國人對祖國的熱愛;更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積極向上的精神。
我喜歡他們的結構。我有時看到花體的英文,會對它甚是喜愛,那用鋼筆巧妙拼湊的美麗曲線,實在令人對其贊嘆不已。但是,這些英文始終是由一個個字母構成,單看一個字時,只會因為其形式的優(yōu)美而喜愛,不會想到更深遠的意境。而漢字卻不同了,看以前的古文時,就算從未接觸,也可以根據(jù)其意境將其含義猜個八九不離十。那是一種漢字中的意境,意境中的詩,詩中的山水畫?纯从妹P寫的“一”字吧,要是仔細看看“書圣”王羲之的“一”,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不同尋常的美。毛筆輕輕一頓,收筆一提,就造就了如此美麗的漢字。它的結構單一它的結構單一,就是簡簡單單的一橫為何給人一種用千言萬語都無法描繪出來的感覺呢?似乎無法將其強硬地安在一個形容詞之上。這就是中國書法,這就是它的強大魅力!
我還愛它們的外形,意境。你看,那簡簡單單的筆畫,是那么優(yōu)雅,細膩,又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般的壯闊。簡單的漢字在書法家們靈活的筆下行云流水,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出來,似一汪清泉從山澗流下,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當我用眼睛仔細的欣賞這字時,仿佛被這小小的字帶到了一個奇異而美麗的地方,有“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一般閑適;有“更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一般的不舍;還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般的'孤寂……一個小小的漢字,竟有如此深遠的意境。這,就是中國書法,這就是中國書法的強大魅力!
現(xiàn)代化的風謿洗去了糟粕,但也在侵蝕著中華文化的精華。朋友,也許你已經(jīng)很少寫字,更不用說寫毛筆字了,也許你經(jīng)常用手敲擊著骨干的鍵盤,目不轉睛地盯著熒光屏,不妨去看看名家的書法,再親手臨摹一下,你一定會重新熱愛漢字”體會到中國書法的魅力。讓我們從新拾起蒙塵的筆,一同書寫中華文明的美麗畫卷吧!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3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jié)賽龍舟,元宵節(jié)鬧花燈。不過我最喜歡春節(jié)。
“春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每到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大街上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家家戶戶貼著“倒福”,對聯(lián)。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穿上節(jié)日盛裝,臉上個個都帶著笑容,走親串鄰去拜年,一片詳和的景象。 大家見面第一句話都是恭喜恭喜。
“當當當!彪S著新年鐘聲的敲響,煙花和爆竹便鳴起來。煙花一聲巨響升到了半空中,一瞬間爆炸了,那爆炸的煙花,像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了笑臉,又像無數(shù)的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各式各樣,五光十色,把天空點綴得格外美麗。場面,被笑聲,鞭炮聲,喊聲,樂曲聲合成美妙的.旋律包圍著人間,真是熱鬧極了!按汗(jié)”也是小朋友們最快樂的時候,因為大家既可以得到長輩祝愿的紅包---壓歲錢,又可以盡情地玩。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4
大年初一是我最盼望的日子——春節(jié)。春節(jié)又叫做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它不僅僅是一個節(jié)日,更是一個文化符號,有著獨特而深刻的意義。一為親人團聚,聯(lián)絡親情,禮儀往來;二則祭祀祖先,感念天地,緬懷先人;三是辭舊迎新,展望未來。春節(jié)的各種習俗承載著人們對自然萬物的感恩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這個傳承了數(shù)千載的古老節(jié)日里,我們是最快樂、最幸福的。
每到這個時候,一家人便團聚在一起,美美地吃著團圓飯。那香糯的年糕,敦厚的湯圓,紅通通的香腸,油亮亮的臘肉,勾動著我們的味蕾,牽引著人們的情思。這種中國獨有的美食,飽含了人們對年的深情。
每到這個時候,才是我心中真正的假期,真正的親人團聚。因為不管相隔多遠,親人們總是會及時趕回來,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大人們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小孩們也放下了書本,全心的投入了春節(jié)的各種活動:貼春聯(lián)、祭祖、串門、放煙花……
每到這個時候,便是孩童時的我最樂呵的幾天了。穿著新衣,攥著壓歲錢,和小伙伴們一起開無憂無慮地到處跑,放著煙花,在噼噼叭叭的鞭炮聲中,歡快的笑聲四處飛揚……夜幕降臨,明亮的窗前,透出一家人圍在桌前,熱熱鬧鬧吃著飯,看著煙花的畫面,那種滿滿的幸福感是金錢不可替代的.。
通常我們這些春節(jié)活動會持續(xù)到正月十五。有時候,我們會去放孔明燈。那大大小小的孔明燈,飄蕩在空中,隨著風起起伏伏,載著人們美好的愿望與祝福,慢慢飛向高處。遠遠望去,與天上的繁星相映襯,熱鬧,明亮。
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洋節(jié)洋文化流行起來,并且愈演愈熱了。看著那些商家貼出來的各種廣告,大街小巷的年輕人孩子們或提著南瓜燈,裝扮成女巫等怪模樣,或扮著堆滿笑容的圣誕老人分發(fā)糖果,或寫滿愛意的花式情人節(jié)表白……我有點疑惑了:這些歡樂的臉后面,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理解這些節(jié)日的意義呢?商家也不過是為了更好的促銷罷了,大多數(shù)的人們也不過是跟風罷了。
與此同時,有的人還在嘆氣:這個年過得越來越?jīng)]意思了。我想說:沒意思的不是年本身,而是人們的思想。當人們盲目崇拜西方的同時,往往忽略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很多人未曾用心去感受,那些積淀了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仍扎根在我們的心底,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讓我們重新拾起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留住傳統(tǒng)文化的根。讓我們繼續(xù)弘揚傳統(tǒng),將華夏文明繼續(xù)傳承!
【傳統(tǒng)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精選】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7-13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11-02
傳統(tǒng)文化小學作文06-24
寫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6-21
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7-13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熱門)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