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地理的實習報告
在人們素養(yǎng)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tài),報告中涉及到專業(yè)性術語要解釋清楚。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地理的實習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地理的實習報告1
寫作要求
1、報告內容要以自己的野外觀察和記錄為主。在把各種野外資料加以總結、概括的基礎上進行寫作。
2、在充分掌握前人資料的基礎上,以自己的'野外觀察和記錄為主,立論正確,依據(jù)可靠,敘述簡練,圖文并茂,主次分明,邏輯性強,富有創(chuàng)造性,內容真實、豐富、簡明、扼要。要求文字工整,圖件美觀。
3、實習報告可以手寫,也可打印。圖片可插入,草圖要求手繪。
4、實習報告必須自己獨立完成,如有抄襲或雷同情況,視具體情況給予雙方同學降低成績等級、判為零分等處分。本次實習作廢,重新安排參加下一年級野外實習。
5、字數(shù)一般在1500字左右。
6、實習報告必須用統(tǒng)一的泰山學院旅游與資源環(huán)境系地理野外實習報告書模板。其中的格式、字型、字號等一律不得擅自改動。
實習報告的基本內容
題目:xx地理野外綜合實習報告書
一、前言
主要說明實習地點、目的、意義、實習內容及路線安排等。
二、實習區(qū)概況
實習區(qū)的范圍、地理位置、交通概況等(可附位置圖)。
2、實習區(qū)自然地理概況
區(qū)域地質概況(構造、地層)等、地形地勢基本特點及成因、河流、氣候,植被、土壤等概況。
3、實習區(qū)社會經濟概況。
三、具體實習內容
可以以實習線路為主線進行介紹。主要說明實習點、實習方法、內容、結論、收獲。也可以寫專題報告。
四、結束語
概括性地總結野外實習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獲和體會;野外實習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實習收獲最大;野外實習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將來參加工作的意義等。
有關地理的實習報告2
一、前言
1、實習目的
本次的野外地質實習針對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05級學生。
這是一次地質啟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認識實習,重點要理解基本的地質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短期的野外實習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通時通過實習鞏固學過的《普通地質學》的'課堂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yǎng)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對地質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
2、北京概況
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北接灤平、豐寧、赤縣和承德等縣;西臨懷來、涿鹿等縣;南臨淶水、涿縣、永清、固安、廊坊及天津市的武清等縣、市;東與大廠、香河、三河、興隆和天津市的薊縣為鄰。東南是一塊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稱北京平原,其形狀很象一個向群山叢中突出的海灣,故有“北京灣”之稱。北京城座落在北京灣的西南隅。
北京市南起北緯39度28分,北到北緯41度05分,西起東經115度25分,東至東經117度30分,南北橫跨緯度1度37分,東西經度相間2度05分。北京地處中緯地帶,氣候具有明顯的溫暖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形成的帶性植被類型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
北京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山脈綿延,山峰林立,其中海坨山海拔2334米,為全市最高點。地貌呈明顯的層狀結構,山區(qū)河流多為成型河谷,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溫榆河,洵河和拒馬河。
北京有悠久的歷史,很早就有人類居住,曾發(fā)現(xiàn)舉世聞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和山頂洞人遺址。全市面積16807。8平方公里,轄九縣十區(qū),人口達1000多萬,是僅次于上海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國的交通運輸樞紐。 3、實習路線
本次實習共有五條路線。
6月25日:灰峪村口的采石場-->灰峪村北西向一山坡-->灰峪東山腰處-->灰峪東山梁處
及從軍向北,向西遠眺-->軍莊火車站南,鐵路剖面-->鐵路隧道附近6月26日:軍莊以西,永定河邊的陳家莊-野溪附近-->下葦?shù)榇逦鞴愤?->河東鐵路東面-->鐵路隧道北口一帶6月27日:昌平一號隧道-->龍山頂-->十三陵水庫6月28日:房山區(qū)石花洞6月29號:周口店山口村東側-->羊屎溝口-->東山口花崗巖采石場
二、地層
北京的地層發(fā)育比較齊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奧陶統(tǒng)、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統(tǒng)、三迭系及上白堊統(tǒng)外,其它地層都有發(fā)育,總厚度達六萬米以上。
1、元古界
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布很廣。元古界的特點是在古老變質巖系之上發(fā)育的第一個蓋層,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沒有變質的沉積巖系。底部下部巖性以碎屑巖(礫巖、砂巖、頁巖)為主,夾有白云質灰?guī)r及火山巖(安山巖、玄武巖),中上部以化學巖(白云質灰?guī)r、頁巖等)為主,夾有少量的粉砂巖。
(1)青白口系(Zq)
[1]下馬嶺組(Zqx)
本組特點是淺海相灰色,、黑色、黃綠色粉砂巖——頁巖組成頻繁、明顯的沉積韻律。巖性變化較穩(wěn)定。沉積厚度116-458米,由東向西有逐漸增厚的趨勢,青白口以北最厚。 [2]長龍山組(Zqc)
本組底部為含礫粗石石英砂巖;下中部為灰白色薄——厚層石英砂巖(局部為長石石英砂巖),夾黃綠色頁巖及粉砂巖,交錯層理發(fā)育;上部為黃褐、灰綠色薄——中層含礫鐵質石英砂巖及石英砂巖與粉砂巖互層含海綠石;頂部為暗紫、灰綠及黃綠色頁巖。與下馬嶺組假整合在不同層位上。厚約20-191米。 [3]景兒峪組(Zqj)
本組底部為石英粗砂巖(含灰?guī)r角礫),呈現(xiàn)沉積間斷特點;下部為灰色中至厚灰層巖或白云質灰?guī)r;中部為黃綠色薄層泥灰?guī)r或白云質泥灰?guī)r夾灰色灰?guī)r透鏡體;上部為灰白、灰黃、紫紅、黃綠色薄層板狀泥灰?guī)r、白云質泥灰?guī)r,致密細膩,具有泥質條帶及縫合線構造。厚約76-204米。
2、下古生界
北京的下古生界巖性基本穩(wěn)定,厚度不大,化石不夠豐富,代表一種典型的穩(wěn)定淺海沉積。本區(qū)只有寒武系和中、下奧陶統(tǒng),而上奧陶統(tǒng)及志留系(與華北廣大地區(qū)一樣)都不存在。下古生界主要巖性為砂巖、頁巖、豹皮灰?guī)r、泥質條帶灰?guī)r、竹葉狀灰?guī)r、鮞狀灰?guī)r和純厚石灰?guī)r等,總厚約1600余米。
(1)寒武系下分三個統(tǒng);
(1、1)下寒武統(tǒng)
[1]昌平組即府君山組
本組主要由豹皮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及白云巖等碳酸鹽巖石所組成。
巖性橫向變化大,厚約13。5到95米。 [2]饅頭——毛莊組
本組下部為角礫狀泥灰?guī)r,含角礫泥灰?guī)r;中部為紫紅色頁巖夾砂質頁巖,泥質白云巖與白灰質灰?guī)r;上部為紫紅色砂質頁巖、頁巖及綠色頁巖,夾薄層細粒結晶灰?guī)r。與昌平組(府君山組)為整合接觸,但局部有沉積間斷。厚約50-185米。 (1、2)中寒武統(tǒng)
[1]徐莊組
本組以鮞狀灰?guī)r為主,可劃分為五個沉積韻律。每個韻律起始于細砂巖,經鮞狀灰?guī)r與細砂巖或泥質條帶灰?guī)r互層,到大量的巨厚層鮞狀灰?guī)r出現(xiàn)結束。厚約60-100米,與下浮地層整合接觸。
【地理的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地理實習報告04-21
地理的實習報告03-31
南京地理實習報告04-06
地理野外實習報告10-19
關于地理的實習報告04-27
地理教育實習報告01-14
地理專業(yè)實習報告02-28
地理教育實習報告范文06-08
地理調查實習報告07-08